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味道作文600字

如题所述

《鲁迅的味道》
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精神令人震撼,令人佩服——这就是我们所认识的表面的鲁迅,到目前为止,我仍然不能接受他的写作方式,但正是因为这样,我更想走进鲁迅,了解鲁迅.
作为外调组的成员,我们就鲁迅作品大部分以他的家乡鲁镇为题材这一契机,自然而然走进了鲁镇.——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绍兴县打出了力塑鲁迅文章的文化牌,打造了旅游业的新景点——鲁镇,把鲁迅作品中的"鲁镇"搬到现实中来.在鲁迅笔下《祝福》、《孔乙己》、《明天》等作品中频频出现的绍兴鲁镇,虽然是虚拟的,但绍兴县投入2亿多元,营造了一个占地9公顷的"鲁镇".在这里,融汇了昔日古城绍兴的民俗风情、民居建筑.鲁镇景区突出了鲁迅先生在故乡的精神家园,传承和弘扬了鲁迅文化,并将绍兴的水文化、桥文化、酒文化等融入其中.
百年历史的绍兴水乡缩影的鲁镇,在这得到重放,又重新回到现实生活中.无论是绍兴人亦或是外地人,徜徉在这古老的石板街道上,穿梭于民居村落,探寻绍兴的民俗风情,感受水乡的另一番情韵和意境……绍兴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相得益彰,这是绍兴名胜的最独特之处,对各省旅游资源的再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许多年来,“鲁镇”一直是个被国内外鲁研专家频频使用的词,在某种意义上说,它甚至已成了鲁迅作品的代名词,与三味书屋、百草园一起构成一种独特的鲁迅文化语境.可当有人问起“鲁镇”在哪里时,我们便难指其实了,而要说清“鲁镇”的面貌,更是勉为其难了.确实,“鲁镇”在鲁迅作品中仅是一种泛概念,它没有具体的方位,没有具体的形象描绘,留给人们太多的联想和想像的空间.
同时,当“鲁镇”历史的守护者们悄然离我们远去,古老的水乡风俗被现代文明逼进历史角落时,久居于繁闹与喧哗的人们便开始渴求一种文化的回归,希冀一种宁静、安适的生活,安然地在曲曲弯弯的窄巷、碧波荡漾的流水、垂柳依依的小桥观赏一种景致、品味一种风俗、寻觅一段历史.于是,建造一个新“鲁镇”便成了一种时代的召唤.
坦诚地说,随着岁月的流逝,鲁迅和他生活的那个年代离我们越来越远了,鲁迅所处的生活环境和社会风貌我们越来越感到陌生了.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人们尤其是青少年所发出的“鲁迅的书真难读真难懂”的阵阵感叹,为继承和弘扬先进的鲁迅文化,人们在做种种不懈的努力.如影视、戏剧界将《祝福》、《故乡》、《阿Q正传》等鲁迅作品搬上了银屏、舞台,出版界出版了《呐喊》、《朝花夕拾》等图文并茂的鲁迅作品,使广大观众和读者有了形象感受,读鲁迅原著相对轻松和容易多了.如今,鉴湖畔的“鲁镇”,更让所有文学爱好者有了读鲁迅的一把钥匙.
再看,鲁迅墓地位于虹口的鲁迅公园.墓地占地1600平方米,周围种植了松柏、香樟、广玉兰等长青树,墓前平台可同时容纳400人在此瞻仰.草坪上的鲁迅座像是浙江美院萧传玖所塑,墓栏里安放着灵柩的墓椁,上铺光洁坚固的花岗石,两旁两棵松柏系鲁迅夫人许广平及其孩子周海婴亲手栽植.墓穴后是花岗石做的大墓碑,上刻 “鲁迅先生之墓”六字,为毛泽东所题.
最后,在这次外调活动中,我们想对鲁迅老先生表达一种感情——尽管我们对鲁迅专题还存在种种困难,但我们总是以一种尊敬、敬畏的眼神去看待他,因为他的作品,因为他的一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3
  鲁迅先生在我的印象中并不深,以为鲁迅先生就是鲁迅先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但是,又因为几篇文章使我改变了对鲁迅先生的看法.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做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一生创作和翻译了很多作品,如,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18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中就这样提到过.就拿鲁迅先生关心女佣说起:鲁迅先生虽然自己生了病,但他还是在不断的写文章 .有的时候他写文章时还在不断地咳嗽女佣阿三劝鲁迅先生不要再写了.但是鲁迅先生劝女佣阿三多休息,不要干重活.这就是鲁迅先生,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得多.
  他还对劳动人民、进步青年关心、热爱.据不完全统计鲁迅先生一生中也关心过数百名进步青年,也非常爱护进步青年,给进步青年回过三千五百封信.
  鲁迅先生他不像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呵,我多伟大!”但他不一样,他是俯下身子给人民做牛马,他为了民族做了巨大的贡献与牺牲.他把一生的时光交给了民族,以为越老越顽强的战士……这就是鲁迅先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