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水浒中的方腊义军

也是农民起义军吗?和梁山上的人有什么区别? 谢~

方腊
方腊(?-1121年),又名方十三,歙州(今安徽歙县)人,一说睦州青溪(今浙江杭州市淳安县)人。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领袖。相传其性情豪爽,深得人心,加上有较强的组织才能,自身又出身贫苦,所以能号召很多生活困苦的农民。他于1120年10月率众在歙县七贤村起义,建立了包括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的六州52县在内的农民政权。在当时影响很大,1121年夏起义失败,方腊被俘,被朝廷处死。方腊被处死后,歙县和淳安的一些地方的人还是很敬重这位农民起义的领袖。为了纪念他,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许多地名,至今这些地方还有还有“方腊洞”、“方腊寨”等。 有一首"水氽童家店,方喇出二遍;水浸鳖背石,方腊又造反"的民谣不仅指明了他居住的村子,还说明他的起义动机。宣和年间,农民茶叶卖不出去,卖了还不够交税。农民只好不采茶,采了的也忍痛倒在溪里。时值浙西大旱,七八月都不见有雨,禾苗焦黄,秋收无望,而官吏却逼税。方腊在宣和二年10月,方腊揭竿起义。方腊旗帜鲜明,主张实现真正的平等,"劫取大家财,散以募众",决心彻底推翻宋朝,解脱天下所有劳苦大众。宣和三年四月,方腊在起义根据地帮源与宋军决战败北,被迫带亲信退往洞源村东北的石洞中躲藏,由于叛徒当向导,最后不幸被捕,被解往汴京。方腊起义打下了六州五十二县,威震东南半壁,从根本上动摇了北宋王朝的统治,北宋王朝从此一蹶不振,不久就覆灭了。方腊最后坚守的石洞被称为"方腊洞"。

北宋宣和年间,宋徽宗皇帝喜花石竹木,在江南设“苏杭应奉局”,派朱勔等爪牙到东南各地,搜刮民间花石竹木和奇珍异宝,用大船运向汴京,每十船组成一纲,时称“花石纲”。青溪多产竹木漆,是应奉局重点酷取之地。这种沉重的负担都转嫁到农民身上,尤其是靠出卖劳动力度日的赤贫者身上。方腊身为佣工,更痛感这种剥削压迫之苦,因而对宋王朝的反动统治怀有刻骨仇恨,遂起反抗之心。

宣和二年(1120)十月,方腊在万年乡洞源里正方有常家做佣工,积极联络四方百姓,准备起义。他们的秘密活动被方有常发觉,便派二子方熊向县告发。十月初九,方腊发现事泄,遂在洞源村杀里正方有常一家(唯三子方庚越墙逃脱)而举义。方腊集合千余人,在洞源村东方有常家的漆园誓师。

在誓师会上,方腊慷慨陈词,愤怒揭发宋王朝的罪恶统治:“今赋役繁重,官吏侵渔,农桑不足以供应。吾侪所赖为命者,漆楮竹木耳,又悉科取无锱铢遗。……独吾民终岁勤动,妻子冻馁,求一日饱食不可得。”最后,方腊发出了“东南之民,苦于剥削久矣”的呼声,号召大家伏义而起,那么“四方必闻风响应,旬日之间,万众可集。……我但画江而守,轻徭薄赋,以宽民力,四方孰不敛衽来朝?十年之间终当混一矣”。

方腊提出鲜明的政治口号和政治主张,付之于革命实践。他领导的义军烧孔庙,毁神像,杀贪官污吏。批判佛教教义中“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的虚伪性,指出“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主张实现真正的平等;“劫取大家财,散以募众”;“有甚贫者,众率财以助……凡出入经过,虽不识,党人皆馆谷焉,人物用之无间,谓为一家。”

方腊的政治主张和革命行动,深受贫苦百姓的拥护,数日间聚众十万。自号圣公,改元永乐,置偏裨将,以巾饰为别,自红巾而上,凡六等。镇压帮源一带地主武装的反抗,占领青溪县西北重镇——万年镇,随即向县城进发。这时,两浙路都监蔡遵、颜坦带领5000兵前来征讨。十一月二十八日,方腊将他们一举歼灭在息坑。这是方腊义军旗开得胜的第一仗。次日,方腊打下青溪县城。十二月打出青溪县,四日攻占第一座州城——睦州。随后攻下睦州各县。方腊率主力部队西攻歙州,十二月二十日攻克。接着回师东线,向杭州进发。十二月二十九日,占领杭州,革命力量发展壮大,“众殆百万”。各地百姓纷纷揭竿而起,响应方腊起义:浙北有苏州石生和湖州陆行儿,浙东有剡县裘日新,浙南有仙居吕师囊、永嘉俞道安,浙西有婺州东阳霍成富,兰溪灵山朱言、吴邦。这时在浙西的方腊部将郑魔王、洪载和响应部队已占领了婺州、衢州、处州等地。

在杭州作出了分兵“尽下东南郡县”的决策,派方七佛率领六万人马进攻秀州(今嘉兴),以图北上,攻取金陵,实现“画江而守”的计划。这时,童贯率领15万精兵,已赶到秀州。方七佛攻不下秀州,退回杭州。宣和三年二月,方腊退出杭州,由富阳、新城、桐庐、建德、青溪,时战时退,最后退守帮源。四月二十四日,宋军从东西两面包围帮源。方腊在帮源的严家溪滩,与宋军作一死战。在战斗中,方腊坐骑战死,战刀丢失,最后不得不带亲信,退往洞源村东北的石洞中躲藏。石洞分上中下三窟,极为隐蔽,官军无法寻找。统制官王禀下令搜山。裨将韩世忠由方庚作向导,收买叛徒方京,才寻得方腊躲藏的石洞。四月二十七日,经过一番殊死搏斗,方腊和妻邵氏、子方亳、宰相方肥等52人被俘。宿将辛兴宗随后赶到,截洞掠俘,方七佛等人乘机逃脱,实俘39人,被解往汴京。八月二十四日,方腊在汴京英勇就义。

方腊余部坚持斗争,直到次年三月,方腊起义才被最后镇压下去。方腊起义打下六州五十二县,威震东南半壁,从根本上动摇了北宋王朝的统治。方腊作为农民起义的杰出领袖,永远被人们怀念。方腊最后坚守的洞源石洞被称为“方腊洞”。全省各地,乃至近邻安徽等地都有纪念方腊的方腊洞、方腊庙。

方腊起义

宋朝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十月间的一个夜晚,在青溪(今浙江淳安)的漆园里一群农民正在举行秘密的起义誓师会。只听主持人对大家说:“我们耕田、纺织,整年劳苦,生产的粮食和布匹全被统治者夺去挥霍掉了。他们稍不如意,就鞭打我们,甚至把人活活逼死。对此你们能甘心吗?”众人愤怒地高声回答:“不能!”这个主持人就是这次农民起义的领袖——方腊。

方腊是青溪人,出身贫苦,曾在大地主家里做雇工,因忍受不了地主的压迫,率众起义。方腊自称“圣公”,年号“永乐”,设置官吏将帅,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漆园誓师以后,方腊率领起义军同前来镇压的宋军展开激战。起先起义军的兵器不足,战士们就到山上砍来竹子,制成锋的竹刀、竹枪,同宋军巧妙地周旋,不断地击败家军,势力迅速发展。短短几个月,起义军连克睦州(今浙江建德)、杭州、歙州(今安徽歙县)、婺州(今浙江金华)、衢州(今浙江衢县)、处州(今浙江丽水)等6州52县,起义队伍发展到十多万人。

东南沿海是北宋王朝榨取财富的主要地区,尤其是东南重镇杭州也被起义军攻占,使宋徽宗惊恐万状,急忙派亲信童贯率15万禁军南下镇压起义军。宋军迅速包围了杭州,方腊亲自指挥抵抗。由于城中缺粮,而且敌我力量对比悬殊,方腊被迫率军突围,退到老家青溪帮源洞一带。宣和三年四月,起义军最后一个据点——青溪梓洞洞被宋军攻破,方腊父子等52名首领被俘。八月,方腊英勇就义,起义失败。

传说方腊祖籍是在安徽歙县,大约在方腊曾高祖时,歙县闹起了大灾荒,他曾高祖逃荒到浙江,在淳安桐树坞那个山岙岙(浙东方言,即山间平地)里落脚安了家。从此他们祖祖辈辈开山辟地,就靠种植漆树和桐树过活。

