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作品对现实起到什么作用

如题所述

鲁迅作品的地位,它们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性到底在哪里?我曾经这样设想:假如再往后100年或200年,当200年之后的中华民族、中国的知识分子再回顾20世纪这一段中国历史的时候,他可能会忘掉许多东西,对20世纪的人,他还会记得哪几个人?我认为有四个人中华民族是绝对不会忘记的。

第一个是孙中山。孙中山作为一个民族革命家,推翻了满清王朝,将中华民族推进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我认为孙中山这个人物,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是不会消失的。

第二个是毛泽东。当然,毛泽东搞了多次政治运动、搞了文化大革命,伤害了大量的知识分子。这一段历史的错误是需要我们认真反思的。但是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家,陷于军阀混战,四分五裂,没法在整个世界上挺直脊梁的时候,毛泽东通过自己领导的革命,基本上统一了中国,并且在美国和苏联两大世界霸权面前,表现了中华民族的骨气,没有向美国、苏联屈服,使中国作为一个独立的大国,跻身于现代世界之林。这个历史功绩是不能够抹杀的。所以我觉得200年以后中华民族是不会忘记毛泽东这个历史人物的,尽管我们可以批评他很多的缺点。

第三个是胡适。胡适之所以不能够被忘却,就是因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现代语言是由胡适提倡白话文所奠定的。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什么?就是她的语言。有了一个民族的语言,就能凝聚起整个民族。“五四”以后,假如现代的文学、科学、自然科学的著作没能用白话文翻译到中国,或者是用文言文翻译而概念不清,无法表达,我们的现代科学、现代的民族语言就会被瓦解。我们的白话语言在民族的交流、民族的凝聚力上起到了独一无二的作用。通过白话文,我们形成了统一的民族语言,并且形成了适用于现代生活的独特语言,因此,我们的民族的文化就会存在,就会发展。我觉得胡适是不能够被中华民族忘记的,正像我们不能够忘记我们的语言。

再一个就是鲁迅。鲁迅是不会被中华民族忘记的,他,真正是中国现代文化的缔造者,是我们中华民族现代精神的表征。鲁迅,是作为一个民族的魂灵,作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一个楷模而存在、而被我们接受的。这一点,只要你能感受到它,你就能深刻地理解它。如果我们反问一下自己,鲁迅在我们精神和心灵中,到底重要不重要?答案应当是十分肯定的。不少人在口头上否定鲁迅,但我们从他否定鲁迅的话语当中,还是感受到他实际上是重视鲁迅的。鲁迅逝世到现在都已经过去多半个世纪了,一些人还在不遗余力地谩骂鲁迅,否定鲁迅。为什么?因为他感觉到了鲁迅,他感觉到鲁迅是他心灵不可逾越的一个障碍。他在鲁迅精神面前感觉到了自己精神的萎靡。在鲁迅面前他感觉到了自己的渺小。他要从心灵上摆脱鲁迅对他的困扰。他感觉到自己无法做到像鲁迅那样像一个人一样地生活,无法做到像鲁迅那样充满一个人的生命活力,表现出中国知识分子的铮铮铁骨。他希望在平庸的生活中满足自己的平庸,满足自己的奴性和奴性心理。他只是一个苟活者,不是生命的创造者。所以,在鲁迅面前他感觉到一种不安,感觉到一种自卑,感觉到鲁迅对自己心灵的一种嘲笑,所以这种人动不动就要谩骂鲁迅、亵渎鲁迅。这种亵渎、这种谩骂,恰恰表现了他还没有忘记鲁迅。现在谁还骂杨邨人呢?谁还骂叶灵凤呢?谁还骂叶公超呢?为什么?因为他们在我们心灵当中已经不存在了,已经被历史忘却了。而鲁迅是不会被历史忘却的,因为鲁迅是中华民族的鲁迅,是人类的鲁迅。我们中国知识分子应当有一个使命:要用我们的精神支撑起鲁迅,使鲁迅在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地被接受,世世代代地被尊敬,像尊敬自己一样尊敬鲁迅,像尊敬我们的民族一样尊敬鲁迅。

鲁迅对我们中华民族是一种精神,是一种中华民族的精神,是知识分子的一种文化精神。这样一种精神为什么是重要的?在中华民族当中,在中国文化历史上鲁迅到底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地位?

