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唐太宗、唐玄宗、武则天、朱元璋简介各200字

如题所述

孝文帝
北魏献文帝皇兴元年八月二十九日(467年10月13日),元宏生于北魏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紫宫,皇兴五年二十日(471年9月20日),即皇帝位于太华前殿,大赦,改元延兴元年。
元宏即位时只有5岁,由祖母冯太后执政。冯太后是汉人,对鲜卑人建立的北魏王朝进行了一系列封建化的改革,孝文帝便受此影响。太和十七年(493年)亲政后,秉承冯太后的政策,继续进行了汉化改革,而且做得比冯太后更大刀阔斧。他先整顿吏治,立三长法,实行均田制;然后于494年,他先“南伐”为名迁都洛阳,全面改革鲜卑旧俗:规定以汉服代替鲜卑服,以汉语代替鲜卑语,迁洛鲜卑人以洛阳为籍贯,改鲜卑姓为汉姓,自己也改姓“元”。并鼓励鲜卑贵族与汉士族联姻,又参照南朝典章,修改北魏政治制度,并严厉镇 -压反对改 革的守旧贵族,处 死太子恂,这一举动使鲜卑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军事等方面大大的发展,缓解了民族隔阂,史称“孝文帝中兴”。

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1]),是唐朝第二位皇帝,627年9月4日-649年7月10日在位,年号贞观。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他的前半生是立下赫赫武功的军事家,在唐朝的建立过程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李世民又平定了窦建德、王世充的武装力量,最终统一中国,之后开始大量接触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后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弟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二人,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被迫让位,李世民即位。李世民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以文治天下,成为中国史上最著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唐太宗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并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唐玄宗
李隆基(685-762),即历史上著名的唐玄宗(庙号为“玄宗”),亦称唐明皇。西元712年至756年在位。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窦德妃。谥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清朝为避讳康熙皇帝之名(玄烨),故而多称其为唐明皇。李隆基在位期间开创了唐朝乃至中国历史上的最为鼎盛的时期,史称“开元盛世”。但是唐明皇在位后期(天宝十四年)爆发安史之乱,使得唐朝国势逐渐走向衰落。

武则天
武曌(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通称武则天或武后,并州文水人,中国历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认的女皇帝[注 4]。唐高宗时为皇后(655年-683年)、唐中宗、唐睿宗时为皇太后(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后自立为武周皇帝(690年10月16日-705年2月22日在位),705年退位以后,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性太上皇。
武氏为唐开国功臣武士彠次女,母亲杨氏,祖籍并州文水县(今山西省文水县),生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本名不详,十四岁时因长得很美,豆蔻年华,美艳绝伦,光彩照人,而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注 5]。高宗时为昭仪,后封为皇后,又上尊号为“天后”。高宗崩,中宗即位,武氏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后改名曌[注 6]。武氏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于称帝后上尊号“圣神皇帝”,退位后中宗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武氏另有废除的尊号“圣母神皇、圣神皇帝、金轮圣神皇帝、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天册金轮圣神皇帝、则天大圣皇帝”等。[1]
朱元璋
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中国明朝开国皇帝,汉族,姓朱,名元璋,初名重八[1],後更名兴宗,字国瑞,生於盱眙太平乡(今安徽省明光市明光街道赵府村附近)。俗称洪武帝、朱洪武,庙号太祖,其统治时期被称为「洪武之治」。
朱元璋出身平民,早年参与元末起义,并通过连年征战,最终统一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的另一个大一统的明王朝。明太祖在位期间通过廷杖大臣、废相、设锦衣卫、大杀功臣(也包含惩治贪赃枉法的元勋)等毒辣手段建立起一套维护皇权的体制,正是由于他的这些举措,使得明朝276年时间内,没有外戚专权或军阀割据,党争现象亦未形成似唐末「牛李党争」的祸乱。然而,他为巩固君权,於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案後废除丞相,令权力高度集中於皇帝而臣下权力分散,进而导致明朝後来内臣宦官乱政的局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7-15
1北魏孝文帝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是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北魏第七位皇帝,初姓拓跋,后改姓元。是一位卓越的少数民族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他自幼由太皇太后冯氏抚养长大,崇尚中国文化,亲政后实行汉化,禁胡服﹑胡语,改变度量衡,推广教育,改变姓氏并禁止归葬,提高了鲜卑人的文化水准,是西北方各民族陆续进入中原后民族融合的一次总结,对中国起了重要的作用。庙号高祖,谥号孝文皇帝。

