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一篇从心理学的角度写的关于电影《妙手真情》和《购物狂》的文章,谢谢!

800字左右,6.17晚5点前交差!!!

  一个朋友失恋了,她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我正在公园散步,她则在新光天地里散步,一个小时后,我们两个人见面的时候,她已经刷掉了两万多,其中的一万多是一副眼镜,其余的是什么我现在已经记不清楚了,因为她漫不经心的和我展示完之后就把它们装在纸袋子里堆在一边,好像那完全不关自己的事一样。顺便提一句,她的家里已经有十几副眼镜,而且都价格不菲,我问她为什么还要再多买一副眼镜,她回答说,“我需要。”

  “我需要”,是一个咒语,在经济危机中上映的《一个购物狂的自白》的女主角丽贝卡就是这样一个被诅咒了的女孩,可以充分为大家展示这个咒语的魔力,当一个女孩失恋的时候,需要面试的时候,需要感受温暖的时候,需要感受人们尊敬的时候,需要上电视的时候,她的内心深处都会蹦出来一个声音对它说,“你需要XX”然后她就会冲进一家商店,为自己买一堆化妆品,买一条丝巾或一件裙子。于是到了最后,她的十几张信用卡全部被刷爆,被追债人追到电视台,在公众面前出丑,处在失去爱情,失去朋友,几乎在破产,失业的边缘,靠扯谎,逃避,耍小聪明和投机取巧也不能拯救她的时候,她才幡然醒悟过来。当然,电影的结局是照例的美好而浅薄的,体现了美国人一贯的傻乎乎的乐观主义精神。不过我觉乐观主义是好的,但是每一部这种好莱坞制造的电影其实都应该像在烟盒上印制警示语一样,在电影结尾处,当女主角和男主角拥吻的时候,能在屏幕的右下角打出一行字来:“相信我,你不会走这样的狗屎运的。”

  我们应该指责丽贝卡这样的购物狂吗?这当然很容易,也很简单,但是把所有这一切都归结为个人意志的薄弱,虚荣心强,不知道控制贪欲的个性原因也是不公平的。这个世界上,其实本没有什么人是天生的购物狂的,所有的购物狂,都是我们这个社会培养出来的。首先,我们的这个社会所规定的主流价值观,就是一个人人崇尚成功和财富的价值观,每个人都会被拉进这个游戏规则里去,去参与竞争和攀比。这造成了现代都市人内心深处无比的焦虑和不安全感,所以,大家都通过各种方式去给自己寻找安全感,而年轻的丽贝卡们,选择了用衣服把自己武装起来。其实这是很容易理解的,看看我们的杂志上宣传的东西,商人们运用媒体和广告,正在不断用这样的招数来贩卖自己的商品:首先打击你的自信心,告诉你是一个多么的不完美,你腿太粗,你体重过重,你脸上有小痘痘。然后当把你的自信打到在地,又踩上两脚,内心的焦虑灼烧得你无法入睡的时候,他们就以最爱你,最贴心的姿态告诉你,你现在需要什么,你需要那瓶昂贵的化妆品,你需要减肥,你需要那条绿色的丝巾来向你未来的上司展示你的品味,你需要这个,你需要那个,如果你拥有了这一切,你就像灰姑娘变成了公主一样,你就会被人尊重,会被人爱,再也不会焦虑,有不安全感。如果你没钱,你也许就只能学习着去调整自己的心理,去用看书,钓鱼什么其他的方式排解焦虑。你的钱就会被存在银行里,反正它们也不够买什么。但是,魔鬼不会让你没有钱的,他可以发给你一张魔力卡,它得到的是这么容易,一张不够?没关系,我们给你第二张,第三张……,“把钱存在银行是老人家才会干的事”,“年轻不应该等待”,“无尽的物欲是人类正常的欲望,压抑它是对身心的摧残”,种种诸如此类的观念,每天在报纸媒体上反复出现,轮番对人们进行轰炸。试想一下,在丽贝卡成长为一个购物狂之前,她接受的就是这种教育,那么,一个涉世未深的女孩有一天成为购物狂,这不也是很正常的事吗?

  也许,丽贝卡的故事在中国现在还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但是,看看我们的周围,看看我们现在种种的杂志,媒体正在灌输给我们的观念,想想银行的各种广告,想想在中国,办张信用卡也已经成为越来越容易的事,其实你就会发现,中国的今天,正是美国的昨天,而今天美国的丽贝卡,也正是中国未来的一代年轻人。所以,我个人对购物狂,其实是没有什么责备之心的,他们充其量只是内心脆弱的牺牲品而已。但是我想,如果有一天,我真的有了自己的女儿的话,也许我不仅仅要给她讲小红帽的故事,还要给她讲讲别的,比如说,狼外婆并不是这个世界上最可怕地妖怪,因为你毕竟知道它是狼。这个世界上真正可怕的的怪兽,它们也许不披狼皮,它们穿PRADA。我亲爱的孩子,你要学会擦亮你的双眼,分辨这一切引诱和诡计,做你自己,强大,自信,聪颖过人。
  水木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6-18
懂了,乃是要考试吧。周六晚上考心理学啊
电影是《天生购物狂》和《妙手情真》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