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地方制度的利与弊

紧急使用

首先,宋朝重文轻武政策是历史的必然
自唐末藩镇割据以来,武将势力极度膨胀,有兵就是草头王。我们看五代十国的开国之君,全部都是武将出身。近二百年的时间里,中国历经了至少6代人。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武将有兵称王成为了一种社会风气,一种流传了数代的社会现象。
在汉初,刘邦一反前秦的郡县制,分封诸侯,不是因为他看不到郡县制的好处,更多的是因为当时社会存在着裂土封王的思潮。(这里借鉴王立群的观点,我也同意这种观点)同理,在近两百年时间的“检点作天子”的社会下,武将的地位,武将分裂国家的可能性被无限制的放大了。对于一个政权来说,这是极度危险的信号。
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统一永远要比分裂好。而宋朝的重文轻武的政策,有效的防止了武将分裂的可能性,扭转了自唐末以来的社会风气。当然,正如李世民所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宋朝正是以史为鉴,明了前朝短命,中华分裂的原因,才采取了重文轻武的政策。
其次,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也必然导致重文轻武政策的诞生

自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度以来,中央同地方,皇权同相权的斗争就一直贯穿整个中国历史。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随着隋唐三省六部制的诞生发展,相权对于皇权的威胁已经降低。而武将,也就是地方对中央的威胁,则是通过宋朝强干弱枝,重文轻武策略最终消除的。
中央集权的利弊这里不多说,就说一点。世界历史上,如中国这般领土广袤,传承两千年的统一文化的国家,不用中央集权制度是很难凝合在一起的
第三,重文轻武的政策在一定意义上推动华夏文明的传播
虽然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文武之道要平衡,武不可废。但是,乱世对于文化的摧毁,典籍的破坏却是十分严重的。人才需要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至少朝不保夕的乱世,不是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对于人口众多的中国来说,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可以保证更多的平民获得教育机会,扩大人才诞生的基数。
最后,重文轻武的政策是宋朝商业文化繁荣的一个侧面原因
宋朝“杯酒释兵权”是重文轻武的前提,而杯酒释兵权的过程,是一个“赎买”武将兵权的过程。正是这样,才导致宋朝“不立田制”的诞生。
在封建时代的背景下,土地是首选的生产资料,没有人想要脱离土地,脱离了土地的人往往就是所谓的“流民”。在不抑兼并的大背景下,流民的产生是必然的情况。流民对于政权的威胁是显而易见的,为了社会的稳定,通过商业来吸纳多余劳动人口(即流民)成为了最好的选择。
反过来说,商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脱离土地的劳动人口。而不立田制的制度则促进了无地人口的诞生,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0-06
利:就是有利于暂时的稳定;弊:就是容易造成冗官冗费,指挥不灵的情况。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