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以前的割据势力介绍

三国时期的社会背景
介绍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前的割据势力

董卓之乱和封建割据势力混战 黄巾大起义被镇压下去后,各地农民反对封建统治的斗争,一度沉寂下来。中平五年(188年),并、青、徐、益等州黄巾斗争又起,他们力量分散,没有再次形成反对封建统治的高潮。
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豪强地主原有的私家武装由隐蔽转为公开,并且大大加强了;州郡官吏也纷纷扩充势力,同东汉王朝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长期以来封建地主经济发展所导致的分裂形势,进一步明朗起来,东汉王朝实际上已无法维持对全国的统治。
为了防范农民军和加强对州郡的控制,东汉把一些重要地区的刺史改为州牧,选择有名望而又可靠的宗室和其它的列卿、尚书充任,给以一州的军政大权。改设州牧不但没有加强中央的控制,反而使某些地区的分散的割据势力按地区集中起来,更便于实行割据。
在阶级斗争转入低潮的形势下,东汉统治集团中外戚、宦官的斗争又趋激烈。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死,刘辩(少帝)继立,大将军何进掌握大权。何进联络大族地主的代表人物袁绍,起用一批名士,并且杀掉统领西园八校尉军的宦官蹇硕。他还密召并州牧董卓入京,帮助他铲除宦官势力。正在这时,宦宫杀何进,袁绍又勒兵发动政变,把宦官一网打尽。接着,董卓带兵进入洛阳。
董卓本是陇西豪强,他同羌中豪帅有很多联系,曾镇压羌人和黄巾的起义斗争。灵帝死前,董卓出任并州牧,驻军河东“以观时变”。他入京后,并吞何进兄弟和执金吾(中尉改名)丁原的军队,尽揽东汉朝政。他废黜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帝(汉献帝),并逼走袁绍、曹操等人。董卓的专横,洛阳的混乱,使各地的分裂割据活动迅速扩大。州郡牧守各树一帜,招兵买马,讨伐董卓,混战立即在北方各地展开了。
初平元年(190年),关东各路讨伐董卓的军队以袁绍为盟主,进屯洛阳周围各地。董卓为了躲避关东兵锋,避免并州黄巾截断后路的危险,挟持汉献帝西迁长安,并驱迫洛阳一带百姓西行。他行前大肆烧掠,使洛阳周围室屋荡尽,一空如洗。关东联军本来都是乌合之众,尔虞我诈,彼此并吞,很快就分崩离析了。
不久以后,长安发生政变,董卓被杀。董卓死后,关中成了他的部将李傕、郭氾等彼此攻杀的战场,长安附近居民死亡逃散,关中行旅断绝。
经过五六年复杂的分合过程后,全国逐渐形成许多割据区域:袁绍占据冀、青、并三州,曹操占据充、豫二州,公孙瓒占据幽州,刘备、吕布在陶谦之后相继占据徐州,袁术占据扬州的淮南部分,刘表占据荆州,刘焉占据益州,孙策占据江东,韩遂、马腾占据凉州,公孙度占据辽东,等等。北方的割据形势特别严重,割据者烧杀掳掠,混战经年,使社会生产受到空前的大破坏,出现了“白骨纵横万里”的惨象。
在割据者展开混战的时候,北方和长江流域各地的黄巾,继续进行着艰苦的斗争。青州黄巾群辈相随,众至百万,转战青、兖各地,势力很盛。黄巾军作战英勇,往往“父兄歼殪,子弟群起”。他们用武力保卫自己进行生产,并且对纵横县邑乡聚的豪强展开进攻,打击了小股的割据势力。但是不久以后,他们又陆续被一些强大的割据者镇压下去了。
曹操统一中原 曹操(155—220年)是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父曹嵩,宦官曹腾养子。曹操曾领兵镇压颍川黄巾,是农民起义的敌人。董卓入京后,他逃至陈留,聚兵五千,同各地的“名豪大侠,富室强族”一起,参加了讨伐董卓的关东联军。初平三年(192年),他在济北诱降黄中军三十余万,男女百余万口,选其精锐,改编为自己的主要队伍,名叫青州军。一些豪强地主如李通、任峻、许褚、吕虔、李典等,也先后率领宗族、部曲、宾客,追随曹操。在当时的割据者中,曹操对东汉黑暗统治和农民起义威力有较深的认识,是地主阶级的一个有远见的人物。建安元年(196年),他把汉献帝迎到许县,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地位,扩大了政治影响。他在许县和其他地方设立屯田,积蓄军资,巩固了军事势力。因此他得以陆续消灭黄河以南许多割据势力,隔黄河与袁绍抗衡。
