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隐士”已高达五千人,隐居之地变“闹市”究竟为哪般?

如题所述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

在儒家传统里有这么一句话——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在我国古代,人们心中最好的出路就是入仕当官,“兼济天下”。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当官的才能,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应对官场的尔虞我诈,因此就只好“独善其身”了。

不当官了做什么呢?从“士农工商”的顺序而言,自然就是回到土地当个农民了。这不,陶渊明也因为在仕途连连受挫,就干脆隐居了起来,开始在土地上耕作了。虽然种地技术不咋地,还自嘲是“草盛豆苗稀”,但“悠然见南山”的意境还是让许多人心驰神往。

而现代社会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车马喧”,节奏快。年轻人们普遍压力较大,自然就更加向往闲适安然的隐居生活了。这就让人不得不想到陶渊明的“南山”了。

而讲到南山,中国最著名的“南山”就是终南山了。虽然陶渊明所见的“南山”并非指的是终南山,但终南山的名气自古以来就十分之大,“寿比南山”这个成语中的南山说的就是终南山,更是有“天下第一福地”之称。

而且终南山还是道教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相传在公元前6世纪中期,当时楚康王任命尹喜为函谷关关令,地处终南山附近。而尹喜是个天文星象学家,他在终南山结草为庐,日夜观望星象。

结果等到了一位青牛仙人,正是老子。在尹喜的邀请之下,老子开始在终南山中讲经著书。而后来的道教尊老子为道教始祖,老子当年常年讲经的终南山也就成为了道教文化里的圣地,至今还留有楼观台一处景点。

而道教最主要的追求就是“自然”了,到底是一种闲适悠然的追求,因此从古代以来,终南山就成为了各方名家的隐居之地。到了现在,终南山也就成为了无数“隐士”的首选之地。

在终南山上,的确也存在一些真正的隐居者,他们自食其力修建楼阁,在终南山上耕地种菜自给自足,远离人间“车马喧”,过上了悠闲安逸的生活。而人们的这种“隐居”理想也成为了商人眼里的商机。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真的愿意成为一名隐士,放下天下繁华而在山野中躬耕于田,自然就不可能真去修楼垦地。于是商家开始在终南山上搭建木屋,开垦荒地,种些菜园子,然后收取各路“隐士”的租金,成本低利润高,赚得好不快活。

据统计,从2010年到现在,终南山上的“隐士”已经超过了5000多人,这还只算上了长租于此的“隐士”们。在终南山上,除了这些还算有“隐士”之追求的租客,还有许多几日游的游客。

商家们直接将木屋当成了酒店,很多慕名而来的“隐士”跑到这里住上一两个星期甚至短短几天,然后拍照拍视频,上传朋友圈,一个个认真摆拍故作姿态——嘿!你看,我过了段隐居生活,我多么高雅又潇洒啊!

而在终南山上真正想要过安静的隐居生活的人,好不容易逃出了“车马喧”的困宥,谁料紧接这又迎来了“隐士喧”。因此,许多真正的隐居人士都不得不在其他地方寻觅自己的归所,纷纷离开了终南山。

而现在的终南山上,不仅有很多人流密集的景点,自古传承而来的道家寺庙,更是有无数服务于“隐士”们的木屋石楼,而且看起来简陋自然的屋子,却更是受“隐士”们的喜爱。

毕竟他们是“敢于脱离尘世浮华”的“奇人隐者”,自然需要一个“艰苦”的环境来衬托他们的“高雅追求”。也正是因此,在终南山上即使是土胚木楼的租金也相当之高。只是这种众人自欺欺人式的狂欢,最后除了一片空虚与狼藉之外,还能剩下什么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7
终南山在2010年迎来了人流量高峰期,一种就是从众的人,当看到互联网上不少人晒出了在终南山的生活也跟着来了。一种则是暂时想来此换个心情换种方式生活的人,他们把这里当成了旅游胜地,实际上就只是换个地方潇洒而已。还有一种就是选择逃离城市生活的人来此,他们根本不知道上终南山意味着什么,只是暂时躲避的地方罢了。
第2个回答  2021-03-17
我觉得主要是因为现在的人,没有真正的隐退之心,反而想要博取关注,才导致这样的情形。
第3个回答  2021-03-16
这是因为有很多莫名而来的人,跑到这里住上一段时间,然后拍视频上传朋友圈。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