宋朝宣和年间,朝政腐败,连年兵乱、灾荒,千千万万的老百姓家破人亡,走投无路,纷纷逃进荒凉、偏僻的深山野岙里去躲避灾难。方腊为人豪爽、讲义气,外地遭了灾难的穷朋友们都三两结群地来到桐树坞。由于方腊广纳苦难弟兄,不久,桐树坞就有四十来户人家了。他们互称兄弟,一同开山辟地,料理漆树和桐树。农闲时节,就在树荫下立拳坛、棒场,练习武艺,真是兄弟之间,不分彼此,一同过着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日子。

有一天,方腊和兄弟们正在东山坡上辟一块新梯地。当这块梯地将要辟好的时候,忽然发现梯地中央有一块光溜溜的大青石,兄弟们挖它挖不开,撬它撬不动,一个个累得满头大汗。方腊是个急性子,怕软不怕硬的好汉,这时,他扛起一把三十来斤重的开山锄,大踏步走上来,大吼一声:“是泰山,也要把你踢进北海!小小一块青石头作得多大的法?”手起锄落,只听“轰、轰、轰”三下,接着一声巨响,大青石在山坡上翻了一个身,轰轰隆隆地滚下山去了。回头看那挖开的青石底下,只见有一块白里透红、寒光闪闪的斗大玉石。方腊一见十分高兴,纵身跳下去抱起玉石。在太阳下,玉石的光一闪一晃,分外夺目。兄弟们都被这块奇怪的玉石吸引住了,大家欢欢喜喜围着看个仔细,还你一句,我一句地不住称赞。后来,不知哪个兄弟象“百事通”一样地说:“听老人们说过,玉石宝贝只有勤劳忠实的人才能领受;做尽坏事的人,即使玉石宝贝到了手里,也会变没的。”

又一个兄弟接过话题说道:“啊!怪不得早晨天空飞五彩,原来我们桐树坞要出福星啦!”

方腊兄弟们围着花宝石真是越看越高兴,只有机灵鬼方七佛闷声不响。有一个兄弟问道:“七兄弟,大哥得宝,是我们的一件大喜事啊!你怎么不高兴?”。

方七佛好像心事重重地说:“兄弟,你们年轻,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其实福中有祸呀!”

方腊他们四十多个兄弟中,要算方七佛最聪明,兄弟们都称赞他能知古通今,很听他的话。现在,大家听七佛兄弟这么一说,好像一桶冷水劈头浇下,顿时从脑门凉到脚跟;刚才那股欢乐劲儿全跑光了。大家只是愣愣地看着方七佛。

方七佛不慌不忙地解释道:“当今皇上十分喜欢奇花异石,贪官污吏们更是乘机大肆搜括。你们想想,那班黑良心的官吏知道以后,还会不流涎水吗?我想,不出一个月,狗官狼吏一定要来闹个鸡犬不宁哪!”

有个兄弟愤愤嚷道:“花宝石是大哥得的,又不是那些贪官污吏得的,这和他们屁相干!”。

方七佛笑笑说:“贪官污吏要是讲理,天下怕就不会乱了!”

紧接着,又有一个兄弟大声叫道:“大哥得的花宝石谁也别想抢去!要是那些贪官污吏真的来要,我们索性敲碎他的脑袋,给他点辣味尝尝,叫他下次再不敢来!”

方七佛的话,顶灵验也没有了。果然在半个月后,县城里来了两个公差,大模大样地叫喊着找方腊。方腊憋住一肚子的怒火回答道:“我就是方腊,你找我干嘛?”

公差恶狠狠地喝道:“快快献出县太爷的花宝石!”

方腊听了哈哈大笑道:“我有一块花宝石,县太爷的我可没见!”

公差更凶了:“胡说,这花宝石明明是县太爷的!所有花宝石都是县太爷的,快快交出!”

突然,方腊背后有人大吼一声,亮出一把明晃晃的柴刀:“要花宝石的,先留下脑袋!”

两个公差一看形势不妙,扭头就跑。方腊兄弟们笑得捶胸拍腿。

隔了两天,县城里飞来了一队人马。他们嚷着说要去桐树坞取花宝石,又说什么花宝石圣洁,冲不得邪气,必须直路去取,直路运回才行。这队飞扬跋扈的人马,逢民房就拆,遇庄稼就毁,一路横冲直间地奔向桐树坞。沿途的老百姓可遭了殃,个个气得两眼出血。后来,百姓忍无可忍了,不知哪个胆子大的人喊一声“打!”四面八方,男男女女,扛锄头的扛锄头,举铁耙的举铁耙,一下子就把官兵包围住了,只听一声呐喊,锄头飞舞,棍棒并起,一下子就把官兵打得头破血流,走运的留条活命逃回县城,到县太爷面前哭爷叫娘去了。

县太爷一听,恼羞成怒,大发雷霆。立即调齐了五百精兵,杀奔桐树坞,口口声声要取方腊的脑袋和花宝石。方腊兄弟早已料定县官的心是越来越狠的,一定有大兵到来。他们背上刀斧、锄头,老早在箭门山外埋伏好了。五百官兵领头的才进桐树坞,连舒舒服服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挣着,只听得晴天霹雳,一声锣响,紧接着喊声震天,方腊兄弟们跳将出来一阵砍杀,五百官兵便头断腿飞,呜乎哀哉了。

方腊兄弟杀掉了官兵,获得了大胜。附近赶来助威的老百姓,都呼喊着,跳跃着,围上前来。方腊看见这么多人聚在一起,是一个说话的好机会,便一跃跳到一块高高突起的一石上,对着成千的人群,举起手臂,高声喊道:“兄弟们,贪官污吏逼得我们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大家看怎么办?”人群中的方七佛晃动着拳头大声回答道:“只要大家一条心,天塌下来也能顶得住。官兵毛毛来多少,我们就杀它多少!”

紧接着,人群中又有人喊道:“快把缴来的刀枪分给我们,让我们一块儿痛痛快快地去杀狗贪官!”

不知多少人异口同声地喊道:“对呀!快分给我们刀枪!”

立刻,人群轰动了,那些分到刀枪的人,一个个舞枪弄刀;那些来迟了一步,没分到刀枪的人,一个个挥动着斧头,锄头……他们都咬牙切齿,恨不得一下子冲进县城,除掉那个狗县官才快活呢!。
开 库 分 粮

有一年七月,天上有两个月光景没有下雨。晒得地裂叶枯,遍地焦黄,稻谷颗粒不收。大家用树皮草根还填不饱肚子,官府却连连上门讨税,把大家从山地里收起来的几颗杂粮,也搜括得一干二净。

那日子真难过呵!方腊和穷兄弟们,自己肚皮饿得精瘪,一家人老的摇头叹气,小的哭叫要吃,可是粮食却一车一车的,不断往县城路上拉,把县里的粮库装得满满的。大家心里真气极了,都想把粮库里的粮食弄出来。

有些性子比较急的人,看到被逼得走投无路,心头火起,三三五五会在一起,摩拳擦掌,打算动武去抢。方腊听了这个消息,连忙对大家说:“硬打容易吃亏,要想个灵巧的办法才是!”大家都相信方腊是最会想办法的,都齐声催他:“你快点想个办法吧,日子没法过啊!”

其实方腊肚里早盘算好几天了。他见大家很齐心,便到私塾里去找老先生,问问他过去官府散粮是咋个散法的。这个老先生也是穷苦人,心肠蛮好的。他听方腊问起散粮,就叹口气说:“散粮要有官府的告示才行;现在的官府,他们哪里会散粮啊!”

方腊想了想,心里一动,就问;“有了告示,他们就肯散粮么?”

老先生回答:“那当然!官府有了告示,谁敢阻挡?”

方腊又问:“告示怎样写法的?”

老先生又把告示怎样怎样写,告诉了方腊。

方腊听完这些话,心里的主意也打定了,就说:“老先生请你写张告示,我们拿了告示,去向粮库要粮去!”

老先生摇摇头说:“告示我会写,告示上要盖官印,哪来这颗印呢?”

