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的内容

如题所述

在什么是唯物辩证法一文,我总结了马哲的核心是辩证唯物主义。其内容又可总结为:“一二三四五”。再回顾下:

一为一个主义:“唯物主义”。二为两种观点:“发展和联系的观点。三为三大规律:“对立统一、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规律”。四为四对思维方法:“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逻辑和历史”。五为五大范畴:“内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原因和结果、可能性和现实性、必然性和偶然性”。

以上内容是整个辩证唯物主义的所有内容,把这些内容学透了,马哲大部分内容就掌握了,剩下一部分是历史唯物主义。

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是按马哲的特征来定义的,具有完备性,他的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相区别。历史唯物主义本质上还是辩证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的运用,用来解释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是马克思的另一大发现和创造,有了历史唯物主义,就可以科学,彻底唯物地而不是唯心的,认识历史和社会机制。

了解了唯物辩证法,再去看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容,就比较容易,它们本质上是一致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运动的反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就有能动的反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先有社会存在,后有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客观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不难发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二者的世界观是一致的,本质上还是辩证唯物主义,只是运用在社会历史的解释和认识上,即产生了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正是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用在社会历史的研究中,发现了社会的发展规律,社会的发展由两对矛盾组成: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这两对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这部分就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容,是马哲的第二个系统分支,主要解释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社会结构运行机制是如何运转的。

如果把辩证唯物主义吃透了,对历史唯物主义就能轻松掌握,如果辩证唯物主义没搞懂,历史唯物主义就更不可能了。把唯物辩证法掌握了,读毛选就已经够用了。

今天就来总结下这五大范畴的内容:

一、内容和形式

从我们的生活经验也可以看出来,内容和形式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几乎找不到没有内容的形式或没有形式的内容。内容决定着形式,形式是具有内容的形式,是服从内容的。

内容是事物一切内在要素的总和。形式是这些内在要素的结构和组织方式。内容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形式是事物的外在表现方式。

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这说的是既不能重视内容而忽视形式,也不能忽视内容而只注重形式。只有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起来了,才会有利于事物的发展。同时形式和内容也是对立矛盾。如果内容脱离了形式,不利于内容的发展,如果形式脱离了内容,形式对内容有阻碍作用。形式对内容的发展起着促进或阻碍的作用。内容活跃,形式相对稳定,两者既相适合又不绝对适合。

所以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内容决定了外在的形式,形式必须符合内容,才有利于事物的稳定发展。我们经常说,形式主义,说的是只注重形式而忽略内容的人。

如,一个人只注重穿衣打扮,只注重外在的仪表和容貌,而忽略了内在的修养和人品,不充实自己的精神,这就叫形式主义,这是不利于个人发展的,给人的感觉就很空洞,再好的外在形式,如果没有了内容的填充,都是昙花一现。

反之,如果一个人只注重人品,精神充实,而忽略仪表,穿衣邋遢,不重形式,那他也不利于发展,在职场上会失去很多机会。

所以,内容和形式必须统一起来,而且两者还需要同步发展,内容更新了,形式就应该跟着改变,保持一致性。

二、本质和现象。

本质是根本的性质,现象是外部的表现。两者也是辩证统一关系,本质和现象必须统一起来。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是决定事物性质和发展趋向的东西。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是本质在各方面的外部表现。

本质和现象是即对立又统一。任何事物都有本质和现象两个方面。世界上不存在不表现现象的本质,也没有离开本质而存在的现象。

本质是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是看不见的,而现象是外部的表现,是可以观察到的,所以我们看到的一切都是现象,而本质很抽象,需要思考观察现象而推理出其中的本质。

我们经常说:“透过现象看那本质”。说的就是本质的隐形特征,难以被发觉,这也叫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现象属于感性的,本质属于理性的。这也是我们深入认识事物的方法。因为有现象,才会有感性的认识,进而才会有理性思考。

本质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而现象又有服从本质。本质决定了现象,现象离不开本质,两者辩证统一。

