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王朝在灭六国后,为什么不去歼灭匈奴呢

如题所述

秦始皇得到一个陨石,上面写着灭秦者胡,于是派遣蒙恬出征匈奴,并且抽调民夫修筑长城。秦始皇三十三年至三十四年(公元前214年—前213年),秦始皇遣将军蒙恬率军北击匈奴的一次大规模进攻战。   战国时期,居住在中国北部的匈奴,已经进入奴隶制社会。占有今内蒙古、宁夏一带的广大草原地区。当时,中原各国忙于征战,无暇北顾,匈奴经常袭掠与其接壤的秦、赵、燕三国北部边地。秦始皇兼并六国后,为解除匈奴对秦的威胁,命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三十三年春,蒙恬统主力军从上郡(郡治肤施,今陕西榆林市南)北出长城攻其东;杨翁子率偏师由肖关(今宁夏固原东南)出长城攻其西。匈奴败逃。秦遂取河南地(今内蒙古乌加河以南及伊克昭盟地)。沿河置44县,移民垦守。因匈奴不断来攻,次年秋,秦始皇复命蒙恬军又北渡黄河,取高阙(今内蒙古狼山中部计兰山口),攻占阳山(今内蒙古乌加河北的狼山、阴山)、北假(今乌加河以南夹山带河地区)。匈奴不敌,向北迁徙。为巩固河南地区,秦置九原郡(郡治九原,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为防止凶奴南下,蒙恬奉命征发大量民工在燕、赵、秦长城基础上,修筑了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对巩固秦北部边地发挥了重要作用。秦朝反击匈奴的胜利,是对匈奴贵族侵扰势力第一次最沉重的打击。 匈奴单于“头曼不胜秦”,被迫“北徙”十余年。   故汉初著名政论家贾谊称其“郤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桑弘羊也说:经蒙恬反击之后,“匈奴势慴,不敢南面而望十余年”。这场反击战,解除了匈奴奴隶主贵族的侵扰与破坏,“悉收河南地”,使今河套内外,大河南北的广大地区,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摆脱了兵祸的灾难。 同时,朝廷又徙去大批刑徒,“实之初县”。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进一步增加了徙边的人数。除谪徙刑徒外,还鼓励一般民众移居边地。如始皇三十六年(公元前211年),一次就从内地徙民三万家至北河、榆中定居,凡是去了的,均“拜爵一级”。这些迁去的民众与刑徒,一面屯垦,一面戍边,对于开发北方边地,充实武备,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对于我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促进这些边远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保护包括匈奴人民在内的各族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是有积极意义的。你想啊,匈奴穷的年年来中原抢劫,有什么值得惦记的玩意啊。当时骑兵还是非主流呢。加上大漠地广人稀,也不好彻底剿灭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7-26
综合诸位的意见,有几点我必须声明:
首先,骑兵不是非主流,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骑兵就开始成为一股独立的力量出现在战场上。
第二,秦始皇不是没有打过匈奴
秦统一六国后,蒙恬奉命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在黄河以北,进行了几场战争,匈奴主力受重创,收复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带),自榆中(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以北)至阴山,设三十四县。
收复河套平原的意义在于获得一个优良的马匹产地,以装备骑兵部队。
第三,秦朝的主力部队是步兵?不是,秦的主力部队是战车和强弩兵,秦弩穿透力之强在中国历史上只有宋弩堪舆匹敌。
第四、巩固大业迫在眉睫?未必,可能统一度量衡之类的事情的确会花费一些事件,但秦的传统向来是打仗与建设两不相干,越是打仗越是获得土地和财富。
主要的问题其实有人提到过了,就是秦的人口问题,长期征战带来的最大问题是大量的职业士兵,不置田产,难以劳作。而对匈战争最大的问题就是无法获得耕地,草原降水不足,难以农耕,难以维系一支庞大军队的存在。所以秦对匈奴只打下了河套平原,因为这里有黄河水可以灌溉。
貌似中国人都有一个误区,钱是存起来的好。但在政治家眼中,钱什么都不是,积蓄国力是一个伪命题,虽然经过连年征战,中原百废待兴,但这种兴是制度上的新而不是像汉初一样人口要增长,相反,长期战乱中积蓄的大量职业战争机器和极其庞大的物力需要释放,这就是为什么虽然秦如此暴虐,楚汉还是打了许久的原因,这种能量需要释放。这也是汉武帝时期需要大肆讨伐匈奴的原因,大量的实物堆积在仓库无法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反而会造成物价下跌,通货紧缩。
第2个回答  2012-07-26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消灭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原的大业之后,就着手制定北讨匈奴、南平百越的战略。
从公元前218年至公元前214年,先后两次派遣数十万大军攻击岭南百越,期间修筑了著名的灵渠,并且最终将整个岭南地区划在秦朝版图内。
秦始皇三十三年至三十四年(公元前214年—前213年),秦始皇遣将军蒙恬率军北击匈奴,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战。