那时袁绍又并有幽州,是北方最强大的割据力量。
建安五年,袁曹两军发生了官渡(在河南中牟境)会战。袁绍兵多粮足,而统治黑暗,军心涣散。曹操虽然力寡粮细,后方不稳,但是他采用各个击被和偷袭粮屯的战术,迅速击溃了袁军,全歼袁军主力,奠定了统一中原的基础。官渡战后,曹操利用袁绍之子袁谭、袁尚的矛盾,相继占领青、冀、幽、并四州,统一了中原。建安十二年,曹操率军出卢龙塞(今河北喜峰口),打败了与袁氏残余势力勾结的乌桓蹋顿单于,这对于巩固中原统一,保障人民安居生产,起了积极作用。
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挥军南下,企图夺取刘表之子刘琮据有的荆州(今湖北襄阳),然后再进占江东,逐步统一全国。在中原活动失败的刘备,正依托于荆州,他在曹军的追逐下自樊城南奔江陵,行抵当阳,为曹军所败。那时,孙权已经继孙策统治江东,他与刘备的谋士诸葛亮结盟于柴桑(今江西九江),共与曹军相持于赤壁(今湖北嘉鱼境)。在这一战役中,曹军将近三十万人,号称八十万;而孙刘联军只有五万左右,处于绝对的劣势。但是曹军远道疲惫,军中又流行时疫,战斗力不强。荆州人民对曹军的进攻也怀有恐惧,不予支持。孙吴军主帅周瑜乘东南风纵火焚烧曹军水师,与刘备军队水陆并进,迫使曹操退回北方。这就是决定南北相持局面的有名的赤壁之战。
赤壁战后,曹操经过短期的准备,于建安十六年(211年)将兵进入关中,驱逐了韩遂、马超。建安二十年,曹操从武都(今甘肃成县境)出征汉中,击败了长期保据汉中的张鲁,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并徒汉中民八万余口于洛、邺。建安二十二年,曹操子曹彰率兵击平了代郡乌恒,北方边境也安静了。
刘备占领了荆州的长江以南四郡后,于建安十六年进入益州,逐步消灭了原来益州的割据者刘璋(刘焉之子)的势力。建安二十四年,刘备从曹军那里夺得汉中,并命关羽在剂州向曹操发动猛攻。一度震动许都。孙权袭杀关羽,占领荆州全部,解除了关羽对曹操的威胁。这样,三国鼎立的局面事实上已形成了。
公元220年,曹操之子曹丕称帝,建都洛阳,国号魏。第二年, 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世称蜀。孙权则接受了曹丕的封号,称吴王。公元222年,蜀军出峡,与吴陆逊军相持于夷陵(湖北宜都境),被火攻击溃,败退回蜀。从此以后,长江上下游两大割据势力处于平衡状态,蜀国辅政的诸葛亮与孙权结盟,共抗曹军。公元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建立吴国。
三国鼎立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各个地区封建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分裂倾向的加剧。长江流域上下游几个区域的封建经济,发展到了勉强可以自给和彼此均衡的程度,给南方孙、刘的割据提供了物质基础。而同一时期北方的国家则由于社会经济受到割据混战的严重摧残,无力消灭南方的国家,以统一全中国。但是统一的历史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已存在过四百多年,统一的因素仍在程度不等地起看作用,统一仍然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所以在无数割据者角逐的混乱局面中,终于出现了魏、蜀、吴三大割据范围,它们的统治者在各自的区域内削平了较小的割据势力,巩固了内部的统一,并且都力图打破均衡局面,实现全中国的统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9-23
蜀昭烈皇帝刘备。
曾任平原相。豫州刺史。
也曾几番占领徐州。

