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清朝孝端文皇后

有关清朝孝端文皇后,孝庄皇后的姑姑

清太宗孝端文皇后姓博尔济吉特氏,蒙古名哲哲,科尔沁贝勒莽古思女。生于明万历二十八年四月十九日(1600年),薨于清顺治六年(1649年)。

天聪六年(1632年)皇太极废除“四大贝勒并座”旧制,开始“南面独坐”。为正其名份,开始册封后宫福晋,哲哲成了后金国君福晋,称中宫大福晋。1636年(崇德元年),皇太极立国号“清”,称帝,正式册封五宫后妃,哲哲被册封为清宁宫皇后,居中宫。

皇太极在位的17年间,孝端文皇后主持内宫事务,很使皇太极满意。每遇蒙古诸部来京朝贺,或送女来嫁,或尚公主,均由孝端文皇后率众妃举行盛大宴会,亲自迎送。由于孝端文皇后的崇高地位,其亲族亦受特殊的礼遇。她的母亲科尔沁太妃屡次来朝,皇太极均以盛大礼节迎送,宴赏极为优厚。其父莽古思死后追封为和硕福亲王,立碑于墓,封其母大妃为和硕福妃,使大学士范文程等册封。

顺治帝福临继位后,尊其为皇太后。顺治六年四月十七日(1649年)薨,年五十一。孝端文皇后逝后第二年将其梓棺运至沈阳,与清太宗皇太极合葬于清昭陵,即今沈阳北陵。顺治帝为孝端文皇后撰写了祭文。雍正、乾隆累加谥,曰孝端正敬仁懿哲顺慈僖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生有三女,皇二女马喀塔即固伦温庄长公主、皇三女固伦端靖长公主、皇八女固伦永安长公主,下嫁额哲、奇塔特、巴雅思祜朗。

附《清史稿·列传一 后妃》
太宗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贝勒莽古思女。岁甲寅四月,来归,太祖命太宗亲迎,至辉发扈尔奇山城,大宴成礼。天聪间,后母科尔沁大妃屡来朝,上迎劳,锡赉有加礼。崇德元年,上建尊号,后亦正位中宫。二年,大妃复来朝,上迎宴。越二日,大妃设宴,上率后及贵妃、庄妃幸其行幄。寻命追封后
父莽古思和硕福亲王,立碑於墓,封大妃为和硕福妃,使大学士范文程等册封。世祖即位,尊为皇太后。顺治六年四月乙巳,崩,年五十一。七年,上谥。雍正、乾隆累加谥,曰孝端正敬仁懿哲顺慈僖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女三,下嫁额哲、奇塔特、巴雅思祜朗。
孝端文皇后小传

孝端文皇后,本名“哲哲”,姓博尔济吉特氏,生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她的父亲是蒙古称尔沁部大领主“莽古思”。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哲哲刚满十六岁便远嫁皇太极为妻。一迎娶之际,皇太极率领部下从赫图阿拉城(今新宾县老城)出发,北行三百余里到达辉发部(今吉林省辉南县境)扈尔奇山城,在此杀牛宰羊举行隆重的迎亲仪式和结婚仪式。天聪元年,皇太极继承汗位,封哲哲为“大福晋”。所谓大福晋部主持家政的主妇,管理后宫一切事务,包括对其它侧福普及庶福晋(即妾)的管束。有时皇太极外出打猎也要携哲哲出行。皇太极坐殿,哲哲有时与他左右而坐。哲哲所以受到如此重视,获得大福晋的尊贵地位,并不完全由于皇太极对她的倾心,主要还是她出身于蒙古大领主世家。清初婚姻制度非常重视门第高低,这也是门当户对吧!天聪初年,哲哲的母亲从科尔沁来盛京看望女儿、女婿,皇太极均以大礼相待。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建国大清,改“汗”号为皇帝,按古代制度要分封后妃,大福晋哲哲被封为中宫皇后,又称国君福晋,居中宫——清宁宫,成为主持宫围,赞襄朝政的天下第一国母。在册封大典上,皇太极授给她象征地位等级的《册文》、“金印”,以及仪仗銮驾等物。《册文》全文如下;
奉天承运、宽温仁圣汗制日:
天地授命而来,。既有汗主一代
之治,则必命匹配心腹视过福
晋,赞襄朝政,坐立双成,同
立功德.共享富贵,此乃亘古
之制,位守三纲五常,系古圣
汗等所定大典。今我正大住,
当仿古圣汗所定之大典。又蒙
天佑,得遇福晋系蒙古科尔沁
博尔济吉特氏,特赐尔册宝,
位出诸福晋之上,命为清宁宫
中宫国君福晋。尔务以清廉、
端庄、仁孝、谦恭之义训诲
诸福晋,更以尔贤德之训,使
天下夫人仿法。勿违我之圣意

