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中书门下是如何分割宰相的行政权的?

如题所述

1、在中书门下设“参知政事”作为宰相的副手,开始参知地位低下,逐渐参知与宰相同签署政令,并分日知印 、押班,号称“执政”。元丰改制后,参知品级定为正二品与枢密使同级,而宰相“中书门下平章事”为从一品,这样无论职能和地位都与宰相相差不大,可以掣肘宰相。同时宰相也经常不是一个人,有宋一代,多相多参的情况比较普遍,权力不一直把握在某个人手里。
2、中书门下平章事作为正式的宰相实际是个兼职,可以是三省长官带原职兼任(比如元丰改制后,以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行侍中事为首相),也可以是皇帝根据需要指定外朝的官员入中书门下行宰相职权。这样宋朝的宰相人数一般比较多,而且更换非常频繁,主动权掌握在皇帝手里,宰相们不容易形成集权。
3、但是实际上封建社会没有什么特别固定的制度可言,由于皇帝的信赖,宰相依然可以得到极大的权威,中书门下的其他官员甚至枢密使都唯其马首是瞻。比如蔡京、秦桧、韩侂胄、贾似道之流。
总体来说,宋朝宰相的权力、地位实际上很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9-12
中书省的长官‘中书令’、门下省的长官‘侍中’或‘纳言’,都是宰相。所以宰相实际上是好几个人,这样就不可能一个人专权误国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9-12
政令需要其他副宰相副署,所以国家大事商量着来
第3个回答  2012-09-26
增设了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也曾经实行以三省长官并为宰相的体制
第4个回答  2012-09-24
中书省的长官‘中书令’、门下省的长官‘侍中’或‘纳言’,都是宰相。所以宰相实际上是好几个人,这样就不可能一个人专权误国了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