我们常说“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在精神上、知识分子群体上、文化学说流派上是如何铰链、整合、结构而成的?中国古代,有孔子代表的儒家文化,有老子代表的道家文化,有韩非子代表的法家文化,有墨子代表的墨家文化,有佛教体现的佛教文化,还有以道教体现的道教文化。中国文化尽管复杂,但她是在这几家学说文化的交叉、融会当中形成的,应当没有什么问题。这是鸦片战争以前的几种文化。问题是:当我们分析这几种文化的时候,是否思考过,中国文化还有没有缺失呢?也就是说,中国古代文化当中是否还少了一些什么东西呢?

从历史的发展结果来看,中国古代文化真正具有生气勃勃力量的时代是春秋战国。在那个时代,我们涌现了诸如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墨子这样伟大的思想家,各自建立起独立的文化血脉。到了汉代,从印度传来了佛教文化,随后出现了以《老子》和《庄子》作为经典的道教文化。但是后来,中国的知识分子再也没有创造出能超越先秦诸子的独立思想学说,这就是说,在文化思想上,我们没有走上一条越来越繁荣,越来越发达的道路。而西方文化,继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这些思想家之后,又产生了像康德、黑格尔、马克思、尼采、杜威、罗素等一系列伟大的哲学家。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中华民族在思想的创造力上停留在诸子百家的格局上,而不是更加具有创造的活力了。再从文学上看,我们最早有《诗经》、有屈原,到了魏晋时期,我们有所谓“魏晋文章”,章太炎先生提出“魏晋文章”是最好的文章,因为他认为魏晋文章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率性而为的那种自然本性。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没有一种花架子的味道。当思想的创造力萎靡下滑的时候,我们的文学还保留了一点生命的活力,“魏晋文章”就是典范。

在汉代,我们的文学还是具有开拓精神的,用鲁迅的话说,叫“汉唐气魄”。这是指汉唐的文章、汉唐的知识分子,在文学创作中、在历史创造中,中国知识分子的那一种气魄,那一种雄浑的力量,那一种生命的力量。我们读一读《史记》,你一定能感觉到司马迁的脉搏在那里“嘣嘣”地跳动,他塑造的项羽、荆轲……那些人物,虎虎有生气,从司马迁写的每一个中国人身上,你都可以看到一种全部的生命的力量:不向外界屈服,不是俯首帖耳,不是精神萎靡……你贴在《史记》上能听得出一种声音来,那样一种生命活力,那样一种心脏的跳动,“嘭彭”地在响。

到了唐代,我们仍然可以从李白、杜甫这样一些诗人身上感到一种自由的精神,“汉唐气魄”。

宋代,文学的主要形态由诗向词转换。尽管文化更普及,社会经济更发展,知识分子更多了,但是知识分子的精神却开始萎靡了。我们从当时的文学作品中,感觉到的是一种对自我身世的哀怨,一种卿卿我我的悲哀,而没有了汉唐时期那种吞吐宇宙、挥斥八极的生命活力、生命力量。这证明了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在经历了汉唐的宏大气魄之后衰弱下去了。南渡以后,我们失掉了半壁江山,这么多的知识分子,这么丰富的文化,这么多的人口,偏安于江南。当然这也带来了江南的经济文化的发展,但从整个中华民族来说,是衰弱了,没有活力了,在强权面前挺不起腰板来了。

