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甫深受宠信,仅仅是因为他帮助过李隆基和杨玉环吗?

李林甫为何受宠?

在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中,奸相李林甫起到了极为关键性的作用。那么,李林甫究竟是怎么发迹的?他为何能得到唐玄宗的宠幸,并能执政长达19年时间?他执政期间都做过哪些坏事,以至于让强盛的唐朝陷入万劫不复之中?

李林甫出身宗室,曾祖父李叔良(长平王)是唐高祖的族弟,祖父李孝斌官至原州长史,父亲李思诲官至扬州大都督府参军,舅父姜皎则是唐玄宗的心腹,官至秘书监。李林甫年轻时生性浮浪、不学无术,个人形象很差,但却深得舅父姜皎的喜爱,并靠着他的照顾,由此踏上仕途。等到姜皎因罪被杀后,李林甫又得到宰相宇文融的庇护、提携,得以升任御史中丞、刑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要职。

李林甫生性阴柔、精于权谋,进入朝堂后,大走“后宫路线”,与唐玄宗的头号宠妃武惠妃、大宦官高力士交情深厚,因此对皇帝的举动了如指掌,每逢奏对都能符合唐玄宗的意旨,因此深得赏识。正因如此,等到宇文融因罪被流放后,李林甫非但没有受到牵连,反而被进拜为宰相,时在开元二十三年(735年)。

此后19年间,李林甫牢牢占据相位,对上蒙蔽皇帝、邀宠固位,对下则排斥良善、蔽塞言路,导致纲纪紊乱、朝政混乱。更要命的是,李林甫为防止汉族藩帅们因战功入朝做宰相,便大力提拔胡人掌兵(胡人不能做宰相),致使安禄山尾大难掉,被认为是使唐朝由盛转衰的最大罪人。天宝十一载(752年),李林甫试图铲除政敌杨国忠,结果以失败告终,由此愤怒、恐惧交加,最终致病而死。

李林甫死后,杨国忠诬陷他谋反,被蒙蔽的唐玄宗大怒,下令削夺李林甫的官职,抄没其家产,诸子及党羽皆被罢官、除名,并远流荒蛮之地。紧接着,唐玄宗又下令将李林甫的棺木劈开,挖出其口中所含的明珠,并剥下他身穿的金紫朝服,然后改用小棺,以庶人之礼安葬,极尽羞辱之能事(详情见《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14

不是,玄宗一朝,有许多贤相,如姚崇、宋璟、张嘉贞、张说、李元纮、杜暹、韩休、张九龄等,但都死的死,贬的贬,政治生涯短暂,唯有李林甫深得玄宗宠信,在位宰相19年,病死方休,这和李林甫本身的才能是分不开的。

李林甫(683年-753年1月3日),字哥奴,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唐朝时期宰相,长平肃王李叔良曾孙,画家李思训之侄。

出身唐朝宗室郇王房,起家千牛直长,历任太子中允、太子谕德、国子司业、御史中丞、刑部侍郎、吏部侍郎、黄门侍郎,拜礼部尚书、宰相。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接替张九龄,升任中书令,封为晋国公,迁尚书左仆射。为相十九年,是唐玄宗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林九郎

一、媚上

据《新唐书》、《旧唐书》均有记载,唐玄宗在一次踏青的途中,看上了儿媳妇寿王妃杨玉环,

对于玄宗皇帝单相思儿媳的这一想法,李林甫不仅不加以规劝,反而绞尽脑汁为其开道。李隆基不敢冒然娶儿媳为妻,李林甫却献上一计,“先度寿王妃杨氏为女道士”。并为这个办法搬出了证,“有则天顺圣皇后为证。”武则天,曾历事唐太宗李世民和唐高宗李治父子两个人,走的是先出家为尼,自绝红尘,然后再“重返人间”,父妾为子妇之路。所以杨玉环在玄宗的授意下,自请出家为女道士,再被接近宫,封为贵妃。

