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表达了什么感情

如题所述

表达了作者对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无限遐想。

出自:《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原文:

春晓

唐代: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

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孟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后入长安谋求官职,考进士不中,还归故乡。《春晓》即是他隐居鹿门山时所作。

赏析:

唤醒了人们对自然美和青春美的感知和追求。春,一年中最富生机的季节;晓,一天中最富进取精神的时候;酣睡之后,生命活动动中感知最敏锐,情绪最饱满的阶段。

作者对这一特定环境作了极为经济典型的安排之后,又用,也只用宛转清脆的鸟啼声生机跃动的晨曦中典型的春天的声音,来唤醒人们对大自然的敏感。

调动我们对大自然尤其春晨的信号而这些信号,总是和斑斓的色彩,馥郁的芳香,跃动的旋律联系在一起的。“春”而且“晓”,鸟啼而且处处。

这就极大地唤醒了人们对自然美的感知力、感受力和鉴赏力,从而激起人们对大自然和积极人生的热爱和追求。一读这首诗,就会感到一股青春的,生机勃勃的气息扑面而来。

就会感到一种会心的审美愉悦。触发了人们对人生、社会的悲剧性的联想和道德思思考。春花是美丽的,然而一宵之间,竟化作了阶下的春泥。柔弱的鲜花被摧残了。

暴厉的风雨得到了短暂的胜利;明媚的春又来了,不可抗拒的,然而毕竟在地面上留下了狼藉的残红!“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

构成了典型的悲剧冲突,当人们高尚的心灵为黎明前的落花掬一眶同情的泪水的时候,人们将感受到一种庄严的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01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是在向人解释,叙述自己迟到的原因。 昨天没找到客栈,借宿在农舍家中。听到到处传来的鸟叫才把我吵醒。昨天晚上风雨交加,我到凌晨的时候才睡着。如果你不信的话,可以去农舍家里看看,昨晚在风雨中落下几朵花我都听的清清楚楚。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9-01
借助一些稍纵即逝的东西,来表达作者对春天不舍之情。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谢谢。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09-01
我不知道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