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上大学难出大学容易?拜托了各位 谢谢

如题所述

今天,正在参加两会的朱清时委员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大学要关注硬件建设,所谓的硬件既包括大楼、实验室等物质资源,也包括一流人才的引进。但是,如果只停留在硬件层次是建不成一流大学的。(中国青年报3月8日) 如果不是井坎之蛙、夜郎自大,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即使是最著名的高校,和世界一流大学相比,还有相当差距。别说哈佛斯坦福耶鲁这些翘楚者,就是日本东京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我们也只能望其项背。在英国《泰晤士报》发表的世界大学排名中,北京大学位列第17名。而在美国《新闻周刊》最近为世界著名大学排名中,中国没有一所大学进入前百名。中国高校缺的不是楼堂馆所,缺的不是仪器设备,甚至缺的也不是教授博士,而缺的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以及追求卓越之理念。 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有句名言:“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有大师之谓也”。普林斯顿大学校长曾经对大学精神有过一个精辟的论述,他认为世界上成功的一流大学的精神,最重要的包括四个方面,就是追求卓越、教研结合、学术自由和科学管理。我国高校恰恰在大学精神上缺失,难以形成自己的文化,表面的浮华和热闹,掩盖不住内在的苍白和空虚。在崇拜硬件的思维下,一些高校大兴土木,一掷千金,投入巨资建造美仑美奂的星级卫生间,花费数百万元安装最现代化的观光电梯,投资上千万元兴建学校的大门等等,其观念和境界和“暴发户”没有多大区别。依靠这种思想去追求一流大学目标,无异缘木求鱼。 一流的大学要追求卓越,但卓越不是空话,卓越体现在每项工作中,体现在每种价值取向上。而且这个卓越必须是所有的人都想追求的,不仅仅是学术、科研人员的追求,也包括管理人员的追求。然而,中国很多大学都忽略了这点。目前,中国不少大学普遍存在的情况是,学校的骨干教授的收入高了,条件好了,但要应付的事情也多了,把精力用在摆平各种关系上,用在迎合各种评价体系和上级项目中,却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追求卓越了。 与追求卓越相对立的是,学术腐败盛行,欺世盗名成风。全国人大代表洪可柱一针见血指出,上至院士、博导,下至研究生、大学生,抄袭剽窃成风,巧取豪夺成性,弄虚作假为常,欺世盗名为荣。学术腐败已有从学者的个体行为发展成为集体、集团行为的趋势,并且有制度化、合理化的趋势。一批名校名学者公开地、明目张胆地欺骗政府、舆论和社会,典型的有某校“十大名师”之一的剽窃事件,汉芯知识产权造假、骗取国家巨额投资事件等。 支撑大学脊梁的,是具有独立精神的精英,自由思想的大师,科学思索的学者,他们不应该为各种藩篱所困扰,不应该为各种名利所诱惑,不应该为各种潮流所左右,以自己高尚的情操、高雅的情趣和高贵的品行,甘于寂寞,净心淡泊,恪尽职守,矢志不移,以自己可贵的创造力和创新性,开创学术和研究新天地,屹立于世界大家之列。现实却是,国内一些所谓精英在世界影响微微,在国内却是学术江湖的老大,霸气十足,牛气冲天。他们拼命压制其它高校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的年轻教师,甚至将他们扼杀在摇篮中,以保护自己的名誉、地位、权力和利益。有的甚至沦为某些利益集团的代言人。 中国的大学要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