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看了《法国革命史》,感觉拿破仑一点也不伟大,反而是既自私又愚蠢而且实际贡献甚少?

追问无法提交,只好写在这里。
1、拿破仑并不代表法国大革命。他在法国大革命接近尾声的时候登上政治舞台,面临的是已经疲惫不堪、任他摆布的人民,而他却乘此机会恢复了法国大革命所废弃的专制制度,以社会文明的退步为代价来满足私利。
2、拿破仑只是事实上继承了法国大革命为社会带来的好处,如废除社会等级带来的社会活力、军队中更为平等的升迁制度等。所谓《拿破仑法典》实际上就是《法国民法典》,这只能说是法国大革命的遗产,因为在拿破仑登上政治舞台之前,法国大革命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宪法都已经制定和修改了好几轮了。拿破仑对《法典》的实际贡献甚少,只不过在他执政期间,所以冠以他的名字。
3、拿破仑对于法国的专制统治使得他不仅不是革命者,反而是一个反革命者。但是,他的征服欧洲的思想和行动却使得他把法国革命的思想带给欧洲各国,使得欧洲社会的陈旧基础遭到彻底动摇。在这个意义上说,他是欧洲的革新者,但是,这并不是他有意要做得,他的本意只是要统治欧洲。

  首先,《法国革命史》作者米涅(1796~1884)在此书中用阶级斗争观点分析了法国革命这一历史巨变,明确指出“革命是不可避免的”结论。他颂扬法国革命摧毁了旧社会,指出波旁王朝重新统治法国是历史的倒退。在这一角度上,拿破仑从某个方面也是革命的对立面的,他又当上皇帝,恢复爵级制度,与旧王朝旧势力妥协,分封自己兄弟亲戚为王统治欧洲各地。作者不可能会对他有过多的赞扬。就像《荡寇志》骂梁山好汉,《水浒传》赞梁山好汉一样。就算是历史学家,也就自己的局限性,自己的阶级立场。有褒有贬。
  其次,拿破仑的确是当时欧洲第一名将,但是他自己也说过,他虽然打了许多胜仗,但是滑铁卢一战,将他的战绩全部抹杀,只有《拿破仑法典》将被人们永远记住。确实,《拿破仑法典》尤其是其中《法国民法典》部分,都是影响后世的重要法典。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法制典范。这怎么能说拿破仑实际贡献甚少呢?
  最后,就算是拿破仑在军事政治方面,拿破仑的典型战例,以及高明的外交手段,也成了后人学习的榜样。奥茨特里茨战役,耶拿战役都是。政治上,拿破仑一次次分化瓦解了反法同盟,扭转不利于法国的形势。这怎么能说没有贡献呢?
  不可否认,拿破仑确实干过一些蠢事,比如和自己原配离婚娶一个旧王朝公主,结果两头都没讨好。资产阶级骂他妥协,封建势力也不屑于其为伍,大陆封锁政策更是不得人心,但是,不能因为他有缺点就一概否定他,要知道人无完人。

  对于你的追问,我只能写在这里了:

  诚如,你所说。拿破仑“对于法国的专制统治使得他不仅不是革命者,反而是一个反革命者。”《法国革命史》是站在革命者立场上的,当然对拿破仑不感冒。你所说的那几点也是事实,但是这要看你从什么角度来看待。例如:
  1、拿破仑后期虽然的倒退妥协,但是其执政前期,督政府已经对外不能力抗入侵,对内不能镇压王党叛乱,限价政策也不怎么样。局势动荡,人民倒悬。拿破仑雾月政变上台后。确实稳定了法国动乱的局势,瓦解了第一第二反法同盟,保住了大革命胜利的果实,防止了封建王朝的复辟。当时的革命派元老们如“西哀耶斯”等人都力挺拿破仑。就算到了后期,拿破仑也不是一点好事没做。如废除各地封建奴隶制度,如颁布法典(后面会详细讲解)都是安民立政的好措施。
  2、先从《拿破仑法典》说起。“所谓《拿破仑法典》实际上就是《法国民法典》,这只能说是法国大革命的遗产”这话确实不错。但要是照你这么说,我们现在一切的成果全是前任的遗产了。《四库全书》、《永乐大典》还不都是“ctrl+C”、“ctrl+V”复制黏贴前人的作品???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不就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遗产???
