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赵云到底有多厉害

如题所述

赵云是河北人,当时,河北人大都投奔了有四世三公之称的袁绍帐下,张郃,文丑,连山东人颜良都过来投奔。但赵云还是选择了有“白马义从”之称的公孙瓒。
  当时,赵子龙也就二十出头,但他有自己的见解,“天下汹汹,未知孰是,民有倒悬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之所在。。。。。”可见,赵云不是一个浑浑噩噩,只想找个地方,混口饭吃的人,他是一个很有理想的人,想要找一个仁义的主子,干一番匡扶正义的事。可惜,公孙瓒却不是这样的主子。
  从史书上看,公孙瓒可能不了解赵子龙是一员猛将,并没有重用他;倒是弃商从戎的刘玄德对赵云一见如故。刘备当时也客居公孙瓒处,“每接纳云,云得深自结托。”
  公孙瓒没有将赵云带在身边,刘备随田楷征战袁绍时,就向公孙瓒借来赵云,任为主骑。
  遗憾的是,赵云因先在公孙集团中,不便就随刘备四处征战。从公元192年到公元199年间,史书对赵云的介绍较少。或曰:赵云以兄丧,辞瓒暂归,应该是离开公孙瓒,自谋出路了。
  我倒更相信,赵云并没有离开公孙瓒,否则,这八年间,纵然赵云不去找刘备,刘备也会去请赵云,刘备征战徐州的几年,手下的猛将只有关羽,张飞,正是缺人之时,若赵云无主,刘备定会将他请来。
  到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前,公孙瓒已经败于袁绍,自焚而死,而刘备因兵败徐州,北投袁绍。正是在此时,“先主就袁绍,云见于邺。先主与云同床眠卧,密遣云合募得数百人。”
  时间点完全吻合,这七八年间,赵云在公孙瓒下,因此,没有去投奔刘备,待公孙瓒灭,赵云立刻寻踪来找刘备,正式加入刘备集团,官渡之战后,赵云随着刘备来到荆州,屯于新野。
  24-32岁,赵云浪费了七八年时间,为了一个不值得的主公公孙瓒,古人对信义两个字,看得多重,吕布要生于现在,怎么可能得到一个“三姓家奴”的恶名。
  刘备为什么这么信任赵云,原因正在于此,一个人若能不因形势和环境的变化,始终坚守自己的为人处事原则,这种人,为何不能信任?
  因此,当刘备兵败当阳之时,有人言,云已北去,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三国演义里写的更通俗易懂:子龙从我于患难,心如铁石,非富贵所能动摇也。
  刘备在袁绍处时,应该是人生非常低谷之时,可以说,前途一片的不光明,相反,袁绍集团正处在蒸蒸日上之时,按常理,怎么也该投奔袁河北而不是刘草席。
  然而,赵云却自投罗网,在刘备困窘之时,加入刘备集团。用现代的话说,赵云是在刘备集团快破产倒闭之时,还应聘加入刘备集团,这需要一种什么样的勇气和信心?
  赵云如此相信刘备,刘备又怎能对赵云心存芥蒂?
