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上层统治权力架构是怎样的?

如题所述

  1、六部
  明朝在中央设置吏、户、礼、工、刑、兵六部,与前代相比,明朝最初在每部增加尚书侍郎各一。胡惟庸案之后,朱元璋废丞相之职,取消中书省。六部因此地位得到了提高。每部只设一个尚书,两个侍郎,原有的各科尚书降为郎中。各部尚书和侍郎的官阶也上升。其中以吏部(主管文官升迁)最为重要,户部人员最多。礼部(主管祭祀大典)与工部(主管公共建设)地位较低。
  2、监察机构
  在洪武十三年前,明朝还沿袭元的监察制度,设立御史台,有左右御史大夫各一名。洪武十三年后,朱元璋废御史台。两年之后,朱元璋设立新的监察机构—都察院。都察院下面设立监察御史若干人,分巡全国各省,称为十二道监察御史。每道有监察御史三至五人,范围大体为一省。但监察御史都驻在京师,有事带印出巡,事毕回京缴印。到明末,监察御史分为十三道,共有一百一十人。
  3、六科
  明朝开始只设了给事中。到洪武二十四年,设都给事中六人,分吏、户、礼、工、刑、兵六科,每科一人。该制度基本是继承了唐朝的门下省制度。六科官职品级虽低,然职权很高。他们可以不赞成皇帝的意旨。而该制度也发挥了一定的改善朝政作用。
  4、五寺
  五寺包括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大理寺与刑部和都察院合为三法司,其职权与今日之最高法院相似。大理寺的首长称为大理寺卿,也是九卿之一。其余四个寺的卿职权较低。太常寺负责祭祀;太仆寺管理马匹;光禄寺负责寿宴;鸿胪寺负责接待外宾。
  5、内阁
  在废除丞相制度后,朱元璋亲理政务,一度深感疲惫,于是设立四辅制度来辅佐政事。但这项制度效能不彰。洪武十七年后被废。之后朱元璋请来几位翰林学士帮忙辅佐,这些翰林学士的官职被命为“XX大学士”。这也就是所谓的内阁机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5-06
明朝的上层统治者主要有几派,分别书皇帝、太监、大臣,其他朝代常见的外戚在明朝没掀起什么腥风血雨,每个阶段这几派的权力分配也不一样,具体如下:
1、明朝初期
朱元璋建国后,大肆杀害开国功臣,但是自己很能干,很勤奋,所以即使杀光了大臣,自己也能应付,包括后边的成祖属于此类,这个阶段皇帝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太监和大臣只是办事员,尤其是太监还没登上历史舞台。
2、明朝中期
成祖以后,随着事物增多,皇帝本身的勤奋程度下降,一部分权力被转移,主要是转移到了大臣这一边,虽然胡惟庸之后不再设丞相,但是内阁大学士基本上继承了丞相的权力,三杨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这个时期,太监也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逐渐的与大臣分庭抗礼。代表是刘瑾。这个时期明面上看大臣和太监逐起势,但实际上权力还是掌握在皇帝手中。
3、明朝后期
皇帝因为受不了明朝文臣的辱骂撒泼弄权等行径,宁愿相信太监,因为太监比较容易控制,更听话。所以太监开始登上权力的顶峰,代表就是魏忠贤,为了对付太监一党(阉党),文臣逐渐也抱团形成东林党,两方开始为了权力和争宠大打出手,结果不但两败俱伤,还亡了大明。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