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二回 根据冷子兴的演说,概括贾府的状况

如题所述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见《红楼梦》的第二回。冷子兴在扬州偶然遇到被革职赋闲的贾雨村,闲谈中说到京城中的荣国府: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这还是小事。更有一件大事: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这其实是作者在书中荣国府正式故事展开以前借冷子兴之口,对荣国府已处于衰落的“末世”境况的一个概括交代。有意思的是,作者让这个人物姓冷,而他的身份则除了古董商人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又是荣国府大管家周瑞的女婿:这就使他既没有介入贾府事务,又能从其岳父母那里得到有关贾府境况的真实信息,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冷”眼旁观者!而古董商人经常和大多来自富贵人家的古董打交道的人生阅历,无疑又使他对古今富贵人家的兴衰成败有独到的精辟之见,所以曹雪芹才让他对荣国府的末世现状有上述那么透彻的认识。难怪脂批本回回前诗即云:“欲知目下兴衰兆,须问旁观冷眼人”。冷子兴这段对贾府现状的中肯分析,可分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经济方面的主要问题是入不敷出。原因则有三:一是“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一个封建大家庭,在创业之初,不但人数有限,而且多从艰难中来,所以一般都比较节俭。但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事务和费用必然日益增多,如果收入不再增加,经济拮据就是一种必然。二是“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经济状况的改善,必然刺激人享受的欲望;加上家大业大,不当家不知财米贵,所以多数人就会“安富尊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人为之谋划生财之道,还不致入不敷出,而贾府偏偏是“运筹谋画者无一”!三是“其日用排场,又不能将就省俭”。古人言“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在贵族大家庭中,生活水平只能提高,不能下降。下降必有怨言,导致家族内部矛盾激化。此王熙凤所以言自己“我这几年生了多少省俭的法子,一家子大约也没个不背地里恨我的,我如今也是骑上老虎了”(55回)也。这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必然就是“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难怪古人有“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说法,今人甚至有“第一代创业,第二代守业,第三代毁业”的说法了!在书中正式故事展开以后,贾府的这种经济上入不敷出的情况得到更形象详细的展示。53回,贾珍即言,他们宁国府这边,因为没有什么外项大事,还可以勉强维持,而荣国府那边,收入没有增加,却有些大事不得不办,“却又不添些银子产业,这一二年倒赔了许多”。到了55回,作者又借当家人王熙凤的口说:“家里出去的多,进来的少。凡百大小事仍是照着老祖宗手里的规矩,却一年进的产业又不及先时,……若不趁早儿料理省俭之计,再几年就都赔尽了。”到了72回,贾府连一个重阳节都无法支应,贾琏不得已求鸳鸯“暂且把老太太查不着的金银家伙偷着运出一箱子来,暂押千数两银子支腾过去”。可见经济已困窘到什么程度。连一贯清高的林黛玉都注意到了这一点,说这样下去,“必致后手不接”!经济上日益拮据,是贾府走向衰败的一个致命原因。政治方面的主要问题是后继无人。在冷子兴看来,和经济上的入不敷出相比,这是更大的一件事:“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富贵人家出纨绔子弟,这几乎是一条铁律。因为人们很难抵制吃喝玩乐、酒色财气的诱惑。中国封建社会一直是以男权为中心的,那么我们不妨以辈分为序来看看贾府的男性主子们:在现存辈分最高的“文”字辈中最年长的是宁国府的贾敬,他进士出身,可见他青年时期还是相当努力的,本应为家族的延续和振兴作出贡献,但他却一心想得道成仙,把爵位让儿子贾珍袭了,自己在城外的道观里和道士“胡羼”,以致贾珍“把宁国府竟翻了过来”。荣国府“文”字辈中年龄最长的是贾母的长子贾赦。从此人胡子一大把、妻妾成群还要逼迫自己母亲的贴身丫头鸳鸯为妾,为了几把扇子逼得其主人石呆子家破人亡两件事就可见其为何如人。