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几个古代手握重权或掌管兵马的官职???

如题所述

1、丞相:中国古代皇帝的股肱。典领百官,辅佐皇帝治理国政,无所不统。丞相制度起源于战国。秦从武王开始,设左丞相、右丞相,但有时也设相邦,魏冉、吕不韦等都曾居此职。秦统一后只设左、右丞相。西汉初萧何为丞相,后迁为相国,萧何死后,曹参继任。惠帝、吕后到文帝初年,设左、右丞相,以后只设一丞相。汉初各王国拟制中央,也在其封国中各设丞相,景帝中元五年(前145)改称为相。丞相制度于明太祖朱元璋在杀了丞相胡惟庸后废除,同时还废除中书省,大权均集中于皇帝。君主专制得到加强,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以皇权胜利而告终。

2、大司马:古代官名。《周礼·夏官》有大司马一称,掌邦政。汉承秦制,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汉武帝罢太尉置大司马。 西汉一朝,常以授掌权的外戚,多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等联称,也有不兼将军号的。 东汉初为三公之一,旋改太尉,东汉末年又别置大司马,位在三公之上。 魏晋为上公之一,位在三公之上,第一品。 南北朝或置或不置,北朝魏、齐的大司马与大将军并为“二大”,典武事,亦在三公之上。陈但为赠官。明清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

3、大都督:魏晋南北朝称“都督中外诸军事”或“大都督”者,即为全国最高之军事统帅。南宋时亦偶有用都督、同都督,督视各路兵马等,为执政官出任临时统帅之称。

4、司徒:这个官职始置于唐虞之际,传到周代,被列为尊贵的六卿之一,掌理邦教。汉哀帝时,改丞相为大司徒,与大司马、大司空并列为“三公”,清代时,俗称户部尚书为大司徒。

5、司空:中国古代官名。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水利、营建之事,金文皆作司工。春秋、战国时沿置。汉朝本无此官,成帝时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但职掌与周代的司空不同。