2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汉族,陇西成纪人,祖籍赵郡隆庆,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3李隆基(685-762),即历史上著名的唐玄宗(庙号为“玄宗”),亦称唐明皇。西元712年至756年在位。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窦德妃。谥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清朝为避讳康熙皇帝之名(玄烨),故而多称其为唐明皇。李隆基在位期间开创了唐朝乃至中国历史上的最为鼎盛的时期,史称“开元盛世”。但是唐明皇在位后期(天宝十四年)爆发安史之乱,使得唐朝国势逐渐走向衰落

4武则天(624年~705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唐高宗时代曾出现另一个民间起义的女皇帝陈硕真),也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67岁即位),又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唐高宗时为皇后(655—683)、唐中宗和唐睿宗时为皇太后(683—690),后自立为武周皇帝(690—705),改国号“唐”为“周”,定都洛阳,并号其为“神都”。史称“武周”或“南周”,705年退位。武氏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于称帝后上尊号“圣神皇帝”,退位后中宗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武则天也是一位女诗人和政治家。

5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398年),汉族,明朝开国皇帝。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原名朱重八,后取名兴宗。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暴政,龙凤七年(1361年)受封吴国公,十年自称吴王。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在基本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后,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朱元璋统治时期被称为“洪武之治”。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于南京明孝陵
第2个回答  2012-07-15
孝文帝改革,加速了中国北方的民族融合;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期共23年,国家富强,社会繁荣,史称贞观之治;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社会繁荣,史称开元盛世。但后期由于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不爱江山爱美人,结果导致了安史之乱,由繁荣走向战争,国家一蹶不振,险些失国,足不可取;武则天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墓前立无字碑,是非功过由后人评说。本人赞成武则天的统治政绩;朱元璋从要饭花子成为皇帝,足见其英武。特别在治贪治腐方面,卓有成效。
第3个回答  2019-02-12
不(;`O´)o
第4个回答  2012-07-15
北魏献文帝皇兴元年八月二十九日(467年10月13日),元宏生于北魏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紫宫,皇兴五年二十日(471年9月20日),即皇帝位于太华前殿,大赦,改元延兴元年。
元宏即位时只有5岁,由祖母冯太后执政。冯太后是汉人,对鲜卑人建立的北魏王朝进行了一系列封建化的改革,孝文帝便受此影响。太和十七年(493年)亲政后,秉承冯太后的政策,继续进行了汉化改革,而且做得比冯太后更大刀阔斧。他先整顿吏治,立三长法,实行均田制;然后于494年,他先“南伐”为名迁都洛阳,全面改革鲜卑旧俗:规定以汉服代替鲜卑服,以汉语代替鲜卑语,迁洛鲜卑人以洛阳为籍贯,改鲜卑姓为汉姓,自己也改姓“元”。并鼓励鲜卑贵族与汉士族联姻,又参照南朝典章,修改北魏政治制度,并严厉镇压反对改革的守旧贵族,处死太子恂,这一举动使鲜卑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军事等方面大大的发展,缓解了民族隔阂,史称“孝文帝中兴”。
太和二十三年初一日(499年4月26日),孝文帝崩于谷塘原之行宫,孝文帝去世后,庙号高祖,谥号孝文皇帝。
然而孝文帝499年去世以后,仅仅过了35年,由于北魏边镇鲜卑军事集团发动的反汉化运动六镇起义 [1] ,534年,北魏王朝分裂成东魏、西魏,之后更分别被北齐和北周取代。
其在位期间推行均田制和户调制,变革官制和律令,迁都洛阳,改易汉俗等。孝文帝所推行的改革措施有利于缓解民族隔阂和阶级矛盾,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汉族,陇西成纪人,祖籍赵郡隆庆,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李隆基(685-762),即历史上著名的唐玄宗(庙号为“玄宗”),亦称唐明皇。西元712年至756年在位。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窦德妃。谥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清朝为避讳康熙皇帝之名(玄烨),故而多称其为唐明皇。李隆基在位期间开创了唐朝乃至中国历史上的最为鼎盛的时期,史称“开元盛世”。但是唐明皇在位后期(天宝十四年)爆发安史之乱,使得唐朝国势逐渐走向衰落。

武则天(624年~705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唐高宗时代曾出现另一个民间起义的女皇帝陈硕真),也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67岁即位),又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唐高宗时为皇后(655—683)、唐中宗和唐睿宗时为皇太后(683—690),后自立为武周皇帝(690—705),改国号“唐”为“周”,定都洛阳,并号其为“神都”。史称“武周”或“南周”,705年退位。武氏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于称帝后上尊号“圣神皇帝”,退位后中宗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武则天也是一位女诗人和政治家。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398年),汉族,明朝开国皇帝。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原名朱重八,后取名兴宗。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暴政,龙凤七年(1361年)受封吴国公,十年自称吴王。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在基本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后,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朱元璋统治时期被称为“洪武之治”。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于南京明孝陵。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