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为什么那么昏庸无能?

?为什么?

刘禅并非“昏君庸主” 三国蜀汉后主刘禅,其为“昏君庸主”,已成千古定论。然而考诸史实,推于事理,我认为这一千古定论尚可商榷。 蜀汉是三国时代最弱小的政权。它地狭民少,国力单薄,与魏、吴虽称鼎足而三,但自刘禅即位后,实际上是在危局下支撑。而蜀汉在刘禅治下,国祚延续达四十年之久,几乎与其敌国曹魏共存亡。四十年中,蜀汉人材得其所用,政权基本稳定,而且对魏始终以攻为守,战略上处于主动。这是基本史实,不应否认。 而人们所以认为刘禅“昏庸”,则主要是出于如下看法: 第一,刘禅在政治上毫无主见,无所作为,其四十年在位,完全仰仗诸葛亮等辅臣; 第二,刘禅在其执政后期宠信佞臣黄皓,导致政治腐败,这是蜀汉亡国的根本原因。 我认为,这些看法是片面的。 先说刘禅在蜀汉政权中的作用。 刘禅一朝,确实人材济济。位至丞相、尚书令、大将军的重臣,先后有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姜维等。诸葛亮自不待说,是三国时代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史称“识治之良材,管、箫之亚匹。”(1)蒋琬、费祎、董允也因其贤良,时人将他们与诸葛亮并称为“四相”、“四英”。(2)姜维则“敏于军事”,(3)是诸葛亮死后蜀汉伐魏的主帅。此外,还有一大批独当一面的能臣良将,如“邓芝在东,马忠在南,平(王平)在北境,咸著名迹”。(4)所以,后世有“时蜀官属皆天下英俊”(5)的评论。无可否认,逆境中的蜀汉政权,能保其四十年基业,很大程度上确实得力于这些辅臣。 但是,上述事实说明什么呢?我认为,应该说明刘禅政治上的明智,知人善任,而不应反而说明刘禅的“昏庸”,即所谓毫无主见,无所作为。 先看刘禅之用诸葛亮。人们可能会认为,刘禅对诸葛亮,根本谈不上用不用的问题,只能是无条件地言听计从。这种看法是肤浅的。诚然,以当时诸葛亮的威望,刘禅的年龄(刘禅即位时十七岁),加上刘备临终时的正式“托孤”,诸葛亮确实可以当仁不让地主持大政。事实也正是这样。但是,在封建时代,君臣关系从来难处。当臣下明显地强于君主时,“震主”往往成为君主最大的心病。而当时诸葛亮与刘禅的关系,客观上就处于“震主”的状况。这种状况,刘备早就预见到了。所以他临终向诸葛亮“托孤”时,竟说出了“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6)这样的话,意思显然还是放心不下。至于刘禅,更是当事者。在诸葛亮为其主政的十二年间,他已经逐渐成年,不可能对他与诸葛亮的君臣关系毫无考虑。如果他真是“昏庸”,那就会对诸葛亮不理解、不信任。而一旦他对诸葛亮有了“震主”的感觉,那就很容易生疑忌、听谗言,演出历史上屡见不鲜的悲剧。但刘禅并没有那样,而是对诸葛亮始终如一地信任和尊重。这本身就说明他在用人上确有主见,而且所见极是。 再看刘禅之用蒋琬、费祎、董允、姜维。如果退一步说,就算刘禅对诸葛亮是不得不用。那么在诸葛亮死后,对于刘禅来说,就再没有不得不用之人。蒋琬、费祎、董允、姜维虽然都为诸葛亮生前所推荐,但他们都远不再有诸葛亮那样的权威性。只要得不到刘禅的信任,他们完全可能不受重用。但刘禅对他们却是个个重用到底。其中,对姜维能用而不疑,尤其不易,因为姜维原来不是蜀汉阵营中的人,而是从魏国归附过来的。姜维在诸葛亮死后,即“统诸军,进封平襄侯”,费祎死后,复“加督中外军事”,直至升任最高武职——大将军,(7)掌握了蜀汉的军权。在当时的战争年代,军队乃是立国的命根子。刘禅敢于把军权交给姜维这样一个从敌国归附过来的将领,这只能说明他确有主见。