  如此说来他们也都无足轻重了???以此类推。没错,之前宪法是修改了好几轮,什么“共和元年宪法”、“共和三年宪法”、“共和五年宪法”一大堆。但是你要是细细研究,就会发现,这些宪法都是不全面的,不系统的,匆匆忙忙制定出来的。而且这些宪法有的甚至是互相否定的。吉伦特派制定的宪法否定斐扬派的,雅各宾派的又否定吉伦特派的。很多法典也没有得到有效实施。总之乱七八糟。而拿破仑颁行的是系统,又是最大的法典。此外,拿破仑政治时间较长、较稳定、法典因而也得到有效实施。并且被后来的法国甚至其他国家(尤其是后来许多拉美国家直接引用为本国宪法)所引用。就如同罗马帝国查士丁尼。就靠汇集编写《查士丁尼法典》一举成名一样。此外,《拿破仑法典》广义上不仅包括《法国民法典》还包括包括民法、商法,民事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而狭义仅指其中的民法典。至于军事制度以此类推。
  总之,就如同马克思所说,拿破仑是批判继承了前人遗产的。
  3、首先,明确一点,人是社会的人,他们做某事,除了那些极个别大公无私的人之外,多数人做事肯定都是会偏向自己利益的。只不过很多时候,个人利益和社会国家利益和比较相符合的。比如,亚当*斯密。他写《国富论》初衷仅仅是对他自己农场生意的总结,为了能让他的农场赚更多的钱,但他却因为此书成名,谁又会说他是个极度自私的人呢。在不损害他人社会利益的情况下,为自己某点利。也是可以的。人毕竟是社会人么。同样,拿破仑虽说是为了自己野心,但是,只要他所作的事情是有利于人类进步(废除早已过时的封建奴隶制度,农奴制度,符合资产阶级时代社会发展)、社会发展。人们就不会忘记他。
  还是那句话,总之人无完人。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法国革命史》毕竟是一家之言。楼主可以再看看其他的书本、典籍或者文献资料,更加全面的了解、认识拿破仑。中国古代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偏听则暗,兼听则明”。

  打了那么多字不容易啊,求采纳。谢谢!追问

1、拿破仑和法国大革命是两回事。法国大革命废除了专制,拿破仑却恢复了专制。拿破仑遇到的是一场接近尾声的革命,是已经疲惫不堪、任他摆布的人民,使得他暂时地按照他的思想支配了这个世界。
2、所谓《拿破仑法典》其实就是《法国民法典》,在拿破仑登上政治舞台之前,法国大革命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宪法都已经制定和修改了好几轮了。《法典》是法国大革命的遗产,拿破仑对《法典》谈不上有什么特殊贡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2-10
因为他是个特殊的人物,在18世纪的欧洲,他既不是革命者,但也绝不是保皇党。他既不受革命派欢迎,更遭封建王朝痛恨,甚至连资本主义也不喜欢他,而崇拜他的人们则几乎全部基于他的赫赫战功和个人魅力,他是一个完全个人英雄主义的王者,他创立的是一个属于自己的拿破仑时代。所以无论从革命还是封建角度去看待他都不实际。对他的评价两极分化到天壤之别也是这个因素。拿破仑发迹于欧洲各国联合反对法国大革命的战争中,在第一次反法同盟战争中,他脱颖而出带领法国抵抗了联军,粉碎反法图谋,完全可以说,他此时就是以一个革命英雄的身份,捍卫了大革命的火种的。在之后的反法同盟中,拿破仑也屡次反击了联军,可以说直到这里,他都是以一个法国捍卫者的身份出现的。这种情况可能一直持续到他称帝,拿破仑的个人野心不断膨胀,他已经不满足于捍卫法国领土了,他想征服全欧洲。他想做欧洲的“秦始皇”,他想要建立一个以法国为中心的大一统欧洲,统一度量衡,货币,法律…不得不说,虽然实质是出于个人野心,但他几乎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只有统一的欧洲才是强大的欧洲,破碎的欧洲只能任人鱼肉,两次世界大战已经完全证明了这一点。而实际上在拿破仑的遗嘱中,他大概也做了这样的分析——“我不得已用武力征服欧洲,但愿我的儿子不要继承这个事业,他应该具有崭新的理念,用法律的形式更新人民的思想,建立新的政权,消除封建残余,保障人民尊严,促进经济繁荣,用联邦的形式统一欧洲…”