还有很多,这里暂时列举一些~望楼主采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7
  这个问题问的怎么回答你呢?
  首先,你得看是哪个朝代了。如果是在,那么拥有军权的最高军事长官是为,太尉,这是中央的,地方的呢,就是“刺史”,或者“州牧”。可以这么说,在中央,丞相拥有行政权,相当于现在的国 务 院 总理。丞相也管一部分军事,而太尉则是专管军事,是为中央的最高军事长官,(皇帝除外),太尉的职责就是长官天下军事。相当于现在的。
  而“刺史”或者“州牧”就是地方的实权派,即管了军事,也管了民政,这些人就是后来军阀割据的坯子!
  而隋,唐,实行的军事制度不一样,分别是和募兵制。中央最大的武官还是太尉,不过实权降低了不少,因为唐朝以武立国。皇帝临时任命的时候比较多,这是前期府兵制的时候,后期募兵制的时候就是各地的“节度使”了。就是节度使,他是地方实权派,手握重兵,最终叛乱。
  宋代比较特殊,因为太祖是黄袍加身兵变而取得天下,所以不在让武官担任要职,而是委派文官做武官,最高武职机构是,枢密院的长官就是“枢密使”,那么牛逼的人,因为是武官,也只是加封节度使,枢密副使,高宗12道金牌,也得乖乖回来,因为宋朝的武将地位很低。
  明,清。武职是兵部尚书,这是中央的官职,相当于国防部长。各地的实权派武职,就是“提督”这个绝对是地方实力派人物,尤其是一些经常发生叛乱的地方,别说提督了,就是一个厉害点的总兵,也敢不把巡抚放在眼里,(比如明朝的)。别说提督了!
  所以说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啦,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追加提问!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1-18
曹操取得东汉执政权力之后,任丞相职以表明自身地位的崇高,但是他没有简单的恢复西汉时期的丞相制度,而是直接将原属少府辖下的尚书台划转到丞相府官属序列。由于东汉制度里,尚书令是实际的政治权力中心,所以这样的措施保证了曹操对朝政的控制,同时也无需对既有制度做很大的修订。这样,尚书台官员由原来的内朝官转为了外朝官。这种变革,是中国古代中央官制的一次重要的变化。也可以说,是尚书省的正式建立。 据《魏书》记载,曹操的尚书初分为东曹、西曹、法曹,后来逐渐增置各曹,成为后世各部的发端。建安十六年(211年),魏王国初建,始置尚书、侍中以及六卿。尚书从东汉的中央官署变为藩国官署,仍然掌握中枢权力,体现曹操逐步建国以废汉的策略。 曹丕代汉之前,控制中央军队的是中领军和中护军,都是丞相的属官,资深者可称“领军将军、护军将军”,负责统领武卫、中垒、骁骑、中坚、游击等新禁军。军队出征的时候,任命征东将军、征西将军、征南将军、征北将军统军,号四征,品秩相当与六卿(中二千石)。此时大将军官职保留,但是没有实际权力。曹魏建立后,以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为军队最高统帅,后又于大将军之上设大司马,大司马、大将军均位在三公之上,为上公。 曹魏一改两汉用官员秩奉作为官阶的旧制,始创了品级制度,即官品;官职以品论高下,一直延续到清末。后官品与九品中正法的乡品一起作为魏晋时期门阀形成的根源。曹丕称帝后,任命御史大夫华歆为司徒。宗室辅政为制度,尊亲辅政时,称大丞相,第一品;其他或设丞相,或设司徒,第二品,废置不定。 曹魏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但都没有实际职权,在每月初一、十五奉诏入殿讲议朝政。也由于三公不再负责政务,所以汉朝策免三公以应天变的制度也在曹魏时期废除。三公均开府置官属,这些官员虽然没有实际职务,但是都是一时清选,可以参予朝廷事务的讨论,是官员升迁的很好的基础。 魏国大司马、大将军位在三公上,大司马掌武事;大将军掌征伐,其属有左右长史,左右司马,军师,从事中郎,参军,列曹掾属,舍人。大将军其属官主簿外尚有记室,列曹掾外尚有都督。
第3个回答  2020-11-17
首先,你得看是哪个朝代了。如果是在秦汉,那么拥有军权的最高军事长官是为,太尉,这是中央的,地方的呢,就是“刺史”,或者“州牧”。可以这么说,在中央,丞相拥有行政权,相当于现在的国 务 院 总理。丞相也管一部分军事,而太尉则是专管军事,是为中央的最高军事长官,(皇帝除外),太尉的职责就是长官天下军事。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
  而“刺史”或者“州牧”就是地方的实权派,即管了军事,也管了民政,这些人就是后来军阀割据的坯子!
  而隋,唐,实行的军事制度不一样,分别是府兵制和募兵制。中央最大的武官还是太尉,不过实权降低了不少,因为唐朝以武立国。皇帝临时任命的时候比较多,这是前期府兵制的时候,后期募兵制的时候就是各地的“节度使”了。安禄山就是节度使,他是地方实权派,手握重兵,最终叛乱。
  宋代比较特殊,因为太祖是黄袍加身兵变而取得天下,所以不在让武官担任要职,而是委派文官做武官,最高武职机构是枢密院,枢密院的长官就是“枢密使”,岳飞那么牛逼的人,因为是武官,也只是加封节度使,枢密副使,高宗12道金牌,也得乖乖回来,因为宋朝的武将地位很低。
  明,清。武职是兵部尚书,这是中央的官职,相当于国防部长。各地的实权派武职,就是“提督”这个绝对是地方实力派人物,尤其是一些经常发生叛乱的地方,别说提督了,就是一个厉害点的总兵,也敢不把巡抚放在眼里,(比如明朝的李如松)。别说提督了!
  所以说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啦
第4个回答  2020-11-17
首先,你得看是哪个朝代了。如果是在秦汉,那么拥有军权的最高军事长官是为,太尉,这是中央的,地方的呢,就是“刺史”,或者“州牧”。可以这么说,在中央,丞相拥有行政权,相当于现在的国 务 院 总理。丞相也管一部分军事,而太尉则是专管军事,是为中央的最高军事长官,(皇帝除外),太尉的职责就是长官天下军事。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
而“刺史”或者“州牧”就是地方的实权派,即管了军事,也管了民政,这些人就是后来军阀割据的坯子!
而隋,唐,实行的军事制度不一样,分别是府兵制和募兵制。中央最大的武官还是太尉,不过实权降低了不少,因为唐朝以武立国。皇帝临时任命的时候比较多,这是前期府兵制的时候,后期募兵制的时候就是各地的“节度使”了。安禄山就是节度使,他是地方实权派,手握重兵,最终叛乱。
宋代比较特殊,因为太祖是黄袍加身兵变而取得天下,所以不在让武官担任要职,而是委派文官做武官,最高武职机构是枢密院,枢密院的长官就是“枢密使”,岳飞那么牛逼的人,因为是武官,也只是加封节度使,枢密副使,高宗12道金牌,也得乖乖回来,因为宋朝的武将地位很低。
明,清。武职是兵部尚书,这是中央的官职,相当于国防部长。各地的实权派武职,就是“提督”这个绝对是地方实力派人物,尤其是一些经常发生叛乱的地方,别说提督了,就是一个厉害点的总兵,也敢不把巡抚放在眼里,(比如明朝的李如松)。别说提督了!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