我们既要重视本质,也要重视现象。多去参加实践,多去调研,多实地考察都是大量的接触现象,而后才有透过现象看本质。

本质的往往是一件事物的规律,是稳定的,具有唯一性,而现象是复杂多变的,有真象,有假象,不容易分辨。抓住一个事物的本质,往往也就抓住了事物的要害。

三、原因和结果。

原因和结果亦称“因果联系”。是揭示客观事物或现象前后相继、相互作用关系的一对哲学范畴。原因是产生某种现象的现象。结果是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所以,因果关系的特点之一,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但前后相承的现象又不都是因果关系。例如,春天在前,夏天在后,但春天并非夏天的原因,夏天亦非春天的结果。

俗话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事情的发生总有原因在前,而后才会有结果,没有无缘无故凭空的事物出现。即便是大自然的灾害,也会有地壳运动,地质变迁等各种原因而引起的。

佛家有“因果轮回”之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这个因果和哲学这个因果,本质是一样的,只是佛家把一切看成是轮回的,有前世今生,有来世有过去世。

佛家说因果在六道生生世世转化轮回,前世因会造成今生的果,因果的确是存在的,不空的。至于有没有前世来世,这我们无法验证,暂且不论。我们只论今生今世,在这个世界上所发生的事情来观察,你还能找到没有因果的事物吗?

哪一件事情找不到前因?只要发生的事情一定有因在前,才会引发现在的果,只是有没有找到因果联系的问题。

事物的因果联系是客观的,任何事物或现象都有其产生的原因,任何原因也必然要引起一定的结果。原因和结果的区别是相对的,它们可以互相转化。同一现象,在一种关系中是原因,在另一种关系中又是结果。

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作为经济基础又决定上层建筑。在这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来说是结果,对上层建筑来说又是原因。原因和结果还可以互为因果。如革命实践是产生革命理论的原因,反之,革命理论又可转过来成为推动革命实践发展的原因。

因果联系的复杂性,还表现为“一因多果”和“一果多因”的情况。因此,在分析事物的复杂因果联系时,一定要从多种原因中找出根本的原因,从多种结果中看到最主要的结果,才能正确地把握事物的发展方向。

四、可能性和现实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可能性和现实性是对立统一关系。可能性是尚未实现的现实,现实是已经实现的可能性。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统一说的是,可能性和现实性互相依存,没有可能性也就没有现实性,现实性是由可能性发展而来的,可能性的根据存在于现实性之中。

在一定条件下,可能性和现实性互相转化,一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能性转化为现实。另一方面,转化为现实性也意味着出现新的可能性。

这在《论持久战》中,教员经常用到,他会估计各种可能性,对中日双方的强弱、优劣等特点分析,估计可能出现的情况,也对现实的问题加以分析,评估新的可能性。

可能性具有潜在的现实性,现实性也会产生新的可能性。可能性能不能转化为现实性,这要看:客观条件。

如:我说我三年内会成为百万富翁,对于现在来说,这叫可能性,但是这个可能性能不能成为现实,要看三年实现百万的条件而定,如果我做生意开了一家珠宝店,这个条件有可能让这个可能性变成现实。如果条件是普通上班族,这个可能性就不太可能转化为现实性。

同时,现实的条件本身就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可能性。如果我做生意的,我说我三年实现百万这个可能性就带有了现实性,如果我是普通上班的,我这个现实条件就不具有实现这个可能性的现实意义。

所以,可能性能不能成为现实,关键在条件,条件具备现实性,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就有可能,如果条件不具有现实性,可能转向现实性就不太可能。

这一对范畴很好用,可以让我们认清自我和现实,对设立目标和理想,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我们的目标能不能实现一定要立足我们的条件,这个条件也可以是现实具有的,或者自己去促成,叫创造条件。总之条件要带有现实性。如我说,我五年内成为中国首富,这种可能性是有的,但是从我自身条件判断,这个可能性的实现不可能的,这就超出了自身条件的现实意义,这样的目标毫无意义。设立目标必须要结合具有现实意义的条件而为之。

五、必然性和偶然性。必然性和偶然性也是一对辩证统一,对立又统一。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一定要发生的、不可避免的趋势。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不确定的趋向。

必然性总是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由此为自己开辟道路,没有脱离偶然性和纯粹必然性;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必要补充,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并受其制约,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偶然性;

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必然可以转化为偶然,偶然也可以转化为必然。必然性是事物发展起支配地位,一定会贯彻下去的趋势,它决定着事物的发展方向。偶然性对事物的发展过程只起着加速或延缓作用。