方腊一听要官印,皱起了眉头。可是再一想,又觉得官印也没什么了不起,那不过是木头刻刻用来吓人的,难道我们自己就不好动手来刻么?想到这里,方腊便对老先生说:“你只要把告示写好。官印包在我身上好了。”

原来方腊想好了一个妙计:用豆腐干来刻官印。这个办法真是好极了,豆腐干切成同官印一样大小,又是松松软软的,一刻就刻成了。

等老先生写好了假告示,方腊也搞好了豆腐干做的假官印,往告示上一按,正同真的官印一模一样,不差分毫。老先生看了告示上的官印,也连连点头佩服。

方腊拿了这张告示,就领着全村的穷兄弟,到县城里去。到了粮库附近,方腊叫大家先在旁边小弄里等着,自己带了一个顶机灵的小伙子,朝粮库走去。走到粮库门边,方腊把假告示交给这个小伙子,对他说;“你在门边站着,看到我在里面把手一举,你就马上把告示贴在墙上,再去把大家叫来。”说完,就放大步子,直向粮库走去。

刚进粮库大门,衙役就在过道上用刀拦住了他。衙役喝问方腊;“干什么的?”

“领赈灾粮!”方腊拿起手里的米袋回答。

“县太爷没有告示,不能领!”

方腊说:“有告示怎么办?”

“有告示马上开库散粮,没告示就抓你去坐牢!”

方腊一看机会已到,就把手一举说:“好,一言为定!”便拉了衙役到门外来看告示。

那个衙役朝墙上一看,果然是一张告示:端正的字体,朱红的方印,明明是县太爷出的告示么!他一时摸不着头脑,呆在那里了。这时,后面一大堆人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叫;“县太爷告示到处都贴了,为什么还不散粮!”方腊对衙役说:“刚才你说的,有告示马上开库散粮。现在告示有了,快点开库;要不,我们自己动手了。”

衙役被弄得毫无办法,又怕人多手乱,闹起来不得了,只好放大家进粮库去。

方腊和大家进了粮库,一面搬粮,一面守住大门,不让衙役走漏消息。等到都把担子装满了,大家才高高兴兴地扬长而去。

方腊的“八大天王”

《水浒》描写的是北宋末年,水泊梁山宋江等一百零将纵横在山东,驰骋于河北的英雄故事。梁山好汉打着替天行道的大旗,劫富济贫,败官兵陷州府,朝廷不正视。即使是童贯、高俅亲自出马,选调宋朝各地的精兵强将也不能损梁山好汉一人一骑。

只是宋江等英雄虽然落草为寇 ,但心怀忠义,有着一颗报国的赤诚之心,几经周折,如尝夙愿全伙受招安,获得了为国家社稷出力的机会。梁山的英雄们南征北战,征伐大辽卫边疆,剿灭田虎王庆平内患,为大宋立下赫赫战功。

可惜在征剿江南反贼方腊时,梁山却蒙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损失。一百零八人只有二十七人生还。那么给梁山带来如此大损失的到底是些什么人呢?我这篇短文写的就是《水浒》中方腊麾下的八大猛将。

方腊在《水浒》中是作为反派角色登场的,因此书中描写自然笔墨,刻画等方面比较的淡薄,但是只要你仔细地阅读,仍能比较出书中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本文称之为“八大天王”是因为史书中记载,方腊手下的确有一个叫“八大王”的名将,但在《水浒》中却没有描写此人,“八大王”据说身材彪悍,性情豪爽,作战勇敢(有点像《水浒》中刻画的方腊部将邓元觉),惯使大刀(有点像《水浒》中刻画的方腊部将石宝)。本文就借用这个名号来泛指《水浒》中所刻画的方腊麾下的那些最能征惯战的猛将们。

第一,尚书王寅:此人颇通文墨,有些谋略,被方腊加封做了文职,官爵是兵部尚书,管领兵权之事。王寅原本是歙州山里石匠出身,惯使一条钢枪,这条枪神出鬼没,万夫莫挡。坐下有宝马良驹名唤转山飞,这匹宝马登山渡水,如行平地。因为位高职重,王寅在战场上拼杀的机会并不多,在歙州大战,他败中求胜,设计坑杀掉了梁山的神火、圣水二将。城破之时,他匹马单枪往外突围,枪起马到,马踩挡道的李云;石勇截住厮杀,数回合之内就枉送了性命。王寅又奋勇力敌孙立、黄信、邹渊、邹润四将,并无惧怯。直至又加上豹子头林冲,五人合力才将王尚书乱戳杀死。由此可见王尚书武功之强堪称方腊帐下之翘楚也。

第二,宝光如来国师邓元觉:歙州僧人,名号宝光如来,俗姓邓,法名元觉,使一条禅杖,乃是浑铁打就的,重达五十余斤,人皆称为护国的国师,邓元觉有万夫不敌之勇。曾酣斗鲁智深五十余合,不分胜败,不过邓元觉已经占了上风。行者武松恐鲁智深有失,不得不杀出助战,面对梁山步兵头领中武力最强的两大煞星邓元觉方才败回。可惜这位国师被宋江等设计,带入笼中,由小李广花荣从侧面近距离一箭射中其面门,坠下马去,被被宋军乱刀杀死。邓元觉没有机会展示出他的全部武勇,但与花和尚一战已可推知其悍勇不可力抵也。

第三,南离大将军元帅石宝 :是福州人氏,使一口宝刀,名为劈风刀,可以裁铜截铁,遮莫三层铠甲,如劈风一般过去。还惯使一个流星锤,百发百中,骑一匹瓜黄马。大战关胜二十回合突然回马,关胜勒马回阵,宋江不解,关胜说:“石宝刀法,不在关胜之下,虽然回马,必定有计。”能够得继承了武圣傲慢的大刀关胜认可的武将在《水浒》中绝对的属于凤毛麟角!石宝砍死过梁山的鲍旭,走线锤锤打八骠骑之一骁将急先锋索超;五十回合杀败吕方(看似石宝的污点,其实不然,吕方虽然在地煞星之列,其武功并不弱,外号小温侯,堪比吕布。在俞万春的《荡寇志》一书中,吕方也是一个能够与那些一流高手扳扳手腕的角色。)石宝一口刀,战吕方、郭盛两枝戟,没半分漏泄,直至又加上朱仝一条枪,才败走。

第四名,护国大将军司行方:《水浒》中关于方腊手下的这位五虎上将之一的猛将介绍并不多,只知道他是太子方天定手下四大元帅之一,但他在德清县南门外,三十回合就斩掉了梁山水泊步兵统领里的五虎将插翅虎雷横,司行方的势力由此可见一斑了。可惜司行方很快就因为兵败坠水而亡了,没有来得及展示更多的本领。

第五,皇侄方杰:惯使一枝方天画戟,有万夫不当之勇。他年纪后生,精神一撮,一枝戟使得精熟,与秦明连斗了三十余合,不分胜败。在助手杜微飞刀的帮助下,一戟将霹雳火耸下马去,使秦明死于非命。在最后一战中,方杰战关胜不过十数合,宋江又遣花荣出阵,双战方杰。方杰力敌二将的夹攻,全无惧怯。虽然难见输赢,方杰已经只能是遮拦躲避。李应、朱仝又骤马出阵,并力追杀。见四将来夹攻,方杰这才拨转马头败走。却被卧底的柴进截住了退路,方杰下马逃命,让柴进一枪戳中,燕青赶上一刀结果了性命。

第六,镇国大将军厉天闰:初次出场就给梁山迎头痛击,一刀斩掉周通;李忠带伤走了。十个回合杀败左手负伤的双枪将董平。厉天闰最出彩的是借着松树的掩护,一枪搠倒梁山马军八骠骑之一的没羽箭张清。厉天闰在兵溃之时,与卢俊义大战三十回合,心态失衡,被卢俊义挑于马下。

第七,庞万春:人送绰号“小养由基”,是江南方腊国中第一个会射弓箭的。他初次出场就技惊四座,飕的一箭,正中梁山马军八骠骑之一的九纹龙史进,撞下马去。指挥部下乱箭齐发,灭掉了梁山一流的骁将拼命三郎石秀及陈达、杨春、李忠、薛永等五员水浒将佐,以及二千多名军卒。连珠箭射死以接暗器而闻名的欧鹏。庞万春的神射乃方腊手下的一绝也。

第八,枢密吕师囊:原来是歙州富户,因献钱粮与方腊,官封为东厅枢密使。吕师囊幼年曾读兵书战策,惯使一条丈八蛇矛,武艺出众。部下管领着十二个统制官,名号“江南十二神”。他率部进行的顽强抵抗是梁山噩梦的开始。

