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属称蒋经国为“建丰同志”,喊错了没

如题所述

喊错了。

建丰是蒋经国的表字。

根据传统礼仪,表字是年长的称呼年轻一代,上级称呼从属,和彼此之间同龄人之间互称时所用。

在中国,"礼"大于"法",礼乐是治国的根本。

下属以字相称,而不加其他的尊称来称呼蒋经国为"建丰同志",这显得很无礼。

扩展资料:

古人为何取字

古人取字绝非多此一举,因为字承载了区别于姓名的丰富意义与内涵。字可以理解为是名的一种延伸,所以后世古人根据名的含义来取字的情况很多。

而更深层次的内涵则是“字”首先代表了成年的意义。古代男子二十岁、女子十五岁时要举行成人礼,这标志着从孩童到成人的转变。行礼之后就可以开始享受成年人的权利但同时也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字则是这一成年的印记。古人既已成年,就意味着会得到一定的社会地位与尊重。以前的乳名、小名等也不能再让人随意称呼,否则就显得太过轻慢无礼。因此就需要再取一个用于成人社交的尊称,这就是字。

此后,自己的名只用来表示谦逊的自称或只能由长辈、师长及位高者来称呼。而且取字的礼俗最初只由上层贵族专享,可以说整个先秦时代都是如此。因此拥有“字”对于一个人来说还是标榜其社会地位的一个象征。字的涵义如此丰富,此中的意义是姓和名所不具备的。

参考资料:表字——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21

下属称蒋经国为“建丰同志”,没有喊错。

蒋经国,字建丰,谱名经国,又名尼古拉。

“建丰”这个字来自蒋介石在宁波奉化溪口镇的住所。溪口人有为住所起名的风俗。蒋介石父辈三兄弟,其祖房分别名为夏房、商房和周房。蒋父行三,就是周房。蒋父病故后次年,蒋介石兄弟三人分家,各立房名。蒋父房名是周房,而蒋介石在家谱中属周字辈,其谱名周泰。

西周开国之君文王建丰邑为都城,于是蒋介石的房名定为丰房。因周武王建镐京为都城,蒋介石同母弟周瑞青房名为镐房。但蒋瑞青早夭,后来蒋经国过继给蒋瑞青兼祧承袭,因此蒋介石的房名定为丰镐房。也因为这个原因,蒋经国字建丰,蒋纬国字建镐。

参考资料:

起源

起源于商朝,盛行于周朝,后来形成了一种制度。直到近代仍然被许多知识界和文化界的人使用,如胡适字适之,孙文字载之,毛泽东字润之。

现代除了知识界和文化界的大家仍然使用外,普通老百姓很少人使用了,但中国人口现有十三亿,同名同姓发生率过高,文化界现有意恢复表字制度,有些喜爱历史学的人拥有表字,比如李浩然字子檀,周启星字承启,张策字竹朿。

举个例子来讲一下字的作用:我们平时称谓他人之时,常用姓+职务,如,张大夫,李老师,王主任,赵师傅等等,但同姓者甚多,如一个学校可能有多位李老师,一个医院可能有好几位张大夫,若是呼其姓名则太过无礼,又使人感觉太过正式。若是两人关系较近,直呼其名则使人觉得关系疏远。

表字,又称字,旧时人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父母或师长为自己取的与本名意义相关的别名。

参考资料: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09

没有喊错,历史上真是这样用建丰同志来称呼蒋经国的。

蒋经国字建丰,谱名经国,俄语名字叫尼古拉,“革命事起,无论国共,都流行称呼同志,以示平等”,‘同志’是一种革命化的称呼,如果是同龄的下级,在和蒋经国汇报工作时直接称其为‘建丰同志’,并没有问题。如果是与蒋经国年龄差距较大的下级,在和蒋经国交流时称其为‘建丰同志’,也并不算是失礼。因为蒋经国有过在苏联留学的经历,接受过‘革命化’的教育,既然已经以‘同志’相称,便已抛开了‘辈分’的俗念。所以,电视剧中的角色们统一称呼蒋经国为‘建丰同志’是可以的。”

扩展资料:

“建丰”是蒋经国的“字”,按照传统,称呼一个人的名是不礼貌的,一般都称呼他的字,以表示尊重。

“名”、“字”不能乱喊,在民国之前,“名”和“字”其实是“两回事”。民国以前的“讲究人”,不仅有“姓”有“名”,还比现代人多了“字”和“号”。父母起的“名”一般用以自称或是署名,如果是其他人直接喊出你的“名”来称呼你,在封建时代可以算作“犯讳”。“字”则是显示尊敬的一种称呼方法,如王国维字静安,号观堂。时人在称呼王国维时,需以“静安”来代替,直呼全名便是失礼的行为。

