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攻城要从城门攻?(不要复制过来敷衍我)

我的意思是难道这个城是被四面围起来的吗?而且城墙是不是特别的厚啊?既然如此那么很多城墙就应该可以保留到现在啊!

现代的枪炮威力大,以古代留下的城墙厚度多打几炮,更厚的,多挖些坑道,用些炸药,就会轰塌,所以你花很多的时间修的城墙,意义有限,而且现代的交通发达,如果象古代那样,只留几个有限的城门进出,显然更容易被封锁,所以,城墙留到现在,有利有弊,利在文物保护,弊在交通效率,因此很多城墙都被陆续拆掉了。
文化大革命的时候,除四旧,旧城墙也包括在里面,当时环境如此,都认为这个代表着落后,代表着封建主义,都不分青红皂白地被拆掉了,包括很多有文物价值和保护意义的古城墙在内,令人扼腕叹惜。主要源于文革大革命的错误的思想导引与价值取向,亦与我们国家当时人民文化素质的普遍低下。
至于你说的好不好拆的问题,任何时候,拆总比建容易得多,即便在古代,能建就能拆,往往建的话,少则一年,多则几年,拆的话,最多一两个月即可。到了现代,生产力水平提高了很多,很多机械化的重型机械和工具用得上,只要想拆,拆除这些古旧城墙,自然不在话下,反而很多青砖烧制的技术,专用的建筑技术没有得到系统地保留,返旧如初建的话,要比古代难得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7-28
城门里面就是大路街道,攻破城门,就可以扩大战果,继续进攻,占领全城。
但是,城门都是重兵防守,还有“瓮城”的保护,易守难攻。
【三国演义】里描写的破城,有一些就不是从城门破的。
古代的城墙,是那时候意义最重要、规模最大、最耗财力物力的工程。
在 “冷兵器” 时代,城墙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战术意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守住一座重要城池,就可以遏止敌人的战略计划。
今天,城墙已经没有战略意义了。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城墙的作用还是不能小觑。
解放后,城墙妨碍城市建设、妨碍交通,绝大多数都拆除了。只保留了为数极少的城墙:我见过陕西西安和辽宁兴城的完整的城墙、城门。
北京,只保留外城的“永定门”(也是后来重建的)东便门、西便门;内城的“正阳门”和“德胜门”。在北京站的东面,保留了一小段儿的“明城墙”。
第2个回答  2012-07-28
所谓的围一般就是指四面包围,城墙当然是特别厚的,凡是县城的逞强一般都要求顶部可以并行马车。绝大部分的城墙并不是毁于战火,而是毁于城市建设,特别是建国以后,因为人口的急剧膨胀和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很多城墙被夷为了平地,而在文革以前各地的城墙随处可见。
第3个回答  2012-07-28
我去过河北省赵县,大约在89或90年吧,当时还保存着不少城墙,城墙高6、7米,反正挺高的。宽有4、5米,能并排行驶两辆马车。不过那时主要是经济建设,把城墙都挖了盖房子了。
第4个回答  2012-07-28
古代的每个城池都有城墙,是为了防御强盗或打仗防御的,古代的城墙比较厚重,并且比较高,由于古代没有炮弹,所以攻城最薄弱的地方数城门了,古代的城门前都有一条城池,也叫护城河,遇到战争时,河面上的吊桥或吊起,防止敌人靠近城门。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