但屡败屡战,心情比较悲愤的吕枢密只不过二十回合就被梁山马军八骠骑之一的金枪将徐宁觅得破绽,肋下刺着一枪,搠下马去,魂归了阴曹地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2-22
方腊
方腊(?-1121年),又名方十三,歙州(今安徽歙县)人,一说睦州青溪(今浙江杭州市淳安县)人。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领袖。相传其性情豪爽,深得人心,加上有较强的组织才能,自身又出身贫苦,所以能号召很多生活困苦的农民。他于1120年10月率众在歙县七贤村起义,建立了包括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的六州52县在内的农民政权。在当时影响很大,1121年夏起义失败,方腊被俘,被朝廷处死。方腊被处死后,歙县和淳安的一些地方的人还是很敬重这位农民起义的领袖。为了纪念他,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许多地名,至今这些地方还有还有“方腊洞”、“方腊寨”等。 有一首"水氽童家店,方喇出二遍;水浸鳖背石,方腊又造反"的民谣不仅指明了他居住的村子,还说明他的起义动机。宣和年间,农民茶叶卖不出去,卖了还不够交税。农民只好不采茶,采了的也忍痛倒在溪里。时值浙西大旱,七八月都不见有雨,禾苗焦黄,秋收无望,而官吏却逼税。方腊在宣和二年10月,方腊揭竿起义。方腊旗帜鲜明,主张实现真正的平等,"劫取大家财,散以募众",决心彻底推翻宋朝,解脱天下所有劳苦大众。宣和三年四月,方腊在起义根据地帮源与宋军决战败北,被迫带亲信退往洞源村东北的石洞中躲藏,由于叛徒当向导,最后不幸被捕,被解往汴京。方腊起义打下了六州五十二县,威震东南半壁,从根本上动摇了北宋王朝的统治,北宋王朝从此一蹶不振,不久就覆灭了。方腊最后坚守的石洞被称为"方腊洞"。

北宋宣和年间,宋徽宗皇帝喜花石竹木,在江南设“苏杭应奉局”,派朱勔等爪牙到东南各地,搜刮民间花石竹木和奇珍异宝,用大船运向汴京,每十船组成一纲,时称“花石纲”。青溪多产竹木漆,是应奉局重点酷取之地。这种沉重的负担都转嫁到农民身上,尤其是靠出卖劳动力度日的赤贫者身上。方腊身为佣工,更痛感这种剥削压迫之苦,因而对宋王朝的反动统治怀有刻骨仇恨,遂起反抗之心。

宣和二年(1120)十月,方腊在万年乡洞源里正方有常家做佣工,积极联络四方百姓,准备起义。他们的秘密活动被方有常发觉,便派二子方熊向县告发。十月初九,方腊发现事泄,遂在洞源村杀里正方有常一家(唯三子方庚越墙逃脱)而举义。方腊集合千余人,在洞源村东方有常家的漆园誓师。

在誓师会上,方腊慷慨陈词,愤怒揭发宋王朝的罪恶统治:“今赋役繁重,官吏侵渔,农桑不足以供应。吾侪所赖为命者,漆楮竹木耳,又悉科取无锱铢遗。……独吾民终岁勤动,妻子冻馁,求一日饱食不可得。”最后,方腊发出了“东南之民,苦于剥削久矣”的呼声,号召大家伏义而起,那么“四方必闻风响应,旬日之间,万众可集。……我但画江而守,轻徭薄赋,以宽民力,四方孰不敛衽来朝?十年之间终当混一矣”。

方腊提出鲜明的政治口号和政治主张,付之于革命实践。他领导的义军烧孔庙,毁神像,杀贪官污吏。批判佛教教义中“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的虚伪性,指出“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主张实现真正的平等;“劫取大家财,散以募众”;“有甚贫者,众率财以助……凡出入经过,虽不识,党人皆馆谷焉,人物用之无间,谓为一家。”

方腊的政治主张和革命行动,深受贫苦百姓的拥护,数日间聚众十万。自号圣公,改元永乐,置偏裨将,以巾饰为别,自红巾而上,凡六等。镇压帮源一带地主武装的反抗,占领青溪县西北重镇——万年镇,随即向县城进发。这时,两浙路都监蔡遵、颜坦带领5000兵前来征讨。十一月二十八日,方腊将他们一举歼灭在息坑。这是方腊义军旗开得胜的第一仗。次日,方腊打下青溪县城。十二月打出青溪县,四日攻占第一座州城——睦州。随后攻下睦州各县。方腊率主力部队西攻歙州,十二月二十日攻克。接着回师东线,向杭州进发。十二月二十九日,占领杭州,革命力量发展壮大,“众殆百万”。各地百姓纷纷揭竿而起,响应方腊起义:浙北有苏州石生和湖州陆行儿,浙东有剡县裘日新,浙南有仙居吕师囊、永嘉俞道安,浙西有婺州东阳霍成富,兰溪灵山朱言、吴邦。这时在浙西的方腊部将郑魔王、洪载和响应部队已占领了婺州、衢州、处州等地。

在杭州作出了分兵“尽下东南郡县”的决策,派方七佛率领六万人马进攻秀州(今嘉兴),以图北上,攻取金陵,实现“画江而守”的计划。这时,童贯率领15万精兵,已赶到秀州。方七佛攻不下秀州,退回杭州。宣和三年二月,方腊退出杭州,由富阳、新城、桐庐、建德、青溪,时战时退,最后退守帮源。四月二十四日,宋军从东西两面包围帮源。方腊在帮源的严家溪滩,与宋军作一死战。在战斗中,方腊坐骑战死,战刀丢失,最后不得不带亲信,退往洞源村东北的石洞中躲藏。石洞分上中下三窟,极为隐蔽,官军无法寻找。统制官王禀下令搜山。裨将韩世忠由方庚作向导,收买叛徒方京,才寻得方腊躲藏的石洞。四月二十七日,经过一番殊死搏斗,方腊和妻邵氏、子方亳、宰相方肥等52人被俘。宿将辛兴宗随后赶到,截洞掠俘,方七佛等人乘机逃脱,实俘39人,被解往汴京。八月二十四日,方腊在汴京英勇就义。

方腊余部坚持斗争,直到次年三月,方腊起义才被最后镇压下去。方腊起义打下六州五十二县,威震东南半壁,从根本上动摇了北宋王朝的统治。方腊作为农民起义的杰出领袖,永远被人们怀念。方腊最后坚守的洞源石洞被称为“方腊洞”。全省各地,乃至近邻安徽等地都有纪念方腊的方腊洞、方腊庙。

方腊起义

宋朝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十月间的一个夜晚,在青溪(今浙江淳安)的漆园里一群农民正在举行秘密的起义誓师会。只听主持人对大家说:“我们耕田、纺织,整年劳苦,生产的粮食和布匹全被统治者夺去挥霍掉了。他们稍不如意,就鞭打我们,甚至把人活活逼死。对此你们能甘心吗?”众人愤怒地高声回答:“不能!”这个主持人就是这次农民起义的领袖——方腊。

方腊是青溪人,出身贫苦,曾在大地主家里做雇工,因忍受不了地主的压迫,率众起义。方腊自称“圣公”,年号“永乐”,设置官吏将帅,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漆园誓师以后,方腊率领起义军同前来镇压的宋军展开激战。起先起义军的兵器不足,战士们就到山上砍来竹子,制成锋的竹刀、竹枪,同宋军巧妙地周旋,不断地击败家军,势力迅速发展。短短几个月,起义军连克睦州(今浙江建德)、杭州、歙州(今安徽歙县)、婺州(今浙江金华)、衢州(今浙江衢县)、处州(今浙江丽水)等6州52县,起义队伍发展到十多万人。

东南沿海是北宋王朝榨取财富的主要地区,尤其是东南重镇杭州也被起义军攻占,使宋徽宗惊恐万状,急忙派亲信童贯率15万禁军南下镇压起义军。宋军迅速包围了杭州,方腊亲自指挥抵抗。由于城中缺粮,而且敌我力量对比悬殊,方腊被迫率军突围,退到老家青溪帮源洞一带。宣和三年四月,起义军最后一个据点——青溪梓洞洞被宋军攻破,方腊父子等52名首领被俘。八月,方腊英勇就义,起义失败。

传说方腊祖籍是在安徽歙县,大约在方腊曾高祖时,歙县闹起了大灾荒,他曾高祖逃荒到浙江,在淳安桐树坞那个山岙岙(浙东方言,即山间平地)里落脚安了家。从此他们祖祖辈辈开山辟地,就靠种植漆树和桐树过活。

