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少卿出现在第几回

如题所述

《儒林外史》中杜少卿出现于第31,32和33回当中。

《儒林外史》第31回内容:

通过召开的戏子大会,鲍廷玺看到了杜慎卿的慷慨大方,就想借些银子重新建立一个戏班。但杜慎卿向他介绍了自己的堂弟杜少卿,说他是一个更大方的人,只要提认识杜老太爷,并高抬他,就可以向他借出银子。鲍廷玺去找杜少卿的路上,遇到了同去拜访的韦四太爷。杜少卿果然更是慷慨,不仅好酒好菜招待客人,给门客抓药治病,并且不畏权势,不去攀附本县知县,还在自身无钱的情况下,当了自己新做的衣服给杨裁缝死去的母亲买棺材。

《儒林外史》第32回内容:

韦四太爷要回家,杜少卿送了一只玉杯;因平日慷慨施舍,家里没有银子使用,就叫管家王胡子卖了一块地,卖了一千多两银子。娄老伯的孙子要回去,杜少卿送了一百两银子;仆人黄大的房子倒塌了,杜少卿送了五十两修缮银子;臧三爷收了别人三百两银子,替人买秀才不成,人家索要银子,臧三爷怕吃官司,找杜少卿来借了三百两;张俊民的儿子想考学,因为是冒籍,杜少卿出了一百二十两银子替他疏通关系;知县王老爷丢了官,没处住,虽然从未来往,仍然腾出一间屋子让他搬进来住;鲍廷玺见别人都能借到银子,终于开了口,说是要组建戏班子,也借到了一百两。娄老伯的病越来越重,回家前,叮嘱杜少卿要学会持家,出借银子要分人分事,有的人是来骗银子的,并不会心怀感激。杜少卿依旧大方如故。又卖了一块地。

《儒林外史》第3回内容:

杜少卿搬去了南京。众朋友纷纷前来拜访,杜少卿也回拜。杜老太爷的门生李大人要举荐杜少卿做官,杜少卿自知无才,又不愿受官场的束缚,装病不去。迟衡山同杜少卿商量为吴泰伯(周太王的儿子)建一座祠堂,以便传承传统礼乐,并向众朋友募集资金。

杜仪,名仪,字少卿,以字行于世。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主要人物之一,与庄绍光同为正面人物。许多研究者都指出:杜少卿是作者的化身或寓有作者自己的影子。

杜少卿虽然出身于“一门三鼎甲,四代六尚书”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却出污泥而不染,行为中有些离经叛道,思想中具有某些的成份。他蔑视科举,瞧不起功名富贵,第三十二回他说:“学里秀才,未见得好似奴才。”当臧蓼斋对他说出补了廪就可以坐堂、洒签、打人时,他笑骂说:“你这匪类,下流无耻极矣。”李巡抚荐举他入京做官,他用手帕包了头装病不去。有人要同他去会知县,他说:“王家这一宗灰堆里的进士,他拜我做老师我还不要,我会他怎么!”这些言行,与《儒林外史》上追名逐利的风气恰成鲜明的对照。

《儒林外史》

小说从元末明初写起(“楔子”),一直写到明万历四十四年(“幽榜”),前后历时约二百四十八年。正文从第二回开始,故事发生在明代成化末年,上距“楔子”约一百二十年;结束于第五十五回“四客”故事,此事发生在万历二十三年,下距“幽榜”二十一年。前后历经一个朝代的兴衰。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现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1803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