宋代以后,半壁江山也保不住了。蒙古人占领了整个的中华民族,占领了全国。当然,蒙古族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可是当时毕竟是少数民族,是异族。我们是失败在异族手下的,是被别人征服了。外族侵略,祸从南来,我们就逃向北,祸从北来,我们就逃往南。这就是鲁迅说的中华民族。中国的百姓在重大灾难面前,不敢迎上去,不敢抗争它,不敢争取自己的权利,而是逃避苦难,逃避强权,希望躲在一个狭小的生活的壳里,混沌苟安自己的一生。

到明代,通过农民起义建立起王朝,但专制主义并没有减轻,反而更加严重。鲁迅曾经说:“明代是以剥皮始,以剥皮终。”明代一开始就剥了一个人的皮,到灭亡前也是剥了一个人的皮。这样的一个明王朝后来当然会被满族人征服。我们文学中的那种中华民族的汉唐之气、雄壮之气、阳刚之气,从宋代以后就衰弱下去了。

为什么?因为我们中国古代的文化中肯定缺少了一些东西。那么缺了什么呢?

儒家文化是很伟大的。儒家文化之所以伟大,是孔子在一个混乱的社会中首先思考了我们的社会问题,首先创立了我们的文化,创立了我们的教育,使我们的中华文化在以后几千年来的发展中一直没有断线。我们的文化存在着,我们的语言发展着,孔子的伟大,是不可抹杀的。孔子应该说到现在还可以做我们的圣人。尽管孔子很伟大,但当时他思考的问题,是如何使中国社会在列国争战,民不聊生,“君不君,臣不臣”的动乱中安定下来的问题,恢复实现中国社会的秩序化。他创立的儒家文化学说,在中国社会秩序化上确实发挥了强大的作用。“忠孝节义”“三纲五常”这几个基本概念结构了中国社会,使每一个人都不敢犯上作乱,国家就维持了原有的统治,中国社会就安定,就没有战争,没有杀戮。但是他解决的只是现实社会统治以及社会安定的问题,而不是中国社会怎样发展的问题。它满足的是在上者对国家治理的要求,而不是广大的下层社会民众,所谓被治者的生存和幸福愿望。儒家文化思考的不是我们每一个个体的人在这个社会中怎样生活得独立、生活得自由、生活得幸福。

老子和庄子,也创立了伟大的哲学。老子哲学即使到了现代世界也是一种非常深刻的哲学。它在西方的唯物论和唯心论之外找到了一个哲学的基点,这就是“道”,从而建立了他整个宇宙观和人生观。但是老庄哲学后来没有得到承续和独立的创造,中国知识分子用“道”来逃避现实世界矛盾,拒绝社会责任,毫无意义地在这个狭小的蜗牛壳里安度一生。这在后世成为了一种人生哲学,一种人生观。我们这个民族,当然,在没有社会之前,每一个人都在分散、安定的生活之中,不用对别人负责,别人也不用对自己负责,是可以“相忘于江湖”的。但是一旦我们构成一个社会,有了治者和被治者之分,就对每个社会人提出了一种社会责任的要求。中国知识分子假如仅仅为了逃避到社会之外,而放弃对社会、对人类整体的责任,放弃解决社会矛盾的努力,把自己从社会中独立出去,过一种既不会受到政治迫害,又不会受到经济困扰的田园生活,这只是少量知识分子可以做到的事,而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尤其是广大的社会民众是不可能做到的。中国知识分子一直都在宣扬“天人合一”,宣扬“彼此和谐”o但这种和谐的宣扬并没有解决我们中国社会的矛盾。相反,在这样的宣扬中,两极分化在发展,社会矛盾在激化,底层老百姓仍然在生死边缘上挣扎。直到现在,一些中国知识分子仍然热衷于闭上眼睛歌功颂德,回避矛盾,实际上是把中华民族往一条非常危险的道路上推。道家文化的深刻之处,就在于它描述了中国的知识分子在几千年的政治专制和文化专制的缝隙中,维持、延续着自己的生命,从而延续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这些知识分子像陶渊明、王维,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但道家文化关注的是个体人脱离整体社会安身立命的问题,而不是整个社会每一个人的生命、生存权利、生命力以及生命力张扬的问题。所以说道家文化当中华民族面临危机的时候,面临着内部矛盾激化或分裂的时候,面临着西方的、外来的强权力量入侵的时候,是束手无策的。

