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耿于怀的正确解释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耿耿于怀"是一个汉语成语,成语的正确解释是:形容心里老是想着某个问题或事情,不能释怀,感到非常忧虑和烦恼。

"耿耿"是形容词,有明亮、显著的意思。"于"是介词,表示在某种程度上。"怀"是名词,指内心或心灵。"耿耿于怀"这个成语的整体意思是指心里一直想着某个问题或事情,无法摆脱这种困扰,感到非常忧虑和烦恼。

"耿耿于怀"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对某种事情或问题的担忧、烦恼或牵挂。比如,一个人在做完某件事情后,可能会一直担心结果,无法释怀,这时候就可以说"他耿耿于怀"。又如,一个人对过去的错误或者失去的东西感到非常后悔和遗憾,也可以说"他耿耿于怀"。

"耿耿于怀"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对某种人或事物的深深怀念。比如,一个人对故去的朋友或亲人非常怀念,就可以说"他耿耿于怀"。

拓展资料:

"耿耿于怀"这个成语出自《诗经·邶风·击鼓》。《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共计305篇。这部诗歌总集包括了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邶风”是《诗经》中风的一部分,共10篇。

《邶风·击鼓》是一首描述战争场面的诗歌,诗中表现了战士们征战沙场的决心和勇气。在诗的末尾,作者写道:“耿耿于怀,如有隐忧。”这里的“耿耿于怀”形容的是战士们对战争结果的忧虑和担忧,表现了他们在战事中所承受的心理压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意义逐渐发生了变化,不再局限于描述战争场景,而是更广泛地表示人们在面对各种问题和困难时的担忧、烦恼和牵挂。现代汉语中,“耿耿于怀”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心里老是想着某个问题或事情,无法释怀,感到非常忧虑和烦恼。

总的来说,“耿耿于怀”这个成语出自《诗经·邶风·击鼓》,原本描述的是战士们对战争结果的忧虑和担忧。后来意义逐渐扩大,用来形容人们在面对各种问题和困难时的心理状态。这个成语已经成为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表达方式,帮助我们描述和传达内心的忧虑和烦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