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研究艾特玛托夫的两部著作是什么?

如题所述

目前国内只有两部研究艾特玛托夫的著作。其中由韩捷进编著的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2月出版的《艾特玛托夫》一书,从生态角度入手,表述艾特玛托夫对地球生存和人类道德的探索,艾特玛托夫呼吁保护地球和保护生物圈,呼吁人与自然与社会和睦发展。研究艾氏的论文很多,研究的规模、程度都趋于完善。马美龄在文章《论艾特玛托夫小说的象征意象》中应用神话原型批评理念对艾特玛托夫的《白轮船》等作品中的生物形象、水的意象等神话原型意象进行了剖析解读。她认为,从艾特玛托夫的《白轮船》开始,作者在作品中有意地引入神话和传说,这些神话和民间传说在作品中承担着丰富含义。刘海龙在文章《深刻隽永的艺术世界》中,把艾特玛托夫“《白轮船》的童心视角”列为一章,主要探讨艾特玛托夫《白轮船》的叙事视野。张帆的文章《论艾特玛托夫小说的假定性艺术特征》,通过对《白轮船》等几部作品的分析,详细论述了艾特玛托夫小说中运用的假定性形式及其特征。还有些研究者侧重于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对艾特玛托夫与中国当代作家张承志的创作进行对比阐释。例如,万娟的《从借鉴到疏离——比较文学视野里的张承志与艾特玛托夫》、唐丙的《艾特玛托夫在中国》则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应用比较文学的理念,联系政治、经济、社会等多种领域,用五部分梳理和阐述了艾特玛托夫在我国的潮起潮落现象和原因,在该论文的部分篇章里还介绍了中国学者对《白轮船》的研究状况。罗相娟硕士的《民间的行走,精神的长旅——张承志与艾特玛托夫创作比较》和梁光焰硕士的《一种诗情多样燃烧——〈黑骏马〉与〈白轮船〉的诗化比较》两篇硕士学位论文,都分别以《白轮船》和《黑骏马》为例,对两位作家的创作进行了较为细化的分析、比较、研究。李泽在《〈白轮船〉所演绎的天人和谐观》一文中,通过对文本的详细分析,阐述了艾特玛托夫的重要观点——人与自然应当以和谐为美,否则,降临在人身上的将注定是悲剧。杜慧春的

《论艾特玛托夫(白轮船)的生态忧患意识》一文就通过分析《白轮船》所描述的神话故事、童话故事和现实生活的故事,剖析了作家强烈的地球生态悲剧意识。此外,持有类似观点的文章还有韩捷进的《论艾特玛托夫的地球忧患意识》、徐家荣等的《论艾特玛托夫对人类与大自然关系的哲考》、杨素梅的《人道·人性·悲剧——论艾特玛托夫生态伦理观念》、严晓慧的《艾特玛托夫对现代文明生态危机的文化批判》、杜荣的《幻化世界—动物世界—人的世界——艾特玛托夫的象征作品对当代生态观的启示》等,均显示了人们对自然的不尊重,显示了人们的狭隘、自私,如同艾特玛托夫在《断头台》中所讲述的,他们只顾自己生活的舒适,肆意的破坏大自然,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破坏森林。作家对作品的描述,主要是为了让人们能够有危机意识,不要破坏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保护我们的母亲地球。在《白轮船》中,艾氏把所倡导的人类与大自然和睦相处的理念,用大量的优美动人的景物描述展现出来。例如,作者生动地描写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观,他把大自然的美丽、活泼、清新、动人描写得绘声绘色、淋漓尽致,给读者以视觉与精神上的享受,在潜移默化中让读者去热爱生于斯、养于斯的大自然。

2013年内蒙古师范大学梁婧姝的硕士学位论文《艾特玛托夫创作中的生态意识》论证了艾特玛托夫的作品,从人类生存困境的独特视角出发,建造自己保护自然的文学殿堂,对人类毁坏大自然进而引发的各类问题进行一种有力的自我叩问,唤起人们对生存状况的思考,他的作品体现出深刻的生态忧患意识。湖南师范大学吴曲2010年的硕士学位论文《牧神呼唤亚细亚的春天》中以生态学、生态美学、生态文艺学、比较文学等原理为理论依据,对我国著名蒙古族生态作家郭雪波和苏联著名作家艾特玛托夫的小说创作进行生态视野的对比探究。蒙古族作家郭雪波强调生态文化的独立性和多元性,是典型的后现代主义生态思潮;艾特玛托夫继承了普里什文深层生态学世界观,他以“地球人”的姿态面向当今世界,以求解决当今生态危机所带来的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