李林甫专权,但是尊奉皇权,“媚上”本质上是因为专权的他,实际上是皇权的代理人,所以唐玄宗,面对这样一个自己意志的执行者,如何能不宠爱呢。

唐朝版图

二、能臣

说道李林甫,有两个成语和他关系最密切,一个是“口蜜腹剑”,一个是“野无遗贤”。天宝6年,唐玄宗发出了一道诏令,网罗天下人才来为自己效忠。但是李林甫,一个人都不给过,对玄宗说了一句“野无遗贤”,意思是能干的人都在皇上的手底下,玄宗自然是非常满意,李林甫也因此受到封赏。

李林甫之奸,朝野皆知,连玄宗也评价过他“这个人嫉贤妒能,举世无双”。但是不可否认,李林甫也是一代能臣,否则玄宗也不会把他放在首相的位子上18年。他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财政节流,机构改革,赋税折纳,土贡改革,兵制改革,法制改革,选官与科举改革,明确了法典制度,吏治规范等。

《旧唐书》中,对李林甫的评价是:

“林甫性沉密,城府深阻,未尝以爱憎见于容色。自处台衡,动循格令,衣寇士子,非常调无仕进之门。所以秉钧二十年,朝野侧目,惮其威权。及国忠污构,天下以为冤”。李林甫城府深沉,喜怒不形于色,维护制度典范,背后整人也干实事,能敛私财也能抓财政,臭名昭著又有能力,玄宗如何不喜欢。

古画上的唐玄宗和李林甫

三、与玄宗特殊阶段特殊需求的深度契合

唐朝三省六部制,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所以唐朝实际上是群丞制。而到了唐玄宗中后期,唐朝的政治、军事、外交、疆域、文化、经济已经到了全盛时期,万国来朝,权利的巅峰带来的过度自信,身体的老化带来的不可避免的惰性,让唐玄宗厌倦了一群丞相叽叽喳喳,争锋相对的场景,李林甫出色的政务能力,契合了唐玄宗特殊阶段的特殊需求,于是相互制衡的群臣制度被主相独裁制度所取代,李林甫成为皇权的深度代言人。

在《长安十二时辰》里,位高权重,老谋深算的右相,林九郎,原型即是李林甫。他敢与太子为敌,只因他背后站的是皇上。

第2个回答  2019-11-15

虽然李林甫被斥为“口蜜腹剑”的奸臣,但其实他是一位颇为能干的宰相,具有很强的处理实际政务的能力,所以玄宗才会说:“朕不出长安近十年,天下无事,朕欲高居无为,悉以政事委林甫,何如?”

李林甫历任吏部、刑部、礼部、户部、兵部,最后担任近十年吏部尚书一职,又在入相前担任国子司业、御史中丞等“清望”官,几乎在中枢体制内各个部门都曾任职,而且都做出了实际的成绩。开元十六年,李林甫任御史中丞,提出更改《定赃估》的量刑标准。二十年前后,李林甫以吏部侍郎职参与“循资格”的铨选制度的推行。二十二年,他升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式入相。同年,受诏改修格令。二十三年,以户部尚书职推行财政制度改革,于第二年推行《长行旨》制度。二十五年,均田制的崩溃使得税收改革势在必行,他主持田令改革,提高地税、户税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改革土贡制度。二十六年,历时十年的《唐六典》编修完成。在军事改革方面,李林甫改府兵制为募兵制,随之整顿了烽堠、折冲府承直马等府兵制体系内的制度。

李隆基

开元中,李林甫任国子司业,得到颇振纲纪的称赞,诸生便署名在国子监中为李林甫立颂德碑。时任右相的李林甫在释奠日见此碑,大怒,责备诸生说:“林甫何功而立碑,谁为此举?”诸生怕获罪便当夜将碑文琢灭,弃于南廓,天宝末年这块碑仍在。

《旧唐书》称李林甫“秉钧二十年,朝野侧目,惮其威权”,甚至连安禄山都震慑于他的威权。安禄山以蕃将出身,得玄宗宠幸。他入朝直言不知太子只知天子,对同为天子宠臣的杨国忠更是不甚礼遇,但对李林甫却毕恭毕敬,不敢丝毫逾越。史书中载有两事,一是安禄山见李林甫时,“悚息,腰渐曲”,“虽盛冬亦汗洽”。安禄山每次遣使入朝回来都先问李林甫的态度,若是有夸赞的话便欢喜雀跃,若是说“大夫须好检校”则惊慌失措,直呼:“阿与,我死也!”