  但还好,赵云在公孙瓒处,虽没有成绩,也并没有消磨自己的斗志,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公元202年,刘备和曹操手下的大将夏侯惇,于禁,李典交战于博望,赵子龙则生擒夏侯惇部将夏侯兰。这一年,赵云已经35岁了。
03-207年,曹操忙于统一北方,刘表从性格上,不是一个雄才大略的主公,刘备虽劝他偷袭许都,刘表却为人保守,无四方之志,因此,连刘备都感叹“髀生赘肉”,这几年,若是求田问舍之辈,生活的应该比较滋润,但刘备是个胸怀大志的人,他一面感叹,一面也没闲着,三聘请来孔明,操练兵马,时刻关注天下之变。
  207年,曹操统率数十万精兵,气势汹汹,南向讨伐刘表,刘表正在病中,闻此消息,惊惧而亡,荆州投降派立刻占据主导,新主刘琮年幼,没有主见,举州降曹。
  刘备本还在前线准备抗敌,后抓获宋忠,才知荆州之变,无奈下,只得仓促往江陵退却,途中,荆州十数万百姓跟随,延缓了行军速度。曹操知刘备南逃,选五千精兵急追,在当阳长坂追上刘备,双方一场混战,由于曹操此次所带,皆是军中精锐,有曹纯统率的虎豹骑,有许禇统率的虎卫军。
  刘备军自然不敌,被曹军杀散,刘备两个女儿被曹纯的虎豹骑俘获。然而,阿斗刘禅和甘夫人却安然无恙,为何,赖有常山赵子龙拼死救护。
  史书记载: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不过短短十数字,看似简单,但大家要想想,要在曹操最精锐的虎豹骑和虎卫军双重围困下,救出曹军首要打击目标,刘备的家人,这个任务,貌似无法完成,但赵子龙做到了。
  有人现在总是诟病,罗贯中将赵云救阿斗之事,描写的太过神化,岂不知,小说本身就应该对人物进行艺术的升华。
  但我以为,罗先生并没有神化,什么才叫做神化,比如,罗先生如果描写孙乾或简雍跨战马,持长枪,在万军丛中,将阿斗救出,那的确是神化。让不可能的人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事,那才叫神化。
  况且在实战中,刘备军队已经被打散,赵云要带领一队散兵,对抗曹操最精锐的虎豹骑和虎卫军,还要救出手无缚鸡之力的阿斗和甘夫人,这需要何等的智慧和果敢?
  然而,常山赵子龙做到了。现在有人总喜欢贬低赵云为保镖,赵云做保镖,那也太大材小用了。蜀汉集团里,其实是有一个名副其实的保镖,那就是陈到,字叔至。从公元196年就护卫在刘备身边,然而,陈到确实只有做保镖的才能,观其一生,没有很出采的事迹。甚至到关键时刻,保护刘备家小的事,不是让关羽抢了风头,就是让赵云夺了功劳。所以陈到只能慢慢被埋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赤壁之战后,刘备集团开始展露黑马的强劲实力,刘备一口气吞并了荆州南长沙,桂阳,零陵三郡,赵云正在此时领桂阳太守。
  从209年到211年,赵云镇守桂阳郡两年,直到211年刘备挥军入蜀,刘备需要一个大将在大本营公安约束骄豪的孙夫人及她手下那帮吴兵吴将。“先主以云严重,必能整齐,特任掌内事。”
  大家想想,在外带兵打战,其实简单明了,就是敌我矛盾;然而,要处理主子的家事,这是一项技术工作非常复杂的任务,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胜任,这样的人选,一要是主子的亲信;二要能镇的住场面,大家想想,主子的亲属,加上七大姑八大姨的,没有一个是好伺候的,何况这个孙夫人,身份地位,刘备尚且惧她三分。三不但要镇的住场面,更重要的,还要能很好的协调各方面的感受。
  这差事,要交给孔明,可以胜任,但浪费了,孔明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要交给关羽,张飞,是亲信和镇场面没问题,就是关张都是心高气傲之人,向来视孙权为“江东鼠辈”,那孙夫人,更不在他们话下。若如此,一语不和,矛盾就会大大激化,后来关羽毁败,就是败在太轻视江东人物。
  刘备是一个知人善任的明主,他从卖草鞋和草席而能三分有其一,不可谓不英明,单看他选赵云为留营司马,掌内事,就知道他对赵云有多信任。而赵云又一次在任上立下大功。
  当孙夫人欲偷偷将阿斗带回东吴时,赵云第一时间得到消息,约集火暴脾气的张三哥,勒兵截江,软硬兼施,把阿斗给截了回来。这阿斗要被带到江东,就等于一个人质,放在江东,刘备以后要有什么涉及江东利益的事,就不得不“投鼠忌器”。孙权结好曹丕的时候,文帝要孙权将儿子送到魏都,孙权百般推拖,坚决不送。
  可见,截江拦阿斗的意义有多大!