老二贾政倒是个古板方正的人,在家中,他一心想做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但却治家无方,教子无方;在官场,他一心想做一个好官,但却不能制止下属贪污受贿,其无能和迂腐则是显而易见的。“玉”字辈的贾珍和贾琏是一丘之貉:贾珍以“习射”为名,聚集一班世家子弟吃喝嫖赌,无所不为,国丧家孝期间去原已与自己“不干净”、现在已成为弟媳的妻妹尤二姐处鬼混,贾琏则于此时停妻再娶,甚至无耻到怂恿贾珍再娶尤三姐,与贾珍兄弟两人“吃一锅浑锅汤”的程度!属于这个辈分的还有贾环。此人心地阴暗,行为卑琐一如其母赵姨娘,我们甚至都不愿意提到他。草字辈的贾府正宗子孙只有贾蓉和贾兰。贾兰似乎有望但还在髫龄阶段,贾蓉则调戏姨母、与凤姐关系暧昧,显然与与其父辈贾珍、贾琏这两个衣冠禽兽毫无二致。女性主子中贾母虽才能远胜凤姐,但年事已高,难挽狂澜于既倒。秦可卿虽有深谋远虑而早卒,而且其所安排的也只不过是破灭后的退路而已。王熙凤这个女强人虽颇有才具,但却利用权力敛财肥己,成为从内部蛀空贾府的蠹虫。颇有识见的探春姑娘面对贾府危局也只有叹息的份。余则碌碌不足一提。唯一有希望的只有贾珠和贾宝玉,而贾珠不幸早死,被宁国公和荣国公在天之灵认为“略望可成”的贾宝玉又坚决不肯走家族给他安排好的读书做官的道路:贾府逃脱不了后继无人的悲惨结局。曹雪芹对上述导致贾府由盛而衰原因的深刻揭示,既有对自己家族衰落原因的深刻反思,也有对历史和现实中众多封建家族衰败原因的透彻体察和领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们说,《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写了30个“世家”,《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只写了一个“世家”,却写尽了封建社会所有的“世家”。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红楼梦》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现实依据。越到封建社会的末世,封建家族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没落的进程就会越快。封建家族是封建社会的细胞,曹雪芹所写的正是处在封建社会“末世”的封建大家族。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说,他以自己的《红楼梦》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没落的命运。在全书伊始,曹雪芹就通过贾雨村之口,以俯瞰的视角,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给我们揭示了贾府已经处于封建“末世”的概括图景,为后边故事的展开提供了具体的历史背景,使我们一开始看到贾府的无限繁华和风光,就意识到这不过是衰落之前的“极盛”,甚至是彻底败落前的“回光返照”而已!一部大悲剧,却似乎是以喜剧开篇,作者早就在这里警示我们了。另外,在这一回中,作者还通过冷子兴之口,对贾府纷繁复杂的人事关系进行了介绍,由于是出自和贾雨村闲谈之中,所以显得极为自然。但却解决了一个在“从上至下也有三四百丁”的封建大家族中展开故事、交代人物的难题。以下故事款款道来,就如在导游图指引下观景,因脉络清晰而从容自然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7-19
冷子兴,周瑞家的女婿,都城中的古董商,和是好朋友。他曾对贾雨村演说过。有一次卖古董和人打官司,便叫女儿来向荣国府讨情,周瑞家的求求就成了。

冷子兴在作品中的作用,只侧重于从艺术上加以分析,有关真事之所引,一点也未透露.批语也不多见.除此人是都中古董行中的号冷子兴者"一句的甲戌本侧批有评,云"此人不过借为引绳,不必细写."又在"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有甲戌眉批"文是极好之文,理是必有之理,话则极痛极悲语"及在此也有一条批语"世家之败,寄口与人,诚可悲夫!" 别不见.
第一条批语是针对写作来的,还是针对作品,难以确定.不过,与后面的第二条一样,对此人有避讳,怕直言不讳揭其隐事,泄漏天机,失去作品的趣味性,还是其他的原因,就不知道了.然而,有一点相当清楚,冷子兴此人对曹李两家的家事很清楚.他自己就说,与贾家和甄家来往已非一日.正因为如此,在贾雨村落难时,极力推荐他去找就能看出.林如海是李煦的原形人物之一.
除以上的引用批语以外,甲戌本的回前也有批语一条:
“此回亦非正文本旨,只在冷子兴一人,即俗谓冷中出热,无中生有也.其演说蓉府一篇者,盖因族大人多,若从作者笔下一一叙出,尽一二回不能得明,则成何文字?故借冷字一人,略出其大半,使阅者心中,以有一荣府隐隐在心,然后用黛玉等两三皴染,则耀然于心中眼中矣.此即画家三染法也.”
