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自律与他律

如题所述

首先,很多的东西不是自律可以控制的。 其次,将应然问题放在现实角度来看待当今的大学校园的秩序维持问题。 最后,自律有其局限性,会因为个人的价值观判断的不同而产生新的问题。 要说“他律”,我们可以讲:每个人,总有自己看不到的地方,必须依靠他人的帮助。就像自己的后背,如果不借助他人或者工具,是看不到的。人在生活中,就有很多类似“自己的后背”这样的盲点,无论你如何严格“自律”,总是还有仅仅依靠自己,肯定做不好的地方。即使是“吾日三省吾身”的孔子,对于“闻过则喜”的子路,也是给予了相当高评价的。或许,修炼到孔老夫子的境界,确实可以更多地通过自我反省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但是作为大学生,很显然,我们达不到这个境界… 大学生,处在一个青春朝气、蓬勃向上的年龄段,不可能像老成持重的成年人一样,凡事都自我约束得好好的——因为年轻人,就要去大胆尝试,就该去探索、去求知,这是天性使然,也是大学生之所以是祖国希望的原因之一 。所以,对于中学生来说,他律的作用,明显大于自律——因为要探索要尝试,就免不了容易出界,容易踩线。这个时候,他律就会帮助我们在安全范围内,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获得更好的效果。 举个例子:好比学生们喜闻乐见的球赛,为什么要有裁判?不能说所有球员都很不自觉,都不懂得自律,但是一旦比赛激烈起来,自然看不清球是否出界了,看不到自己或者别人是不是越位了……因为球员的精力,都在球上,这个时候,如果没有裁判的他律,比赛是肯定进行不下去的……球员们的自律当然重要,但是,单单依靠“革命靠自觉”的自律,肯定是不行的;相反,只有有适当的他律存在,就能确保大家都在规则之内进行比赛,一切都如水到渠成般的顺畅…… 注意:他律,是来帮助我们的,而不是来限制我们的,一个懂得良好地运用他律的帮助的人,才更容易成功——比如唐太宗李世民,不能说他不想当贤明君主,但是,如果他不能容忍魏征对他到处掣肘的严格他律,如果不是受到魏征的帮助,他必定不能达到这样的高度! 他律,是外在的规律,主要表现在理性对个体欲望的约束、驾驭和把握上。这种理性不是个人的理性,是社会的理性,柏拉图形象地将外在的理性和个人的内在欲望的关系,比喻为烈马和驭手的关系,称之为超自然的理性。 人的道德观念的养成都是社会道德的理性 “命令”铸造而成的,外在的强制力量不可或缺。没有外在的强制力量,道德的建立就无从谈起。 他律是自律的前提和条件,自律是在他律的作用和影响下,人们在内心深处逐渐形成的一整套潜移默化、自觉遵守的规范;自律又是他律的极好补充,把他律内化成自己的行为准则,主动遵守这些规范,这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同样重大。社会成员的行为如果仅仅依靠他律来规范,全体成员没有丝毫自律意识,整个社会就会始终处在矛盾对立之中。这种社会也是不可想象的。 社会这部巨大而精密的机器,并不能仅仅依靠每个人的自律就保证顺畅地运转,还要依靠他律。如果站在社会架构和运转的角度上看,他律甚至比自律更为重要,因为作为他律具体化的道德规范、法律、契约、信用保障、现代制度、社会监督等等,共同构成了社会的外部条件,离开了这些,整个社会将不能正常运转。 我先阐述一下我方观点: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他律重于自律。所谓他律是指依靠外界事物来约束控制自己的行为;而自律则指社会中的个体要自我约束,自我控制。无论自律和他律,目的都是为了促进个人文明习惯养成。“国有惯养成中占有的地位,但相对于他律,自律有以下几个弊端
1自律的标准是分散的,不统一的。自律所依据的标准是人的内心准则。在当今社会,社会意识的多元化趋势使得个人的内心准则即价值观多元化。而不能予以控制
2自律不能长期稳定的发挥效用。“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人做一件好事很简单,人做一生好事却很难。而他律的约束一般是稳定,长期地对人发挥作用。
3自律对人的行为的控制力是薄弱的。自律依据的内心准则的权威性必须通过他律的社会舆论与法律规定在确立,没有他律,就无自律的权威性。权威性消失,又如何使自律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反之他律有以下几个好处