法家文化也是非常伟大的。这个伟大在于它创立了在中国行之有效的政治学说。韩非子提出的“法”“术”“势”,就是解决政治关系的学问。对统治者来说,要搞政治,就要会使用权力。怎样才能够控制群臣,控制自己的臣民?必须通过“法”。帝王掌握了权力,掌握了整个政治架构就能驾驭整个民族、整个社会,使这个社会不至于被反对力量颠覆。所以我们不要轻视韩非子。一直到现在,政治治理问题、政权安定问题,如何上控制下,如何维持这个社会的正常运转,还是一个重要问题。法家文化到现在仍没有失去它的现实意义。我认为毛泽东之所以成功地实现了中国革命,并且成功地巩固了共产党的政权,跟法家文化有很大关系。毛泽东深刻认识到法家文化对政治权力的重要性,他让人们知道:搞政治,光讲善心是不行的,是要依靠镇压的,要依靠政治权力压制的,不是那么温文尔雅的。毛泽东还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能那样温良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所以说法家文化在建立中国文化,特别是建立中国政治文化的过程当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它解决的仍然是政治制度问题,而不是“人”的问题。一个中国社会的普通人民,一个独立的知识分子,怎样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发展的问题,法家文化没有解决。

墨家文化讲“兼爱”,但是墨家文化很快就消失了,因为在先秦时代,儒墨之争,在当时是最大的争论,孟子说墨子的“兼爱”,是“无父无君”,是禽兽。所以墨家文化在汉代就没有流传了。一直到晚清的时候,孙诒让先生写了《墨子闲诂》,还受到保守派的攻击。墨家文化 在中国古代社会实际上没有发挥更大的作用。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基础。但是我们这些传统文化中一直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缺少对“人”的重视,缺少对个体生命的尊重,缺少对个体生命力的张扬。我们人活着,怎么活法?是委曲求全地活着,还是在追求、在创造,使自己的生命力充满了对自我的尊重,对人的尊重,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生命的力量,用自己的生命的力量来开拓自己的生存的空间、发展的空间?这个问题,中国古代的所有的文化都没有解决过!都没有想过!都没有思考过!

儒家文化要我们必须服从权力,服从在上者。所以女人一定要顺从男人,儿子要顺从父亲,臣子要服从君主,学生服从老师,年轻人服从老人。那么“我”呢?“我”的幸福和利益呢?“我”的幸福靠在上者来保护,我的利益要靠皇帝来保护。一个人的幸福不依靠自己去谋求,生存权利不依靠自己去争取,生存空间不依靠自己去开拓,全靠别人来保护。那他的生命意义,他的人格独立性在哪里?儒家文化让人们把生命交给在上者来保护,这只是一个虚幻的梦想。道家文化宣扬放弃一切追求,没有追求,在人的社会中可能吗?当然,著名的知识分子,像陶渊明那样,自己有一点钱,可以不追求了,但多数人就不能做到。“去私去欲”,把所有的私、把所有的欲去掉,那还是人吗?法家文化突出帝王的权力,维护统治政权,它公开提出要人们服从权力,屈从于权力之下。道教文化鼓吹享乐,只是以一种迷信、虚幻的东西来满足人们的需要。

