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唐诗里的;绝句;是什么意思/?

我的意思是;绝句.做为题目它是什么意思?

绝句

中国诗体。又称截句、断句、绝诗。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也偶有六绝。它源于汉及魏晋南北朝歌谣。“绝句”这一名称大约起于南朝。梁、陈时,已较普遍地用绝句泛指四句短诗,其押韵平仄都较自由,或称古绝句。唐以后盛行近体绝句,格律同于八句律诗中的前、后或中间四句。所以,唐人有的在诗集中把绝句归于律诗。后来也有学者认为绝句是截于律诗之半而成。绝句灵活轻便,适于表现一瞬即逝的意念和感受,广为诗人所采用,创作之繁荣超过其他各体诗。宋代洪迈曾辑录唐人绝句万首,约占现存唐诗总数1/5。除李白、王昌龄、杜牧、李商隐以绝句擅长外,还有不少千古名篇,并不一定出自名家之手。另外,唐人绝句大都配乐歌唱,如王维《渭城曲》、李白《清平调》、刘禹锡和白居易的《竹枝词》、《杨柳枝》等,所以,绝句也被人视作唐人乐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3-28
绝句
开放分类: 文学、诗歌、体裁

绝句

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有的,古绝远在律诗出现以前就有了。这里我们就把两种绝句分开来讨论。
律绝跟律诗一样,押韵限用平声韵脚,并且依照律句的平仄,讲究粘对。
绝句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寒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甲)五言绝句
⑴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⑵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听筝
[唐]李端
鸣筝金粟桂,素手玉房前。
··
欲得周郎顾,时是误拂弦。
···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五言绝句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乙)七言绝句
⑴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⑵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变。
跟律诗一样,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以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①。

跟律诗一样,律绝必须依照韵书的韵部押韵。晚唐以后,首句用邻韵是容许的。
跟律诗一样,律绝可以用特定的格式②。例如: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③。
···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饮湖上初晴后雨
[唐]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④。

跟律诗一样,律绝要避免孤平。五言“平平仄仄平”第一字用了仄声,则第三字必须是平声;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个用了仄声,则第五字必须是平声。例如: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⑤。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摧。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⑥。
···
“不”“客”二字拗,“何”字救。
绝句原则上可以不用对仗。上面所引八首绝句当中就有五首是不用对仗的。

现再举两个例子: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塞下曲(第二首)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

如果用对仗,往往用在首联。上面所引的绝句已有一首(苏轼《饮湖上初晴雨后》)是在首联用对仗的,现在再举两首为例:

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

郿坞(第二首)

[宋]苏轼
衣中甲厚行何惧?坞里金多退足凭。
··毕竟英雄谁得似?脐脂自照不须灯!

···

但是,尾联用对仗,也不是少见的。象上文所引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就是尾联用对仗的。

首尾两联都用对仗,也就是全篇用对仗,也不是少见的。上面所引王之涣《登鹳雀楼》是全篇用对仗的。下面再引两个例子,一个是首联半对半不对,一个是全篇完全用对仗:

塞下曲

[唐]李益

伏波唯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绝句四首(第三首)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有人说,“绝句”就是截取律诗的四句,这话如果用来解释“绝句”的名称的来源,那是不对的,但是以平仄对仗而论,绝句确是截取律诗的四句:或截取前后二联,不用对仗;或截取中二联,全用对仗;或截取前二联,首联不用对仗;或截取后二联,尾联不用对仗。

二古绝

古绝既然是和律绝对立的,它就是不受律诗格律束缚的。它是古体诗的一种。凡合于下面的两种情况之一的,应该认为古绝:

⑴用仄韵;

⑵不用律句的平仄,有时还不粘、不对。当然有些古绝是两种情况都具备的。

上文说过,律诗一般是用平声韵,因此,律绝也是用平声韵。如果用了仄声韵,那就可以认为古绝。例如:

悯农(二首)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

···△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⑦!

