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汉武帝“中外朝”制度的基本特点

如题所述

中外朝又称内外朝,中朝或内朝的人员是汉武帝的亲信如卫青等人,加大司马、大将军衔直接进入内廷与皇帝讨论国家大政,并由尚书令草拟诏书下发,这时的尚书令只是负责起草文件的秘书,直到南北朝才变成拥有极大权力的宰相一级的官僚。要看到这么做的背景是汉初以来形成的所谓“虚君实相”的政治格局,宰相的权力过大,对皇权构成了威胁。西汉宰相可以开府,即开设独立的办公机构,而这是合法的,十三曹是一个庞大的机构,员工工资由国家拨付,属于国家公务员。这种局面不利于皇帝独掌大政,所以皇帝要通过法外的形式削夺宰相的权力。中朝或内朝的人员是顾问性质的人员,而非正式的国家公务员,工资出自皇帝的私库,但因与皇帝关系密切,所以升迁较快,不似外朝官员要层层考核。
这种以法外的方式削夺相权、加强皇权的方式为后世君主所继承,隋唐将宰相一分为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而且还要加上同中书门下三品、开府仪同三司才能处理政务。宋代又设参知政事为副相以分权,至于枢密使、三司使又分走了宰相的军权和财权。明代内阁制同样以法外的形式组建一个直接受控与皇帝本人的秘书班子,其实就是中外朝的翻版。具体内容可以参考这方面的专著。关文发、颜广文:《明代政治制度研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1-05
中外朝制度实际上是一种非正式制度,就像明朝的内阁一样,外朝指的是以丞相为主的朝廷百官,中朝指皇帝和宫廷内侍以及一些亲信组成的决策机构,由中朝决定和草拟诏书,外朝则负责执行,通过这样就消弱了相权,加强了君权。追问

能在具体点吗?

第2个回答  2019-09-07
“尚书令”“侍中”“常侍”成为决策机构,而“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的权力被架空,且存在着三公九卿制度,表明这是西汉的“中外朝”制度。
汉武帝时期,有一个政策今人有必要思考一下,即设立了中外朝制度。其实后代也是屡用不爽,或明或暗而已。
武帝的中外朝制,大大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应该说达到了政令通畅的效果。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