宋朝宣和年间,朝政腐败,连年兵乱、灾荒,千千万万的老百姓家破人亡,走投无路,纷纷逃进荒凉、偏僻的深山野岙里去躲避灾难。方腊为人豪爽、讲义气,外地遭了灾难的穷朋友们都三两结群地来到桐树坞。由于方腊广纳苦难弟兄,不久,桐树坞就有四十来户人家了。他们互称兄弟,一同开山辟地,料理漆树和桐树。农闲时节,就在树荫下立拳坛、棒场,练习武艺,真是兄弟之间,不分彼此,一同过着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日子。

有一天,方腊和兄弟们正在东山坡上辟一块新梯地。当这块梯地将要辟好的时候,忽然发现梯地中央有一块光溜溜的大青石,兄弟们挖它挖不开,撬它撬不动,一个个累得满头大汗。方腊是个急性子,怕软不怕硬的好汉,这时,他扛起一把三十来斤重的开山锄,大踏步走上来,大吼一声:“是泰山,也要把你踢进北海!小小一块青石头作得多大的法?”手起锄落,只听“轰、轰、轰”三下,接着一声巨响,大青石在山坡上翻了一个身,轰轰隆隆地滚下山去了。回头看那挖开的青石底下,只见有一块白里透红、寒光闪闪的斗大玉石。方腊一见十分高兴,纵身跳下去抱起玉石。在太阳下,玉石的光一闪一晃,分外夺目。兄弟们都被这块奇怪的玉石吸引住了,大家欢欢喜喜围着看个仔细,还你一句,我一句地不住称赞。后来,不知哪个兄弟象“百事通”一样地说:“听老人们说过,玉石宝贝只有勤劳忠实的人才能领受;做尽坏事的人,即使玉石宝贝到了手里,也会变没的。”

又一个兄弟接过话题说道:“啊!怪不得早晨天空飞五彩,原来我们桐树坞要出福星啦!”

方腊兄弟们围着花宝石真是越看越高兴,只有机灵鬼方七佛闷声不响。有一个兄弟问道:“七兄弟,大哥得宝,是我们的一件大喜事啊!你怎么不高兴?”。

方七佛好像心事重重地说:“兄弟,你们年轻,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其实福中有祸呀!”

方腊他们四十多个兄弟中,要算方七佛最聪明,兄弟们都称赞他能知古通今,很听他的话。现在,大家听七佛兄弟这么一说,好像一桶冷水劈头浇下,顿时从脑门凉到脚跟;刚才那股欢乐劲儿全跑光了。大家只是愣愣地看着方七佛。

方七佛不慌不忙地解释道:“当今皇上十分喜欢奇花异石,贪官污吏们更是乘机大肆搜括。你们想想,那班黑良心的官吏知道以后,还会不流涎水吗?我想,不出一个月,狗官狼吏一定要来闹个鸡犬不宁哪!”

有个兄弟愤愤嚷道:“花宝石是大哥得的,又不是那些贪官污吏得的,这和他们屁相干!”。

方七佛笑笑说:“贪官污吏要是讲理,天下怕就不会乱了!”

紧接着,又有一个兄弟大声叫道:“大哥得的花宝石谁也别想抢去!要是那些贪官污吏真的来要,我们索性敲碎他的脑袋,给他点辣味尝尝,叫他下次再不敢来!”

方七佛的话,顶灵验也没有了。果然在半个月后,县城里来了两个公差,大模大样地叫喊着找方腊。方腊憋住一肚子的怒火回答道:“我就是方腊,你找我干嘛?”

公差恶狠狠地喝道:“快快献出县太爷的花宝石!”

方腊听了哈哈大笑道:“我有一块花宝石,县太爷的我可没见!”

公差更凶了:“胡说,这花宝石明明是县太爷的!所有花宝石都是县太爷的,快快交出!”

突然,方腊背后有人大吼一声,亮出一把明晃晃的柴刀:“要花宝石的,先留下脑袋!”

两个公差一看形势不妙,扭头就跑。方腊兄弟们笑得捶胸拍腿。

隔了两天,县城里飞来了一队人马。他们嚷着说要去桐树坞取花宝石,又说什么花宝石圣洁,冲不得邪气,必须直路去取,直路运回才行。这队飞扬跋扈的人马,逢民房就拆,遇庄稼就毁,一路横冲直间地奔向桐树坞。沿途的老百姓可遭了殃,个个气得两眼出血。后来,百姓忍无可忍了,不知哪个胆子大的人喊一声“打!”四面八方,男男女女,扛锄头的扛锄头,举铁耙的举铁耙,一下子就把官兵包围住了,只听一声呐喊,锄头飞舞,棍棒并起,一下子就把官兵打得头破血流,走运的留条活命逃回县城,到县太爷面前哭爷叫娘去了。

县太爷一听,恼羞成怒,大发雷霆。立即调齐了五百精兵,杀奔桐树坞,口口声声要取方腊的脑袋和花宝石。方腊兄弟早已料定县官的心是越来越狠的,一定有大兵到来。他们背上刀斧、锄头,老早在箭门山外埋伏好了。五百官兵领头的才进桐树坞,连舒舒服服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挣着,只听得晴天霹雳,一声锣响,紧接着喊声震天,方腊兄弟们跳将出来一阵砍杀,五百官兵便头断腿飞,呜乎哀哉了。

方腊兄弟杀掉了官兵,获得了大胜。附近赶来助威的老百姓,都呼喊着,跳跃着,围上前来。方腊看见这么多人聚在一起,是一个说话的好机会,便一跃跳到一块高高突起的一石上,对着成千的人群,举起手臂,高声喊道:“兄弟们,贪官污吏逼得我们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大家看怎么办?”人群中的方七佛晃动着拳头大声回答道:“只要大家一条心,天塌下来也能顶得住。官兵毛毛来多少,我们就杀它多少!”

紧接着,人群中又有人喊道:“快把缴来的刀枪分给我们,让我们一块儿痛痛快快地去杀狗贪官!”

不知多少人异口同声地喊道:“对呀!快分给我们刀枪!”

立刻,人群轰动了,那些分到刀枪的人,一个个舞枪弄刀;那些来迟了一步,没分到刀枪的人,一个个挥动着斧头,锄头……他们都咬牙切齿,恨不得一下子冲进县城,除掉那个狗县官才快活呢!。
开 库 分 粮

有一年七月,天上有两个月光景没有下雨。晒得地裂叶枯,遍地焦黄,稻谷颗粒不收。大家用树皮草根还填不饱肚子,官府却连连上门讨税,把大家从山地里收起来的几颗杂粮,也搜括得一干二净。

那日子真难过呵!方腊和穷兄弟们,自己肚皮饿得精瘪,一家人老的摇头叹气,小的哭叫要吃,可是粮食却一车一车的,不断往县城路上拉,把县里的粮库装得满满的。大家心里真气极了,都想把粮库里的粮食弄出来。

有些性子比较急的人,看到被逼得走投无路,心头火起,三三五五会在一起,摩拳擦掌,打算动武去抢。方腊听了这个消息,连忙对大家说:“硬打容易吃亏,要想个灵巧的办法才是!”大家都相信方腊是最会想办法的,都齐声催他:“你快点想个办法吧,日子没法过啊!”

其实方腊肚里早盘算好几天了。他见大家很齐心,便到私塾里去找老先生,问问他过去官府散粮是咋个散法的。这个老先生也是穷苦人,心肠蛮好的。他听方腊问起散粮,就叹口气说:“散粮要有官府的告示才行;现在的官府,他们哪里会散粮啊!”

方腊想了想,心里一动,就问;“有了告示,他们就肯散粮么?”

老先生回答:“那当然!官府有了告示,谁敢阻挡?”

方腊又问:“告示怎样写法的?”

老先生又把告示怎样怎样写,告诉了方腊。

方腊听完这些话,心里的主意也打定了,就说:“老先生请你写张告示,我们拿了告示,去向粮库要粮去!”

老先生摇摇头说:“告示我会写,告示上要盖官印,哪来这颗印呢?”