唐代军队

开元天宝年间,朝堂上的政治力量争斗不止。李林甫于开元二十二年入相,玄宗已然年近半百,政事颇有倦怠,需要的是一位能够顺从其意志并有足够行政能力的宰相来维持整个国家的良性运转。李林甫在这期间起到了平衡政局的作用,而他确实也让玄宗省心不少,所以才能将政事悉委之。

第3个回答  2019-11-15

李林甫,担任宰相十九年,是唐玄宗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正是在他的建议下,唐玄宗李隆基才使出了“先度杨玉环出家为女道士,再重返人间”的招数,把儿媳妇“寿王妃”变成了自己的媳妇“杨贵妃”,使得“有情人终成眷属”。那么,李林甫深受宠信,仅仅是因为他帮助过李隆基和杨玉环吗?

不是的。李林甫深受宠信,主要源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唐玄宗方面的原因。执政初期,李隆基知人善任,励精图治,革除时弊,崇尚节俭,赏罚分明,开创了开元盛世。然而,开创盛世之后,李隆基逐渐开始满足,变得奢靡无度,沉溺享乐,昏聩腐败。这种情势下,奸佞之徒、趋炎附势之辈便有了广阔的舞台。

其次,李林甫自身有四样本事,功力炉火纯青。

第一, 搞关系的本事。虽然是宗室子弟,可他们家但到了李林甫这一辈,已经没落得不成样子了。他最初参加工作,职务是“千牛直长”,也就是一个宫内的小侍卫官。凭着这项本事,李林甫一路升任太子中允、太子谕德、国子司业、御史中丞、刑部侍郎、吏部侍郎,并逐渐步入朝堂的中高层位置,进入了李隆基的视线。后来,李林甫攀上武惠妃,勾上武三思的女儿,拉拢到侍中韩休,并在他们的共同推动下,升任黄门侍郎、礼部尚书,并以礼部尚书之职拜相。

第二,揣摩人心的本事。李林甫生性阴柔,精于权谋,为了得到李隆基的赏识,他主动与宫中宦官、妃嫔结交,目的便是为了弄清楚玄宗的一举一动,由此揣摩玄宗的心思。也正是由于“知己知彼”,每逢奏对,李林甫的回答都能符合玄宗的心意,做到“百战不殆”。

第三,会说话的本事。李林甫表面十分和善,言语恳切而动听,和他交谈,不必费劲,一点就通。因此,变得奢靡无度,沉溺享乐后,唐玄宗李隆基最爱跟李林甫交谈。李隆基后来很多荒唐的做法,都是在李林甫“旁敲侧击”地鼓励下完成的。

第四,“口蜜腹剑”的本事。李林甫担任宰相后,对于才能功业在他之上而受到玄宗宠信,威胁到他宰相地位的官员,或者是阻碍他前进的人,一定会表面不动声色,而暗地里想方设法予以除去。其心狠手辣程度,让人脊背发麻。李隆基一日杀三子的悲剧,就是在武惠妃和李林甫的共同推动下完成的。

再次,有着超强的行政能力和才干。

虽然李林甫是一个奸佞小人,但在李隆基后期不问朝政,他以右相身份执掌大权期间,唐朝国力持续上升并达到巅峰,制度建设也上到了一个新的台阶。取得这些成就,李林甫也是有一定贡献的。那么,李林甫都有那些才干呢?