此回作品回前有诗词一首,是出自曹雪芹的手笔,云:一局输赢料不真,香销茶尽尚逡巡.欲知目下兴衰兆,须问旁观冷言人.按照回前总批的说法,冷子兴在结构上是起到引出后文的作用.不过,仅凭这一点还不能就确定是一种艺术虚构,或者说就是真实的艺术描写,应必须结合前面引用的批语来判断.脂砚斋与畸笏艘的批语尽管侧重于艺术批评,可也看到,两个人在作品所显示的观点上还是对家事充满了极其悲痛的心情.尤其是畸笏叟,在看到冷子兴的说话时悲由衷生,真有点控制不住的 样子.所以,我认为,冷子兴此人,在相识中应该有其原型存在.一个不太重要的现实告诉我们,曹雪芹在乾隆十八年去江南的旧地重游,除了调查范时绎,重新领略孩时的记忆,用来创作以外,了解与作品有关的人物也是南行的一桩心事.冷子兴也是此行的访查对象之一.据徐恭时先生考证,雍正元年三月,下令抄李煦家产时,家属、奴仆全在逮捕之列,就连织造署中文人“被关入狴扞中”,惟有一个幕友李果巧妙地逃出网罗。看来,这个人是相当有头脑的,有知有谋,对李家的发展过程也有充分的估计。
李果,字硕夫,号客山,人,布衣,生于康熙十年(1679)卒于乾隆十六年(1751)。曹雪芹是善于用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大师.象用火来暗示康熙,用月亮来暗示雍正,等等。这些业已揭示的艺术意象,仅仅是整个艺术宝库的中焠灿明珠的一小部分,把人的名字也当作一个形象思维的一部分,这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从来没有的一件创举.李果就是这一成功艺术创作的典型代表.
李果,用文字学的解释就是,之果.李子之果属于冷物大阴,不宜多吃,吃多了会伤人。现在民间还有杏伤人,梨养人,李子行里抬死人的说法. 尽管如此,李子的好处还是有的.因其性冷,醒人神目, 适当地吃点对人还是有好处的.这里我说的是李子的药用属性.那么,作为艺术人物的冷子兴又与李子有什么样的联系?
从作品中冷子兴对荣宁两府的分析来看,其人的观察力,与其名字有着相同之处,与李子的物理特性也是一样的.在这种情形下,我个人的看法是,李果此人在李煦家中恐怕也有冷李果之称,名如其人。
在上述文章者的引文中,还引用了邓之诚的李果小传.李果在李家时,“煦(独)与之厚.然(李果除)馆修外,不妄取.”李煦败后"遂不复应聘,以卖文为活,瓮餐屡竭,宴如也."卖文为生,有似于冷子兴的货易古董;其杜门不出,很可能是怕应聘再招罹难,用"宴如"作为人生哲学的追求,了却一生.此事在<<清诗别裁集>>中也有记录小传云:"后李公因其谨慎,欲任以盐笔,力却之.及李公被罪,诸任事皆罹祸,客山超然.人服其识."李果此人在这一点上与冷子性是同类的人物.而且在艺术上几乎是一模一样的.有互补性. 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我认为冷子兴也是李果.贾雨村是热衷于经济世途的人物.自从第一次失败后,究心当世,四处奔波,流览古迹名胜,希望通过学习古人的行为,找到自己败落的根本原因,探究当世的官场内幕.然而,由于他的心性过高,虽然身在林府为西宾,也在甄府做过先生,却从未想到从身边去找门路.即使在看到智通寺的对联“眼前无路想回头,身后有余望缩手”时也未醒悟过来。也仅仅意识到寺中的人是翻过筋斗来的。一旦看到,眼前的人是一位既聋且哑的老僧时,就不耐烦起来,匆忙离开,从而错过了一个得到真经的时机。好事多磨。只是在野外遇到冷子兴时,才得到了点化,找到了进身仕途的一点门道。这是不是算做“得果”呢?当冷子兴极力向林如海处推荐时,贾雨村才终于找到了进身的台阶。这时候的他可谓“果李(理)”全得。前面说过,冷子兴在作品中的作用就是起到点示作用,在这一点上,与作者对冷子兴的安排意义是一样的。
作品中冷子兴共出现两次。第一回是与贾雨村的“冷遇”,此时的林如海已经家破人衰。如果把这里作为李煦败落的暗写,那么,第七回中,当进贾府后,周瑞女儿来求周瑞家的为他男人官司事进行周旋,就是雍正时期逮捕李家文人的一个暗示。此时,李果虽已逃脱,可官司并未了结,直到有曹家托人周旋之后,才结束逃避罪过的生涯。据周瑞的女儿说是有人“放了一把歪火”,说他来路不明。这来路不明就是整个罪名的概括。火,我们知道与康熙有关,那么,歪火,指的就是与李煦有牵连。此事在八十回之前再未提及,看来官司已了无疑。李果的官司在雍正四年也已经了结,还曾经与李煦见过面。作品中的时间与现实中时间虽然有区别,但是,不能就否认作品是在暗示李果。
李果有作品问世。诗词,论文皆有。而且所有这些作品都有一个特点,特别喜好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7-19
一是大致介绍了宁荣二府的主要家庭成员的情况,二是点明了贾府现时萧条的光景和面临的危机,透露出这样一个钟鸣鼎食之家,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这些为我们理解小说是写一个处于“末世”的封建家族的衰亡提供了启示。
第3个回答  2023-01-26
宝玉保明明读书,为什么众人批评他不喜欢读书?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