方腊一听要官印,皱起了眉头。可是再一想,又觉得官印也没什么了不起,那不过是木头刻刻用来吓人的,难道我们自己就不好动手来刻么?想到这里,方腊便对老先生说:“你只要把告示写好。官印包在我身上好了。”

原来方腊想好了一个妙计:用豆腐干来刻官印。这个办法真是好极了,豆腐干切成同官印一样大小,又是松松软软的,一刻就刻成了。

等老先生写好了假告示,方腊也搞好了豆腐干做的假官印,往告示上一按,正同真的官印一模一样,不差分毫。老先生看了告示上的官印,也连连点头佩服。

方腊拿了这张告示,就领着全村的穷兄弟,到县城里去。到了粮库附近,方腊叫大家先在旁边小弄里等着,自己带了一个顶机灵的小伙子,朝粮库走去。走到粮库门边,方腊把假告示交给这个小伙子,对他说;“你在门边站着,看到我在里面把手一举,你就马上把告示贴在墙上,再去把大家叫来。”说完,就放大步子,直向粮库走去。

刚进粮库大门,衙役就在过道上用刀拦住了他。衙役喝问方腊;“干什么的?”

“领赈灾粮!”方腊拿起手里的米袋回答。

“县太爷没有告示,不能领!”

方腊说:“有告示怎么办?”

“有告示马上开库散粮,没告示就抓你去坐牢!”

方腊一看机会已到,就把手一举说:“好,一言为定!”便拉了衙役到门外来看告示。

那个衙役朝墙上一看,果然是一张告示:端正的字体,朱红的方印,明明是县太爷出的告示么!他一时摸不着头脑,呆在那里了。这时,后面一大堆人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叫;“县太爷告示到处都贴了,为什么还不散粮!”方腊对衙役说:“刚才你说的,有告示马上开库散粮。现在告示有了,快点开库;要不,我们自己动手了。”

衙役被弄得毫无办法,又怕人多手乱,闹起来不得了,只好放大家进粮库去。

方腊和大家进了粮库,一面搬粮,一面守住大门,不让衙役走漏消息。等到都把担子装满了,大家才高高兴兴地扬长而去。

方腊的“八大天王”

《水浒》描写的是北宋末年,水泊梁山宋江等一百零将纵横在山东,驰骋于河北的英雄故事。梁山好汉打着替天行道的大旗,劫富济贫,败官兵陷州府,朝廷不正视。即使是童贯、高俅亲自出马,选调宋朝各地的精兵强将也不能损梁山好汉一人一骑。

只是宋江等英雄虽然落草为寇 ,但心怀忠义,有着一颗报国的赤诚之心,几经周折,如尝夙愿全伙受招安,获得了为国家社稷出力的机会。梁山的英雄们南征北战,征伐大辽卫边疆,剿灭田虎王庆平内患,为大宋立下赫赫战功。

可惜在征剿江南反贼方腊时,梁山却蒙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损失。一百零八人只有二十七人生还。那么给梁山带来如此大损失的到底是些什么人呢?我这篇短文写的就是《水浒》中方腊麾下的八大猛将。

方腊在《水浒》中是作为反派角色登场的,因此书中描写自然笔墨,刻画等方面比较的淡薄,但是只要你仔细地阅读,仍能比较出书中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本文称之为“八大天王”是因为史书中记载,方腊手下的确有一个叫“八大王”的名将,但在《水浒》中却没有描写此人,“八大王”据说身材彪悍,性情豪爽,作战勇敢(有点像《水浒》中刻画的方腊部将邓元觉),惯使大刀(有点像《水浒》中刻画的方腊部将石宝)。本文就借用这个名号来泛指《水浒》中所刻画的方腊麾下的那些最能征惯战的猛将们。

第一,尚书王寅:此人颇通文墨,有些谋略,被方腊加封做了文职,官爵是兵部尚书,管领兵权之事。王寅原本是歙州山里石匠出身,惯使一条钢枪,这条枪神出鬼没,万夫莫挡。坐下有宝马良驹名唤转山飞,这匹宝马登山渡水,如行平地。因为位高职重,王寅在战场上拼杀的机会并不多,在歙州大战,他败中求胜,设计坑杀掉了梁山的神火、圣水二将。城破之时,他匹马单枪往外突围,枪起马到,马踩挡道的李云;石勇截住厮杀,数回合之内就枉送了性命。王寅又奋勇力敌孙立、黄信、邹渊、邹润四将,并无惧怯。直至又加上豹子头林冲,五人合力才将王尚书乱戳杀死。由此可见王尚书武功之强堪称方腊帐下之翘楚也。

第二,宝光如来国师邓元觉:歙州僧人,名号宝光如来,俗姓邓,法名元觉,使一条禅杖,乃是浑铁打就的,重达五十余斤,人皆称为护国的国师,邓元觉有万夫不敌之勇。曾酣斗鲁智深五十余合,不分胜败,不过邓元觉已经占了上风。行者武松恐鲁智深有失,不得不杀出助战,面对梁山步兵头领中武力最强的两大煞星邓元觉方才败回。可惜这位国师被宋江等设计,带入笼中,由小李广花荣从侧面近距离一箭射中其面门,坠下马去,被被宋军乱刀杀死。邓元觉没有机会展示出他的全部武勇,但与花和尚一战已可推知其悍勇不可力抵也。

第三,南离大将军元帅石宝 :是福州人氏,使一口宝刀,名为劈风刀,可以裁铜截铁,遮莫三层铠甲,如劈风一般过去。还惯使一个流星锤,百发百中,骑一匹瓜黄马。大战关胜二十回合突然回马,关胜勒马回阵,宋江不解,关胜说:“石宝刀法,不在关胜之下,虽然回马,必定有计。”能够得继承了武圣傲慢的大刀关胜认可的武将在《水浒》中绝对的属于凤毛麟角!石宝砍死过梁山的鲍旭,走线锤锤打八骠骑之一骁将急先锋索超;五十回合杀败吕方(看似石宝的污点,其实不然,吕方虽然在地煞星之列,其武功并不弱,外号小温侯,堪比吕布。在俞万春的《荡寇志》一书中,吕方也是一个能够与那些一流高手扳扳手腕的角色。)石宝一口刀,战吕方、郭盛两枝戟,没半分漏泄,直至又加上朱仝一条枪,才败走。

第四名,护国大将军司行方:《水浒》中关于方腊手下的这位五虎上将之一的猛将介绍并不多,只知道他是太子方天定手下四大元帅之一,但他在德清县南门外,三十回合就斩掉了梁山水泊步兵统领里的五虎将插翅虎雷横,司行方的势力由此可见一斑了。可惜司行方很快就因为兵败坠水而亡了,没有来得及展示更多的本领。

第五,皇侄方杰:惯使一枝方天画戟,有万夫不当之勇。他年纪后生,精神一撮,一枝戟使得精熟,与秦明连斗了三十余合,不分胜败。在助手杜微飞刀的帮助下,一戟将霹雳火耸下马去,使秦明死于非命。在最后一战中,方杰战关胜不过十数合,宋江又遣花荣出阵,双战方杰。方杰力敌二将的夹攻,全无惧怯。虽然难见输赢,方杰已经只能是遮拦躲避。李应、朱仝又骤马出阵,并力追杀。见四将来夹攻,方杰这才拨转马头败走。却被卧底的柴进截住了退路,方杰下马逃命,让柴进一枪戳中,燕青赶上一刀结果了性命。

第六,镇国大将军厉天闰:初次出场就给梁山迎头痛击,一刀斩掉周通;李忠带伤走了。十个回合杀败左手负伤的双枪将董平。厉天闰最出彩的是借着松树的掩护,一枪搠倒梁山马军八骠骑之一的没羽箭张清。厉天闰在兵溃之时,与卢俊义大战三十回合,心态失衡,被卢俊义挑于马下。

第七,庞万春:人送绰号“小养由基”,是江南方腊国中第一个会射弓箭的。他初次出场就技惊四座,飕的一箭,正中梁山马军八骠骑之一的九纹龙史进,撞下马去。指挥部下乱箭齐发,灭掉了梁山一流的骁将拼命三郎石秀及陈达、杨春、李忠、薛永等五员水浒将佐,以及二千多名军卒。连珠箭射死以接暗器而闻名的欧鹏。庞万春的神射乃方腊手下的一绝也。

第八,枢密吕师囊:原来是歙州富户,因献钱粮与方腊,官封为东厅枢密使。吕师囊幼年曾读兵书战策,惯使一条丈八蛇矛,武艺出众。部下管领着十二个统制官,名号“江南十二神”。他率部进行的顽强抵抗是梁山噩梦的开始。

