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视唱练耳课?上课时学生提不起精神,怎样才能调解好课堂气氛啊?谢谢了!

如题所述

视唱练耳教学的四个环节

要使视唱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前提是要教学得法,具体来说,应抓住以下四个环节:
1、识谱
要做到视谱即唱,首先必须识谱。识谱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全面掌握乐理,能识别各种音乐符号、标记,并了解它们的确切含义。在这方面,我们要先培养学生识谱兴趣,采用多变手段进行识谱教学,帮助学生认识音符,识别音符的唱名和时值。比如先学歌曲,再识谱;或者分句、分段逐一识谱。
2、节奏
节奏在音乐中具有特殊的功能和作用,是音乐的生命,人们常常把节奏比作是音乐的脉搏。音乐节奏的主要来源之一是人类的语言,语言本身含有丰富、生动、微妙的节奏,学生生活在语言环境当中,从语言节奏出发来掌握节奏是比较容易的,节奏大多是从人的生活中提炼出来的,音乐的节奏与语言的节奏有密切联系,为了表现节奏,可进行有节奏的语言朗读。在教学中,建议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即用音乐带动孩子做各种符合节拍的形体动作。
3、音的强弱
音的强弱是音乐要素之一,但对学生来讲是个新名词,所以必须充分利用生活中的音响帮助学生理解音的强弱。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听辨出乐曲中的强弱和初步理解其表现的音乐形象。而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他对音的强弱概念常常会说成响,所以教师要在直观教学中让学生接受强、弱新知识,并在实践中让学生感受强、弱不同效果。
4、音准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是艺术就会有天赋和悟性。音准是一种基本的音乐素质,我们要想把一首歌曲唱好,把音高唱准是最根本,也是最基础的内容。没有这个东西作为保障,其他的什么都会逊色。但是现阶段小学音乐教育中出现的实际性问题就是学生完全或是极少有音准概念,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通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和一些特定的教学用具来加深学生对音准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音准。

