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人过春节为什么要“垒火笼”?

如题所述

多数人知道过春节放鞭炮,帖对联,挂灯笼等,但可能不知道春节还有“磊火笼”这个习俗。

不同地区习俗叫法不尽相同,在山西的晋西北地区,如保德县,河曲县,接壤的陕北府谷县,神木县,内蒙的准旗等周边地方统称“磊火笼”,晋北的雁北地区如怀仁,大同等称“磊旺火”,而晋中及少数晋南地方称“塔塔火”如文水县,平遥县等地。

这种习俗能形成除一些传说外,地区及人文环境也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成因及说法不一,试抛砖引玉

煤资源丰富

“火笼”全是用煤块磊起来的,缺煤的话也用“蜂窝煤”代之,类似篝火,但碳是主体,柴只是引子。山西有煤且多数地区相当丰富。目前主要集中在晋北,早期八九十年代市县到村一直延续着。目前市县基本上没有了,这与环境治理有关。所以,在城市出生的00后基本上是不知道有这个习俗。当然与山西接壤的陕北河北北部及内蒙南部少数地区,也有一定煤资源,乡村也有类似习俗,可能非常少见,不代表没有。

磊起来的火笼多数为塔状,不规则的相对少,不管大小,农家院里一般1米左右相对多,公共场所二三米以上的相对多,最高的没有完全统计过,但早期像篮球支架那样高度的火笼也是相对常见。火笼底有一个口,放柴点火用。相对高的火笼,则一边磊,一边从中间插入柴,目的是在短时间内能全面积一起燃起来,燃的更旺。

晋剧影响

山西人喜欢看戏,乡村里都有戏台,正月时都会巡回式的演唱。早上全国各地只要有晋商的商帮落脚的地方,基本上也会有戏台的影子,听到晋剧,在外的晋商就有家的感觉。

唱戏正月相对多,天气还是相对冷,最早人们会在戏台前面生一堆火,一边看一边取暖,后生产队用上煤后,就用煤所替代,开始也就是随便放点碳,形成火笼,也是后期慢慢不断形成,并开始统一这个叫法。直到煤能正式用于个人时,火笼用于过年进入家家户户。


照亮生活

若是最初只是为了取暖的话,后期火笼在照明中也起了一定作用。早期农村是没有电,或是经常停电,过年也不例外。都是从煤油灯过度到电灯时生活才亮了。没有电的时代,过年院子里有一个火笼,那是非常开心的事,放鞭炮也方便多了。

有的人家会磊二个火笼,三十晚上点着一个,初一大清燃一个。一家人围着火笼有说有笑,其乐融融,吹吹牛,放放炮,非常快乐。也有串门的邻居在初一相互走访,看火笼“笑”了没有,火笼燃着自然会倒的,不过忌讳这么说,用“笑”来代替更吉利。

火笼笑了,一年的希望也从此刻开始,年复一年!

火笼随着资源的耗尽,则习俗也会终止,也许需要几代人,不是当代而是未来。它会沉淀为一种文化,一种符号,一种特色。比如城市雕塑,艺术展绘画,节日的某种形式点缀来表现。


注:“知道日报春节征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