····△

从上面所引的三首绝句中,已经可以看出,古绝是可以不依律句的平仄的。

李坤《悯农》的“春种”句一连用了三个仄声,“谁知”句一连用了五个平声。

范仲淹的《江上渔者》用了四个律句,但是首联平仄不对,尾联出句不粘,也还是不合律诗的规则的。

即使用了平声韵,如果不用律句,也只能算是古绝。例如:

夜思(二首)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疑是”句有“平仄仄仄平”,不合律句,“举头”句不粘,“低头”句不对,所以是古绝。

五言古绝比较常见,七言古绝比较少见。现在试举杜甫的两首七言古绝为例:

三绝句(选二)

[唐]杜甫

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残一人出骆谷。

········自说二女啮臂时,回头却向秦云哭。

····

殿前兵马虽骁雄,纵暴略与羌浑同。

·

闻道杀人汉水上,妇女多在官军中。

·

第一首“惟残”句用“平平仄平仄仄仄”,“自说”句用“仄仄仄仄仄仄平”

不合律句。尾联与首联不粘,而且用了仄声韵。第二首“纵暴”句用“仄仄仄仄平平平”,“妇女”句用“仄仄平仄平平平”,都不合律句。“殿前”句不尽合。

当然,古绝和律绝的界限并不十分清楚的,因为在律诗兴起以后,即使写古绝,也不能完全不受律句的影响。这里把它们分为两类,只是要说明绝句既不可以完全归入古体诗,也不可以完全归入近体诗罢了。

①依平仄类型来看,七言平起式等于五言仄起式,七言仄起式等于五言平起式。

五言平起式相当少见,七言仄起式比平起式稍为少些罢了。②五言除平平仄平仄以外,还有一种罕见的拗句是(仄)仄(平)仄仄;七言除(仄)仄平平仄平仄以外,还有一种罕见的拗句是平平(仄)仄(平)仄仄。这一点也与律诗相同。李商隐《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就是这种情况。③泊,入声。烟,平声。④比,上声。西,平声。⑤恐,上声。天,平声。⑥不,客,入声。何,平声。⑦看,平声。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注释: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

阵阵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飞翔的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

美丽的鸳鸯睡在沙上晒太阳。

迟日:指春天。

泥融:春日来临,冻泥融化,又湿又软。

鸳鸯:一种漂亮的水鸟,雄鸟与雌鸟时常双双出没。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春天美好动人的景色。第一,二句大处着眼,视野开阔,描写了自然界的大环境。诗的开头突出“迟日”,统领全篇。正因为春天来到,才会出现“花草香”“泥融”“沙暖”等现象。后两句生动地描写了两种可爱的动物,写燕子的动态,显出春意繁闹;鸳鸯的静态显得悠闲自在。动静搭配,相映成趣。这首诗意境优美,格调清新,自然流畅。
【中心思想】这首诗抓住阳光、江山、春风、花草及其香味、燕子和鸳鸯、泥融与沙暖等特有的春天景物,给读者描绘了一幅明丽纷繁的春景图,表达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暂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表达了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

绝句
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参考资料:

第2个回答  2008-03-28
绝句

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有的,古绝远在律诗出现以前就有了。这里我们就把两种绝句分开来讨论。
律绝跟律诗一样,押韵限用平声韵脚,并且依照律句的平仄,讲究粘对。
绝句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寒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甲)五言绝句
⑴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⑵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听筝
[唐]李端
鸣筝金粟桂,素手玉房前。
··
欲得周郎顾,时是误拂弦。
···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五言绝句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乙)七言绝句
⑴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⑵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变。
跟律诗一样,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以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①。

跟律诗一样,律绝必须依照韵书的韵部押韵。晚唐以后,首句用邻韵是容许的。
跟律诗一样,律绝可以用特定的格式②。例如: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③。
···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饮湖上初晴后雨
[唐]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④。