尽管中国古代社会我们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但是对于“人”的问题,我们民族一个最最重要的问题,并没人去思考、没人去检验。谁来思考、谁来检验呢?是鲁迅。鲁迅在新文化运动一开始就写了《狂人日记》,鲁迅说,中国古代文化史里,满本上写着“仁义道德”四个字,“但我横竖睡不着。我看了半夜,才在字缝当中看出两个字:‘吃人”’。鲁迅不是说中国传统中的每一个人都是非常残酷的,都要残害人,而是中国封建制度从来没把人当做“人”过。它把人当做奴才,当做工具,但是它从来没把人当做“人”来对待过、尊重过。阿Q一生,只有一个人夸过他“阿Q真能做”。“真能做”是什么?是一个工具。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的阿Q,当他能做活的时候,他被雇佣做个短工,当他影响到赵太爷声誉的时候,他就被断然辞退。当革命胜利了需要安定秩序的时候,当到处充满了混乱要杀一儆百的时候,怎么办呢?拿谁来安定我们的社会呢?那就杀掉阿Q吧。阿Q就这样被我们的革命当做了牺牲品。革命者用了一种非常庄严、伟大的名义——巩固革命政权。而杀掉阿Q,每个人都并不觉得少了一个阿Q有什么。这就是我们中国社会对人的价值观。这就是我们中国人在这个社会中的价值。

有的人觉得鲁迅尖刻。我认为不是尖刻,是深刻。让我们反思一下,我们在社会中除了作为工具之外,还是不是一个“人”?社会是不是把我们当做一个“人”来对待?而“人”是应该受到尊重的、受到保护的。我们之所以关心那些几百万感染了艾滋病的病人,就是因为他们是人!而不是社会的累赘。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就是因为读了书却没有当上官,没有钱,因此谁把他当做一个人来看待?来同情?来理解?有人说这只是一个艺术典型,但是别忘了,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会落到孔乙己、阿Q、祥林嫂、魏连殳、闰土那样境地中去的。谁敢保证不会?而像闰土那样的人,我们中华民族又有多少呢?鲁迅提出的“人”的问题,警醒我们深深思考。因为假如不思考这个问题,我们中国人就永远没有“人”的自觉意识,永远感觉不到自我的存在,自我的价值。你没有“人”的意识,别人怎样对待你,你都觉得是合理的。中国历次政治运动伤害了不少知识分子,但并没有人提出这样对待人合理不合理的问题!现在经济迅速发展了,可是我们“人”的观念却没有同步改观,鲁迅提出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鲁迅的思想主要存在于鲁迅的作品里。对于鲁迅作品,不少人感到有一种隔膜,问题在哪里?实际上这些人是与鲁迅思想之间有一种隔膜,是与鲁迅提出的“人”的自觉意识有一种隔膜。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我们的社会中,人们与之交往的并不是一个“人”,而是社会的某一个工具、某一种势力。人们要与之交往,是因为他有权,人们要与他搞好关系,是因为他有钱。在这个时候,人们面前就没有“人”!人们实际上在和一些职务打交道,和权力打交道,和利益打交道,人们从来没有和“人”打过交道,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现代世界,假若不重视“人”,对“人”的价值没有一个基本的意识,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或者说.什么东西都是一种虚幻的解决。我们看到的光明也是一种假象,好像是鲁迅小说《白光》中的白光。这种白光背后孕育着的是什么?可能就是灾难!鲁迅提出了“人”的问题。这“人”是什么?“人”不仅仅是物质的人,更重要的是精神的人,这精神的人需要自由。在物质上他需要生命,只有在自由的空间中他才感觉到生命的价值。没有自由的生命,是没有价值的生命。而在所有生命都萎靡的情况下,整个中华民族也必定是萎靡的。鲁迅在《摩罗诗力说》里讲到东欧像捷克、波兰这样小的国家,历次被俄国沙皇占领,成为殖民地,每当此时,这些民族的人民,尤其是知识分子前赴后继,起来争取民族的独立。但是我们中华民族,当时人口四亿五千万,鸦片战争、中法战争,认真想一下,就是八国联军,又有多少人?假如我们像抗日战争那样,打游击战,敌人即使有先进武器;就算扛着洋枪,也未必能打到北京去!可我们中国这么多人,居然让几千人的外国军队,长驱直人!波兰多小,但她利用自己的力量争取了民族的独立。所以鲁迅说中国没有人了!鲁迅说千百年来吃人的历史,吃掉的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所以鲁迅提出的“人”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鲁迅对中华民族最大的贡献,就是鲁迅作为精神的象征、精神的符号,给我们提出了新的“人”的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还有没有一个人能够替代鲁迅的形象?这个形象是个文化的形象,是个精神的形象!

