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 选择题

海国图志 是魏源于1843年编写的一部介绍世界各国历史地理情况的著作,此书后来传入日本,1854年日本翻印该书60多卷,士人争相购读,此后多次再印。而该书在中国印量很小,影响有限。这说明中日两国
A、社会危机的程度不同
B、变法图强的方针不同
C、对西方文化的认识不同
D、变革的社会基础不同
答案是D,可是我不知道为什么~~求解释...

这一题的立意不在于材料本身,是把材料当做中日两国近代化的背景材料,“翻印该书60多卷,士人争相购读,此后多次再印。”说明日本社会广泛关注先进制度、文化等,至少可以说民众较为开化,对世界和本国的国情和实况较为关注。相比之下中国百姓表现出愚昧和漠然。
两国的变法(即题中所说的变革)的社会基础即指此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明治维新获得广泛的群众基础,举国奋进;中国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改良派、资产阶级革命派等的变革尝试实际上都没有得到广大民众的响应。这也是中国变革屡次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又,A为伪命题;B此题无法反映;C理解过于肤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6-15
1854年日本开国后,民族危机又加剧了封建制危机,萨摩、长州等西南强藩,在改革派下级武士推动下,逐渐采取与幕府不同的政策,殖民兴业,抵抗外敌。

那时候日本已打开国门,殖民瓦解了自然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要求变革。
而中国那时自然经济占主导,变革的是开明的封建地主,与日本的资产阶级不同
第2个回答  2011-06-15
有一种说法是中国封建时期太长,握有绝对权力的执政者对于如何稳固政权有很多经验,任何可能会对他们的政权造成零星的影响都会被他们消灭在萌芽时期。而日本天皇作为名义上的最高领袖却一直是傀儡,这个现象在三大幕府时期之前就已经形成。虽然天皇的位置到现在还得以保留,但是权力中心一直在更替,幕府之前是皇室的外戚在掌控,幕府时代是有军权的将军掌控,德川幕府灭亡后虽然革命成功的内阁集团为了得民心施行“大政奉还”,可明治维新后不久,后来的军部权力膨胀一直天皇到今天还是没有实权。这个特点表明了日本是否吸收先进文化,取决于当时的执政者的发展眼光,日本因为权力在各个阶级更替,尤其在“黑船事件”后的近代并不具备非常正统的封建特点。
说个题外话,德川幕府后期(也就是明治维新前),日本的冶炼技术同样被欧美国家封锁,他们宁可花成倍的精力自己研发,也不依赖进口货,尽管进口货便宜而且质量好。并不是因为这些大名不懂得算账,而是他们知道一旦和别的大名打仗,海港一封锁,再多的铁器存货都不够消耗,必须自己有技术才行。在这种危机意识下,他们才会非常努力吸收先进的文化,当然也包括海国图志。
第3个回答  2011-06-16
我想是因为那个时期日本正处于明治维新时期 而中国一直处于闭关锁国 那时其他列强刚刚开始入侵我国的原因吧 呵呵 我也不知道
第4个回答  2011-06-16
那时候日本已经开始了改革,打开了国门。中国还是封闭状态。。
第5个回答  2011-06-16
社会背景不同造成的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