跟律诗一样,律绝要避免孤平。五言“平平仄仄平”第一字用了仄声,则第三字必须是平声;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个用了仄声,则第五字必须是平声。例如: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⑤。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摧。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⑥。
···
“不”“客”二字拗,“何”字救。
绝句原则上可以不用对仗。上面所引八首绝句当中就有五首是不用对仗的。

现再举两个例子: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塞下曲(第二首)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

如果用对仗,往往用在首联。上面所引的绝句已有一首(苏轼《饮湖上初晴雨后》)是在首联用对仗的,现在再举两首为例:

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

郿坞(第二首)

[宋]苏轼
衣中甲厚行何惧?坞里金多退足凭。
··毕竟英雄谁得似?脐脂自照不须灯!

···

但是,尾联用对仗,也不是少见的。象上文所引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就是尾联用对仗的。

首尾两联都用对仗,也就是全篇用对仗,也不是少见的。上面所引王之涣《登鹳雀楼》是全篇用对仗的。下面再引两个例子,一个是首联半对半不对,一个是全篇完全用对仗:

塞下曲

[唐]李益

伏波唯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绝句四首(第三首)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有人说,“绝句”就是截取律诗的四句,这话如果用来解释“绝句”的名称的来源,那是不对的,但是以平仄对仗而论,绝句确是截取律诗的四句:或截取前后二联,不用对仗;或截取中二联,全用对仗;或截取前二联,首联不用对仗;或截取后二联,尾联不用对仗。

二古绝

古绝既然是和律绝对立的,它就是不受律诗格律束缚的。它是古体诗的一种。凡合于下面的两种情况之一的,应该认为古绝:

⑴用仄韵;

⑵不用律句的平仄,有时还不粘、不对。当然有些古绝是两种情况都具备的。

上文说过,律诗一般是用平声韵,因此,律绝也是用平声韵。如果用了仄声韵,那就可以认为古绝。例如:

悯农(二首)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

···△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⑦!

····△

从上面所引的三首绝句中,已经可以看出,古绝是可以不依律句的平仄的。

李坤《悯农》的“春种”句一连用了三个仄声,“谁知”句一连用了五个平声。

范仲淹的《江上渔者》用了四个律句,但是首联平仄不对,尾联出句不粘,也还是不合律诗的规则的。

即使用了平声韵,如果不用律句,也只能算是古绝。例如:

夜思(二首)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疑是”句有“平仄仄仄平”,不合律句,“举头”句不粘,“低头”句不对,所以是古绝。

五言古绝比较常见,七言古绝比较少见。现在试举杜甫的两首七言古绝为例:

三绝句(选二)

[唐]杜甫

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残一人出骆谷。

········自说二女啮臂时,回头却向秦云哭。

····

殿前兵马虽骁雄,纵暴略与羌浑同。

·

闻道杀人汉水上,妇女多在官军中。

·

第一首“惟残”句用“平平仄平仄仄仄”,“自说”句用“仄仄仄仄仄仄平”

不合律句。尾联与首联不粘,而且用了仄声韵。第二首“纵暴”句用“仄仄仄仄平平平”,“妇女”句用“仄仄平仄平平平”,都不合律句。“殿前”句不尽合。

当然,古绝和律绝的界限并不十分清楚的,因为在律诗兴起以后,即使写古绝,也不能完全不受律句的影响。这里把它们分为两类,只是要说明绝句既不可以完全归入古体诗,也不可以完全归入近体诗罢了。

①依平仄类型来看,七言平起式等于五言仄起式,七言仄起式等于五言平起式。

五言平起式相当少见,七言仄起式比平起式稍为少些罢了。②五言除平平仄平仄以外,还有一种罕见的拗句是(仄)仄(平)仄仄;七言除(仄)仄平平仄平仄以外,还有一种罕见的拗句是平平(仄)仄(平)仄仄。这一点也与律诗相同。李商隐《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就是这种情况。③泊,入声。烟,平声。④比,上声。西,平声。⑤恐,上声。天,平声。⑥不,客,入声。何,平声。⑦看,平声。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注释: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