但屡败屡战,心情比较悲愤的吕枢密只不过二十回合就被梁山马军八骠骑之一的金枪将徐宁觅得破绽,肋下刺着一枪,搠下马去,魂归了阴曹地府。
第2个回答  2008-02-22
方腊(?-1121年),又名方十三,歙州(今安徽歙县)人,一说睦州青溪(今浙江杭州市淳安县)人。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领袖。相传其性情豪爽,深得人心,加上有较强的组织才能,自身又出身贫苦,所以能号召很多生活困苦的农民。他于1120年10月率众在歙县七贤村起义,建立了包括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的六州52县在内的农民政权。在当时影响很大,1121年夏起义失败,方腊被俘,被朝廷处死。方腊被处死后,歙县和淳安的一些地方的人还是很敬重这位农民起义的领袖。为了纪念他,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许多地名,至今这些地方还有还有“方腊洞”、“方腊寨”等。 有一首"水氽童家店,方喇出二遍;水浸鳖背石,方腊又造反"的民谣不仅指明了他居住的村子,还说明他的起义动机。宣和年间,农民茶叶卖不出去,卖了还不够交税。农民只好不采茶,采了的也忍痛倒在溪里。时值浙西大旱,七八月都不见有雨,禾苗焦黄,秋收无望,而官吏却逼税。方腊在宣和二年10月,方腊揭竿起义。方腊旗帜鲜明,主张实现真正的平等,"劫取大家财,散以募众",决心彻底推翻宋朝,解脱天下所有劳苦大众。宣和三年四月,方腊在起义根据地帮源与宋军决战败北,被迫带亲信退往洞源村东北的石洞中躲藏,由于叛徒当向导,最后不幸被捕,被解往汴京。方腊起义打下了六州五十二县,威震东南半壁,从根本上动摇了北宋王朝的统治,北宋王朝从此一蹶不振,不久就覆灭了。方腊最后坚守的石洞被称为"方腊洞"。

他们那个是真实存在而且给宋王朝造成打击的义军
历史上也确有宋江起义,《宋史》中有明确的记载。通过宋《宋史》的记载可知,宋江起义的时间在宣和元年到宣和三年。起义主要涉及的地域在太行山及山东及江苏北部一带,“横行河朔,转略十郡”。起义的首领是宋江。起义具有流寇性质,不一定有固定的根据地。起义的结局是严重受挫后投降。起义的规模虽然不太大,但战斗力特别强,“官军数万不敢撄其锋”。起义的影 响不算小,起义的中心区域梁山泊,距东京汴梁仅百公里左右,严重威胁着京城的安全。起义所涉及的地区,在北宋江是比较发达的。梁山泊在宣和年间是广济河中部的个湖泊,而广济河上游就是从北宋的都城汴梁城中流出,广济河又是京东重要的漕运通道,占据广济河中间的梁山泊,对于北宋朝廷的政治、经济、军事威肋可想而知。宋江起义的故事在宋史上能够记上一笔,在民间广为流传,足以说明它的影响。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8-02-29
秦朝 秦末农民起义 陈胜、吴广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7月 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 ① 公元前209年7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攻占陈县,陈胜自立为王,建立张楚政权。
刘邦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8月 沛县(今属江苏) ② 起义军进攻荥阳及关中,直抵咸阳附近的戏(今陕西临潼东)。秦将章邯率几十万大军反扑。12月,陈胜被叛徒庄贾杀害。
项羽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9月 会稽(今属苏州市) ③ 公元前207年,项羽领导德起义军在巨鹿消灭秦主力。公元前206年,刘邦率领德起义军攻占咸阳,灭秦。经四年楚汉战争,项羽战败自杀。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政权。
西汉 西汉末年农民起义 王匡、王凤 公元17年(天凤五年) 绿林山(今属湖北大洪山) ① 公元17年,王匡、王凤在湖北绿林山起义;18年,樊崇领导赤眉军在山东成昌大败王莽军。

② 23年,绿林军在昆阳以八九千人击溃号称百万的王莽军。并乘胜攻入长安,推翻王莽政权。
樊崇 公元18年(天凤五年) 莒县(今属山东)
③ 25年,豪强地主刘秀夺取农民胜利果实,建立了东汉政权。




黄巾军起义 张角 184年(灵帝中平元年)2月 洛阳 ① 张角创立了“太平道”,利用“太平道”把几十万农民组织成三十六“方”。宣传“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张角和弟子秘密约定在甲子年(184年)三月五日,各地同时起义。由于叛徒告密,提前于当年二月起义。
起义军多次打败敌人进攻,不幸张角病死。在东汉官军和各地豪强地主武装联合镇压下,经过几个月战斗,主力黄巾军失败,但各地起义军仍坚持战斗三十多年。在黄巾起义打击下,东汉政权瓦解了。
② 起义迅速攻占河北许多郡县,黄河南北和长江流域,人民纷纷起义响应。起义军包围洛阳,屡次打败东汉官军。起义军头包黄色头巾,故称“黄巾军”。
③ 起义军多次打败敌人进攻,不幸张角病死。在东汉官军和各地豪强地主武装联合镇压下,经过几个月战斗,主力黄巾军失败,但各地起义军仍坚持战斗三十多年。在黄巾起义打击下,东汉政权瓦解了。
西晋 西晋末年流民起义 李特 301年(惠帝永宁元年) 绵竹(今属四川) ① 流民推举巴氐人李特为首领,在四川绵竹起义,屡败官兵,各地流民起义纷纷响应。
张昌 303年(惠帝太安二年) 安陆石岩山(今属湖北安陆) ② 李特牺牲后,各地流民起义延续了几十年,这些起义先后被镇压。但西晋统治阶级也在流民起义打击下摇摇欲坠。


东晋农民起义 孙恩 399年(东晋安帝隆安三年) 海岛 ① 孙恩在海岛领导起义,攻破上虞(今浙江上虞),杀县令,声势大振。八郡农民纷纷响应。孙恩自称征东大将军,率起义三次渡海登陆,与东晋军作战,最后一次不幸失利,孙恩投海自杀。

② 孙恩起义失败后,余众数千人由其妹夫卢循率领继续战斗。攻占番禺,自称平西将军,建立农民政权。
卢循 403年(东晋安帝元兴二年) 海岛
③ 起义军趁刘裕北伐南燕之机,分两路北伐,打败晋军,直逼建康(南京西北),刘裕灭燕后,急速回援建康,后卢循为刘裕所败,赴水而死,农民起义失败,这次起义坚持斗争12年,遍及东晋全境,基本上动摇了东晋统治。

南北朝 北魏北方各族人民大起义 破六韩拔陵 523年(孝明帝正光四年) 沃野镇(今内蒙古五原东北) ① 匈奴人破六韩拔陵领导北部边镇军民在沃野镇起义,屡败官军。两年后,由于寡不敌众,起义失败。
葛荣 525年(孝明帝孝昌元年) 定州左人城 ② 525年,河北各族人民在上谷(今北京延庆)起义。528年后,逐渐集中在葛荣领导下,发展到几十万人,由于领导轻敌,兵力分散,起义惨遭失败,葛荣被俘牺牲。但起义沉重打击了鲜卑贵族,扫荡了汉族地主势力,动摇了北魏统治,在战斗中加深了各族人民了解,促进了各民族的大融合。


隋末农民起义 王薄
翟让

李密

窦建德

杜伏威
611年(隋炀帝大业七年) 长白山(今山东章丘境内) ① 611年,王薄在山东长白山起义,各地响应,汇成三支:李密、翟让的瓦岗军;窦建德的河北起义军和杜伏威的江淮起义军。
② 616年,瓦岗军在荥阳大败隋军,第二年,占领兴洛仓,开仓散粮,扩大队伍。
③ 618年3月,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宇文化及杀死,隋灭亡。
④ 618年5月,李渊夺取农民起义胜利果实,在长安建立唐朝。



唐末农民起义 裘甫 859年(宣宗大中十三年) 浙东 ① 859年,浙江裘甫领导起义,起义军以剡县为中心,建立农民政权,历时8个月,起义失败。
庞勋 868年(懿宗咸通九年) 桂林 ② 868年,庞勋领导的桂林戍兵起义,队伍发展到20万人。胜利的形势使庞勋骄傲起来,影响了军心,削弱了力量,再加上唐军三面进攻和内部将领叛变投唐,庞勋壮烈战死,起义军被镇压下去。
王仙芝 875年(僖宗乾符元年)初 长垣(今属河南) ③ 875年初,王仙芝在河南长垣起义,878年2月王仙芝兵败被杀。
黄巢 875年(僖宗乾符元年)6月 冤句(今属山东曹县) ④ 875年6月,黄巢率众在冤句响应起义,起义军采取“避实击虚”的方针,展开流动作战,入安徽、浙江,攻占广州。后又渡过长江、淮河,转战各地,攻占洛阳,长安建立“大齐”国,镇压大贵族、大官僚。
唐僖宗逃到四川,集中残军和地方武装反扑。黄巢部将投敌,884年6月,黄巢在泰山兵败自杀,余部继续战斗多年后,才最后失败。