如:不吃饭,一定会饿,这是必然;吃什么饭,吃多少,这是偶然。如:种下苹果种子,一定会结出苹果,而不会结出梨,这叫必然,结多少苹果,大小,这叫偶然。

如果你读到这里,就会发现,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严密性,这中间的逻辑关系十分微妙,环环相扣,如果我们的思维能做到这么严密科学,复杂的问题也难不倒我们。掌握这些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能帮我们处理各种复杂的事物。

把唯物辩证法掌握了,再去读毛选,就能跳出毛选读毛选,而不是困在内容里,很多人读,只是学会教员的一些基本方法如:调研、矛盾的观点,战略等。要想系统的掌握教员的思维框架、思想结构、分析逻辑,这是一要学马哲的,然后有结合毛选领悟他的哲学思想,就会看到贯穿全文的清晰的辩证思维,充实的内容,把马哲运用的烂熟于心,而且让马哲的原理的框架有了血肉。反过来又加深了我们对马哲的领会。

有了这五大范畴作为我们思维的框架,再处理复杂的事物的时候,就不会轻易出错,关键还是看掌握的程度如何。

马哲是一个科学完备的体系,还需要我们终生学习,再接再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2
内容是的主体性内容,包含四方面的内容: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五对范畴、思维方法.
一、 唯特辩证法的总特征( 普遍联和永恒发展 )
◆ 普遍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 永恒发展: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二、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 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矛盾分析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1、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
(1)、矛盾是指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要区分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
(2)、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3)、斗争性是矛盾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享的性质和趋势.
(4)、和斗争性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2、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和变化.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都有重要作用.
(2)、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第一,提供矛盾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第二,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第三,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方向.
(3)、矛盾的斗争性的作用表现在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中:在量变过程中,斗争性推动矛盾双方量的变化,通过双方力量的消长,为质变作准备;在质变过程中,斗争性使旧的矛盾统一体分解,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完成质变.
3、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当中,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4、 矛盾分析法
根本认识方法:包含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方法,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抓关键、看主流的方法,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指着与继承下统一的方法等.
◆ 质量互变规律
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它事物的规定性.
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度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
量娈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 否定之否定规律
肯定因素是维持现存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因素.
辩证的否定观: (1)辩证的否定是包含肯定的否定.
(2)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自身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3)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
(4)辩证的否定是“扬弃”.克服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保留它的积极因素.
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变化发展的方向道路是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三、 五对范畴
◆ 原因和结果
(1)、原因和结果是揭示客观世界中普遍联系着的事物,引起被引起、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原因是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由于原因作用而引起的现象.
(2)、判断前后相继的两个现象之间是否具有因果联系,其根本标志是看它们是不是引起被引起的关系.
(3)、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如果把两个具有因果联系的现象从普遍联系中抽出来加以考察,原因与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如果把它们放在世界无限发展的链条中去考察,那么原因和结果的区分则是不确定的.同一个现象是在一种关系中是结果,在另一种关系中则是原因,反之亦然.
(4)、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相互转化、互为因果.
◆ 必然性和偶然性
(1)、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事物产生、发展、灭亡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
(2)、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有区别的.表现在:①必然性是指在事物发展中一定如此的趋势;偶然性是事物发展中并非必定发生的、不确定的趋势.②必然性是由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决定的;偶然性是由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造成的.③必然性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它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偶然性则对事物的发展起影响作用,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
(3)必然性和偶然性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
◆ 可能性和现实性
可能性是指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现实性是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
可能性和现实性是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的.①可能性和现实性相互依存,密不可分.②可能性和现实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现象和本质
本质和现象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外在联系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
◆ 内容和形式
内容和形式是提示事物内在要素同这些要素的结构和表现方式的关系范畴.
四、 四种思维方法
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及其关系
唯物辩证法的方法与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关系
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0-22
唯物辩证法 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是辩证法思想发展的高级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的统一整体;辩证规律是物质世界自己运动的规律;主观辩证法或辩证的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人类思维中的反映。是最全面、最丰富、最深刻的发展学说。它包括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等一系列基本范畴,而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它是宇宙观,又是认识论和方法论。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