赐给皇后的仪仗有:“车一、曲柄黄伞一、直柄黄伞二、扇二、金马机子二、金椅一、足登一、唾吁一、壶一、水瓶一、盆一、香炉二、香盒二、骨朵二、吾杖四、油宝床二、朱雀床二、蝇拂二、避素二,红技四、锣一对、鼓一对、号筒二、征二、仗鼓二、横笛二、扎板二、小钱一对、小金一、大铜金二、云锣一、锁呐二、喇叭二。这些是皇后外出时,为显示地位和威严随驾仪仗队使用的各种器物。同时,皇太极
还对哲哲的父母进行了封赠,追赠皇后已故父亲莽古思为“和硕福工”。母亲封为“和硕福妃”。皇太极特派内院大学士范文程等人专程前往科尔沁,代表皇太极向哲哲已故父亲及生母赐给《借命》和银印以及其它赏赐,并为和硕福王立碑。崇德八年,世祖福临继承皇位,尊哲哲为皇太后。顺治元年,大清国迁都燕京,皇太后随人关定居北京紫禁城。顺治六年(1699年)四月十七日.皇太后驾崩.寿五十一岁.遗
体运回键京火化,于顺治七年。月。日与皇太极。合葬”于昭陵。从顺治皇帝始,雍正、乾隆累加溢号曰:孝端正敬仁摊哲顺慈值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4-07
尼玛。。。皇后啊,问题如下:

清太宗孝端文皇后姓博尔济吉特氏,蒙古名哲哲,科尔沁贝勒莽古思女。生于明万历二十八年四月十九日(1600年),薨于清顺治六年(1649年)。

天聪六年(1632年)皇太极废除“四大贝勒并座”旧制,开始“南面独坐”。为正其名份,开始册封后宫福晋,哲哲成了后金国君福晋,称中宫大福晋。1636年(崇德元年),皇太极立国号“清”,称帝,正式册封五宫后妃,哲哲被册封为清宁宫皇后,居中宫。

皇太极在位的17年间,孝端文皇后主持内宫事务,很使皇太极满意。每遇蒙古诸部来京朝贺,或送女来嫁,或尚公主,均由孝端文皇后率众妃举行盛大宴会,亲自迎送。由于孝端文皇后的崇高地位,其亲族亦受特殊的礼遇。她的母亲科尔沁太妃屡次来朝,皇太极均以盛大礼节迎送,宴赏极为优厚。其父莽古思死后追封为和硕福亲王,立碑于墓,封其母大妃为和硕福妃,使大学士范文程等册封。

顺治帝福临继位后,尊其为皇太后。顺治六年四月十七日(1649年)薨,年五十一。孝端文皇后逝后第二年将其梓棺运至沈阳,与清太宗皇太极合葬于清昭陵,即今沈阳北陵。顺治帝为孝端文皇后撰写了祭文。雍正、乾隆累加谥,曰孝端正敬仁懿哲顺慈僖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生有三女,皇二女马喀塔即固伦温庄长公主、皇三女固伦端靖长公主、皇八女固伦永安长公主,下嫁额哲、奇塔特、巴雅思祜朗。