现在还有一种观点,说鲁迅不勇敢。谭嗣同他们为了中华民族都死了,鲁迅受到通缉的时候,却躲起来了,躲到医院里去了。这种话毫无道理!有人站出来为中华民族仗义执言,好像就应该不避危险,就应该让专制者杀掉?当时好多人被杀掉了,杨杏佛被杀掉了,柔石被杀掉了,殷夫被杀掉了。鲁迅让我们爱惜每一个人的生命,他自己也不轻抛自己的生命。鲁迅整个精神,给我们最强烈的感觉是什么?那就是,不论在任何艰难条件之下,他也要仗义执言、反抗强权、同情弱者,坚持人的自尊、尊严,这是一种文化,鲁迅文化。而不仅仅是一种道德标准。恰恰就是在这样一个文化当中,我们感受到一个真实的鲁迅。殷夫、柔石被秘密杀害了。当时连共产党组织也没有报道,鲁迅自己出刊物,把殷夫、柔石等左联五烈士的消息透露到全国,透露到全世界,呼吁世界各国的作家来来抗议国民党的专制主义。他用什么呼唤?他用精神呼唤,用爱来呼唤。我们来看一看《为了忘却的记念》,他反复写到柔石家里的那个瞎眼的老母亲,在那里盼望她的儿子回去。但是柔石为了革命,这么一个善良的,老实忠恳的,自己是近视眼,过街还要护着鲁迅的忠厚青年,就这样被专制主义者不经审讯,秘密地杀害了。鲁迅是在用他的精神、他的心灵来抗争,来反抗专制主义的统治。这是什么?这就是鲁迅精神!中国知识分子虚名比鲁迅大的,多的很,但是只有鲁迅身上有这种精神,这才是一个人的最宝贵的精神,中华民族最可贵的精神。中华民族假如没有像鲁迅这样的精神,这个民族就是一个涣散的一盘散沙的没有凝聚力的没有阳刚之气的在任何帝国主义强权面前都会屈膝投降的民族。

正在蒸蒸日上地走向复兴的中华民族,现在更需要鲁迅的精神。有了鲁迅精神,中华民族才能成为伟大的民族。所以说鲁迅非常宝贵,鲁迅的精神非常宝贵。而要把鲁迅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靠的是我们教师一代一代地通过教育青少年,使一代一代的青少年能够感受鲁迅的精神、鲁迅的思想。尽管我们不可能使青少年都成为鲁迅,但至少可以在他们的心灵当中铸成一个鲁迅的形象,使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想到鲁迅,进而能够抗争,能够坚持。

总之,我认为我们中华民族不能没有鲁迅,不能忘掉鲁迅。我们的青少年一代,不能不知道鲁迅和鲁迅的思想。至少我们要让他们读一读《为了忘却的记念》、《记念刘和珍君》,读一读《孔乙己》、《祝福》、《故乡》……让他们头脑中留下几个形象,留下几句语言,让他们记住“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记住这一句话,我觉得对青少年是有作用的、有意义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5-05
要真说起什么作用,我个人也不太清楚!因为离开学校很久了,也已经不太记得鲁迅先生的文章了。前一阵子还听说教育部要把鲁迅先生的文章请出课本,也不清楚现在怎么样了!就我个人的感觉,我觉得鲁迅先生的文章让我明白做人就要做一个有想法的人,不要总是跟着别人走!现在这个社会的从众心理太强了!
第2个回答  2012-05-06
最大的作用,就是他批判的社会乱象和陋习,到了现在仍然不过时。
第3个回答  2012-05-05
他强烈地告诉我们:中国人是要改变的!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