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用成语表示

如题所述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用成语表示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出处: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2-20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解释

当局者:下棋的人;旁观者:看棋的人;清:清楚,明白。比喻一件事情的当事人往往因为对利害得失考虑得太多,认识不全面,反而不及旁观者看得清楚。

不识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出自苏轼的。这是一首即景说理诗,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来观赏庐山的千姿万态的风景,得出一个结论:我之所以不能看清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处庐山之中,被视野所局限。

这首小诗,以简短的诗句,激起了人们的思考,也带给了人们启迪:人们因为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也不同,得出的结论必然也是片面性;只有认识到事物的全貌,超越传统的固定思维,跳出框架,才能看到事情的真相。

以前的诗歌大都是以诗言情、以诗言志,到了宋代,特别是苏轼,出现了以诗言理的新诗风,可谓是诗坛的一大突破。

苏轼的这首《题西林壁》语言浅显、意义深远,告诉了人们一个“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在当时来看,这可是“新思想”,还“未经人道过”()。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10-04
"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
第3个回答  2016-12-19
不识庐山真面目bù shí 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
[释义] 庐山:山名,江西九江市南面的一座山。比喻认不清事物的真相和本质
[语出] 宋·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用法] 复句式;作谓语、分句;形容不识事物的本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6-12-19
【当局者迷】:dāng jú zhě mí,迷:糊涂,迷惑。指当事人反而糊涂。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当事人糊涂。
【傍观者审,当局者迷】:páng guān zhě shěn,dāng jú zhě mí,傍:通“旁”。指局外人清晰地看待问题,当事人往往会迷惑。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dāng jú zhě mí,páng guān zhě qīng,当局者:下棋的人;旁观者:看棋的人。当事人被碰到的事情搞糊涂了,旁观的人却看得很清楚。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旁观者清】:páng guān zhě qīng,当事人被碰到的问题搞糊涂了,旁边观看的人却看得很清楚。作宾语、定语;常与“当局者迷”连用。
【傍观者清】:bàng guān zhě qīng,傍:同“旁”。旁观者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