这种主见也就是知人之明。我们不能设想,这竟也是刘禅“昏庸”的表现,因为他再“昏庸”,也不可能对自己的命根子毫不在意。其实,在用姜维这样的问题上,越是昏庸,就越会疑神疑鬼,根本不可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尤其是在蜀汉末年,黄皓千方百计排挤姜维,但终未得逞,其原因显然是刘禅这一关没有通过。是不是姜维握有兵权,刘禅无奈他何呢?并不是。姜维“羁旅托国”,在蜀汉朝廷和军队中根基不深而又身居高位,所以常怀“危惧”。(8)他完全是靠刘禅的支持才能发挥作用。刘禅对姜维是既倚重又有足够制约力的。所以他对姜维的支持,只可能是出于知人之明。 刘禅在政治上有主见,除了反映于他的用人政策,还突出表现在他对伐魏战争的坚持。蜀汉之主动伐魏,是诸葛亮的既定国策。这一国策对蜀汉,无论政治上还是军事上都是上策。首先,由于蜀汉是边陲小国,而魏是中原大国,所以在孰为正统的问题上,蜀汉实居于劣势。而为了争取政治上的优势,蜀汉就需要不断强调自己是汉王朝的延续,是正统,理当统一天下,即所谓“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9)既然是这样,蜀汉就需要主动伐魏,作为“讨贼”,以证明自己的正统地位。其次,蜀汉是弱国,而魏是强国。以弱对强,军事上如果消极防守,必然被动挨打,随时可能被强敌吞没。而只有采取积极防守,即以攻为守,才能鼓舞士气,争取主动。诸葛亮在世时,曾不遗余力,五次北伐,虽然没有也不可能真正打败魏国,但确实收到了上述政治上争取优势、军事上争取主动的效果。诸葛亮死后,刘禅继续推行这一既定国策。但是,这时的蜀汉,进行伐魏战争已经越来越困难了。一方面,由于诸葛亮已不在世,伐魏事业失去了精神支柱和得力统帅,人们的信心开始丧失;另一方面,经过诸葛亮伐魏的多次战争消耗,本来就弱小的蜀汉,民力财力更形枯竭。所以,当时蜀汉朝野上下,多数人都主守不主战。但是刘禅还是念念不忘伐魏。就在诸葛亮死后第三年,即延熙元年,刘禅即欲利用魏国发生辽东之乱,乘机再举北伐。他对大将军蒋琬下诏,令其准备行动。诏书语气坚定,充满信心,而且明示了策略:“曩秦之亡,胜、广首难,今有此变,斯乃天时。君其治严,总帅诸君屯住汉中,须吴举动,东西犄角,以乘其衅。”(10)后来,由于魏国迅速平定了辽东之乱,吴国亦因江夏之役新败于魏,未敢轻动,刘禅策划的这次北伐终未成行,但还是显示了他伐魏的决心。蒋琬死后,费祎继任大将军。费祎是主守派,对主战派姜维有所抑制。费祎死后,刘禅即让姜维大兴伐魏之师。由于频年用兵,民穷财困,加之军事上败多胜少,所以引起许多朝臣的反对。但刘禅还是支持姜维伐魏不止。诚然,刘禅的频繁伐魏,确实有所失策。失策不在伐魏,而在过于频繁。但无论如何,刘禅力排众议,坚持伐魏,至少表明他在政治上是有主见的。有主见不一定经常正确,或者说,有失策并不等于没有主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4-28
不昏庸 1、如果昏庸,绝不会完全把国家交给来管理,更不可能在诸葛亮之后还完全交给蒋琬等后继的宰相,所以说他交权是因为诸葛亮太厉害的人是不明事理。有人管理国家,受苦受累,自己吃喝玩乐,有什么不好? 2、如果昏庸,绝对不会听老爹的话,把诸葛亮当做真的当做干爹,同时,蜀国的大臣还有美女什么的,肯定遭殃不少,而历史上没有这样的记录,可见后主并不象孙皓那么的坏,昏庸。 3、请问所有的聪明人,作为一个亡国之君,在司马昭那样的人的面前,该说什么样的话才能保全性命?阮籍不也装疯卖傻吗?聪明如,又怎么样?真正昏庸如晋惠帝,又怎么样,死都不知道怎么四的。所以后主不昏庸。 4、后主如果昏庸,绝对不会在敌人到了城下再投降,也绝不会不采取焦土政策来对付敌人,然而,他没有这么做,他象张鲁一样,完全没有伤害普通的百姓,而投降,张鲁被说成是仁人,那么后主呢? 