寒假作业,紧急!!!!

同志们,能做多少做多少,谢谢了!

请你记录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看到的种地天气与民俗:
地点 天气 民俗
北京 吃饺子
上海
海南
哈尔滨
————————————————————————————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班主任老师退休时的欢送辞,表达的不得体。请仿照其原有句式(你……手……,你……脊背……。这些……。你……。),重写一段适当、得体的欢送辞。
原句:你写字的手会不住地颤抖,你的脊背已略呈弓形。这些都是多年辛劳和年迈所致。你是该退休了。
改写:
——————————————————————
近年来,常州市不断改善旅游环境,吸引各地游客,请写7行话语来向他人介绍常州的旅游资源。可介绍本地的某一旅游景点,也可介绍整体特点。
——————————————————————
你最喜欢冬天的什么景物?以“冬”为题,写一篇描写冬天自然景物的短文。注意抓住特征,并借景抒情。
————————————————————————
生活中有许多事物能给我们有益的提示。如“竹子:每攀登一步,就做一次小结。”“抹布——宁可污染自身也要换来他人的干净。”请你用富有哲理的语言写出你的发现。
————————————————
放寒假,过新年,家家户户贴春联。请你收集一些春联,并尝试写一幅春联与同学们交流。
——————————————————
仿照例句,续写一个句子。
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母爱是一泓深泉,让你的情感即使在尘土飞扬中依然纯洁明净;母爱是_______
——————————————————————————
我们在生活中面临着一个个挑战,你经历过哪些挑战呢?遇到它们你是怎么做的呢?请把你印象深刻的一次有意义的挑战写下来。(写9行话)
————————————————————————
从A城到B城,水路比公路进40km,上午9点一艘轮船从A城驶往B城,中午12点一辆汽车从A城开往B城,他们同时到达B城,轮船的速度为每小时24km,汽车的速度为每小时40km,求从A地到B地的公路与水路的长。
——————————————————
小明和坐在他后面的甲、乙、丙、丁4个同学做了一个游戏,小明请甲在纸上任一写一个三位数,然后把这个三位数重复写一遍,变成一个六位数(例如278,278),然后把纸条递给乙;接着小明请乙用纸条上的数除以7,并对乙说:“我想能整除。”乙惊奇的发现小明的猜想是正确的。此后,乙把纸条传给丙;小明要求丙用乙的运算结果除以11,再把纸条传给丁;最后小明又要求丁用丙计算的结果除以13,然后把计算的结果交给甲。纸条回到甲的手里时,小明自信地对甲说:“我并不知道你写的这个三位数,但丙计算的结果就是那个数。”
甲惊奇的发现,小明又猜对了!请你说说小明猜对的理由。
——————————————————————
你知道那些节日或风俗与某位名人有关?
——————————————————————————
请你列举5条关于爱国的名人名言。

民谚云:“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

农历每年的腊月三十日,是人们辞旧迎新的时候。这一天,人们从早到晚,要准备许多美味食品,举行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人们称这一天叫做“过年”。

过大年,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最为隆重的节日。为了过好年,旧时农家一进腊月的门坎,就开始忙年。尤其是从腊月二十三,俗称过“小年”起,人们就进入了过年的倒计时,日夜忙个不停。河南民间有一首流传很广的《过年歌》:

二十三,祭灶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杀猪鸡;

二十八,蒸枣花;

二十九,去打酒;

年三十,包饺子;

大年初一,蹶着屁股乱作揖。

大年三十包饺子。是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民间过年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年三十的饺子,由于是节日的重要内容,所以,还规定了许多规矩和约定俗成的习俗内容。这些习俗都是为了配合过年的气氛需要。

