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烦好心人给我翻译下赵翼《瓯北诗话》第十二卷关于七言律的那段古文吧

首句是“心之声为言,言之中理者为文,文之有节者为诗。”到最后“然声调风格,则去唐日远也”
急!周二(6月19日)之前

逐句翻译,有些只是意译。个人看法,并不保证100%准确。【内为原文】,下面为译文。

【心之声为言,言之中理者为文,文之有节者为诗。】
心中的声音就是语言,语言中有条理的是文章,文章之中有节奏的就是诗。
【故《三百篇》以来,篇无定章,章无定句,句无定字,虽小夫室女之讴吟,亦与圣贤歌咏并传,凡以各言其志而已。】
所以从《三百篇》以来,每篇里面没有固定的章法,每个章法里没有固定的句式,每个句式里面没有固定的文字。就算是市井闺秀的呤唱,也和圣贤的歌咏一起流传。只是因为它们各自表述了自己的意愿而已。
【屈、宋变而为骚,班变而为赋。】
屈原和宋玉演变出了骚体,班固又演变出了赋(字面翻译,班固只是在赋上面比较有影响)。
【盖有才者以《三百篇》旧格不足以尽其才,故溢而为此,其实皆诗也。】
有才能的人以《三百篇》的旧格律做诗并不能尽显他们的才气,所以别出心裁的做了变动,它们都是诗。
【自《古诗十九首》以五言传,《柏梁》以七言传,於是才士专以五七言为诗。】
因为《古诗十九首》以五言流传,《柏梁》以七言诗流传,于是有才之士都用五言和七言作诗。
【然汉、魏以来,尚多散行,不尚对偶。】
然而,汉魏以后,崇尚散句,并不崇尚对偶。
【自谢灵运辈始以对属为工,已为律诗开端;沈约辈又分别四声,创为蜂腰、鹤膝诸说,而律体始备。】
从谢灵运这些人开始尊崇对偶的工整,成为了律诗的开端;沈约等人又分开了四种声调,创造出了蜂腰、鹤膝等等说法,至此律诗才完善。
【至唐初沈、宋诸人,益讲求声病,於是五七律遂成一定格式,如圆之有规,方之有矩,虽圣贤复起,不能改易矣。】
到了唐初,沈宋等人,追求声调这一垢病,于是五言七言律诗就形成了一定的格式,像是方和圆,都自有规矩,就算是古代圣贤复活,也不能再更改了。
【盖事之出於人为者,大概日趋於新,精益求精,密益加密,本风会使然,故虽出於人为,其实即天运也。】
事情都是人做的,基本上是一日比一日更新,越来越精,越来越密。这本就是定律,虽然是人为,但也是发展的必然。
【就有唐而论:其始也,尚多习用古诗,不乐******於规行矩步中,即用律亦多五言,而七言犹少,七言亦多绝句,而律诗犹少。】
就从唐代说起:唐刚开始时,大部分人都学习古诗,不喜欢循规蹈矩,就算是用律也多数用五言,七言用律的比较少,七言的多数是绝句,律诗还很少。
【《李太白集》七律仅三首,《孟浩然集》七律仅二首,尚不专以此见长也。】
……(就是白话)还不专以格律见长。
【自高、岑、王、杜等《早朝》诸作,敲金戛玉,研练精切。】
就是说从这些人的作品开始,精研声律。(金玉指声律)
【杜寄高、岑诗,所谓"遥知对属忙",可见是时求工律体也。】
杜寄高、岑诗所说的“遥知对属忙”,可以看出这个时候已经追求工整的格律了。
【格式既定,更如一朝令甲,莫不就其范围。】
格式已经定好,就像是国法,所有的都限定在它的格式之内了。
【然犹多写景,而未及於指事言情,引用典故。】
