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岐山周公庙遗址的历史解读

如题所述

北京大学教授徐天进在周公庙附近进行田野考古调查时,发现了两片有刻辞的西周卜甲,经辨识共有 55字。这个重大发现立即引起学术界和国家文物局的高度关注。后来,由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联合组成了周公庙考古队,对这一带进行了大面积的考古钻探和抢救性发掘。在前期的考古发掘中,共清理3座西周时期的卜甲坑。考古专家们对出土的甲骨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将 760多片卜甲拼对缀合为 500多片,经拼对缀合后发现有刻辞者 99片,可辨识的文字达到 495字。刻辞内容多与军事、祭祀有关,出现最多的人名为“周公”。地名中以“周”与“新邑”最为常见。这些发现,为研究当时的卜甲整治、刻辞文例提供了直接文字资料,也为判定周公庙遗址的历史年代提供了文字证据。有“中国商周考古第一人”之称的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邹衡教授说,周公庙甲骨文的大量出土,就其学术意义而言,堪与上世纪河南殷墟遗址的发现相比肩。
周公庙考古队在以往考古的基础上,对周公庙门前一处大面积灰土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卜甲共计 7000多片,有刻辞的甲骨 688片,有甲骨文1600 余字。考古队组织技术人员对这些卜甲进行了详细的清理、拼对、缀合、照相,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并聘请国内著名古文字专家前来帮助辨认。在可辨识的 1600多字中有“王季”、“文王”、“王”等周王称谓。其中“王季”是首次发现。据文献记载,“王季”就是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少子、文王的父亲季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周公庙考古队队长王占魁说:“周文王出生的时候据说有祥瑞,于是文王的爷爷古公亶父就决定不能把位子交给老大,也没有交给老二,而是交给了最小的儿子、也就是文王的父亲季历,以便通过他把王位顺利地传给周文王。”据文献记载,季历接位后,师承古公遗道,又与商贵族任氏通婚,积极吸收商文化,加强政治联系,并对周围戎狄部落大动干戈,不断扩张军事实力,成为西方诸侯之长。后因权重遭忌,为商王文丁所杀。
根据专家的解读,这批甲骨文上还有“毕公”、“叔郑”、“周公”、“召公”等重要历史人物以及数字卦辞等内容。专家们认为,从卜甲文字来看,此次发现卜甲的占卜主体应是在世的王及周公。同时,周公庙大量甲骨文的出土揭秘,也为明确周公庙遗址的性质奠定了重要基础,尤其是周文王的父亲“季历”的名字被首次发现,以及周初王朝的一些重要人物“周公”、“毕公”名字的屡次出现,表明遗存性质十分重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