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废丞相时间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如题所述

弊大于利。

皇帝也是一个人,是人就存在体力与智力的极限,不可能把一个偌大帝国所有的事情做完做好,更不可能永不犯错。取消了丞相就增加了皇帝犯错的几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8-26
在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弊大于利。

原因: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那自隋唐以来的中书省也就不存在了,六部直接由皇帝管理,如果这个皇帝勤政,这本身也没什么问题,但如果皇帝怠政,情况就不一样了。
第2个回答  2020-08-27
我觉得应该实际上来说应该是弊大于利,因为他这样做的话,一方面是为后面出现太监专权,埋下了伏笔,另一方面的话,事实上也没有真的废掉,后面也出现了那个大学士这种相似的职位,所以来说的话是根本不可能废掉的。
第3个回答  2020-08-27
相是一个统称,较为正式的官职称呼是丞相。

确切地说,丞相制是朱元璋在洪武十三年废除的,不但废除,还严格命令后世子孙们不许复立此位,如果大臣有胆敢奏请说立者,就说明有异心,应处以重刑。

为什么朱元璋这么“恨”宰相?表面上的原因是胡惟庸谋反案,实际上的原因是为了集中皇权。

胡惟庸挺有才,又是朱元璋的大功臣兼亲家李善长大力推荐的人,朱元璋就很给面子地让他当了右丞相,李善长告老之后,又提拔他为左丞相,古代以左为尊,左丞相是百官之首。

朱元璋如此优待,胡惟庸一开始非常感激,谨慎办差。但权力让人腐化,执掌权力的时间越久,欺下瞒上、排除异己、结党营私、收受贿赂等事情自然而然的出现了。

徐达厌恶胡惟庸的奸恶,曾向朱元璋进言过,胡惟庸得知后竟然收卖徐家守门人谋害徐达,幸好没得逞;

刘伯温也对朱元璋说过胡惟庸不可信,据说胡惟庸因此怀恨在心,刘伯温生病,朱元璋派他探病时就趁机下毒,害死了刘伯温。

这两件事是不是真的尚有疑点,但胡惟庸利用职权之便欺瞒朱元璋,并运用不法手段为自家谋私利是事实。他自己也知道这些行为是朱元璋痛恨的,担心事发后被严惩,渐生谋反之心。

胡惟庸担任多年丞相,身边聚拢了很多亲信。他又借着姻亲和同乡关系拉拢李善长,李善长的态度模棱两可,不支持不反对,也没报告朱元璋。

这对胡惟庸来说是一种鼓励,因而加大了谋反的进度,派人暗中联系倭寇和元朝残余力量,准备里应外合,颠覆明朝江山。

但还没等行动,就发生了一件意料之外的事。

胡惟庸的儿子“飙车”招摇过市,不下心坠马摔死,胡惟庸伤心之余不顾国法,杀了当时驾车的车夫。

丞相带头知法犯法,朱元璋非常生气,让胡惟庸为车夫偿命,胡惟庸百般求情,此事才得以幸免。他心中不忿,频繁与党羽们密谋,露出了一些谋反的痕迹。

要说朱元璋一点都不知道胡惟庸在干些什么,这不太可能。他要是这么糊涂,也无法在元末大起义中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但明面上朱元璋却什么都没做。没多久,胡惟庸的党羽们突然因为这样那样的事告发了他,一经核查,胡惟庸及党羽很快被诛杀,谋反大业到死都没正式开始。

然而,真正令朱元璋愤怒的,却是他发现胡惟庸身边有一张人际大网,诸多开国功臣、朝中栋梁都在这张网上。无论胡惟庸有没有谋反,这都是个危险的讯号,对皇权是一种极大的威胁。

辛苦打下来的江山,朱元璋绝不容许葬送在大臣手里。于是大肆牵连,凡与胡惟庸有关的通通不能幸免,李善长本来可以逃过一劫,却因认不清形势,十年后还是被杀。
第4个回答  2020-08-27
严格来说 朱元璋废的是宰相不是丞相,丞相跟宰相不同,丞相的权力大过宰相,所以在隋唐确立三省六部之后,就只有宰相没有丞相,这本身就是一种削弱相权,扩大皇权的行为,但朱元璋巩固皇权做的更绝,直接宰相都废除了,表面上看是巩固了皇权,实际上是埋下了祸根,因为皇帝是世袭,不可能每个皇帝都有朱元璋这种治国能力和治国意愿,而国家需要稳定,经济需要发展,自然也需要有治国才能的人,这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点,朱元璋的做法就是自己来,虽然强化了皇权,但也使得国家运转存在不安定因素,一旦皇帝不那么勤政,问题就出现了。看看明朝经常有一些不理朝政的皇帝,才搞到一发不可收拾的情况发生。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