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所述
二、
我们知道,宗教文化首先是一种信仰文化,它之于社会的作用,它对于理想愿景的诉求,往往是借助于宗教道德的信仰化。道德的信仰化是对人生最高价值理念和社会最高理想的反映和把握,是人类精神生活中的一种核心文化价值活动,也是宗教文化的思想内核。
与一般的非信仰化的世俗道德相比,信仰化的道德,其特性在于它的超越性和神圣性。信仰的超越性能把人们从其身处的物质世界提升到精神世界,从现实世界提升到理想世界,让人追求一种与世俗利益无关的价值存在。信仰的神圣性则使得信仰的价值和权威得以保证,让信仰观念成为信仰者毋庸置疑、确定不移的追求,并对世俗观念、道德产生导向性,能逐步增强社会文化中神圣性因素的存在。
因而,道德的信仰化是对人和社会的终极关怀,它能指导、修正、支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对于个人而言,崇高的、包含有终极指向的道德信仰,不管是宗教性的还是世俗性的信仰,都能形成个人行为的指南,塑造完美的理想人格。对于社会而言,美好的道德信仰,可以净化社会风气,培育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保障社会的稳定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臻于和谐完美之境。因此,在我国和谐社会的建构中,宗教文化的这种道德信仰作用是可以期待的。这对于修正当前过度实用化、庸俗化的社会文化取向,以及金钱的社会价值导向,化解诸如人文精神的失落、信仰的缺失等社会难题,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都能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当前,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正深入进行,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全面部署。我们欣喜地看到,在这一构建过程中,物质层面的发展已取得了令人称奇的成就,构建和谐社会已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然而,我们也发现,随着经济的腾飞,社会思想道德的建设并未跟上,而是出现了经济的增长和社会主体信仰缺失、人文精神失落、以及社会道德判断标准混乱,道德水准下降的巨大反差。以金钱为导向的价值取向充斥着社会的每个角落,整个社会思想文化上,世俗性、功利性而又庸俗化的浮躁因素太浓,而具有神圣性、非功利性的包含有终极指向的积极因素又太缺,和谐社会的构建遭遇到了不和谐的时代难题。
对于这一难题的化解,仅仅靠法律是远远不够的,诉诸道德也许是一条出路,但 “外在”的思想道德已不能全部解决社会上层出不穷的问题,也不能适应社会思潮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而以“内在”的信仰化道德弥补这一不足,则是可以探索的方向。用因信仰而生的敬畏之心则可以使人无限膨胀的私欲得到收敛,又能修正金线的社会价值导向。同时,宗教文化本身大都具有促进社会稳定,和睦社会发展的舆论力量。让宗教文化充实于“和谐文化”的建设,以提升中国现代文化的包容性和渗透性,进而增强中华民族的“软实力”,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无疑也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三、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有宗教文化的浸润,化解和谐社会中的矛盾也需要有宗教文化的独特影响。同时,宗教文化作用的发挥也需要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当我们以审视的眼光考察中国当下的社会宗教氛围时,欣慰地发现,各种宗教信众正不断增加,学习、研究宗教的群众队伍也正逐渐壮大。以前那种对于宗教的偏见、误解、不解的社会现象正在渐渐减少,适于宗教文化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正慢慢形成。
