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命数在姚广孝的推演中,分别会经历哪三次巨变?

如题所述

在电视剧《大明风华》中,明成祖朱棣在临死前,他将“黑衣宰相”姚广孝生前写给他预言大明“百年三巨变”的折子转给了朱瞻基,并要求朱瞻基起誓,以后决不能沾朱家人的血,而且要求传给儿孙,同样发下毒誓。如果不看剧中对干支年份的预言,单从姚广孝推演的大明命数三巨变内容来看,它应该是对应了历史上的“靖难之役”、“土木堡之变”、“夺门之变”这三事件。

明成祖朱棣给朱瞻基谈起“黑衣宰相”姚广孝预言折子的事

为何这么说呢?

因为如果要弄清姚广孝推演的关于大明命数的“三巨变”事件,我们严格遵循《大明风华》原剧中姚广孝在给朱棣的诏书中的干支时间,是基本对不上自朱棣开始后的百余年内发生的相应大事,倒是单从后面文字来看,却基本是可以诠释明白的。至于其中原因,我也不得而知,只能猜想也许是编剧有出入,或者在明朝干支的算法和我们今天有着某种情况的不一样。不过这也只能是猜测而已。

如下我们还是从尊重历史的角度来给大家讲讲今天的话题。

预言一:

辛丑年一变:飞龙在天,太子遽亡,倒覆江山于陛下。

按年份勘对:辛丑年,公元1421年(永乐十九年)

在朱棣后的百年内,能称得上“辛丑年”的,也只有1421年这一年。那在这一年,大明王朝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历史事件呢?

这一年,朱棣改以前的京师为南京,北京为京师。十九年正月,朱棣在北京御奉天殿,朝百官,大祀南郊。至此,标志着朱棣迁都大政的基本完工。当然,这一年对大明王朝来说,正式以北京为京师,也算大事一件。

辛丑年一变

按事件堪对:飞龙在天,太子遽亡,倒覆江山于陛下。

如果单纯按事件对应来讲:“飞龙在天,太子遽亡,倒覆江山于陛下”这句话对应的是历史上的“靖难之役”事件。

朱元璋还在位时,太子朱标突然亡故,因此皇位的继承权落到了朱元璋之孙,朱标次子朱允炆身上,史称建文帝。而建文帝在上任后,为了巩固手中的皇权,于是急急忙忙实行了一番削藩政策,而这一操之过急的做法,直接触动了朱棣的利益,朱棣为了自保,并在“黑衣宰相”姚广孝“臣只知道天道,不管民心。”的劝说下最终发动了“靖难之役”,推倒建文帝,自己登基作了皇帝,是为明成祖。

预言一的勘正:

飞龙在天,太子遽亡,倒覆江山于陛下。

“靖难之役”发生的时间段是在建文帝元年的1399年到建文四年的1402年这段时间,而其中,年份带辛字的也只有“辛巳年”的1401年。因此我猜测,如果真的是剧本勘误的原因,那么预言一的正确版本应该是:

辛巳年一变:飞龙在天,太子遽亡,倒覆江山于陛下。

预言二:

庚寅年一变:龙战于野,血色玄黄,主兄弟争于室,溅血禁中。

按年份堪对:庚寅年,公元1470年(成化六年)

在朱棣后的百年内,能称得上“庚寅年”的,也只有1470年这一年。那在这一年,大明王朝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历史事件呢?

这一年,在大明的历史上,如果非要按个事件出来,恐怕只能算做明孝宗朱祐樘(1470年7月30日-1505年6月8日)的降世了。除此之外,别无他事。显然这个年份是有问题的。

庚寅年一变

按事件堪对:龙战于野,血色玄黄,主兄弟争于室,溅血禁中。


如果单纯按事件对应来讲:“龙战于野,血色玄黄,主兄弟争于室,溅血禁中”这句话对应的是历史上的“土木堡之变”事件。

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太师屡次侵犯明朝边境,明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的怂恿下,亲率二十万精锐大军出征,计划从大同北上,与瓦剌决战于明朝边境。然而由于瓦剌准备充分,后明英宗于土木堡兵败被俘。这时候,于谦等大臣出于稳定大明局势的考虑,私立明英宗同父异母之弟郕王朱祁钰为帝,史称明代宗。次年,(1950年)改年号为景泰。原本瓦剌俘获明英宗可以作为对明朝要挟的交换条件,结果没想到明朝新帝上任这么快,因此对瓦剌来讲,明英宗也失去了真正的利用价值,为了不得罪明朝,明英宗被瓦剌释放,打从他回朝后也就只能以太上皇的身份自居了。另外,朱祁钰为了防止明英宗的复辟,并将其软禁在宫中,交由锦衣卫严加看管,吃饭的食物也只能从小洞递入。这正是历史上有名的“土木堡之变”事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