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如水道法自然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1、释义: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万事万物的运行法则都是遵守自然规律的。

2、出处:老子的《道德经》

3、简介:

《道德经》,又名《老子》,是春秋时道家创始人老子的著作,记录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德经》在前是谓先修自身心意,后《道经》是谓以身心精进,在体悟道之所传。

4、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陈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5-28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上善:至善,最完美;
水:这里喻指与世无争的圣人。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就和圣人差不多了。
若水:古水名。即今雅砻江。其与金沙江合流后的一段,古时亦称若水。
通俗一说: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

“道法自然”语出《老子》第25章中书:“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认为,"道"虽是生长万物的,却是无目的﹑无意识的,它"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即不把万物据为己有,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主宰和支配万物,而是听任万物自然而然发展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自然”是自然而然的自然,即“无状之状”的自然。
通俗一说:道法自然即道效法或遵循自然,也就是说万事万物的运行法则都是遵守自然规律的。最能表达“道”的一个词就是自然规律,同样我们可以反过来说与我们这里所说的自然规律最相近的一个字就是“道”。这包括自然之道,社会之道,人为之道。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3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编辑本段释义
  词 目:上善若水 朴实无华现本性 无须出世无须入世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发 音:shàng shàn ruò shuǐ   解 释:上善:至善,最完美;水:这里喻指与世无争的圣人。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就和圣人差不多了。   出 处: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周易》中也有兑卦与此义相同!
编辑本段出处
  出处是这样的:一日,孔子和老子出游,看到一条小溪,都是一番感慨。老子便说出了这一番话:“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而孔子说了这样的一句话:“逝者如斯夫!”表现出两个不同学派对同一事物发出的不同感想。   老子(前600年 ——前470年之后)(西周末年武丁朝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时诞生),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鹿邑,一说涡阳)人,汉族。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老子又名老聃,相传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周国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任守藏室吏(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

《老子》第25章中书: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编辑本段道法自然的含义
  无生有,有归无。这是万事万物的起点和终点以及运动变化的最后依据。无外无他,无蕴含有且是有。无生有,是无动而有然,也就是说,无自然而有然。   有源于无而归无。有归无是有动而无然,也就是说,有自然而无然。   无有是一体的两极。无有向对方的运动,或称双向运动或反运动,就是自然。   无有就是道。往返的运动,或自然,就是德。德就是道内两极之间往返的关系。   一是无,二是有。一生二,二归一。一生二归交合而生的三就是德,就是自然。   一是阳,二是阴。阳授阴,阴受阳。阳授阴受交合而生的旋转就是德能,就是自然。   阴阳有限而失衡,阳授阴受失衡而生正负。产生正负的旋转仍是德能,仍是自然。
编辑本段道法自然的本质
  道法自然——这是老子为我们提供的最高级的方法论。   道法自然即道效法或遵循自然,也就是说万事万物的运行法则都是遵守自然规律的。最能表达“道”的一个词就是自然规律,同样我们可以反过来说与我们这里所说的自然规律最相近的一个字就是“道”。这包括自然之道,社会之道,人为之道。   道就是对自然欲求的顺应。任何事物都有一种天然的自然欲求,谁顺应了这种自然欲求谁就会与外界和谐相处,谁违背了这种自然欲求谁就会同外界产生抵触。所以在这里蕴含了我们看待世界的基本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每一件事物都有着它本身的天性和本质,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个性特征。我们应该意识到的是:改造一个人的效果是有限度的。我们需要做的不是试图消除这些缺失,而是把他们的优点合理地加以利用,尽量避免他们的缺失,并力图帮助每个人在其独特天性的基础上持续进步,去放大其中有益的部分。
第3个回答  2012-05-01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编辑本段释义
  词 目:上善若水 朴实无华现本性 无须出世无须入世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发 音:shàng shàn ruò shuǐ   解 释:上善:至善,最完美;水:这里喻指与世无争的圣人。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就和圣人差不多了。   出 处: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周易》中也有兑卦与此义相同!
编辑本段出处
  出处是这样的:一日,孔子和老子出游,看到一条小溪,都是一番感慨。老子便说出了这一番话:“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而孔子说了这样的一句话:“逝者如斯夫!”表现出两个不同学派对同一事物发出的不同感想。   老子(前600年 ——前470年之后)(西周末年武丁朝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时诞生),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鹿邑,一说涡阳)人,汉族。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老子又名老聃,相传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周国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任守藏室吏(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

《老子》第25章中书: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编辑本段道法自然的含义
  无生有,有归无。这是万事万物的起点和终点以及运动变化的最后依据。无外无他,无蕴含有且是有。无生有,是无动而有然,也就是说,无自然而有然。   有源于无而归无。有归无是有动而无然,也就是说,有自然而无然。   无有是一体的两极。无有向对方的运动,或称双向运动或反运动,就是自然。   无有就是道。往返的运动,或自然,就是德。德就是道内两极之间往返的关系。   一是无,二是有。一生二,二归一。一生二归交合而生的三就是德,就是自然。   一是阳,二是阴。阳授阴,阴受阳。阳授阴受交合而生的旋转就是德能,就是自然。   阴阳有限而失衡,阳授阴受失衡而生正负。产生正负的旋转仍是德能,仍是自然。
编辑本段道法自然的本质
  道法自然——这是老子为我们提供的最高级的方法论。   道法自然即道效法或遵循自然,也就是说万事万物的运行法则都是遵守自然规律的。最能表达“道”的一个词就是自然规律,同样我们可以反过来说与我们这里所说的自然规律最相近的一个字就是“道”。这包括自然之道,社会之道,人为之道。   道就是对自然欲求的顺应。任何事物都有一种天然的自然欲求,谁顺应了这种自然欲求谁就会与外界和谐相处,谁违背了这种自然欲求谁就会同外界产生抵触。所以在这里蕴含了我们看待世界的基本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每一件事物都有着它本身的天性和本质,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个性特征。我们应该意识到的是:改造一个人的效果是有限度的。我们需要做的不是试图消除这些缺失,而是把他们的优点合理地加以利用,尽量避免他们的缺失,并力图帮助每个人在其独特天性的基础上持续进步,去放大其中有益的部分。[1]
第4个回答  2012-04-30
最好品德的是谁 道法相自然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