简直像一个预言家,拿破仑明确的预言了现在欧洲共同体“经济繁荣,用联邦的形式统一欧洲”的未来,仅凭这一点,无论对他个人品行有什么指责,也都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个巨人。而从整体上来说,拿破仑战争也确确实实的影响了整个历史和欧洲的革命,即使是在他倒下,在他死后的百年来,他的“幽灵”也长久的盘旋在了欧洲上空。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即使是作为一个被拿破仑侵略的爱国诗人也作诗写出了这样的评价——“一个奇异的命运终了,伟大的人已经逝去,沉落了惊人的拿破仑世纪,威武常胜的一代天骄…还有谁,胸怀异常偏狭,让我们羞辱他。在今天,还想以狂热的谴责,烦扰他废黜的灵魂!赞扬吧!他给俄罗斯人民指出了崇高的命运,在幽暗的流放里,他死了,却把永恒的自由遗给世人。”普希金之所以能做出这样的感叹,实际上是由于拿破仑退位后的欧洲实际政治环境决定的,在拿破仑兵败滑铁卢后,渴望打倒他的欧洲却并没有迎来想象中的光明,而是陷入了更可怕的黑暗——1814年10月1日,维也纳会议召开,这实际上就是一次反法联盟维护和巩固欧洲大陆封建统治的大会,是一次重新瓜分欧洲的会议。维也纳会议不仅毁灭了欧洲最后一次实际统一的机会,也重新恢复了许多封建王朝的统治,法国波旁王朝复辟,各国人民重新回到起点…拿破仑的死亡并没有像大家期待的那样是“一个暴君的倒毙”,却反而成为了他神话的开端。之前痛恨他的各位激进分子都突然意识到了他的伟大之处,这其中甚至包括之前最憎恨他的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众所周知贝多芬《英雄交响曲》在创作时是献给拿破仑的,当时候被命名为《波拿巴交响曲》,然而拿破仑称帝之后,极端支持革命的贝多芬愤而指责他,并因此将交响曲改名《英雄——献给一位伟大的人》,然而在1814年拿破仑战败后,贝多芬也同很多人一样发现了这个现实——拿破仑的倒下让他们不进反退了。在1815年,贝多芬的信件中就这么写道——:“作为一个德国人,我是拿破仑最大的敌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却又与他逐渐达成一致。”,1821年,拿破仑病逝,贝多芬又表示:“对于这一灾难,我已经创作了音乐。”(有学者猜测是《庄严弥撒》的一部分,但没有证据。),1824年,他又发表了自己最终的看法,他说——“原先我并不喜欢他,现在却不那么认为了,如果拿破仑回到现在,他必定会在欧洲受欢迎,他理解这个时代的精神并且能够牢牢统治这个时代,他对于艺术和科学具有鉴赏力,并且憎恨黑暗。他对德国能更有价值,他打击封建体制,是法律的保护者。”因此,在他死去近两百年的今天,也有更多的著名人物对他做出了更实际的评价。“他把他的法典带到被他征服的国家里,这个法典比历来的法典都优越得多,它在原则上承认平等。”——恩格斯“拿破仑已经了解到现代国家的真正本质,他已经懂得,资产阶级社会的无阻碍的发展、私人利益的自由运动等等是这种国家的基础。他决定承认和保护这一基础。”——马克思“拿破仑真了不起!他一向爽朗,一向英明果断,每时每刻都精神饱满,只要他认为有利和必要的事,他说干就干。他一生就像一个迈大步的半神,从战役走向战役,从胜利走向胜利。可以说,他的心情永远是爽朗的。因此,像他那样光辉灿烂的经历是前无古人的,也许还会后无来者。有什么艰难困苦拿破仑没有经历过!如果想一想拿破仑所成就和所忍受的一切,就可以想象出,在他40岁的时候,身上已没有哪一点是健全的了。可是甚至到了那样的年龄,他还是作为一个完好的英雄挺立着。”——歌德“世界之所以平衡,是因为有上帝的存在,欧洲的天秤之所以保持平衡,是因为有拿破仑,拿破仑就是神的存在。”——黑格尔。
因此,确实可以说,他在自己人生中的有段时候,自私又愚蠢,他被接连不断的胜利和幸运,周围所有人的恭维吹捧搞得的昏了头了,他不仅自私愚蠢,还自大,自恋,专横,暴躁,不讲理,任人唯亲…他具有一系列巨大的人格缺陷,并且最终注定了他悲剧的结尾。但同样不能否认的是,他确实是一个非常伟大的英雄和伟人,他对法国的爱也显然是诚挚又热情的,最终他在遗嘱中写到——“我认为自己是一个法国人…我希望能被安葬在塞纳河边,在我热爱的法兰西人民中间…我希望我的儿子谨记,一切为了法国人民。”1840年冬天,新建的的奥尔良王朝派遣王子前往圣赫勒拿岛接回拿破仑的遗体,12月5日,在漫天大雪中,经过了他建造的凯旋门,在数十万巴黎民众的夹道迎接中,终于被安葬在了塞纳河旁的荣誉军人院。
第2个回答  2012-04-27
拿破仑在很多方面都是个真正的天才,问题在于他对自己的天才太过自信了(也是周围人捧晕的!),所以显得“既自私又愚蠢”。
拿破仑是我少年时代的偶像,他可能犯错,可能犯过不少错!但战神就是战神!