饺子馅的讲究

包饺子首先是调拌饺子馅。饺子馅有荤有素,有的地方是严格区别的,但更多的是荤素搭配。年三十包的饺子,要足够三十晚上和初一早上全家食用的。除夕夜的饺子馅一般是荤素料相配合,用猪肉或羊肉,切成小肉丁,加调味料腌好,然后把大白菜嫩叶用刀剁成粗粒,挤去部分水分,加人肉馅和调味料调拌而成。在制馅的过程中,最讲究的是剁馅,就是用刀细剁大白菜的工序。剁菜时,刀与案板撞击,发出锉锉有力的“嘭嘭”声,由于用力大小在不断地变化,这声音便发出了富有韵律感的强弱节奏变化,像特别优美的乐曲,传到四邻八居。人们都希望自己家的剁菜声音是全村最响的,也是时间最长的。肉加菜调馅,谐音“有财”,剁馅声最响且时间要长,美其意曰“长久有余财”。剁菜的时间越长,说明包的饺子就多,象征着日子红火富有。

饺子形状的讲究

年三十包饺子的形状也有讲究,大多数地区习惯保持传统的弯月形。这种形状包制时,要把面皮对折后,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沿半圆形边缘捏制而成,要捏细捏匀,谓之“捏福”。有的农家,把捏成弯月形的饺子两角对拉捏在一起,呈“元宝”形,摆在盖帘上,象征着财富遍地,金银满屋。也有的农家,将饺子捏上麦穗形花纹,像一棵棵颗粒饱满、硕大无比的麦穗,象征着新的一年会五谷丰登。但更多的是把饺子包成几种形状,预示着来年能财满屋,粮满仓,生活蒸蒸日上。

饺子摆放的讲究

年三十包的饺子,不仅形制上有讲究,就连摆放也有定规。首先是不能乱放。俗话说:“千忙万忙,不让饺子乱行。”日常包饺子,横排竖摆,皆随其意,年三十包的饺子则不行。山东等地盖帘子要用圆形的,先在中间摆放几只元宝形饺子,然后绕着元宝一圈一圈地向外逐层摆放整齐,民间俗云“圈福”。有的人家,甚至规定,盖帘无论大小,每只盖帘上只能摆放99个,且要布满盖帘。因此,只能靠调节饺子的间距和行距来实现,谓之“久久福不尽”。关于这个习俗,民间传说中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很久以前,在一个贫困的山村,有一户人家很穷,常常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到了年三十这一天,家里没有白面,也没有菜,听着四邻的剁菜声,心急如焚。无奈,只好向亲友借来米面。和好面后,又胡乱弄了点杂菜凑和成馅,就包起了饺子。因为面是借来的,所以包的饺子就格外珍贵,摆放时,就一圈一圈由里到外,非常整齐,也很美观。刚刚从天庭回来的灶王爷看了很高兴。同村有个财主,家有万贯家产,平日山珍海味的吃惯了,根本不把饺子放在眼里。大年三十这天用肉、蛋等料调馅,包成了饺子,乱放在盖帘上。小料饺子下锅煮熟后,一吃味道全变了样。猪肉馅变成了萝卜菜。而那户穷人的饺子却变成了肉蛋馅的。原来,是灶王爷对财主家包饺子的态度很不满意,为了惩罚他,就把两家的饺子给暗中调了包。第二天,这事便在村里传扬开来。从此,人们再忙,年三十的饺子也要摆放得整整齐齐,以讨个“圈福”的口彩。但是在黑龙江部分地区的农家,饺子却不能摆成圆圈。据说把饺子摆成圆圈,会使日子越过越死。必须横着排成行,这样方能使财源四通八达地涌来。

饺子煮吃的讲究

大年三十不仅要包饺子,也要吃饺子。俗语云:“大年三十吃饺子——没有外人。”说明年夜饭的饺子是亲人团聚的象征。这天的饺子,要在除夕的时候吃,不仅有家人团聚之意,又取更新交子之义。除夕吃饺子的习俗,由来已久,至少在元明时已经形成。《明宫史》就记录过过年吃饺子的食俗。“五更起……,吃水点心,即扁食也。”后经传承完善,便形成了后世民间除夕吃饺子的习俗,以为辞旧更新之义。除夕夜的饺子,是伴随着辞旧迎新的鞭炮的响声,将饺子下入沸腾的锅内,煮熟捞出后要先供诸神、列宗,然后伴着其它食品吃饺子。