附《清史稿·列传一 后妃》
太宗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贝勒莽古思女。岁甲寅四月,来归,太祖命太宗亲迎,至辉发扈尔奇山城,大宴成礼。天聪间,后母科尔沁大妃屡来朝,上迎劳,锡赉有加礼。崇德元年,上建尊号,后亦正位中宫。二年,大妃复来朝,上迎宴。越二日,大妃设宴,上率后及贵妃、庄妃幸其行幄。寻命追封后
父莽古思和硕福亲王,立碑於墓,封大妃为和硕福妃,使大学士范文程等册封。世祖即位,尊为皇太后。顺治六年四月乙巳,崩,年五十一。七年,上谥。雍正、乾隆累加谥,曰孝端正敬仁懿哲顺慈僖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女三,下嫁额哲、奇塔特、巴雅思祜朗。
孝端文皇后小传

孝端文皇后,本名“哲哲”,姓博尔济吉特氏,生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她的父亲是蒙古称尔沁部大领主“莽古思”。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哲哲刚满十六岁便远嫁皇太极为妻。一迎娶之际,皇太极率领部下从赫图阿拉城(今新宾县老城)出发,北行三百余里到达辉发部(今吉林省辉南县境)扈尔奇山城,在此杀牛宰羊举行隆重的迎亲仪式和结婚仪式。天聪元年,皇太极继承汗位,封哲哲为“大福晋”。所谓大福晋部主持家政的主妇,管理后宫一切事务,包括对其它侧福普及庶福晋(即妾)的管束。有时皇太极外出打猎也要携哲哲出行。皇太极坐殿,哲哲有时与他左右而坐。哲哲所以受到如此重视,获得大福晋的尊贵地位,并不完全由于皇太极对她的倾心,主要还是她出身于蒙古大领主世家。清初婚姻制度非常重视门第高低,这也是门当户对吧!天聪初年,哲哲的母亲从科尔沁来盛京看望女儿、女婿,皇太极均以大礼相待。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建国大清,改“汗”号为皇帝,按古代制度要分封后妃,大福晋哲哲被封为中宫皇后,又称国君福晋,居中宫——清宁宫,成为主持宫围,赞襄朝政的天下第一国母。在册封大典上,皇太极授给她象征地位等级的《册文》、“金印”,以及仪仗銮驾等物。《册文》全文如下;
奉天承运、宽温仁圣汗制日:
天地授命而来,。既有汗主一代
之治,则必命匹配心腹视过福
晋,赞襄朝政,坐立双成,同
立功德.共享富贵,此乃亘古
之制,位守三纲五常,系古圣
汗等所定大典。今我正大住,
当仿古圣汗所定之大典。又蒙
天佑,得遇福晋系蒙古科尔沁
博尔济吉特氏,特赐尔册宝,
位出诸福晋之上,命为清宁宫
中宫国君福晋。尔务以清廉、
端庄、仁孝、谦恭之义训诲
诸福晋,更以尔贤德之训,使
天下夫人仿法。勿违我之圣意

赐给皇后的仪仗有:“车一、曲柄黄伞一、直柄黄伞二、扇二、金马机子二、金椅一、足登一、唾吁一、壶一、水瓶一、盆一、香炉二、香盒二、骨朵二、吾杖四、油宝床二、朱雀床二、蝇拂二、避素二,红技四、锣一对、鼓一对、号筒二、征二、仗鼓二、横笛二、扎板二、小钱一对、小金一、大铜金二、云锣一、锁呐二、喇叭二。这些是皇后外出时,为显示地位和威严随驾仪仗队使用的各种器物。同时,皇太极
还对哲哲的父母进行了封赠,追赠皇后已故父亲莽古思为“和硕福工”。母亲封为“和硕福妃”。皇太极特派内院大学士范文程等人专程前往科尔沁,代表皇太极向哲哲已故父亲及生母赐给《借命》和银印以及其它赏赐,并为和硕福王立碑。崇德八年,世祖福临继承皇位,尊哲哲为皇太后。顺治元年,大清国迁都燕京,皇太后随人关定居北京紫禁城。顺治六年(1699年)四月十七日.皇太后驾崩.寿五十一岁.遗
体运回键京火化,于顺治七年。月。日与皇太极。合葬”于昭陵。从顺治皇帝始,雍正、乾隆累加溢号曰:孝端正敬仁摊哲顺慈值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
第2个回答  2008-02-22
孝端文皇后
清太宗孝端文皇后姓博尔济吉特氏,蒙古名哲哲,科尔沁贝勒莽古思女。生于明万历二十八年四月十九日(1600年),薨于清顺治六年(1649年)。