然而那时的诗多是写景的,还没有借事抒情,引经具典。
【少陵以穷愁寂寞之身,藉诗遣日,於是七律益尽其变,不惟写景,兼复言情,不惟言情,兼复使典,七律之蹊径,至是益大开。】
杜甫因为抱负得不到施展而落寞,借作诗渡日(KILL TIME),从此七言律诗也开始改变,不再只是写景,也抒情,也引典,七言律诗至此才别开蹊径。
【其後刘长卿、李义山、温飞卿诸人,愈工雕琢,尽其才於五十六字中,而七律遂为高下通行之具,如日用饮食之不可离矣。】
自此以后刘长卿、李义山、温飞卿等人,更加精雕细琢,在五十六个字中(七律共7*8五十六字)尽显才能,七言律诗才成了高手和新手都用的文体,就像和日用的饮食不能分离一样。
【西昆体行,益务数典,然未免伤於僻涩。】
李商隐的诗,多用典故,但却显得冷僻艰涩。(西昆 指李商隐)
【东坡出,又参以议论,纵横变化,不可捉摸,此又开南宋人法门,然声调风格,则去唐日远也。】
到了苏东坡的时代,诗里又参杂了议论,变化繁复,难以捉摸,从此又形成了南宋人的章法,然而声律风格,已经和唐时相差甚远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6-17
,有此村气耶?东坡读太白《姑熟十咏》,大笑曰:“赝物败矣,岂有李白作此语者!”见陆放翁《入蜀记》。
  ,江动将崩未崩石”,以及《石龛》之“熊罢咆我东,虎豹号我西。我後鬼长啸,我前狨又啼”,皆是创体。至如《杜鹃行》之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涪万无杜鹃,安有杜鹃”,此究是题下注语,而论者引乐府“鱼戏荷叶南,鱼戏荷叶北”,以为杜诗所仿,则又信杜太过矣。试思“西川”四句,与全首诗中意,有何关涉耶?
  ,则云:“浊醪必在眼,尽醉摅怀抱。”《晦日寻崔戢李封》,则云:“晚定崔李交,会心真罕俦。每过得酒倾,二宅可淹留。”《病後过王倚留饮》,则云:“惟生哀我未平复,为我力致美肴膳。”而所食者,不过香粳、冬菹、土酥、豕肉而已。郑重感谢,谓“主人情味晚谁似,令我手脚轻欲旋”。《程录事还乡携酒馔来就别》,则云:“内愧不突黔,庶羞以给。素丝挈长鱼常似客,仅存一肉未成僧。”《排闷》“敢恨帝城如日远,喜闻天语似春温。”《至严州得请免入觐》“酒宁剩欠寻常债,剑不虚施细碎雠。”《西村醉归》“著书幸可俟後世,对客从嗔卧大床。”《村居》“穷空敢恨寒无褐,忧患原因出有车。”《岁暮》“浮生亦念古有死,壮气要使胡无人。”《居以诗文重名,为海内鲁灵光者,几三十年。客东平严实幕下最久。以国亡史作,己所当任,闻累朝实录,在顺天张万户家,乃往请於张,愿以身任编纂之责,为乐夔所阻而止。於是构野史亭於家,凡金君臣事迹,采访不遗,至百馀万言。所著《壬辰杂编》等书,为後来修《金史》者张本。其心可谓忠且フ明阎百诗登湖楼》、《拔白诗》、《游岫不果》、《大风至刘婆矶》、《石钟山》、《由关门石登大林峰》、《三峡桥》、《玉峡亭观瀑》、《月夜步入邻》、《邓尉看梅》、《和唐实君憎蝇诗》、《裂帛湖》、《上元夜姜西溟招饮》、《翁康饴寓斋看芍药》、《枞阳僧舍消暑》第四第六首、《大》“亲老讵应虚子职,天高原自近人情。”“星汉文章唐许国,胪名第宋安阳。”