年三十夜煮饺子也有讲究。烧火用的柴草,要用豆楷杆或芝麻楷杆,寓有火越烧越旺,来年的日子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锅里煮饺子,不能用铁铲乱搅动,要顺着一个方向,贴着锅沿铲动,形成圆形,与摆放饺子之义相同。在山东东部,煮的饺子一般要故意煮破几个,但不能说破、碎、烂等忌语,而要说“挣”了或“涨”了。因饺子内有菜,菜谐音“财”,故饺子“挣”了,是“挣财”,图个吉利,讨个口彩,以增加除夕夜的欢乐气氛。在甘肃中部一些地方,除夕夜煮饺子时,还要加入少许面条共煮,同食,美其名曰“银丝缠元宝”。面条要细,饺子要包成元宝形,喻意长寿发财,也是图个吉利,寄托人们的美好希望。

吃饺子时,也有俗规。第一碗要先上供,奉先祖,供诸神。这上供的饺子也有讲究,河北民间有“神三鬼四”之说。就是给诸神上供3碗,每碗3个;给列祖列宗上供用4碗,每碗盛4个饺子;唯有灶王爷最不受尊敬,上供只上1碗饺子,碗里只盛1个,但有的人家过意不去,就随便盛几个。有的地方,饺子端到供桌之后,家里老人还要虔诚地念上一段祷告式的顺口溜,如:

一个扁食两头尖,

下到锅里成万千。

金勺舀,银碗端,

端到桌上敬老天。

天神见了心喜欢,

一年四季保平安。

第二碗饺子要端给牲畜,以表示对牲畜的爱惜。旧时,大牲畜如牛、马等是农家的主要劳动工具,人们也希望牲畜像人一样迎来平安顺利的一年。第三碗家人才开始食用。除夕的年夜饭,本来种类很多,但其它均可不吃,唯有饺子必须要吃。吃时还要记清,以吃偶数为佳,不能吃单数。有的家里老人边吃边口中念念有词说:“菜(财)多,菜多”等古语。饭后盛饺子的盘、碗,乃至煮饺子的锅,摆放生饺子的盖帘上,都必须故意留下几个(偶数),谓之“年年有余”。甚至连包饺子用的莱馅、面团也要有“余头”。
回答者:身心入魔 - 见习魔法师 三级 2-3 21:33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回答者:lyin1130 - 秀才 三级 2-3 21:55

过年吃饺子的来历与传说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期肴。

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这种吃法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

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独吃。

宋代称饺子为“角儿”,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这种写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间仍可见到。

元朝称饺子为“扁食”。明朝万历年间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元旦拜年……作匾食”。刘若愚的《酌中志》载:“初一日正旦节……吃水果点心,即匾食也。”元明朝“匾食”的“匾”,如今已通作“扁”。“扁食”一名,可能出自蒙古语。
清朝时,出现了诸如“饺儿”、“水点心”、“煮饽饽”等有关饺子的新的称谓。饺子名称的增多,说明其流传的地域在不断扩大。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过年吃饺子有很多传说,一说是为了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结束了混状态,二是取其与“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另外,民间还流传吃饺子的民俗语与女娲造人有关。女娲抟土造成人时,由于天寒地冻,黄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冻掉,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娲在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放在黄土人的嘴里咬着,这样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就包起饺子来,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内包有馅(线),用嘴咬吃。

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目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

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有些地区的人家在吃饺子的同时,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饼,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鲜菜。象征三阳开泰。台湾人吃鱼团、肉团和发菜,象征团圆发财。