天聪六年(1632年)皇太极废除“四大贝勒并座”旧制,开始“南面独坐”。为正其名份,开始册封后宫福晋,哲哲成了后金国君福晋,称中宫大福晋。1636年(崇德元年),皇太极立国号“清”,称帝,正式册封五宫后妃,哲哲被册封为清宁宫皇后,居中宫。

皇太极在位的17年间,孝端文皇后主持内宫事务,很使皇太极满意。每遇蒙古诸部来京朝贺,或送女来嫁,或尚公主,均由孝端文皇后率众妃举行盛大宴会,亲自迎送。由于孝端文皇后的崇高地位,其亲族亦受特殊的礼遇。她的母亲科尔沁太妃屡次来朝,皇太极均以盛大礼节迎送,宴赏极为优厚。其父莽古思死后追封为和硕福亲王,立碑于墓,封其母大妃为和硕福妃,使大学士范文程等册封。

顺治帝福临继位后,尊其为皇太后。顺治六年四月十七日(1649年)薨,年五十一。孝端文皇后逝后第二年将其梓棺运至沈阳,与清太宗皇太极合葬于清昭陵,即今沈阳北陵。顺治帝为孝端文皇后撰写了祭文。雍正、乾隆累加谥,曰孝端正敬仁懿哲顺慈僖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生有三女,皇二女马喀塔即固伦温庄长公主、皇三女固伦端靖长公主、皇八女固伦永安长公主,下嫁额哲、奇塔特、巴雅思祜朗。

附《清史稿·列传一 后妃》
太宗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贝勒莽古思女。岁甲寅四月,来归,太祖命太宗亲迎,至辉发扈尔奇山城,大宴成礼。天聪间,后母科尔沁大妃屡来朝,上迎劳,锡赉有加礼。崇德元年,上建尊号,后亦正位中宫。二年,大妃复来朝,上迎宴。越二日,大妃设宴,上率后及贵妃、庄妃幸其行幄。寻命追封后
父莽古思和硕福亲王,立碑於墓,封大妃为和硕福妃,使大学士范文程等册封。世祖即位,尊为皇太后。顺治六年四月乙巳,崩,年五十一。七年,上谥。雍正、乾隆累加谥,曰孝端正敬仁懿哲顺慈僖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女三,下嫁额哲、奇塔特、巴雅思祜朗。
第3个回答  2008-02-17
  孝端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名哲哲,是蒙古科尔沁部落贝勒莽古思之女,明万历廿七年(1599年)四月十九日生,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四月十二日,十六岁时与皇太极成婚。天聪初年,皇太极登汗位,她被立为中宫大福晋。崇德元年,皇太极称帝,立她为清宁宫皇后,是大清第一位生前被立为皇后者,她于顺治六年(1649年)四月十七日病逝,享年51岁,入
  葬盛京昭陵。称孝端文皇后。经雍正、乾隆两次加谥,最后称号为"孝端正敬仁懿哲顺慈僖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
  庄妃大玉儿和宸妃海兰珠姐妹均系哲哲的侄女,可谓三人事一夫,这与当时北部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嫁娶不择族类"、"父死则妻其后母,兄死则妻其嫂"的遗俗不无关系,因此在清皇族婚姻中也屡见其例。

  清朝的基本政策是招抚蒙古诸部,引为后方与同盟,哲哲是蒙古科尔沁部落与皇太极的联系核心,皇太极尊重哲哲除其本人忠诚大度,能够抚定中宫以外,也更有对忠实的臣附部落的昭示。哲哲十六岁嫁给皇太极后,11年间只生三女,未有子嗣,从大局出发,她主动将侄女--布木布泰(即大玉儿)从科尔沁招来,使其嫁给皇太极,后又将曾嫁过人,年已26岁的侄女--海兰珠也嫁给皇太极。大玉儿被封为次西宫--永福宫庄妃,后宫位列第五,海兰珠则被封为东宫--关睢宫宸妃,仅次于哲哲本人,位列第二,姑侄三人同事一夫,足见政治联姻之基本格局。