“馆阁清才传子弟,蓬壶归路著神仙。”皆《陈乾斋乞假省亲》“燥湿推恩惭厚庇,短长称意荷终身。从今听雨听风候,亻暴直堪夸┕人。”《恩赐哆罗雨衣》“一轩傍水看起,万木无风待雨来。”《喜雨》“除入朝须起早,两鳏何事不如僧。”《与余扶九同寓道院》“明灯照壁何愁蝎,绿树当门定有蝉。”《王给谏移寓》“耕凿万方民击壤,箫韶九奏帝垂裳。”《恩赐新刻御制》“驺虞囿小樵无禁,钩盾田宽岁有秋。”《南海子》“松声落涧风泉合,药气浮山露草香。”《晓过青石梁》“峰皆似染供屏幛,树不论年绝斧斤。”《黄甲营》“偶分高士篱边色,仍是仙人洞里花。”《金丝桃》“炎凉气隔无三伏,覆载恩深抵万间。”《蒙赏官房》“石吻仰喷泉作雾,根倒拔树干霄。”《桦榆沟》“岩壑不须多架构,下因流水上因山。”《行宫後苑》“千峰雪作漫天雾,万帐风兼动地雷。”《伊苏河》“尽消伏莽山无树,不断灵源地涌泉。圣朝不画长城界,一道平岗是九边。”《兴安岭》“踏遍峰峰沙似雪,始知身到白龙堆。”《校猎归》“今日重蒙天一笑,白头还恋旧青毡。”《载青毡大帽上顾而笑》“丹青妙合将军画,声价高逾都护骢。院中例借如应免,众里齐驱学渐工。”《赐马》“大抵无峰无好树,一峰不与一峰高。”“不知湿气消何处,万灶炊烟万帐灯。”“忽见万松齐落叶,人言山後是阴山。”皆《木兰作》“四山雷转车声外,万帐灯浮水气中。”《扈从密大雨》“一门老去仍同爨,八座归来只旧庐。”《吴总宪请假归里》“自觉温能回黍谷,或云下必有砂床。”《温泉》“风嘘吸千寻表,日月回环一窍中。”《玲珑山》“马足声乾千涧叶,雁群寒警一裘霜。”“沙碛人归黄落後,山家烟起翠微中。”皆《随园塞上作》“官马散随黄犊卧,戍兵秋较老农。”《随猎归途》“一家饱暖逾初望,百里弦歌尽国恩。成就汝为无过吏,保全家是旧清门。”《至儿建束鹿县署》“此中闭置疑新妇,一笑那知是老翁。”《坐巾车题旅店》“与谁好作江湖伴,怜汝亦从关塞来。残月晓催千片落,长天寒曳一绳开。”《新雁》“今日渔蓑堪入画,天公原不薄归人。”《大雪泊瓜洲》“夜雨一篙平岸水,春蒲十幅渡河帆。”《清江舟中》“驿路马嘶泥滑滑,野田雉ず麦渐渐。”《送驾自龙潭抵江宁》“早年同学晚同官,永诀俄从小别拼。哭有馀哀何日尽,死无遗恨古来难。”《哭声山侄》“时平久罢中原戍,地险犹沿五代名。”《清流关》“羊角旋风随曲曲,磨牛陈迹转团团。”《磨盘岭》“浊漳最是无情物,流尽繁华只此声。”《邺下杂咏》“青山作气,白浪滚滚留沙痕。”《渡漳河》“同槽厩马无蹄啮,典谒家僮互使令。怪底群情皆贴妥,多缘君与我忘形。”《与汪紫沧同寓》“风清李泌神仙骨,帝锡张华博物名。茗碗登堂无俗客,篮舆持路有门生。”《寿朱竹》“谁能不领园林趣,每到君家爱少留。”《陈南麓挂书屋》“城空鼓角声初动,月出楼台势尽低。”《月夜》“石如解听无生话,风岂能摇久定心。”《塔铃声》“羊角团团多借势,马头滚滚似趋名。”《咏尘》“颇讶渡河冰易泮,不知吹鬓雪难消。”《春风》“飞鸿印雪原无迹,倦马辞槽又一嘶。怪底老怀多恋恋,西山多在短墙西。”《移居别寓》“旧巢未扫痕犹在,赐马相随骨渐高。”《由南书房出赴书局》“鸥鹭不争车马道,自遮荷盖领雏眠。”《过玉ぐ桥》“绿野天开裴令墅,冶城人识谢公墩。”《甲秀园》“比似天边一行雁,飞鸣食宿总同群。”“身如旧赐天闲马,暮齿犹馀见猎心。”