拿破仑是科西嘉人。科西嘉这个岛地处法国和意大利的边境,一直被两个国家争来争去的。所以这个岛上的居民既是法国人也是意大利人。我想,科西嘉小贵族出身的拿破仑之所以像个意大利人一样任人唯亲,也是因为他本来就受意大利门阀文化的影响严重。他从心里崇拜门阀制度,希望为家族建立一个门阀体系。而他本来就是个小贵族的儿子,“王权制度”对他来说是很自然很本能的想法。只不过——巴黎人当然忠于法国,罗马人一定忠于意大利,但是科西嘉人到底保谁为国王?那就很难讲。拿破仑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民主思想深入人心,而他也和同时代的人一起目睹了法国王室的愚蠢和堕落。但我想,后天的影响对他是有限的,他一定和当年清末的中国士人认为应该“国学为主,西学为辅”一样,很调和的认为“君主思想为主,民主制度做实际的行动纲领”。
拿破仑最突出的就是他的战法!——他的“散兵联合作战”,在当时是极具前瞻性的,也是现代军事学的基础之一。他能够进入军校的资格,就是他是个贵族的儿子。但他所上的炮兵军官学校,所传授的依旧是千年前亚历山大大帝的那一套“线式战术”。大致说来就是一支部队只有一个兵种。以步兵部队为例,一排排的人接连不断地轮番上来一起放枪,然后前队变后队,换一队人接着上来放枪……如此反复。理论上只要你的队列排的合理,放枪的频率足够,敌人无论是步兵还是骑兵都很难冲过这样密集的子弹群。著名作家简奥斯丁就是拿破仑同时代的人,她描述英国军官叫“红制服”,因为当时的军队不用考虑保护色的!——那时候作战双方都会选择在平原展开军队,然后以“线式战术”一排排地互相攻击,所以保护色一点用也没有!
但是,很多战争都不是在平原上发生的,更多的是地形难测的双方遭遇战,而大炮的加入,也使原本对等作战的线式战术变得一无是处……
所以拿破仑对当时最流行的战法和主要军事理论的基础“线式战术”明显持有异议,而他的看法就是著名的“散兵联合作战”,也就是同一支作战部队中有不同的兵种。一上阵,先用炮兵炸对手个稀巴烂,再用骑兵冲上去杀掉一批能反抗的活人,最后由扛刺刀的步兵去清理已经虚弱不堪的敌人……
因为拿破仑蔑视“线式战术”并倡导他自己的这种战法,他的长官一直认为他“犯上”,在他毕业时讽刺挖苦他,对他表达过非常恶毒的看法。
新毕业的拿破仑被派到法国的殖民地埃及驻防。然后——然后他就成了最有名的将军,战无不胜!在殖民地的时候,拿破仑就描述过自己战法的效果:“两个马木留克兵(埃及土著骑兵叫“马木留克兵”)绝对能打赢三个法国兵……而一千个法国兵则总能打败一千个马木留克兵!”
而国内的革命如火如荼。吉伦特派上台的时候,法国正面临着以维也纳的哈布斯堡为首的旧王朝联军的四面围攻——法国危在旦夕!
所以拿破仑就被请回巴黎,参与对外作战。但是他回国之前就知道了国内政权的虚弱底细了,一回国就发动政变。
由于他的半成品政治思想,所以他建立的国家是一个既非帝国也非共和国的中间体。他的法典也就在君主制的基础上有了更多民主的色彩。而他的战术是欧洲大陆闻所未闻的!那些所谓的强国,在他狡猾崭新的战法下完全不堪一击。拿破仑统治初期的对外战争,说白了就是对对手的大屠杀——大部分敌军甚至都没看清法军的样子就糊里糊涂的死了。
虽然拿破仑的称帝,让很多真诚的民主革命者离他而去,但是他半吊子的民主政权和战无不胜的天神童话为法国召唤来了大量外籍军人——至今法国仍旧保有一支地位很高的外籍军团,就是因为他!
保卫法国的对外战争,在这个科西嘉小贵族的引导下很快就变成了侵略战争。而他被胜利冲昏了头的贵族本性也发作起来,任人唯亲地到处任命自己那些猪一样蠢的亲戚们为各个国家的国王。这样的任人唯亲,最后也导致了他手下许多著名将领的叛变。而他那些亲戚们,在拿破仑遇到麻烦时也并没有帮助他,反而是……
到了这个时候,通过千万人的死亡,拿破仑创造的“散兵联合作战”的战法已经得到了欧洲军事界的一致承认和研究使用。而拿破仑建立的政治制度其实是非常矛盾和脆弱的,不可倚靠,所以——神话破灭了!
但拿破仑的战法、战神神话所吸引来的外籍军团以及拿破仑所主导的民主制度,留下来了!
第3个回答  2012-04-27
历史要看是谁写的,哪个阶级写历史,就占有主动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