1他律由他人引导,约束,有一定的标准,不象自律可波动性大,不能确保文明习惯的养成。
2他律对中学生的文明习惯的保持有可靠性和长久性
3他律具有权威性 可见,他律相对于自律有很大的优越性。因而我们要贵自律而重他律。 而且,自律必须由他律引起。人最初并无自律意识,在成长过程中文明习惯受他律约束,培养,才建立起自己的内心准则,因而自律是他律的内化,他律被轻视,又何言他律的内化。 历史的车轮不停的运转,他律是养成文明习惯路上的关卡,把不文明淘汰,引导走向文明!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靠自律还是他律。
关于自律与他律孰轻孰重的问题 对方辩友存在以下几方面的认识错误:
1 对方辩友把他律与自律分割开来我们所辩论的观点是自律与他律哪个更重要,而非要自律还是要他律。
2 过分高估了自律,人的认知是有限度的,意识形态也是分散和不统一的,在不同意识形态的控制下,自律如何在社会中达到统一,进而附和社会的利益,推动社会发展。
3 人是利益主体,利益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关系,在利益的驱使下,自律所依照的道德法则只能成为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负。因而必须用他律加以规范。
4 自律由他律引起的,是自律的内化,没有他律,自律就没有形成的基础,离开他律的自律只能是无律。
5 他律的对象并非局限的,他律不仅针对有错误行为的主体,而且对于没有发生这种行为的主体也有约束作用,如法律的禁止即是约束法行为的主体。
6 社会发展至今各项工作都必须纳于他律的范畴中才能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社会发展,总体看来,他律重于自律。自律是指自己约束自己,自觉遵守道德;他律是指靠外界督促、约束来遵守道德。 一,一个人从小的任何习惯都与家庭环境影响有很大的关系.父母亲人的言谈举止都会影响孩子的习惯.若从小养成了好的习惯,则长大后相对来说会比那些不好习惯的人有更强的自律力. 二,社会习惯也会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一个人生活工作都离不开与别人相处的环境,一个团体的文明习惯绝对会影响个人的行为及思想,这就是潜移默化的结果. 三,一个工厂往往有成千上万的员工,而这些人员又来自不同的环境,所接受的教育程度也不尽相同.在这基础上,靠个人的自律是很难改善或影响这么多员工的习国法,家有家规”。他律在个人文明习惯养成起到极重要的作用。不可否认,自律也在明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20
自律是靠自身约束从而达到一定的效果,指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循法度,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自律并不是让一大堆规章制度来层层地束缚自己,而是用自律的行动创造一种井然的秩序来为我们的学习生活争取更大的自由。
而他律是有外界来控制自身。广义来说,他律指非自愿的执行涵盖道德标准、法律体系(包括惩治和预防)和其他社会规范。狭义来说,他律为除本体外的行为个体或群体对本体的直接约束和控制。他律和自律最初是皮亚杰描述儿童道德、判断发展所用的术语。他律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他律的道德判断具有客观性,是早期儿童道德发展水平的本质特点。他们的道德判断是根据外在的道德准则(服从或不服从)只注意行为的客观后果而不关心主观的动机。所谓道德自律,就是指儿童自觉地依照道德规范,自我对照、自我践履、自我反省、自我提高的过程。
自律是内因起到关键性作用,比如自己内在动力不足外因所起到的效果也会有限。内因发生改变会起到质的飞跃。但是只有外因也是事倍功半。
只有将内因外因结合起来共同作用,才能达到效果。
第2个回答  2012-11-09
修身养性
第3个回答  2020-03-03
第4个回答  2012-11-13
你狠2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