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巧言令色,鲜矣仁”告诉人们什么道理?请简要分析。

如题所述

“巧言令色,鲜矣仁”是孔子对生活现象的发现与概括。他告诉人们,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一些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人,这些人很少有仁心。但他们很有迷惑性,应该加以注意。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OutsiderL夕为您答疑解惑
如果本题有什么不明白可以追问,如果满意记得采纳,手机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满意即可。
如果有其他问题请采纳本题后另发点击向我求助,答题不易,请谅解,谢谢。
祝学习进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25
“巧言令色,鲜矣仁”告诉人们“看人不能只听其说,还要看其行动,告诫人们看人要看本质,实践才能检验真理,也能检验人”
能说会道,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人,这些人很少有仁心。但他们很有迷惑性,应该加以注意。当然也有善言例行的人,但很少,因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第2个回答  2019-08-06
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这表明,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动,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力戒空谈浮言,心口不一。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成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内容。
第3个回答  2019-08-09
伪装、伪善的目的,无非是为获得利益或自己的利益不受伤害。这种人于是想到的只有自己,其仁心不在极特殊情况下,是不会显现的。
《论语集注》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巧,好。令,善也。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悦人,则人欲肆而本心之德亡矣。圣人辞不迫切,专言鲜,则绝无可知,学者所当深戒也。程子曰:“知巧言令色之非仁,则知仁矣。”
这里恐怕有人又要问了,好言善色,怎么就是不对呢?请看朱子下面的注解
第4个回答  2019-08-08
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读解】
巧言令色。
这是一幅伪君子的画像。
如果再加上孟子借用曾子的两笔,那可真称得上是绝妙了。
曾子说:“胁肩谄笑,病于夏畦。”耸起两个肩头,做出一副讨好人的笑脸,这真比顶着夏天的毒日头在菜地里干活还要令人难受啊!(《孟子·腾文公下》)
儒者对伪君子的鄙弃之情溢于言表。仅孔子对“巧言令色”的斥责,在《论语》中就记有三次(其它两次见于《阳货》、《公冶长》)。
然而,在历史上,在现实中,这种巧言令色,胁肩谄笑的人却并不因为圣人的鄙弃而减少。他们虽无仁德,难成正果,但却有的是用武之地,能使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国危天下乱。
所以,直到今天,我们仍然要牢记圣人提醒我们的话,时时警惕那些花言巧语,一脸笑得稀烂的伪君子。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