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派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联系

请从社会背景、思想内容、艺术形式、思维方式、审美理想等方面他谈现代派与20世纪中国文学的联系

社会背景:中国与西方基本同步,由于留学生,中、西方文学得以交流,并产生了三次高潮。(1) 五四时期:初步对现代主义有所认识,如鲁迅的《狂人日记》,郁达夫的小说,李金发的诗。
(2) 二十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海派小说,施蛰存的《将军底头》,戴望舒,何其芳,马广田,张爱玲
(3) 二十世纪80年代:多有模仿抄袭的痕迹,朦胧诗,寻根文学,先锋小说等。文革结束后,个性开始挣扎,高楼文化兴起,平房文化削弱,主体化取代平面化,注重培养人的自我。人们的物质生活有所丰富,而精神世界困惑和孤独,改革开放引起的外部思潮和文化的涌入。
思想内容:与西方文明危机,人类异化等一致。
思维方式:先锋,注重创新、表现现代意识和现代性,其目的在于寻找从未体验过的经验。生活和经验。
审美理想:超前性、超越性,不重复。
艺术形式:自主自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6-13
荐 在中国 ,浪漫主义思潮的演变常处在现代派文学的背景中 ,成全为一种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复杂关系。这反映出中国现代社会和文化环境的特殊性 ,也决定了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思潮的特点和它的最后归宿。本文从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思潮的角度研究它与现代派文学的关系 ,旨在深化对浪漫主义思潮发展演变规律的认识。一、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思潮与现代派文学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思潮与现代派文学的关系 ,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五四时期 ,浪漫主义作家 ,借用现代派的技巧和手法 ,或受到现代派观念的影响 ,可是总体上并不改变他们创作的浪漫主义性质。比如 ,郭沫若 1 92 3年写下《未来派的诗约及其批评》,表明他要在创作中试验未来派诗歌的节奏。他同一年发表的《自然与艺术———对表现派的共感》及稍后的《印象与表现》等文章 ,对于德意志新兴的表现派艺术寄予了由衷的希望。他的《残春》,着力点并不在事实叙述方面 ,而是心理的描写 :“我描写的是心理 ,是潜在的意识的一种流动”[1] (P1 1 7)。他的诗作《死的诱惑》,带有明显的阴冷色彩 ,剧作《王昭君》则模仿王尔德的《莎乐美》,很可以看出受到表现主义......
第2个回答  2012-06-13
20世纪,处于一个动荡的社会背景之下,现实主义作品多,中国与西方的都是,思想也比较有深度,语言功底也胜过当代的速成文学作品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