  电视剧《孝庄秘史》中对孝端的描写符合清史档案对其的记载,她位于中宫,端庄仁厚,是皇太极的结发妻子,且历经努尔哈赤、皇太极、福临三朝,均备受尊崇。

  孝端文皇后生有三女:皇二女固伦温庄长公主。皇三女固伦端靖长公主、皇八女固伦端贞长公主。

  孝端文皇后小传

  孝端文皇后,本名“哲哲”,姓博尔济吉特氏,生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她的父亲是蒙古称尔沁部大领主“莽古思”。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哲哲刚满十六岁便远嫁皇太极为妻。一迎娶之际,皇太极率领部下从赫图阿拉城(今新宾县老城)出发,北行三百余里到达辉发部(今吉林省辉南县境)扈尔奇山城,在此杀牛宰羊举行隆重的迎亲仪式和结婚仪式。天聪元年,皇太极继承汗位,封哲哲为“大福晋”。所谓大福晋部主持家政的主妇,管理后宫一切事务,包括对其它侧福普及庶福晋(即妾)的管束。有时皇太极外出打猎也要携哲哲出行。皇太极坐殿,哲哲有时与他左右而坐。哲哲所以受到如此重视,获得大福晋的尊贵地位,并不完全由于皇太极对她的倾心,主要还是她出身于蒙古大领主世家。清初婚姻制度非常重视门第高低,这也是门当户对吧!天聪初年,哲哲的母亲从科尔沁来盛京看望女儿、女婿,皇太极均以大礼相待。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建国大清,改“汗”号为皇帝,按古代制度要分封后妃,大福晋哲哲被封为中宫皇后,又称国君福晋,居中宫——清宁宫,成为主持宫围,赞襄朝政的天下第一国母。在册封大典上,皇太极授给她象征地位等级的《册文》、“金印”,以及仪仗銮驾等物。《册文》全文如下;
  奉天承运、宽温仁圣汗制日:
  天地授命而来,。既有汗主一代
  之治,则必命匹配心腹视过福
  晋,赞襄朝政,坐立双成,同
  立功德.共享富贵,此乃亘古
  之制,位守三纲五常,系古圣
  汗等所定大典。今我正大住,
  当仿古圣汗所定之大典。又蒙
  天佑,得遇福晋系蒙古科尔沁
  博尔济吉特氏,特赐尔册宝,
  位出诸福晋之上,命为清宁宫
  中宫国君福晋。尔务以清廉、
  端庄、仁孝、谦恭之义训诲
  诸福晋,更以尔贤德之训,使
  天下夫人仿法。勿违我之圣意

  赐给皇后的仪仗有:“车一、曲柄黄伞一、直柄黄伞二、扇二、金马机子二、金椅一、足登一、唾吁一、壶一、水瓶一、盆一、香炉二、香盒二、骨朵二、吾杖四、油宝床二、朱雀床二、蝇拂二、避素二,红技四、锣一对、鼓一对、号筒二、征二、仗鼓二、横笛二、扎板二、小钱一对、小金一、大铜金二、云锣一、锁呐二、喇叭二。这些是皇后外出时,为显示地位和威严随驾仪仗队使用的各种器物。同时,皇太极
  还对哲哲的父母进行了封赠,追赠皇后已故父亲莽古思为“和硕福工”。母亲封为“和硕福妃”。皇太极特派内院大学士范文程等人专程前往科尔沁,代表皇太极向哲哲已故父亲及生母赐给《借命》和银印以及其它赏赐,并为和硕福王立碑。崇德八年,世祖福临继承皇位,尊哲哲为皇太后。顺治元年,大清国迁都燕京,皇太后随人关定居北京紫禁城。顺治六年(1699年)四月十七日.皇太后驾崩.寿五十一岁.遗
  体运回键京火化,于顺治七年。月。日与皇太极。合葬”于昭陵。从顺治皇帝始,雍正、乾隆累加溢号曰:孝端正敬仁摊哲顺慈值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