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翻译高手快进来!!!

《大清一统志》“肇庆府坡亭”条载:“宋绍圣中,苏轼谪儋州过此,留数日,居人慕之,筑亭于上。”亭下巨石饮江,上刻“坡公泊舟处”5个隶书字,至今仍稳约可见。明代易奇标《重修坡亭记》云:“乡名坡亭,景贤也。宋文忠公南迁过此,留连不能去,居人为筑亭于石螺山上,迄今五百余年”。又清代易福成《重修坡亭记》说:“坡亭,邑之名胜也,长江缭绕,林木清幽,岩石盘踞,沙渚萦回,水色山光,辉映上下,高瞻远瞩,至足乐也。”苏轼在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四月,以61岁高龄再被贬谪为琼州别驾,遣往昌化军(今海南省儋县),由幼子苏过陪同,从广东惠州登程,乘木船溯西江至肇庆、梧州,转雷州再渡海。相传,途径西江下游南岸的新会县石螺岗(今鹤山),正值龙舟水,水涨流急,船行受阻,只得泊舟登岸休憩。故后人筑亭于石螺岗上,所在村名亦随之易名为坡山村,并兴建卫坡桥,以纪念这位为世人景仰的大文豪。坡亭为六角形。六条石柱高擎绿盖,翼然于江岸。南面两柱刻一联:“响彻铜琶,千古大江东去;吹残铁笛,一声孤鹤南飞”;北面两柱楹联是:“涛声四面作风雨,笠影半肩挑夕阳”;亭后还有“天地一间屋,江山几古人”的石刻。坡亭建后,至清初,金陵马稀于坡亭东侧续建朝云亭,亦出于对王朝云的敬慕和怀念。

《大清一统志》「肇庆府坡亭」条载:「宋绍圣中,蘇轼谪儋州过此,留数日,居人慕之,筑亭于上。」亭下巨石饮江,上刻「坡公泊舟处」5个隶书字,至今仍稳约可见。明代易奇标《重修坡亭记》云:「乡名坡亭,景贤也。宋文忠公南迁过此,留连不能去,居人为筑亭于石螺山上,迄今五百馀年」。又清代易福成《重修坡亭记》说:「坡亭,邑之名胜也,长江缭绕,林木清幽,岩石盤踞,沙渚萦回,水色山光,辉映上下,高瞻远瞩,至足乐也。」蘇轼在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四月,以61岁高龄再被贬谪为琼州别驾,遣往昌化军(今海南省儋县),由幼子蘇过陪同,从广东惠州登程,乘木船溯西江至肇庆、梧州,转雷州再渡海。相传,途径西江下游南岸的新会县石螺岗(今鹤山),正值龙舟水,水涨流急,船行受阻,只得泊舟登岸休憩。故後人筑亭于石螺岗上,所在村名亦随之易名为坡山村,并兴建卫坡桥,以纪念这位为世人景仰的大文豪。坡亭为六角形。六条石柱高擎绿盖,翼然于江岸。南面两柱刻一联:「响彻铜琶,千古大江东去;吹残铁笛,一声孤鹤南飞」;北面两柱楹联是:「涛声四面作风雨,笠影半肩挑夕阳」;亭後还有「天地一间屋,江山几古人」的石刻。坡亭建後,至清初,金陵马稀于坡亭东侧续建朝云亭,亦出於对王朝云的敬慕和怀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9-08
1 宋绍圣中,苏轼谪儋州过此,留数日,居人慕之,筑亭于上
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四月,苏轼被贬谪儋州(现海南省)路过这里,停留了几天,后人仰慕他,在这里建了个亭子
2乡名坡亭,景贤也。宋文忠公南迁过此,留连不能去,居人为筑亭于石螺山上,迄今五百余年
村名叫坡亭,景色优美,宋朝文忠公向南迁徙经过这里,流连忘返,后人筑亭于石螺岗上,到现在五百多年了
3坡亭,邑之名胜也,长江缭绕,林木清幽,岩石盘踞,沙渚萦回,水色山光,辉映上下,高瞻远瞩,至足乐也。
坡亭,邑(广西)的名地胜景,长江围绕,树木竹林清幽,幽静。岩石盘绕雄踞,沙洲小船萦系环绕,水色山色,交相辉映,登高眺望远目瞩望,这是极等的快乐。
第2个回答  2012-08-30
本来就是现代文啊,是不是文中引用的内容要求翻译一下?如此,试译如下:

1 宋绍圣中,苏轼谪儋州过此,留数日,居人慕之,筑亭于上
宋绍圣中,苏轼被降职,调往儋州经过这个地方,留住几天,居住在这里的人仰慕他,在这上面筑了一个亭(作为纪念)。

2 坡亭,邑之名胜也,长江缭绕,林木清幽,岩石盘踞,沙渚萦回,水色山光,辉映上下,高瞻远瞩,至足乐也
坡亭,是乡村的名胜古迹,长江围着它,树林清幽,岩石占据,沙洲萦绕回环,水的颜色山的风光,辉映在上面,高瞻远瞩,到了这里足以高兴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