而且,根据与中国具有相同传统文化底蕰的亚洲“四小龙”的经验,当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后,便可能会在精神文化方面发生一系列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就是宗教信仰活动的空前活跃。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些国家因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急居变化所造成的社会阵痛。而中国今后也完全可能出现这一情况。因此,随着构建和谐社会的广泛深入,宗教文化也一定会在其中发挥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佛经 蕴含许多哲理,太多了, 单从哲理来说可以说是世界宗教之冠。哲理的作用就是让人改变对生活的看法态度,至于对人是否有益,这就很难说了,毕竟佛教经典里许多哲理鼓吹的是让人丢弃欲望,不求上进。欲望少了真的对人有益么?很难说。
主要思想为通过修炼 消灭自身一切感情(激素分泌),这点属于异想天开,绝无可能实现(未来科技进步可能可以实现),而且违背人性,人性就是不停得满足自己的欲望。
就连植物人也会有激素分泌,你饿了想吃饭,困了想睡觉也是欲望。如果想自杀也不行因为有自杀的想法肯定也伴随激素分泌,所以只能等老死(涅磐)。高僧老头多,是因为老年人激素浓度低了,自然欲望少了。
佛教还有个中心思想是 空灵,有点相对论的意思,认为一切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善和恶。同一件事,并不能说一定对或一定错,错和对只发生在人的大脑意识里,并非客观存在。
并认为眼前所见的一切只要不去看对自己来说就和没发生过一样。和人接触也是一样,宇宙万物都要消亡,所以自己现在做的一切都是毫无意义的,反正最后消亡做了也是白做。产生欲望就有了因,最后要因果自受,爱等善良感情或者嫉妒,仇恨等会伤害别人的感情都是无意义的。
释迦摩尼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不产生欲望,但这显然是异想天开,因为哪怕是植物人也会有激素分泌,也会产生欲望。
就是鼓励人对外无视任何外界因素,对内碾弃自己的所有感情
其实佛经的哲理很多的,远不止这两点,这两点只是中心的。
佛对统治者的管理,稳定人心有一定作用,但作用不及基督,穆斯林,我国历史上 南北朝部分时期 隋,武则天时期 佛被政府作为社会主流文化推广。
从信仰方面来说,佛可以作为世俗的信仰给人以希望和活下去的动力,有时候,与其说是统治者愚弄人民,不如说人自愿相信宗教,信佛得好报死后去西方极乐和基督的天堂地狱如出一辙,古代老百姓信佛主要就是这个原因,但他们不算佛教徒,因为虽然他们相信佛是存在的,但他们不信佛经里的理论。只有相信佛经的理论才算是佛教徒。因为人总要有一种超脱世俗的信仰作为生存的动力,人们能从信仰中获取大量快乐。如果没有,那就是纯按人类本性行事。古代科技不发达,许多事情解释不通,更容易让人相信上帝或佛是存在的(到底存在不存在不好说,不能一定说存在,也不能说一定不存在)
佛教其实是无神教,信则有无信则无,并不强迫教徒相信,是理解后才自愿信。并不像基督,回教那样必须信上帝,阿拉算教徒,不信则是伪教徒,必须信了才去理解,如果理解了再去信也是伪教徒。
佛教经典理论(丢弃欲望),其实和相信佛的存在有矛盾之处
在对待其他宗教方面,佛教是非常宽容的,很少看见佛教徒会攻击他人,而经常看到回教,基督徒攻击不信本宗教的人(中东恐怖分子,中世纪十字军,烧死异教徒),这和宗教经典有很大关系,佛教强调无欲,反对暴力,而基督,回教则不反对暴力,其经典认为异教徒都是邪恶的,是应该被暴力铲除的,象圣经中有大量鼓励暴力的片段,他们认为“邪恶”是必须被消灭的,上帝洪水毁灭人类就是暴力消灭“邪恶”,何为正义,何为邪恶,其宗教经典又不能出台系统理论来辨别,规范。
2:众多一神教
有拜火教(后赵石勒时北中国的国教),犹太教,腾格里(蒙古人宗教,信仰长生天),伊斯兰教(回教) 锡克教
这些宗教的特点有