  213年,赵云随诸葛亮入蜀,214年,马超归降,成都震怖,刘璋开城投降。益州既定,部分将领时希望能将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赵云立刻站出来反驳这样的言论,洋洋洒洒一番陈述,使“先主即从之”。
  赵云是一个先国后家的将领,有些像东汉光武帝手下的“大树将军”冯异。平素不喜“并座论功”。
可惜了,刘备夷陵失败后,陆逊一路追击刘备,刘备撤至白帝城,赵云已率蜀中精锐两万,到达白帝城,而陆逊却突然撤兵,表面上,陆逊有言,是因为要回防魏国偷袭,实际上,陆逊心里也清楚,如果能抓住刘备,功劳何其大?
  但是,他更明白,接下来的对手是赵云,权衡利弊,讨不到便宜,无法速战速决。如果和赵云僵在白帝,魏国在东线再发动攻击,那时,想要退兵,恐怕,常山赵子龙是不可能让东吴从容撤兵东去。因此,陆逊退兵也是无奈之举,当他知道自己的对手是赵子龙时,他乘胜追击的念头迅速打消。
  刘备集团的发展过程,在前二十年(190-208年),是以紧缩性为主,颠沛流离,四处奔走,发展缓慢,而往后十年(209-219年),却呈现井喷式的扩张。十年间,占荆州,夺益州,收马超,争汉中。可以说,刘备集团是以十年的扩张,完成了三十年的累积。
  这种发展的速度,要求掌权者必须能很恰当的处理好集团内部各派系的利益,才能保证人心的稳定和事业的继续发展壮大。
  当然,自己的嫡系肯定是放第一位的。因此,关羽才位列诸将之首。但是,若好的位置都给嫡系,必然会人心不服,因此,我们看前后左右四将军,分属三派,前荆州帮,荆州帮和凉州帮。
  赵云对蜀汉集团的功劳,要稍逊关张,但是绝对高于马黄,之所以不提升赵云,主要就是考虑到内部派系平衡。
  而之所以选赵云,刘,诸也衡量了赵云的各个方面,包括心态,赵云是一个先公后私的人,对个人的荣辱看的较轻。
  因此,刘备才敢将本应是赵云的位置让于他人。其实,赵云性格上沉稳,严谨,在个人能力上,攻守兼备,守能独镇桂阳二载,于汉中反守为攻,大败曹军,于箕谷,能从容指挥,摆脱曹真大军的追击;攻能生擒夏侯兰,于乱军中勇救张著。这样的名将,可遇而不可求,试问,刘备,诸葛亮能不看重赵云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11
“通灵使者”负责任的告诉大家,赵云字子龙,身高是现在“尺度”的1.8米
第2个回答  2017-11-22
咏鹅(洛宾王)
第3个回答  2018-01-30
1、秦死士
作为一个独立的兵种出现,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刺客的徒弟和门人,由于生活所迫或想迅速改变社会的人,被逼无奈之下,只好给秦军做敢死队。秦死士一般以15个人为一个小组,相当于现在我们一个加强班,平时在军营里可以喝酒。

2、灵渠
公元214年,挥师五十万南下,平定“百越”。为尽速征服岭南,秦始皇下令开凿灵渠。它沟通了湘江与漓江,从而将长江和珠江这两大南方水系联系在一起,是一条古老的运河。

3、秦直道
可以说是一条古代的高速公路,其南起陕西淳化县,北至内蒙古包头市,全长800多公里,最宽处为60米,可并行12—15辆汽车,还可以作中型飞机的跑道。当年的秦军凭借秦直道,粮食和军辎源源不断地北运,三天三夜就可以抵达阴山脚下,从此匈奴人不敢南下牧马,士不敢张弓抱怨。

4、造剑术
在农业方面,秦始皇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如果农民使用铁器(犁)用坏了,可以以旧换新。在武器方面,虽然秦朝还是沿用传统的青铜器,由于工艺精湛,能造出很长的青铜剑,那是因为他们采用了梯形弧度的制剑方法,同一时代(青铜器晚期)其他各国造的剑因为容易断掉,1米以上剑不可出(铁剑最多出到1.2米) 。
