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内阁制度是怎样形成的?

如题所述

明朝建立后,沿袭元朝官员制度,在中央设立中书省,置左,右丞相处理朝政,公元1380年朱元璋借“胡惟庸案”废除中书省和左右丞相,将权力分给六部,中国两千多年的丞相制被废除,而六部则由皇帝直接掌管,朱元璋此举无疑进一步加强了皇权。

后来朱元璋仿照宋朝制度,设置华盖殿、武英殿、文华殿、文渊阁、东阁大学士,大学士性质等同于顾问,这便是内阁的雏形。

朱棣即位后,由于他时常亲征蒙古,国家大事不能事事都亲力亲为,于是他特派解缙、胡广、杨荣等入职文渊阁,协助皇帝议政,这种参议政事的机构被皇帝命名为“内阁”,内阁制就此建立,但此时的内阁只有议政权,没有决策权,国家大事的决策权依然牢牢掌握在朱棣手中,说白了此时的内阁相当于皇帝的秘书团。

永乐中期以后,内阁职权渐重,内阁学士往往兼管六部尚书,手中开始握有实权,于是内阁逐渐成为皇帝的最高幕僚和决策机构。

到了明宣宗朱瞻基时代,尤其是杨士奇、杨荣、杨溥三杨担任内阁成员以来,协助宣宗皇帝处理政务,使得国内稳定,天下清平,三人在内阁配合完美,深受宣宗的信任,由此内阁权力得到极大提升。

到了明英宗时期,三杨辅政时期,安定边防、整顿吏治、发展经济,使明朝的国力继续沿着鼎盛的轨道发展,也正因为此内阁阁臣的地位得到空前的提高,内阁正式成为决策机构,所以“三杨辅政”算是明朝内阁制度的正式形成!

之后内阁历经成化,弘治,正德三朝的发展,逐渐成为可以对抗皇权的文官集团。

到了嘉靖皇帝时期,内阁首辅已经成为朝中第一实权人物,严嵩开启内阁首辅专权之先河,专权达二十多年,虽无宰相之名,确有宰相之实。

而明朝内阁制真正达到顶峰则是在之后的万历年间,万历首辅张居正进行改革,使内阁成为明朝政府的权力中枢,而张居正的内阁首辅也被很多人认为是现代内阁首相的雏形。

明朝内阁制经过两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很完善的政务体系,完全可以独立于皇权之外而主导政府的正常运转,这在封建时代无疑是一大进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3
内阁制度的形成主要还是因为没有丞相,而且当时皇帝的事务又非常多。
第2个回答  2020-12-13
皇帝设立的。皇帝为了让臣子帮助自己分担国事,设立的内阁,由内阁大臣帮助管理国家。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