其宗教经典 和小说差不多,虽然有些段落蕴含哲理,但远不及佛教多
必须信 其主神是存在的,如其不信仰,则为伪教徒
不信仰其主神者,则为异教徒,代表邪恶,并不禁止暴力,可以武力铲除
至于上帝 阿拉是否存在,这很难说,可能存在,也可能无,一些人认为上帝是一种人类结构大脑永远无法弄明白的东西,就像植物看动物一样,植物永远无法弄明白动物,人类看上帝或宇宙,可能就像植物看动物一样,永远无法理解。
世俗信仰的作用,各种一神教要超过宗教,其信徒也远为狂热,信上帝做好事打击邪恶死后进天堂,做坏事进地狱(前面说了,好事,坏事就是拿现代哲学也无法从根本上区别出来)
对便于统治者方面,一神教也超过其他宗教,佛教很少有强迫别人的思想,但一神教有很多强迫别人的理论。禁锢人思想方面超过佛教。
欧洲中世纪 基督教神权凌驾各国皇权之上,思想封闭,远落后东方世界(马可波罗游记把东方描绘成天堂)
一神教对人类科技思想进步其实很有害,佛教也有害,因为佛要人不求上进,而一神教则是采取强制手段禁锢别人的思想。
一神教完全可以作为社会主流文化,比起佛教更适合,欧洲中世纪1000年。
下面看看一神教对人类进步的阻碍作用。
中东恐怖分子,强迫妇女就不说了
(文艺复兴 开始于 1300年左右的意大利城市
文艺复兴以前 欧洲处于中世界
用现在欧洲人自己的话 说 就是 黑暗的中世纪
生活水平嘛 可以参照马克波罗 来元朝 后写的游记,把当时的东方描写成天堂一样的世界,由此可见当时西方是多么的落后
政治上,中世纪欧洲 是宗教政治,神权凌驾皇权之上,甚至有个专门的教皇国
老百姓普遍信仰上帝,思想封闭,教会不允许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这是中世纪欧洲不如 古罗马,古希腊的原因,思想越保守,越禁锢社会进步的越慢,现代社会进步快,对思想束缚少了是重要原因
蒙古兴起,可以说是东方的灾祸,西方的福音
要是法德也和中国/阿拉伯一样被蒙古荼毒一轮再奴役上100年,还有GP的文艺复兴工业革命。东方在蒙古入侵之前一直在各方面领先于西欧(即使在罗马帝国时代,东部行省的生产力也大大强于高卢西班牙不列颠等西部行省),而之后则慢慢发生了逆转
蒙古也许是冥冥中上天给东方文明世界降下的灾难,但却给了西欧火药等关键技术,黑死病更让欧洲人破除了中世纪对教会的绝对崇拜,从此东方不亮西方亮........
可以说和欧洲中世纪同期 的 中国 不论 是隋唐 还是宋 科技,文化,生活水平都远超西方,蒙古给西方带去了印刷术(利于新思想传播)
但因窝阔台驾崩 没有征服整个欧洲,就回去开大会了,却在几十年后征服了文明程度很高的南宋,奴役了中国人近100年,和满清等野蛮人王朝类似,被其奴役的民族不论国民素质还是文化思想,都大幅倒退,欧洲却在进步。
可以说,没有蒙古,现在世界就不是这个格局,欧洲文艺复兴将大大推迟,工业革命也将被推迟,而文化发达的北宋可能先一步解放思想,挖掘科技,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我国春秋的时候是思想最开放的时代,极其类似欧洲的文艺复兴,春秋的思想奠定了其后2000年到鸦片战争为之的许多思想,可惜后来秦皇为了统治焚书坑儒,新思想为之禁绝,社会停止进步,要进步,就不能束缚人的思想)
3:信仰作用薄弱,但理论丰厚的宗教 有 神道教(日本人宗教),佛教,儒教
严格意义上来说 这些不能算宗教,因为他们不能给人带来超脱世俗的信仰,但他们也有完善的理论体系,虽然不能作为信仰,但可以作为社会主流文化(任何国家想要长久维系,都不能没有主流文化,没有主流文化的国家只能靠利益和暴力维系,不稳定性大大增加。美国能把黑人 白人不同人种的人凝聚在一起,就死因为他的文化现在是主流文化)
4::还有个宗教,印度教。
综合作用排行
世俗信仰方面 一神教》佛》儒等教
作为社会主流文化的可行度 儒等教》佛》一神教
蕴含哲理数量 佛》儒等教》一神教
你对宗教的看法
我对宗教的看法是:宗教是人类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提供了信仰、道德和价值观的体系,对于个体和社会的意义深远。首先,宗教为人们提供了信仰的支柱。在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和不确定性时,信仰能够给予人们内心的力量和安慰。宗教信念有助于人们在困难时期保持希望和积极的态度,从而更好地应对逆...