魏武帝曹操。
自陈留起兵,刘岱征讨黄巾战死,曹操入主兖州。
之后争雄天下。

吴大帝之父孙坚。
曾任长沙太守,长沙桓王孙策,曾归降袁术。后以玉玺借兵,雄霸江南。
孙权自孙策死之后,接管江东。

三国鼎立以前的势力有:
张鲁。不服益州牧管辖,独立汉中。
张扬。拥兵独立上党。
刘虞。和公孙瓒把幽州分了。后被公孙瓒吞并。
公孙瓒。和刘虞分幽州,后吞并刘虞。
公孙度。自194年被任命为壤平太守,独立。
刘表。占据荆州。
刘焉。占据益州,死后其子刘璋继承益州牧。
陶谦。割据徐州。
马腾/韩遂。割据西凉,后董卓事败,吞并天水等郡,自此割据一方。
董卓。进京之前,割据凉州。进京之后,占据司州,长安、洛阳等地。
李傕/郭汜。同上。
吕布。董卓被杀,李傕郭汜反攻长安,吕布逃到濮阳。最后在徐州反复。
韩玄。刘琮投降曹操后独立,割据长沙。
赵范。刘琮投降曹操后独立,割据桂阳。
金旋。刘琮投降曹操后独立,割据武陵。
刘度。刘琮投降曹操后独立,割据零陵。
丁原。任并州刺史。
孔融。曾任北海太守。
张济。李傕郭汜争夺长安时,在宛城独立。其侄张绣后接任宛城。
韩馥。冀州牧,袁家门客。和袁绍多番战斗,最后投降并逃窜。
袁绍。先任渤海太守,占据韩馥基业后,继任和公孙瓒交战,最后一统河北。
袁术。占据寿春等地。并建号帝王,史称仲家皇帝。
张邈。反叛曹操,割据陈留等地。
占据交州的士家。那个名字不会打。
刘繇/严白虎/王朗。分别割据江南。
孟获。反叛蜀国,占据三郡,后被诸葛亮平。永不在反。

大概诸侯就是这样,楼主采纳吧。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9-25
 讨伐董卓之战结束后,各地方军阀对东汉皇帝政权已不加理会,转而发展各自的势力。原董卓部下张济因军中缺粮,途径荆州南阳掠夺,在攻打穰城时战死。其军队由侄子张绣继承后,反被荆州牧刘表安置在宛城,联手抵御曹操。孙坚在攻打刘表据有的襄阳时战死,其子孙策投奔袁术后向他借兵,带领孙坚旧部于196年到199年间在江东四处征战。最后孙策独领江东,与刘表对峙,并等待时机北上中原。197年袁术于寿春称帝,国号“成”,最后被曹操及刘备攻灭。194年益州牧刘焉病死,其子刘璋接任,与汉中的张鲁决裂,两方对峙。马腾、韩遂等人则于凉州、雍州一带各自发展势力。公孙瓒击败刘虞后雄踞幽州,最后被袁绍灭亡。东迁的吕布先是夺取曹操的兖州,被击败后先附刘备,接着夺其领地徐州,最后被曹操于下邳抓获处死。刘备继任病故的陶谦成为徐州牧,但先后因吕布及曹操而失去徐州,不得不依附河北袁绍,后又逃到汝南试图建立势力。
  此时期各势力中成绩最突出的是袁绍与曹操,袁绍先用计占据韩馥的冀州,继而打败田楷、臧洪、公孙瓒等人,掌握青、冀、幽、并四州,雄霸河北,气势强劲。曹操四处征战,收编黄巾军余部男女老少约十万人,择其精锐组成了著名的“青州军”,几经转折,控制了兖州。曹操奉立东逃的献帝于许昌后,借由朝廷名义来讨伐各地群雄;先后破袁术、灭吕布、降张绣、逐刘备。势力发展成兖、豫、徐三州、部分司隶、雍州等中原地区。由于袁曹双方的势力持续壮大,最后发生了决战。公元200年曹操通过官渡之战大败袁绍,又通过几年时间,消灭了袁绍三个儿子袁谭、袁熙、袁尚的势力。通过北征乌丸以及平定辽东公孙康,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第3个回答  2012-09-23
非常多的,演义里很多没有,像什么一方太守,一方县令。
但是主要势力的再黄巾之乱后只有河北的袁绍和公孙瓒,幽州牧刘虞,南阳袁术,兖州曹操,徐州陶谦,益州刘焉(后来是他儿刘璋),汉中张鲁,西凉马腾与韩遂,交趾士燮,冀州韩馥,北海孔融,并州张杨,荆州刘表,以及后来占领徐州的吕布,四处奔波最终在荆州巴蜀一代起家的刘备(期间他还破了荆南四郡的韩玄,赵范,金旋,刘度),江东孙权他哥孙策,被孙策击破的严白虎,王朗,刘繇等原来也是江东的势力。
第4个回答  2012-09-23
河北袁绍,幽州公孙瓒,荆州刘表,益州刘璋,汉中张鲁,关西马超,徐州陶谦,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