第一,实施税制改革。由“以人头为本,以人身为本”的均田制,向“以资产为本”的方向转变税收政策,让土地多的人,多承担一些税收,这在当时可以说是较为公平的做法。

第二,实施法律改革。李林甫刚进入中枢机构,便与牛仙客一起主持了律令格式的改革,涉及的条文多达7200余条。这使唐玄宗充分见识到了李林甫处理行政问题的缜密,以及他改革的决心。在李林甫的主持下,从张说、张九龄时期开始修订的《唐六典》得以完成,又是其一大功绩。

第三,实施行政改革。李林甫与各地行政长官协商后,进行了固定征税办法的"长行旨改革”,对于精简行政成本,提高办事效率非常有效,同时开创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财政预算制度。《长行旨条》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颁行的统一会计制度和科目。

第四,具有强大的领导能力。他任宰相19年中,明面上均依法行事,从不徇私舞弊,因此朝野上下大小官员对他都十分惧怕,连安禄山也惧其三分,直到他死后才敢起兵反唐。

因此,我们说李林甫深受宠信,不仅仅是因为他帮助过李隆基和杨玉环,还在于唐玄宗后期的昏聩腐败,李林甫自身的四样本事,以及他超强的行政能力和才干。

第4个回答  2019-11-14

李林甫可以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宰相,但是他出名并非像同朝代的宋璟等人是因贤出名,他是因奸出名。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奸相,却能够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重用,任相19年而不退,主要有三个原因:

李林甫/影视剧照

1、年过半百的李隆基心态变了。

李隆基继位后,经过二十多年的苦心经营,大唐迎来了盛世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大,国民富足,那时李隆基已年过半百。

在自己的手机,国富民强,李隆基也是人,他也会骄傲自满,再说他也老了,也想安度晚年,享受自己治理天下的成果,他心生倦怠之心,此时李林甫出现,他的所做所为,算是“深得联心”,故而一直受李隆基的重用。

2、阿谀奉承之术。

提到李林甫,我们都会想到一个词语:口蜜腹剑。这个词足以说明这个人的阴险狡诈,虽然他才学不行,但是他精通权术。

影视剧中也有反映,经常与皇帝接触的有二类人,一是宦官、二是妃嫔,宦官是皇帝的贴心人;妃嫔是皇帝的枕边人。李林甫为了了解自己的主子李隆基的行踪与想法,故意与宦官、妃嫔打交道,从他们那里打探消息。所以每每李隆基有什么不顺之事,李林甫都能及时地给自己的主子想到办法,如此他便能时刻做到“深得联心”,当然受李隆基的赏识。

李隆基/影视剧照

另外他想尽办法,排除异己,经营自己的阵营,巩固自己的势力。

例如他策划发起一场针对太子李亨的冤案,就是因为他觉得可能不会受日后大唐之主的重识;他嫉妒官员杨慎矜权位日盛,便在外散布谣言,使杨慎矜最后以妖言之罪被杖毙。为巩固自己的势力,他向李隆基说:“文臣为将,怯于战阵,不如用寒族、蕃人。蕃人骁勇善战,而寒族在朝中没有党援”,使得蕃将高仙芝、哥舒翰等人得以重用。

3、与杨玉环有关

李隆基喜欢自己的儿媳,但又碍于纲常伦理,此时李林甫献计,先让杨玉环出家,斩断前世红尘,重新为人,再由李隆基接回,封为妃子。李隆基完全采用李林甫的建议,在杨玉环出家4个月后,便让人接回了杨玉环。而杨玉环深知自己的宠幸离不开李林甫,而她想在后宫站稳也得前朝有人,故而杨玉环也帮助李林甫稳固他权势,二人算是抱团取暖,各取所需。

李隆基与杨玉环/影视剧照

李隆基重用李林甫,也被视为是唐朝走下坡路的一个象征,但是由于唐朝当时正处于盛世,虽然有李林甫的折腾,一时半会儿也看不出来,所以李林甫在朝中权势立于不败之地也是有当时现实原因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