饺子因所包的馅和制作方法不同而种类繁多。即使同是一种水饺,亦有不同的吃法:内蒙古和黑龙江的达斡尔人要把饺子放在粉丝肉汤中煮。然后连汤带饺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区将饺子和面条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线穿元宝"。

饺子这一节目佳肴在给人们带来年节欢乐的同时,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2-22
我有春节来历和春联。
春节的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春节食俗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和顺一门有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批:万象更新

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

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横批:欢度春节

百世岁月当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横批:万象更新

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喜迎新春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百年天地回元气 一统山河际太平 横批:国泰民安

春雨丝丝润万物 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批:春意盎然

一干二净除旧习 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五湖四海皆春色 万水千山尽得辉 横批:万象更新

一帆风顺吉星到 万事如意福临门 横批:财源广进

一年四季行好运 八方财宝进家门 横批:家和万事兴

绿竹别其三分景 红梅正报万家春 横批:春回大地

红梅含苞傲冬雪 绿柳吐絮迎新春 横批:欢度春节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横批:鸟语花香

春满人间欢歌阵阵 福临门第喜气洋洋 横批:五福四海

春临大地百花艳 节至人间万象新 横批:万事如意

福星高照全家福省 春光耀辉满堂春 横批:春意盎然

事事如意大吉祥 家家顺心永安康 横批:四季兴隆

春色明媚山河披锦绣 华夏腾飞祖国万年轻 横批:山河壮丽

迎新春江山锦绣 辞旧岁事泰辉煌 横批:春意盎然

旧岁又添几个喜 新年更上一层楼 横批:辞旧迎新

东风化雨山山翠 政策归心处处春 横批:春风化雨

家过小康欢乐日 春回大地艳阳天 横批:人心欢畅

多劳多得人人乐 丰产丰收岁岁甜 横批:形势喜人

壮丽山河多异彩 文明国度遍高风 横批:山河壮丽

财连亨通步步高 日子红火腾腾起 横批:迎春接福

福旺财旺运气旺 家兴人兴事业兴 横批:喜气盈门

大地流金万事通 冬去春来万象新 横批:欢度春节

大地歌唤彩云 满园春关不住 横批:春色满园

盛世千家乐 新春百家兴 横批:欢度佳节

千年迎新春 瑞雪兆丰年 横批:年年有余

欢声笑语贺新春 欢聚一堂迎新年 横批:合家欢乐

共享锦绣年华 相伴健康天使 横批:福如东海

财源滚滚随春到 喜气洋洋伴福来 横批:财源广进

春风入喜财入户 岁月更新福满门 横批:新春大吉

大顺大财大吉利 新春新喜新世纪 横批:万事如意

占天时地利人和 取九州四海财宝 横批:财源不断

高居宝地财兴旺 福照家门富生辉 横批:心想事成

天地和顺家添财 平安如意人多福 横批:四季平安

春归大地人间暖 福降神州喜临门 横批:福喜盈门

内外平安好运来 合家欢乐财源进 横批:吉星高照

日日财源顺意来 年年福禄随春到 横批:新春大吉

迎喜迎春迎富贵 接财接福接平安 横批:吉祥如意

创大业千秋昌盛 展宏图再就辉煌 横批:大展宏图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五福临门

民安国泰逢盛世 风调雨顺颂华年 横批:民泰国安

精耕细作丰收岁 勤俭持家有余年 横批:国强富民

发愤图强兴大业 勤劳致富建小康 横批:科技致富

欢天喜地度佳节 张灯结彩迎新春 横批:家庭幸福
第2个回答  2008-03-01
农历每年的腊月三十日,是人们辞旧迎新的时候。这一天,人们从早到晚,要准备许多美味食品,举行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人们称这一天叫做“过年”。

过大年,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最为隆重的节日。为了过好年,旧时农家一进腊月的门坎,就开始忙年。尤其是从腊月二十三,俗称过“小年”起,人们就进入了过年的倒计时,日夜忙个不停。河南民间有一首流传很广的《过年歌》:

二十三,祭灶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杀猪鸡;

二十八,蒸枣花;

二十九,去打酒;

年三十,包饺子;

大年初一,蹶着屁股乱作揖。

大年三十包饺子。是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民间过年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年三十的饺子,由于是节日的重要内容,所以,还规定了许多规矩和约定俗成的习俗内容。这些习俗都是为了配合过年的气氛需要。

饺子馅的讲究

包饺子首先是调拌饺子馅。饺子馅有荤有素,有的地方是严格区别的,但更多的是荤素搭配。年三十包的饺子,要足够三十晚上和初一早上全家食用的。除夕夜的饺子馅一般是荤素料相配合,用猪肉或羊肉,切成小肉丁,加调味料腌好,然后把大白菜嫩叶用刀剁成粗粒,挤去部分水分,加人肉馅和调味料调拌而成。在制馅的过程中,最讲究的是剁馅,就是用刀细剁大白菜的工序。剁菜时,刀与案板撞击,发出锉锉有力的“嘭嘭”声,由于用力大小在不断地变化,这声音便发出了富有韵律感的强弱节奏变化,像特别优美的乐曲,传到四邻八居。人们都希望自己家的剁菜声音是全村最响的,也是时间最长的。肉加菜调馅,谐音“有财”,剁馅声最响且时间要长,美其意曰“长久有余财”。剁菜的时间越长,说明包的饺子就多,象征着日子红火富有。

饺子形状的讲究

年三十包饺子的形状也有讲究,大多数地区习惯保持传统的弯月形。这种形状包制时,要把面皮对折后,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沿半圆形边缘捏制而成,要捏细捏匀,谓之“捏福”。有的农家,把捏成弯月形的饺子两角对拉捏在一起,呈“元宝”形,摆在盖帘上,象征着财富遍地,金银满屋。也有的农家,将饺子捏上麦穗形花纹,像一棵棵颗粒饱满、硕大无比的麦穗,象征着新的一年会五谷丰登。但更多的是把饺子包成几种形状,预示着来年能财满屋,粮满仓,生活蒸蒸日上。

饺子摆放的讲究

年三十包的饺子,不仅形制上有讲究,就连摆放也有定规。首先是不能乱放。俗话说:“千忙万忙,不让饺子乱行。”日常包饺子,横排竖摆,皆随其意,年三十包的饺子则不行。山东等地盖帘子要用圆形的,先在中间摆放几只元宝形饺子,然后绕着元宝一圈一圈地向外逐层摆放整齐,民间俗云“圈福”。有的人家,甚至规定,盖帘无论大小,每只盖帘上只能摆放99个,且要布满盖帘。因此,只能靠调节饺子的间距和行距来实现,谓之“久久福不尽”。关于这个习俗,民间传说中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很久以前,在一个贫困的山村,有一户人家很穷,常常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到了年三十这一天,家里没有白面,也没有菜,听着四邻的剁菜声,心急如焚。无奈,只好向亲友借来米面。和好面后,又胡乱弄了点杂菜凑和成馅,就包起了饺子。因为面是借来的,所以包的饺子就格外珍贵,摆放时,就一圈一圈由里到外,非常整齐,也很美观。刚刚从天庭回来的灶王爷看了很高兴。同村有个财主,家有万贯家产,平日山珍海味的吃惯了,根本不把饺子放在眼里。大年三十这天用肉、蛋等料调馅,包成了饺子,乱放在盖帘上。小料饺子下锅煮熟后,一吃味道全变了样。猪肉馅变成了萝卜菜。而那户穷人的饺子却变成了肉蛋馅的。原来,是灶王爷对财主家包饺子的态度很不满意,为了惩罚他,就把两家的饺子给暗中调了包。第二天,这事便在村里传扬开来。从此,人们再忙,年三十的饺子也要摆放得整整齐齐,以讨个“圈福”的口彩。但是在黑龙江部分地区的农家,饺子却不能摆成圆圈。据说把饺子摆成圆圈,会使日子越过越死。必须横着排成行,这样方能使财源四通八达地涌来。