  战国时期,居住在中国北部的匈奴,已经进入奴隶制社会。占有今内蒙古、宁夏一带的广大草原地区。当时,中原各国忙于征战,无暇北顾,匈奴经常袭掠与其接壤的秦、赵、燕三国北部边地。
秦始皇兼并六国后,为解除匈奴对秦的威胁,命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三十三年春,蒙恬统主力军从上郡(郡治肤施,今陕西榆林市南)北出长城攻其东;杨翁子率偏师由肖关(今宁夏固原东南)出长城攻其西。匈奴败逃。秦遂取河南地(今内蒙古乌加河以南及伊克昭盟地)。 沿河置44县,移民垦守。因匈奴不断来攻,次年秋,秦始皇复命蒙恬军又北渡黄河,取高阙(今内蒙古狼山中部计兰山口),攻占阳山(今内蒙古乌加河北的狼山、阴山)、北假(今乌加河以南夹山带河地区)。匈奴不敌,向北迁徙。
为巩固河南地区,秦置九原郡(郡治九原,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为防止匈奴南下,蒙恬奉命征发大量民工在燕、赵、秦长城基础上,修筑了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对巩固秦北部边地发挥了重要作用。秦朝反击匈奴的胜利,是对匈奴贵族侵扰势力第一次最沉重的打击。 匈奴单于“头曼不胜秦”,被迫“北徙”十余年。
第3个回答  2012-07-26
能够把匈奴打败就很不错了,歼灭匈奴几乎不可能,汉朝从西汉打到东汉也没有灭掉匈奴,古代可没有现在这么好的后勤。
秦统一六国后,蒙恬奉命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公元前214年的春天,爆发了最具决定性的战争。蒙恬跟匈奴人在黄河以北,进行了几场战争,匈奴主力受重创。最后匈奴人被彻底打败,向无限的北边逃窜。史书上记载:匈奴人向北(逃窜)七百多余里。 收复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带),自榆中(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以北)至阴山,设三十四县。又渡过黄河,占据阳山,迁徙人民充实边县。其后修筑西起陇西的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今辽宁境内)的万里长城,把原燕、赵、秦长城连为一体。长城利用地形,籍着天险,设制要塞,有力的遏制了匈奴的南进。
第4个回答  2012-07-26
有心无力呀。秦灭六国后,倒是有过打算,秦始皇修了驰道和长城,并且在北部边疆囤积了30万人,应该说在做这方面的准备工作,可惜他本人死了,而且他死后3年就发生了国内大规模的起义,根本无暇顾及对匈奴的战争。
汉朝在统一之后倒是进行了尝试,可惜没有打过人家,白登之战汉高祖刘邦自己都被围,差点被活捉了,是靠陈平使的计策才得以脱身,之后再无勇气挑战人家,只好确定了和亲之策。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