《与汪紫沧同年接驾》“诗如老将浑无敌,花到残年亦少朋。”《同人看菊小饮》“居民老不知兵革,耕遍松桓旧战场。”《送汤西崖赴奉天丞》“笑把屠苏甘最後,白头何事肯先人。”“枯枰三百多平路,莫斗新翻巧手棋。”《除夕》“灯火参差亭北面,管弦清脆月三更。”《陶然亭公宴》“高士累朝多合传,佳人绝代少同时。”《早梅插入菊瓶中》“不管小桃攀折苦,竞携春色入城来。”《寒食词》“入关雨後蹄双躞,粥市朝来尾一金。”《揆恺功从口外寄栾鲫》“人情旧雨来宾客,家信秋风报子孙。”《将移寓》“出塞双雕盘远势,入关万马壮秋声。”《登密县城楼》“回首神伤三黜後,过车腹痛十年馀。”《哭杜大宗》“阁道风清千步辇,庆霄日丽九层坛。”《郊坛侍祠》“老鹤林端排雾出,高天上作霖归。”“《流水》一弹真绝调,朱弦三叹有踪音。”《送陈泽州相国予告归》“旧游屈指谁还在,我是当时末座人。”《重经朱大司空花庄》“竹篙撑到水穷处,腊雪不香春雪香。”《题探春图》“征衣长短曾蒙赐,箧笥三年倍感恩。”《赴西苑送驾》“旧巢天上重来燕,残局灯前未了棋。”《修书竣重入南书房》“菰蒋幸有单栖处,莫入群中更作奴。”《闻孤雁》“累朝岂少文章祸,圣主终全侍从臣。莫怪两家忧喜共,十年同事分相亲。”《汪紫沧出狱》“家承曲阜先师学,郡领陶唐古帝都。”《送孔彝仲出守平阳》“繁华肯斗春三月,澹荡偏宜水一方。”《明相国自怡园荷花旧授经处今将去官归故云》“得免徒行犹有愧,更争先路欲何求?冗官只算骑驴客,老向天街阅八驺。”《有笑余乘驴车者》“更上一层宜有阁,特开西面为看山。”《顾侠君招饮晚翠阁》“人指所居为福地,天留此老应文星。”《祝胡东樵寿》“便作小同呼也得,可怜花甲一周天。”“惭愧比渠多两世,满头白发望曾孙。”《德尹弟六十生子》“雪点旌旗秋出塞,风传鼓角夜临关。”《题天山坐镇图》“故应天与佳山水,生长山乡宦水乡。”《送盛东田出宰兴北》“可怜孙又为人父,二十年前膝上雏。”《得长孙举子信》“夜似小年寒渐信,病非一日老方知。”《岁暮杂诗》“後来或者居人上,先处无如占地宽。”《弈棋》“读书自要师前辈,知己谁能托後生?”“敢夸愿大难成佛,肯舐丹馀早得仙。”“樗本不材良匠弃,屠非绝技善刀藏。”“钟鸣漏尽人谁觉,又听门前过早朝。”皆《岁暮将归作》“馆阁文章天上草,门墙桃李日南春。”《送海天植视学南》“贫思饱暖原奇福,老恋桑榆亦至情。”“若是登真须拔宅,良常何敢独为仙。”《将归别弟润木》“被他三品鸥笑,出没成群听象奴。”《洗象词》“感深纨扇秋风箧,梦散宫衣旧日香。”《次韵留别廖若村》“齿序余惭居客右,诗成君肯让谁先。眼前看是寻常事,或有人从异日传。”《张匠门席上作》“万事蹉跎羊视後,一帆迢递雁争先。”《叠前韵留别》“画里烟波鸥境界,灯前风雨雁程途。”“步改迁寻丈地,《霓裳》吹散大罗天。”《次汪紫沧送别韵》“久无书寄孤鸿外,曾记身穿万马中。”《大雪》“两山钟磬东西寺,十里烟波远近帆。”《游硖石精舍》“只消一夜东风力,扶起花头五百枝。”“道是吾乡第一花,花时无客不矜夸。两朝二百年门第,得似君家有几家?”《葆光居赏牡丹》“上界神仙风肃肃,下方楼阁雨。羽人何福能消受,长在晨霏夕霭中。”《南山道院》“厌逢俗客谈时事,与乡人结善缘。”“高人入社同招隐,大老还乡例好禅。”《和许大宗伯》“一片绿阴行不到,家家门外有黄鹂。”