饺子煮吃的讲究

大年三十不仅要包饺子,也要吃饺子。俗语云:“大年三十吃饺子——没有外人。”说明年夜饭的饺子是亲人团聚的象征。这天的饺子,要在除夕的时候吃,不仅有家人团聚之意,又取更新交子之义。除夕吃饺子的习俗,由来已久,至少在元明时已经形成。《明宫史》就记录过过年吃饺子的食俗。“五更起……,吃水点心,即扁食也。”后经传承完善,便形成了后世民间除夕吃饺子的习俗,以为辞旧更新之义。除夕夜的饺子,是伴随着辞旧迎新的鞭炮的响声,将饺子下入沸腾的锅内,煮熟捞出后要先供诸神、列宗,然后伴着其它食品吃饺子。

年三十夜煮饺子也有讲究。烧火用的柴草,要用豆楷杆或芝麻楷杆,寓有火越烧越旺,来年的日子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锅里煮饺子,不能用铁铲乱搅动,要顺着一个方向,贴着锅沿铲动,形成圆形,与摆放饺子之义相同。在山东东部,煮的饺子一般要故意煮破几个,但不能说破、碎、烂等忌语,而要说“挣”了或“涨”了。因饺子内有菜,菜谐音“财”,故饺子“挣”了,是“挣财”,图个吉利,讨个口彩,以增加除夕夜的欢乐气氛。在甘肃中部一些地方,除夕夜煮饺子时,还要加入少许面条共煮,同食,美其名曰“银丝缠元宝”。面条要细,饺子要包成元宝形,喻意长寿发财,也是图个吉利,寄托人们的美好希望。

吃饺子时,也有俗规。第一碗要先上供,奉先祖,供诸神。这上供的饺子也有讲究,河北民间有“神三鬼四”之说。就是给诸神上供3碗,每碗3个;给列祖列宗上供用4碗,每碗盛4个饺子;唯有灶王爷最不受尊敬,上供只上1碗饺子,碗里只盛1个,但有的人家过意不去,就随便盛几个。有的地方,饺子端到供桌之后,家里老人还要虔诚地念上一段祷告式的顺口溜,如:

一个扁食两头尖,

下到锅里成万千。

金勺舀,银碗端,

端到桌上敬老天。

天神见了心喜欢,

一年四季保平安。

第二碗饺子要端给牲畜,以表示对牲畜的爱惜。旧时,大牲畜如牛、马等是农家的主要劳动工具,人们也希望牲畜像人一样迎来平安顺利的一年。第三碗家人才开始食用。除夕的年夜饭,本来种类很多,但其它均可不吃,唯有饺子必须要吃。吃时还要记清,以吃偶数为佳,不能吃单数。有的家里老人边吃边口中念念有词说:“菜(财)多,菜多”等古语。饭后盛饺子的盘、碗,乃至煮饺子的锅,摆放生饺子的盖帘上,都必须故意留下几个(偶数),谓之“年年有余”。甚至连包饺子用的莱馅、面团也要有“余头”。
回答者:身心入魔 - 见习魔法师 三级 2-3 21:33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回答者:lyin1130 - 秀才 三级 2-3 21:55

过年吃饺子的来历与传说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期肴。

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这种吃法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

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独吃。

宋代称饺子为“角儿”,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这种写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间仍可见到。

元朝称饺子为“扁食”。明朝万历年间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元旦拜年……作匾食”。刘若愚的《酌中志》载:“初一日正旦节……吃水果点心,即匾食也。”元明朝“匾食”的“匾”,如今已通作“扁”。“扁食”一名,可能出自蒙古语。
清朝时,出现了诸如“饺儿”、“水点心”、“煮饽饽”等有关饺子的新的称谓。饺子名称的增多,说明其流传的地域在不断扩大。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过年吃饺子有很多传说,一说是为了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结束了混状态,二是取其与“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另外,民间还流传吃饺子的民俗语与女娲造人有关。女娲抟土造成人时,由于天寒地冻,黄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冻掉,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娲在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放在黄土人的嘴里咬着,这样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就包起饺子来,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内包有馅(线),用嘴咬吃。

