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女人的抹额到底干什么用的? 感觉丑死了 可还是那么盛行 古代不是风行鬼神之说 额头不能有遮挡么?

如题所述

中国古代妇女的抹额作为头饰使用。

没有任何记载说不能挡住额头。

抹额在北方为少数民族的避寒之物,西晋司马彪的《续汉书·舆服志》中记载,胡广曰:“北方寒冷,以貂皮暖额,附施于冠,因遂变成首饰,此即抹额之滥觞。”亦称“抹头”,束在额上的巾。

大意为:因为北方寒冷,用貂皮包住额头,用于取暖,因为戴着头上,后来变成首饰的一种。所有人都开始用抹额。

扩展资料:

虽然抹额常被妇女作为头饰使用,但最早的抹额却是男子的专属。

据古书记载,早在大禹时期就有人使用抹额作为军戎服饰之一,《中华古今注》卷上“军容抹额”条:“秦始皇巡狩至海滨,亦有海神来朝,皆戴抹额绯衫大口袴,以为军容礼,至今不易其制。”

汉承秦制,军将武士及卤簿仪卫也都用抹额作为额饰,这并非为了装饰,是用作部队的标识,为了方便军事管理,而不同的部队,其抹额的颜色也有所不同。

陕西咸阳汉景帝阳陵葬坑出土的数百尊西汉陶俑,它们的头部全部戴有棕红色纱质武弁,额部则横扎着一条用朱砂染就的宽阔丝帛。内蒙古和林格尔墓出土的东汉《乐舞百戏图》,一群头戴红色抹额的武士围坐在一起观看杂伎表演。

唐代也承继了这种做法,武士出征及仪仗出行时,也会在额间系扎布巾,从唐代绘画作品中我们就能见到系扎红色“军容抹额”的武士形象。

陕西乾陵东南章怀太子墓出土的《仪卫出行图》,仪卫队中的十人都身佩虎帐豹韬,头裹红抹额,显得勇武有力。

明清是抹额的盛行时期,这一时期抹额已完全失去标识作用,男女老少不分尊卑,不论主仆,额间都可系有这种饰物。

装饰上较之前也开始花哨起来,面料越来越精细,装饰的珍珠宝石也越来越名贵;另外还出现了用非布料材质制作的抹额,点翠法、镏金法、掐丝法的使用也让这一时期的抹额越来越贵重,渐渐成为富贵人士彰显个人财力的标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抹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6-05
抹额,也称额带、发箍,为束在额前的巾饰,一般多饰以刺绣或珠玉。抹额最早为北方少数民族所创的避寒之物,《续汉书·舆服志》注,胡广曰:“北方寒冷,以貂皮暖额,附施于冠,因遂变成首饰,此即抹额之滥觞。”亦称“抹头”,束在额上的巾。在宋代的仪卫中,如教官服幞头红绣抹额,招箭班的皆长脚幞头,紫绣抹额,,就是用红紫等色的纱绢,裹在头上的抹额。
明代时,抹额也开始为妇女使用。明代是抹额的盛行时期,当时的妇女不分尊卑,不论主仆,额间常系有这种饰物。起初女子用额帕,以综丝制成,结成网状,罩住头发,后来采用布帛,冬季为乌绫,夏季则用乌纱。到了明末,额帕多用二幅,每幅方一尺左右,斜折成宽一寸左右的条状,一幅戴于内,另一幅覆于外,又作方结加于外幅的正面。如此日日戴上卸下,显得有点麻烦,因此,妇女们便根据自己的发额头围的大小剪裁,夹衬较厚的锦帛,一般用乌绒、乌绫、乌纱等制作,称为头箍,又称为“乌兜”。使用时,一戴即可,一取即脱,极为便捷。
清代,贵族妇女和百姓人家都流行这种服饰,在戏曲和影视剧中都能看到抹额的装束。比较典型的是在《红楼梦》的电视剧中,宁荣二府的老夫人和少奶奶们都有各种不同材质的抹额,比如王熙凤的“攒珠勒子”。且宝玉还有一个颇为华贵的“二龙抢珠金抹额”。在戏曲中也能处处见到这种装束。追问

这是百度百科里的 不过还是谢谢你了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6-05
抹额,也称额带、发箍追问

我想知道他能起什么作用??如果说是御寒 为什么大夏天也戴着?

第3个回答  2018-07-28
从百度百科里看,抹额还是挺漂亮的,至于为什么你觉得挺丑的,当然是因为在我们的映像里都是中年或老年妇女戴着的那种庄重沉稳的,年轻人当然觉得不好看。后来出现了什么娟啊,锦啊,罗啊,你看看这些材质是不是好多了,还有丝绳材质的,电视上的那些美人额上戴着的那些饰品你可以参考一下。
为什么要戴,因为那是一种饰物,好看时尚。
就跟现在出了什么鼻环啊啥的,性质都一样。
至于那什么鬼神之说,我不太懂。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