大家谈谈自己对宗教的看法与理解!
宗教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对个人和社会都有深远影响。这些观念不仅塑造了个人的行为模式,还影响了社会的规范和习俗。例如,基督教的爱与宽恕理念,促使人们在人际关系中更加宽容和理解。佛教的慈悲精神,则鼓励人们关注他人的福祉,促进社会的和谐。然而,宗教之间的差异有时也会引发争议和冲突。不同宗教之...
请问大家对宗教有什么看法?因为我之前是信佛教的,但是,我来到学校...
宗教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远远超出了简单的心理寄托或暗示。它承载着人类的智慧、道德观念和伦理规范,对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对待宗教时,我们应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尊重每个人的信仰自由,同时以科学的态度去研究和探讨宗教的各个方面。总之,宗教的影响是复杂而深...
你对宗教信仰有什么看法
1. 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人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世界上存在多种宗教和不同的文化传统。2. 中国有着深厚的传统信仰,即华夏教,其中包含了对天意、天谴、天命和天恩的信仰。有句古话“天若有情天亦老”,表达了天也有情感,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老去。3. 宗教和信仰理念应当不断发展,以适应人们...
谈谈宗教的看法,我家里人我姥姥信仰伊斯兰教,我奶奶信仰佛教!
宗教是一种教育方式,旨在引导人们向善。无论你信仰哪一种宗教,都是好的,除非是邪教。每个宗教都会从不同的角度解释宇宙和人生的真实本质,以及如何为人处世和待物的道理。它们教导我们生命的多种存在形式,并强调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爱护,互相学习,共同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我家,我姥姥信仰伊斯兰教...
如何理解宗教
对生命和宇宙的看法:宗教信仰通常包括对生命、死亡、宇宙的看法,以及如何对待这些问题的态度和行为。这些看法和态度往往影响着信徒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道德和伦理的指导:宗教信仰为信徒提供了一种道德和伦理的指导。它教导信徒如何行事,如何对待他人,以及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做出正确的决策。精神安慰和...
从历史进程角度谈谈你对宗教的看法
简而言之,宗教是随着生产力发展而变化,不断适应当时的社会需求,服务于当时的社会矛盾。从历史的角度看:在人类早期,由于生产力的极度低下,生活物资极度匮乏,人们对于自然的敬畏从而产生的自然崇拜与图腾崇拜,是较为早期的宗教雏形,恶劣的生存环境使得人们少有富余的物资来敬神,于是人祭、血祭大行其...
我觉的宗教这东西很无聊,有相同看法吗?
我的观点是,宗教并非无聊,而是复杂且深刻,对社会与人的精神生活影响深远。人们的精神需求,通过信仰得到解决,宗教是众多信仰形式之一。宗教探讨的,是关于生命本质、死亡意义、存在的目的这些人类精神层面的核心问题。当人类有了自我意识,开始思考生死议题时,寻求答案成为必然。历史上的哲人与先知,如释迦...
我国对待宗教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我国对待宗教的正确态度是:坚持科学的态度。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国的宗教政策弘扬科学精神: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要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坚持不懈地对人民群众进行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弘扬科学精神。宗教属于唯心主义世界观,而社会主义倡导唯物主义...
谈谈对宗教的看法
特别是宗教文化所包含的核心价值观,大都是以超然的方式来表达对于现世理想社会的诉求。基督教的 “平等、博爱和公义”的理想,都是对于人类美好正义社会的一种追求。这种追求也是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想愿景,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总目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