这里最有利的证据就是荆轲刺秦王,秦王拔不出背着的配件,这个问题困扰了很多历史学家,直到兵马俑出土,我们挖到了那把1.4米长剑,才知道那时的造剑技术远远超出我们想象,秦王拔不出佩剑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第4个回答  2018-01-30
秦始皇
根据【华韵珍藏】记载,统一中国的第一代帝王。给泱泱大中华国奠定了基础。从他扫荡六国便可知道他的强大之处。
秦朝从咸阳翻山越岭修了一条‘高速公路’直达内蒙古的包头,宽度30米到60米之间,全长700多公里,当年的秦军凭借秦直道,粮食和军辎源源不断地北运,三天三夜就可以抵达阴山脚下,从此匈奴人不敢南下牧马,士不敢张弓抱怨。
秦死士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兵种出现的,而非后世的死士,那些多数是刺客门人,和破于无奈情况下组织出来的敢死队.。秦死士15成群(相当我们现在的一个加强班)
变法
自商鞅变法施行耕战制度改革以后,秦军大约成了最早实施军衔制的部队,即把爵位应用于军队之中,根据战功制定了完备的赏罚系统。
也就是说,只要你打的好,爵位会一级级提升,随之而来的,便是越来越高的特权,待遇。
秦国的爵位一共有二十等,每一等都有不同的升级条件,即升级奖励重视的是战功,而不是出身。
这对无路出头平民来说,是很有诱惑力的。
二:完备的军队编成。
秦军士兵勇猛善战,称为锐卒。军队编制是:他们最小作战单位为伍,由5个士兵组成;10伍为一屯,有士兵50名; 2屯为一将,有士兵100名成;5将为一主,有士兵500;2主为一大将,有士兵1000 名。
军队作战时,伍、屯、将、主、大将等战术单位紧密联系,互相配合。单以伍为例,防守时五名军卒互相保护,进攻时相互配合,就是混战的时候,伍内兵卒也能做到队形始终不乱,不会被轻易击破。
总之呢,他们的配合是相当严密的。
三:基本的作战原则。
冲杀
先秦以前,作战多采用车步结合,当时一乘车卒约为8人,如果秦一次战役出动战车三千乘,车兵下来就有2万多,还不包括掩护战车的步兵。
战车的构成一般是,有驭手,弩手和重甲持矛的士兵。
战车的防护措施也比较完善,轴端装有矛头,马身覆有厚甲。
战车周围还有一定数量的步兵保护,他们的任务之一就是,保护自己的战车,让敌人难以接近。
有了这样的原则,部队几乎是集团冲锋,战斗力是相当惊人的。
四:作战使用的武器
矛什么的当然都有 ,但更重要的则是——秦弩。
秦国的弓弩在当时来讲,具有世界领先技术水平,也是作战中杀伤力最大的武器,大到什么程度?
举个例子:
如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秦军就是用强弓硬弩死死钉住赵军,使数十万赵军无法突围,最终,赵国主将赵括也被射死,秦军取得了这场大战决定性的胜利。
秦国的弓弩本来就先进,当时他们单兵携带多少呢。
骑兵
秦兵马俑二号坑的出土的弓弩手每人都背着两个上下对称的负矢陶环,每个陶环可以装100支铜镞。
以前魏武卒厉害的时候,也只背着五十支箭,可秦国弓弩手呢 ,就要比他们多的多了。
古代战场上有句话:不怕千军,就怕寸铁。
说的什么,就是弓弩啊,一言不合先扫一轮,这谁受得了啊。
本来就很厉害,到秦始皇时期,军事理论
更发展到巅峰,骑兵大量补充部队,部队成了骑兵和车步兵结合的混成部队,骑兵的主要作战武器也是弓弩。
这时候呢,车步兵先扫一轮,打不到的,骑兵利用强大的机动性再予以补充,有了这样的战法,这样的武器,敌兵往往还没冲过来,就被人杀的差不多了。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