阵阵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飞翔的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

美丽的鸳鸯睡在沙上晒太阳。

迟日:指春天。

泥融:春日来临,冻泥融化,又湿又软。

鸳鸯:一种漂亮的水鸟,雄鸟与雌鸟时常双双出没。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春天美好动人的景色。第一,二句大处着眼,视野开阔,描写了自然界的大环境。诗的开头突出“迟日”,统领全篇。正因为春天来到,才会出现“花草香”“泥融”“沙暖”等现象。后两句生动地描写了两种可爱的动物,写燕子的动态,显出春意繁闹;鸳鸯的静态显得悠闲自在。动静搭配,相映成趣。这首诗意境优美,格调清新,自然流畅。
【中心思想】这首诗抓住阳光、江山、春风、花草及其香味、燕子和鸳鸯、泥融与沙暖等特有的春天景物,给读者描绘了一幅明丽纷繁的春景图,表达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暂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表达了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

绝句
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赏析】
志南的生活状态已不可考,他在当时的文坛上也没有“中兴四大诗人”以及“二泉先生”诸人的风头那么健。但就这短短的一首诗,就以其对早春二月的细腻感受和真切描写,把自己的名字载入了宋代诗史。
宋人赵与□《娱书堂诗话》卷上曾载:“僧志南能诗,朱文公尝跋其卷云:‘南诗清丽有余,格力闲暇,无蔬笋气。如云:“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予深爱之。’”朱熹激赏其诗,所使用的标准是有无“蔬笋气”,实际上是宋代诗学理论探讨的问题之一。苏轼在《赠诗僧道通诗》中说:“语带烟霞从古少,气含蔬笋到公无。”自注:“谓无酸馅气也。”可能是第一个提出这一命题。他评唐代司空图“棋声花院静,幡影石坛高”二句说:“吾尝游五老峰,入白鹤院,松荫满庭,不见一人,惟闻其声,然后知此句之工也。但恨其寒俭有僧态。”(《书司空图诗》)便明确表现了这一倾向。他的对僧诗蔬笋气的反对,也得到了不少诗人的赞同。如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中说:“近世僧学诗者极多,皆无超然自得之气,往往反拾掇摹效士大夫所残弃。又自作一种僧体,格律尤凡俗,世谓之酸馅气。”考察蔬笋气的内涵,大约是指感情的枯寂,境界的寒俭之类,这本是与僧家生活和精神紧相联系的一种状态,是一种特定的“林下风流”,似乎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所以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七引《西清诗话》说:“东坡言僧诗要无蔬笋气,固诗人龟鉴。今时误解,便作世网中语,殊不知本分家风,水边林下气象,盖不可无。若尽洗去清拔之韵,使与俗同科,又何足尚!”元好问在《木庵诗集序》中更直截了当地说:“诗僧之诗所以自别于诗人者,正以蔬笋气在耳。”(《遗山先生文集》卷三十七)的确,如果我们承认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的话,那么,对那种最能反映诗僧生活状态的蔬笋气又有什么理由不加以认可呢?苏轼诸人的说法其实是要把一切诗歌创作都纳入士大夫的审美趣味和标准中,而抹杀其应有的独特性。这一点,甚至和苏轼本人经常在诗歌理论中所表示的对多样化的追求也是不相符合的。所以,我们宁可理解为是他的一时之言,因为,从他的一些具体作品来看,也是并不缺少“蔬笋气”的。话又回到志南的这一首诗,朱熹称赞其没有蔬笋气,也是从士大夫的立场说的。这说明志南是诗歌创作上的多面手,不管有无蔬笋气,僧人都能写出好诗。
第3个回答  2008-03-28
中国古代律诗的一种,一般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之分。每行五字或七字,每首四行。遵循严格的对仗和平仄规律。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