北宋农民起义 王小波 993年(太宗淳化四年)春 青城(四川灌县南) ① 993年,王小波、李顺在四川青城起义,提出“均贫富”口号;第二年,占领成都,建立大蜀政权,控制四川部分地区,坚持斗争到995年春,最后失败。
李顺 993年(太宗淳化四年)12月 青城
宋江 1119年(宣和元年) 梁山泊(今山东梁山) ② 1119年,宋江在北方领导人民起义,起义军在河北、山东、河南一带沉重打击了北宋军队,由于北宋统治阶级残酷镇压,1121年夏,起义军失败。
方腊 1120年(徽宗宣和二年)10月9日 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 ③ 1120年10月,方腊在浙江睦州起义。起义连破浙江、安徽、江西一带六州五十二县,杀死贪官污吏。后由于粮食和武器缺乏,退到睦州青溪县的岩洞,最后失败。
南宋 南宋农民起义 钟相、杨幺 1130年(高宗建炎四年)2月17日 湖南洞庭湖一带 钟相、杨幺1130年2月在湖南洞庭湖一带起义,提出“等贵贱,均贫富”的口号,建立“大楚”政权,1135年6月杨幺被俘,惨遭杀害,起义失败。


元末农民起义 刘福通
韩山童

朱元璋
1351年(顺帝至正十一年)1月 颍州(今安徽阜阳) ① 刘福通、韩山童在黄河下游和淮河流域一带酝酿起义。由于泄密,韩山童遇害,刘福通于1351年5月在安徽颍州起义。徐寿辉、郭子兴及张士诚等起义响应。刘福通领导的起义军,迅速发展到几十万人。他们因头裹红巾,故称红巾军。1355年(至正十五年)2月,刘福通在亳州建立政权,国号“宋”。徐寿辉建立天完农民政权。各地起义军摧毁元的地方政权,捕杀官僚地主,废除租税徭役,开仓救济贫民。但在官兵和地主武装联合进攻下,由于起义军缺乏统一指挥,力量分散。1363年,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失败。
② 朱元璋利用农民战争的力量,消灭了割据势力,统一长江中下游,于1368年灭元朝,建立了明朝。



葛贤抗税起义 葛贤 1601年(万历二十九年)6月初 苏州 ① 为了抗议苛捐杂税,在明朝后期,有几十个城市爆发了城市人民反税监的斗争,这是资本主义萌芽在政治上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的新现象。1601年初,苏州机工在葛贤的领导下,包围税署,打死税吏,吓得税监逃跑。由于许多城市人民的斗争,明政府被迫撤回全部税监。
明末农民起义 高迎祥
李自成

张献忠
1628年(崇祯元年) 陕西
安塞

苏州
② 1628年陕西北部(安塞)农民起义,各地响应,涌现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起义领袖。1635年,起义军十三家七十二营的首领在河南荥阳开会。打破官兵围剿计划。
③ 1636年,高迎祥牺牲后,李自成为闯王。转战陕西、甘肃、四川、湖北、河南一带。张献忠活动于湖北、四川一带。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口号,受到城乡人民的拥护。1643年,在襄阳建立政权,第二年初,定国号为“大顺”。
④ 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明朝灭亡。不久,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在满汉地主联合镇压下失败。
⑤ 1644年,张献忠在四川建立大西政权。后清兵入四川,张献忠牺牲。李自成、张献忠牺牲后,起义军继续坚持抗清二十多年。



苗民起义 石柳邓 1795年(乾隆六十年)2月 贵州铜仁府(今贵州铜仁县) 1795年正月,铜仁府石柳邓首先领导苗民起义,接着各寨苗民响应。苗民起义虽然时间长,对清统治者严重打击,但力量分散,缺乏统一领导,终被清政府残酷镇压下去。
白莲教起义 王聪儿 1796年(嘉庆元年)正月 湖北荆州 1796年正月,湖北荆州一带白莲教首先起义,附近流民纷纷响应。白莲教起义的女英雄王聪儿被推为襄阳起义军的首领。起义军转战湖北、陕西、四川一带。势力发展到几十万人,坚持斗争九年。清政府用了一亿多两白银和军费,消耗了大量兵力,才把这次起义镇压下去。
天理教起义 林清
李文全
1813年(嘉庆十八年) 河北大兴县
河南滑县
1813年,在河南、山东、河北地区的白莲教起义失败后不久,又爆发了天理教起义,领导人林清、李文全,同河北、山东其他天理教首领约定在嘉庆十八年(1813年)九月十五日,同时起义,攻占北京,不久起义机密泄露,起义军与清军战斗,因势力单薄,退出皇宫,起义失败。
小刀会起义 刘丽川 1853年(咸丰三年)9月 上海 上海小刀会于1853年9月在刘丽川领导下起义,占领上海县及附近各县,到1855年2月,在清军和英法侵略武装的联合镇压下失败。
天地会起义 陈开
李文茂
1854年(咸丰四年)7月 广东佛山镇 1854年7月广东天地会首领陈开率众在佛山起义,李文茂响应。在短短二三个月内,起义军就攻克府、县、州城四十余座,并围攻广州城长达半年之久,使中外反动势力十分惊恐不安。1855年6月攻下浔州府(今桂平)建立“大成”国。其后大成国起义军攻占府州县城数十座,发展到数十万人,一度控制了大半个广西。1861年,由于兵力分散,缺乏统一领导,起义失败。
捻军起义 张乐行 1855年(咸丰五年)8月 安徽蒙城雉河集 捻军是有北方农民秘密组织发展而来的,活跃在安徽、河南、山东西南和江苏北部一带,以破产农民、游民等为主要成份。1853年捻党首领会集于安徽蒙城雉河集(今涡阳)推张乐行为盟主,开始有统一的指挥领导,称捻军。太平天国失败后,捻军成为北方农民反清斗争的主力。捻军和太平军余部联合作战,一直坚持到1868年。
苗民起义 张秀眉
李文学

杜文秀

1855年(咸丰五年)

1856年(咸丰六年)
贵州

云南哀牢山
1855年,贵州苗民在张秀眉领导下起义,汉、布依、侗等族人民纷纷参加。1856年,云南哀牢山区彝族人民在李文学领导下起义。同年,杜文秀领导回民起义,攻克大理,建立政权。各地各族人民的反清斗争,由于没有统一的领导,结果在清军残酷镇压下,先后失败。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 洪秀全 1851年(咸丰元年)1月 金田村(今广西桂平境内) 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1851年1月1日在金田村起义,9月占领永安,分封诸王。1853年3月占领南京,改为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发动北伐、西征。捻军、小刀会起义响应,形成第一次革命高潮。
1856年9月1日杨韦事变,韦昌辉叛乱,石达开分裂,力量削弱。后期陈玉成、李秀成、洪仁�胂婢�蕉罚?861年安庆失陷。在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下,1864年7月19日天京陷落,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失败
第4个回答  2008-02-22
方腊(?-1121年),又名方十三,歙州(今安徽歙县)人,一说睦州青溪(今浙江杭州市淳安县)人。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领袖。相传其性情豪爽,深得人心,加上有较强的组织才能,自身又出身贫苦,所以能号召很多生活困苦的农民。他于1120年10月率众在歙县七贤村起义,建立了包括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的六州52县在内的农民政权。在当时影响很大,1121年夏起义失败,方腊被俘,被朝廷处死。

方腊提出鲜明的政治口号和政治主张,付之于革命实践。他领导的义军烧孔庙,毁神像,杀贪官污吏。批判佛教教义中“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的虚伪性,指出“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主张实现真正的平等;“劫取大家财,散以募众”;“有甚贫者,众率财以助……凡出入经过,虽不识,党人皆馆谷焉,人物用之无间,谓为一家。”

方腊的政治主张和革命行动,深受贫苦百姓的拥护,数日间聚众十万。自号圣公,改元永乐,置偏裨将,以巾饰为别,自红巾而上,凡六等。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