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目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

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有些地区的人家在吃饺子的同时,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饼,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鲜菜。象征三阳开泰。台湾人吃鱼团、肉团和发菜,象征团圆发财。

饺子因所包的馅和制作方法不同而种类繁多。即使同是一种水饺,亦有不同的吃法:内蒙古和黑龙江的达斡尔人要把饺子放在粉丝肉汤中煮。然后连汤带饺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区将饺子和面条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线穿元宝"。

饺子这一节目佳肴在给人们带来年节欢乐的同时,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3个回答  2008-02-22
从小就住在东北的我,对冬天这个词早就已经不再陌生,一片片鹅毛般的雪花在我的记忆力纷纷扬扬的漂荡着。当我呱呱坠地的那一瞬间,漫天的大雪也在为我的出生奏起了喜庆的歌谣,当我第一次睁开眼睛的一刹那,洁白的雪娃娃成了我脑海中的第一个记忆。有时想一想,一个东北的人可能只有这么一点优越的条件了!不过,冬天真的很美……
冬天景物之一——雪花
一提到冬天,最有代表性的可能就是那洁白的雪花了。白茫茫一片,没有任何其他颜色的加入,只是那种纯纯的,没有瑕疵的白,这样的美景恐怕只有在冬天才能看见。当雪花穿过厚厚的云层落到地面的时候,我触摸到一丝清凉;当雪花不顾任何阻挠来到地面而又飞快的化成一滴水珠的时候,我感到一点悲伤。为什么雪花的生命只有天地之遥呢?为什么我们不能让那种美丽在世界上多停留一会儿呢?为什么当雪花落到地面后就只能受到人们无情的踩踏呢呢?虽然这种美丽很短暂,但是当雪花慢慢化去以后,世界仿佛瞬间变得透明,雪花的美丽也会给世界带来一点用途!总之雪花的美丽人尽皆知,尽管幸福很短,但是留下的洁白却是永恒的!
冬天景物之二——窗花
一睁开眼睛,我的眼前白白一片,我家的窗户上有着大大小小的窗花,他们好像一个个调皮的精灵,在透明的窗户上留下了一个个顽皮的足迹。看,这里有一只小白兔正在笑嘻嘻的看着我笑,那里还有一只胖乎乎的小猪正在撅着屁股扭尾巴呢!窗花,给我家的窗户也穿上了免费的新衣服!
冬天景物之三——树挂
树挂很不常见,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东北人,我才见过三次树挂,不过树挂的魅力却是很大的!树枝上,楼房上到处都是晶莹透亮的冰,偶尔听见几声“咔嚓咔嚓”的响声,是因为树挂把树枝压断了。总之每次看见树挂,我都会很兴奋,似乎大树也随着树挂的降临穿上了一件透明的外套!
冬天的洁白我想永远都不会有尽头,毕竟冬天就是以“白”才闻名于世的!
第4个回答  2008-02-18
我不是很懂:
民谚云:“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

农历每年的腊月三十日,是人们辞旧迎新的时候。这一天,人们从早到晚,要准备许多美味食品,举行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人们称这一天叫做“过年”。

过大年,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最为隆重的节日。为了过好年,旧时农家一进腊月的门坎,就开始忙年。尤其是从腊月二十三,俗称过“小年”起,人们就进入了过年的倒计时,日夜忙个不停。河南民间有一首流传很广的《过年歌》:

二十三,祭灶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杀猪鸡;

二十八,蒸枣花;

二十九,去打酒;

年三十,包饺子;

大年初一,蹶着屁股乱作揖。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