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加强君权的措施

如题所述

设立军机处.

军机处的设立是清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标志着清代君主集权发展到了顶点。军机处成立于雍正七年(1729年),初名“军机房”,不久改称“办理军机处”,乾隆以后省去“办理”二字,遂简称为“军机处”了。军机处本为办理军机事务而设,但因它便于发挥君主专制独裁,所以一旦出现之后,便被皇帝抓往不放,不但常设不废,而且其职权愈来愈扩大。军机处的职官有军机大臣,俗称"大军机",有军机章京,俗称“小军机”。军机大臣由皇帝从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官员内特选,有些也由军机章京升任。军机大臣之任命,其名目为“军机处行走”,或“军机大臣上行走”。所谓“行走者”,即入值办事之意。军机大臣没有定额,军机处初设时为三人,以后增加到四、五人至八、九人,最多至十一人。军机章京初无定额,至嘉庆初年,始定为满、汉章京各十六人,共三十二人,满、汉章京又各分两班值班,每班八人。军机章京之任命,或称为“军机司员上行走”,或称为“军机章京上行走”。

军机处成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废止了,内阁变成只是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一切机密大政均归于军机处办理。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二端,真正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军机大臣无日不被召见,无日不承命办事,出没于宫廷之间。皇帝行动所到的地方,军机大巨也无不随从在侧。但军机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不像正式国家机关的样子。军机处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仅称“值房”。军机大臣的值房称为“军机堂”,初仅板屋数间,后来才改建瓦屋。军机章京的值房,最初仅屋一间半、后来才有屋五间。军机处也无专官,军机大臣、军机章京都是以原官兼职,皇帝可以随时令其离开军机处,回本衙门。军机大臣既无品级,也无俸禄。军机大臣之任命,并无制度上的规定可供遵循,完全出于皇帝的自由意志。军机大臣的职务也没有制度上的规定,一切都是皇帝临时交办的,所以军机大臣只是承旨办事而已。“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这些都说明军机处是皇帝集权的最好的工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6-28
1.明太祖朱元璋改革行政机构: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三司,即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司,掌民政,包括财政;提刑按察使司,简称按察司,掌刑狱;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2.明太祖授权锦衣卫,成立特务机构。
3.明成祖继续实行削藩政策,又增设特务机构东厂,成立内阁。
4.清朝初期,中央政权机构大体采用明朝制度,设置内阁和六部。
5.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6.为加强君主专制,清朝统治者还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文字狱”)
第2个回答  2011-06-23
1、明太祖废行中书省,设立三司(都指挥司、布政司、按察司,分主军事、民政、司法);
2、1380年明太祖借胡惟庸案废丞相权归六部;
3、明成祖设立内阁,辅佐政事;
4、康熙帝设立南书房顾问政事,摆脱议政处影响;
5、雍正帝设立军机处传达旨意,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第3个回答  2011-06-22
明朝时,设厂卫特务机构;废除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
清朝时,废议政王大臣会议;设军机处、南书房等。
就只记得这些了···
第4个回答  2014-06-29
应该是实行八股取士吧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