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上最大的烂尾工程“孝陵碑材”,是如何转变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如何转变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西北侧的阳山南坡,有一个明代巨大的“烂尾”工程:阳山碑材,当地人称之为“孝陵碑材”。
常见的石碑一般由碑座、碑身、碑首(碑额)三部分组成,是从山体上整块开凿出来,运输到目的地经过雕刻后,再组装竖立起来。
所谓“碑材”,就是尚未完工的石碑。

阳山碑材有多大呢?
我们通过下面的数字看一下:碑座石材高13米,宽16米,长30.35米,重达1.6万吨;碑身石材长49.40米,宽4.4米,高10.7米,重约9千吨;碑首石材高10米,长20.3米,宽8.40米,重约6千吨。
若此碑立起总高为78米,重三万余吨,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碑。

孝陵碑材,从字面上看应该是为朱元璋的孝陵建造的,然而如此巨大的石碑,《明史》中并无一字提起,因为它并未建成,烂尾了。那么,阳山碑材是谁发起建造的呢?

经过努力,专家找到了一篇明永乐年间大臣胡广的游记——《游阳山本业寺记》,游记中记载
1398年朱元璋去世,建文帝朱允炆登基,直到1402年被其叔父朱棣推翻,短短四年时间,战火不断,建文帝没有精力和时间为祖父朱元璋建造神功圣德碑。
在占领了南京之后,朱棣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前往明孝陵。
在父亲朱元璋的墓前,朱棣哭诉自己的不得已,为自己推翻侄儿的行为进行辩护,并很快下令,要为父亲树立一块巨大的神功圣德碑,以完成明孝陵的全部工程。
对于朱棣而言,这是一个最好不过的机会,那块高高竖起的石碑,将向天下的臣民充分显示自己的孝心,也宣示着新任天子的威严和至高无上,是争取正统话语权的第一步。
1405年,朱棣下令征集全国数万工匠,前往六朝时期就已开凿的阳山古采石场,利用其山体中完整性好又十分巨大的栖霞灰岩凿石制碑。
为赶工期,工匠们被要求风雨无阻、日夜施工,并每人每天向监工交验凿下的石碴三斗三升,13个月的辛劳开凿,因累死、病死、摔死以及完不成任务被处死的工匠多达三千余人,尸体则被随意埋在附近的坟墓群里,今日阳山“坟头村”的村名即由此而来。
奇怪的是,这项由皇帝亲自下诏,兴师动众、规模宏大、劳民伤财的工程,却在基本成型后被废弃,成为明代最大的“烂尾”工程,最终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小得多的神功圣德碑矗立在明孝陵。


朱棣一己之私,劳民伤财,下令开凿的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石碑,可以断定是一个作秀的面子工程。

对此你怎么看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28
古时曾称“雁门山”,是孔山山脉的主峰,山体为石灰岩构成,山石坚硬而光泽。自六朝以来多用作陵墓柱础、石刻等建筑用材,现存古采石场遗迹约3万平方米。
第2个回答  2019-09-29
可能是最吸引人的古采石场遗迹面积达3万平方米吧。
第3个回答  2019-09-29
山石坚硬而光泽。自六朝以来多用作陵墓柱础、石刻等建筑用材,现存古采石场遗迹约3万平方米。
第4个回答  2019-09-29
78米的高度本来就是惊世骇俗、博人眼球的。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