另外,我们一直叫“蒋介石”,“介石”也是字,他的名其实是“中正”。

参考资料: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6

喊错了。

蒋经国,字建丰。

字多是长辈用来称晚辈,上级称下级,以及平辈之间互称时所用。这是因为,中国人礼大于法,礼是制度,也是程序。如何称呼别人,如何称呼自已,这被中国人纳入礼的范围来约束,是有一套潜规则的。

下级以字不加其他尊称来称呼蒋经国为“建丰同志”,这显得很没有礼貌。

扩展资料

表字的起源和基本规则方法:

表字,又称字,是汉文化圈除本名之外的一个正式代称。通常基于礼貌性质,一般习惯间接性叫唤他人的表字而不直称其本名,以表示客气避免失礼(本名则可以是当事人自述或由尊长直称)。

根据记载,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唐代称为元服礼)时取字,女子15岁及笄(日本称为裳著礼或铁浆礼)或许嫁时取字。

表字的取法,一般与本名意义相关。历史上有些人的表字广为人知,本名反而隐没于世,如:孟浩然,名浩,字浩然。

关于古人表字的原因,有两种说法:

1.根据《礼记·檀弓》的说法,在人成年后,需要受到社会的尊重,同辈人直呼其名会显得不恭敬;于是需要1取一个字,用来在社会上与别人交往时使用,以示相互尊重。因此,古人在成年以后,名字只供长辈恩师和自己称呼,自称其名表示谦逊,而字才是用来供社会上的人彼此称呼的。

2.北齐颜之推认为,人名用以区别彼此,字则是用以体现一个人的德行。大部分人的名与字在意义上都是有关联的,如岳飞字鹏举(飞、鹏相关),关羽字云长(羽、云相关)。

参考资料: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7-07-10
下属称蒋经国为“建丰同志”,喊错了。下级、晚辈是绝对不能直接称上级、长辈字的。
蒋经国字建丰。这个字来自蒋介石在宁波奉化溪口镇的住所。溪口人有为住所起名的风俗。蒋介石父辈三兄弟,其祖房分别名为夏房、商房和周房。蒋父行三,就是周房。蒋父病故后次年,蒋介石兄弟三人分家,各立房名。蒋父房名是周房,而蒋介石在家谱中属周字辈,其谱名周泰。西周开国之君文王建丰邑为都城,于是蒋介石的房名定为丰房。因周武王建镐京为都城,蒋介石同母弟周瑞青房名为镐房。但蒋瑞青早夭,后来蒋经国过继给蒋瑞青兼祧承袭,因此蒋介石的房名定为丰镐房。也因为这个原因,蒋经国字建丰,蒋纬国字建镐。
中国人礼大于法,礼是制度,也是程序。如何称呼别人,如何称呼自已,这被中国人纳入礼的范围来约束,是有一套潜规则的。民国以前,讲究人都有姓、名、字、号,这些是供不同的人称呼自己使用的,有各自的用处。
名一般用于自称或署名,不能他称。普通人之间如果连名带姓一起称呼,基本可以认为是有不共戴天之仇了。受此影响,即便我们都认为蒋介石是土匪一样的坏蛋了,也只是说“蒋介石匪帮”,而不说“蒋中正匪帮”。中国人讲究,骂人也自重身份,不能破口大骂。
直系长辈对晚辈,也可以直呼其名,但是一般不带姓。蒋介石的家书里就称蒋经国为“经国吾儿”。但蒋介石对部下永远称字,生气了也只是连姓带字一起叫,比如李德邻(宗仁)。

古人的字,一般是对名字的引申、解释、说明或者强调。字多是长辈用来称晚辈,上级称下级,以及平辈之间互称时所用。直系近亲长辈是可以直呼晚辈名字的,但是其他长辈为了表示对晚辈的尊重一般是要称字的。师生之间、上下级之间,老师、上级一定要称学生、下级的字,而不能称名,否则被认为失仪。
古人以地名指代人的习惯,往往是对第三者,是对不在场人的尊称。比如以南海指代康有为,以项城指代袁世凯。这被称作是“地看”,也叫“郡望”。

血缘关系后论尊卑,官阶学衔都是称呼的关键。现在人们都把官阶往大了说,过去也一样。明清已无宰丞,但对大学士称阁老,表示拜相。也有取字中一字再加官称,如张之洞字香涛,平辈甚至晚辈、下级可以尊称其为香帅。这种风气到民国后也流行,取字中一字再加尊称,如介公(蒋中正)、德公(李宗仁字德邻)、健公(白崇禧字健生)。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