改进视唱练耳教学的教学方法

在掌握了视唱练耳教学的四个重要环节后,我们可以以此为基础找出教学弊端,探求改进的方法。
首先,教师的备课是关键。
学生学习视唱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学生大致需要经历三个过程:一是接受信息,即耳朵和眼睛把音乐信息输入大脑;二是对信息的整理、加工,即大脑对接受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形成一定的经验;三是信息的输出,即大脑对形成的经验进行转换,用歌唱的形式表达出来。所以备课时,教师应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进行教学设计,以促进学生识谱能力的提高。
其次,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由于现阶段的视唱练耳课程过于枯燥,练习过于乏味等原因,遏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对视唱练耳产生厌学心理。所以,我们需要改变以往那种用琴带、跟琴唱的传统教学,从根本上改变上课的模式。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运用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大伊教学中的柯尔文手势唱名教学法,要求学生集中思想注视教师用直观形象表达的手势变化,迅速反映音高的变化,然后准确的把音唱出来。这种训练方法能使学生思维高度集中,大脑始终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同时,学生也能自觉地做到用心用脑去唱,使音高概念真正印在脑子里。
再次,培养学生的聆听能力。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活动都依赖于听觉,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聆听,通过“听”来更好地指导教学,以提高视唱课的质量。教师在教学时应多放几次录音,要求学生认真听,用心体会,每听一遍都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歌曲的意境。
最后,以美育人,诱发学生审美感受。
新课标提出:“音乐教育要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其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这就告诉我们,视唱练耳教学一定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教师应把新课标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于音乐视唱练耳教学始终,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择教材、组织教材时,应注意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对比性,利用歌曲的立意和情境去感染学生、吸引学生,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以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最终诱发学生的音乐审美感受,使学生在轻松、优美的氛围中学习歌曲。
综上所述,视唱练耳是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它的教学过程虽然漫长而又复杂,但只要我们有明确的教学目的,以新课标为依据,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便能达到以美育人的目标,从而使学生学会用心去聆听音乐、理解音乐、感悟音乐,在音乐美的感染下,逐步培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调解课堂气氛的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质量,有的放矢地调节课堂气氛。课堂上气氛时而低落,时而混乱,时而活跃,教者要像医生那样把握学生的脉搏,因势利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否则,事倍功半。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针对课堂上经常出现的几种气氛,略抒个人拙见,供同仁斧正。
一、课堂气氛低落时
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及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一节课内小学生可能30%-40%的时间精神不集中,思想松弛。他们或打盹,或无精打采,或开小差,交头接耳,此类现象,司空见惯。这时,教师就应及时加以适当调节,我有时突然提高嗓音,引起学生警觉;有时像讲评书那样,把黑板擦当惊堂木往桌上一拍(不是发脾气拍桌打椅,而是根据教学需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有时停下来讲一个小插曲,借题发挥,讲趣味性的故事,促使学生大脑神经兴奋;有时以齐读公式、定理、名言警句让学生振作精。注意力相对集中,他们就会继续沿着老师的思路专心思考问题,充分发挥四十分钟的教学效益。
二、课堂气氛混乱时
小学生年龄小,不懂的问题多,但思维灵敏、活跃。因同学们看课外书、电视、电影多,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有不同的见解时,教者要冷静,切忌一概否定。毕竟“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教师应尊重学生独创精神,或充分肯定,或留有余地。某个同学一旦在脑海中形成自己的偏见,即使教师讲多遍,他仍固执已见,形成僵持局面。教者不能泼冷水,以“权”压人,应首先肯定这个同学勇于探索的精神值得推广,值得大家学习,接着对他提出的意见进一步分析、疏导,如讲一遍能达到共识就不用多讲;短时间内不能达到一致,就叫他保留自己的意见,待课后再作讨论。这样既没有打消这个同学勇于思考的积极性,以激发了其他同学探索的兴趣,使教学秩序正常进行,可谓一箭双雕。
少数学生在课堂上哗众取宠,扰乱课堂秩序时,教者既不能采取高压手段,以力服人,也不能放任自流,任其泛滥。有次上《精彩马戏表演》时,小丁同学提出带低级趣味的怪问题引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正好当时要解释“哄笑”一词,我问刚才的课堂气氛可用文中的哪个词语来概括,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出了“哄笑”。我说“小丁同学当了小老师,帮了我们的大忙,我代表全班同学感谢他,大家欢迎。”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他羞红了脸。我趁热打铁,告诫他以后发言要注意语言美。大伙都把目光投向了小丁,我没有再深究了。因为,不能损害他的自尊心,绷弦也应适可而止。
当然也有时因教者的教学艺术水平低,讲得枯燥无味,学生在下面叽叽咕咕,使得课堂气氛混乱。教者应从主观上检查,有勇气的教师可当场接受同学批评,不怕丢“面子”。古人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师应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学习,才能教学相长。
三、课堂气氛活跃时
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有时老师的一句笑话也会引起他们的哄堂大笑,这当然与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不相违背。为了抑制他们的情感,让他们尽快静下心来听讲,我经常用眼神或手势暗示,让学生心领神会,抑制情感,专心致志于正常学习中。
有时候课堂气氛活跃,是教师添油加醋,旁征博引所致,此举适可而止。一越轨,超越极限,就会离谱,脱离课本中心。学生听起课来高高兴兴,做起作业来懵懵懂懂。教者不能只求形式上的热闹,而脱离了根本,忽视了“传道授业解惑”,得不偿失。
课堂上随时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教者应迅速准确地做出决策,多替学生着想,对学生既严格又不死板,既宽容又不失度。师生感情融洽,配合协调,才会使教和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8-04
我觉得你可以使用不同的乐器,来演奏一些活泼的有代表性的乐曲,增加孩子们的兴趣。当然在和学生沟通上也要有新意的,抓住不同孩子的性格对症下药,直接秒杀,让他们爱上你!然后不论你怎么做大家都是有兴趣听的。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