老农信口言皆验,比似儿孙阅历多。《村家四月词》“出波鳞甲飞如活,透骨玻璃冷放光。”《古镜》“身忧天下原非分,老觉浮生亦有涯。”《雨後》“半月前期传父老,一家喜气到儿孙。”“行处聚观倾里巷,有时问答及樵渔。”“报答朝恩还有处,白头相见祝年丰。”《许宗伯等枉过村居》“陋邦笑我诗同郐,雅量输君酒到齐。”“行处人言星聚五,坐为吾忝齿居三。”《五老会》“劳动里中羊酒贺,一家遂有两人。”《闻弟德尹官满将归》“耗磨毛遂囊中颖,零落江淹梦里花。”《秃笔》“病不求医吾有命,老方学《易》世无师。”《隙光》“芥纳须弥中有地,杯浮沧海四无邻。”《芥舟》“两湖地主今谁在,每到徒增感旧诗。”《过鸳湖》“正自不嫌山少肉,肉山无此好毛尖。”《龙井茶》“他生行脚缘犹在,又入骑驴度岭图。”《过庾岭》“天上故人开府出,田间野老辍耕来。”“两袖有风驱瘴疠,百蛮无警静波澜。”“节钺威名行地远,文章坛坫比官高。”“浪迹又看经万里,著书何敢望千秋!”“天下迂儒犹剩我,平生知己孰逾公?”《到广州赠大中丞佟陶》“独客远来朋旧少,贫官没後子孙贤。”《访梁药亭故居》“翠辇几经偏霸主,素馨曾识故宫人。”《花田》“牛李恩仇初植党,京攸父子互争权。”《分宜感事》“轻负岭南三百颗,此行刚看荔支花。”《归家》
  诗写性情,原不专恃数典,然古事已成典故,则一典已自有一意,作诗者借彼之意,写我之情,自然倍觉深厚,此後代诗人不得不用书卷也。吴梅村好用书卷,而引用不当,往往意为词累。初白好议论,而专用白描,则宜短节促调,以遒紧见工,乃古诗动千百言,而无典故驱驾,便似单薄。故梅村诗嫌其使典过繁,翻致腻滞,一遇白描处,即爽心豁目,情馀於文。初白诗又嫌其白描太多,稍觉寒俭,一遇使典处,即清切深稳,词意兼工。此两家诗之不同也。如初白与朱竹各咏甘泉汉瓦,两诗相较;竹诗光怪陆离,令人不敢逼视;初白诗平易近人,便难争胜。至与竹《水碓联句》、《观造竹纸联句》,各搜典故,运用刻划,工力悉敌,莫可轩轾。有书无书之异,了然可见矣。
  初白古诗,微嫌冗长。其遒炼者,如《送王兔学博赴安顺》、《送王阮亭祭告南海》、《送毕铁岚督学贵州》、《二虎歌》、《自题庐山纪游後》、《夷门行》、《朱仙镇岳忠武祠》等作,豪健爽劲,气足神完,宋以为无此作也。《水西行》、《五老峰观海绵》、《赐观侍卫射虎》、《楼敬思平蛮歌》等作,虽气力沛然有馀,究须删节。至如《董文敏天马赋酬介老》及《五更鹰窠顶观日出》等作,则兴会所到,酣嬉淋漓,力大於身,虽长而不觉其冗矣。
  初白近体诗最擅长,放翁以後,未有能继之者。当其年少气锐,从军黔、楚,有江山戎马之助,故出手即沉雄踔厉,有幽、并之气。中年游中州,地多胜迹,益足以发抒其才思,登临怀古,慷慨悲歌,集中此数卷为最胜。内召以後,更细意熨贴,因物赋形,无一字不稳惬。五律如《韶州风度楼》吊张曲江云:“公进《千秋录》,开元极盛时。知几同列少,去国一身迟。终始全臣节,安危动主思。高楼瞻画像,风度俨须眉。”此等格律气味,虽置之唐贤集中,莫能优劣望平为最佳答案
第2个回答  2012-06-17
嘿嘿··同学 你是不是上的刘建华老师滴课啊····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