5、后主即使不是聪明的人,也绝对不是傻子!历史上对他的记录无非就是不思蜀等两则记录。首先,那是敌人的历史,公正与否很难说,其次,第一条已经说过背景了。第三,后主成功地保住了的血脉,保全了家人,所谓宁为玉碎,试问是真聪明吗? 6、儒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后主做到了 道家:有而不持,不敢为天下先,后主做到了。 同时他还做了49年太平天子。找找,在中国的历史中,在激烈的政治角斗中,有几个象后主这样的人? 总结:后主是个很老实本分的孩子,也非常聪明,所谓大智若愚,不然,诸葛亮死后,难道蜀国就没有聪明的人吗?能驾驭那么多聪明的人为他拼命,甚至还假投降,真造反,难道是个傻子能做到的吗?另外,姜维与后主书,没有被人发现,如果后主是傻子,姜维还能有时间鼓动钟会造反吗?只是时世变了,识事务者为俊杰,后主这样的 人就是,他演戏太象了,骗了世间上千年。我们说他傻,后主在天上笑,谁真正傻呢?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4-28
不傻,而且很厉害! 首先是制度,在诸葛亮死后,他马上废除丞相制度,让费祎当尚书令和大将军,以蒋琬为大司马,两人的权力相互交叉,相互牵制,但又各有侧重。蒋琬以管政务为主,兼管军事;费祎以管军事为主,兼管政务,军政及内政大权不再同一人一把抓。后来蒋琬病死,刘禅干脆自摄国政,直接执掌大权19年,如果不是因为诸葛亮执政的时候六次出兵伐魏都、姜维九次出兵北上,都徒劳无功,消耗国力的话,没人敢说蜀汉偏安能维持多久,也许三国鼎立的局面会多持续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接着是拉拢人心。曹爽与司马懿争权被杀后,夏侯霸害怕受到株连而入蜀,刘禅亲自出迎。夏侯霸的父亲夏侯渊为老将黄忠所杀,刘禅安抚前来投降的夏侯霸时,说:“你父亲的遇害,非我先人所为。”一语带过之后,套近乎说:“我的儿子还是你外甥哩!”原来,刘禅之妻乃张飞女,而张飞之妻又为夏侯渊的从妹,所以刘禅才这么说。之后,刘禅对夏侯霸“厚加爵宠”。刘禅对夏侯霸的这一套怀柔拉拢的手段,即使其父刘备在世,大概也不过如此。 还有别人对他的评价。刘备给后主的遗诏提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 诸葛亮在《与杜微书》中评价刘禅:“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 诸葛亮和刘备是什么人,这不用多说了,他们说行的人,难道会差吗? 对了,还有易中天先生说的,刘璋不战而降投降刘备就是对了?刘禅不战而降投降司马昭就是错的了? 所以,我认为刘禅不傻,而且很聪明。 “识时务者为俊杰!”
第3个回答  2014-04-28
对刘禅的评价不是很好说啊,说他聪明也对,说他昏庸也对 其实我觉得他只是抱负小了点,他只在乎怎么活下去,怎么过日子,如果说从这一点上说他还是聪明的,难道他真的不想继续在蜀国做皇帝???也许“乐不思蜀”就是他故意的,为了活命阿斗当时的回答无疑是最好的, 但如果从另一方面来讲他是很笨的,以当时诸葛亮的才智及后来得到诸葛亮真传的姜维的才华,只要他有野心,励精图治,管理好大后方,要想取得天下不是难事。 所以阿斗没有大智慧,不过还是有点小聪明的
第4个回答  2014-04-28
其实,诸葛亮一生就看错了刘禅,早在白帝城刘备死的那时候,刘备就有说了,“如果我儿不行,你自立'成都王'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