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森堡的情况

这个国家的经济情况

卢森堡于1890年方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其经济发展环境与荷兰和比利时的一个最大区别在于它是一个内陆国家,既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供开发利用,也没有鹿特丹和安特卫普那样的大港口可供发展海洋航运业。然而,独立后仅仅几十年时间,卢森堡便跻身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之列,这不能不说是与该国奉行的与邻国结盟以得到强国保护,结合本国特点发展钢铁工业和及时调整经济结构、发展金融业等一系经济政策有密切关系。

作为一个处于强国包围下的袖珍小国,卢森堡从取得独立后便把与邻国结盟以取得强国的保护作为维持其生存和谋求发展的重要策略。卢森堡于1842年同德国签订了德意志关税同盟条约,将卢森堡经济与德国经济连接起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卢林堡受到德国的攻占。1918年卢森堡政府宣布废除与德国签订的1842年关税条约。1921年又与比利时建立了经济与关税同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卢森堡再次受到德国的入侵,使其经济发展遭到严重破坏。战争毁坏了卢森堡45%的耕地,全国住宅的1/3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卢森堡更加积极地参与地区性和世界性的经济合作组织,通过与别国加强经济联系来弥补本国资源匮乏、市场狭小的不足。例如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尚未全面结束的1944年,卢森堡便与荷兰和比利时结成了比荷卢关税同盟,1958年又进一步结成了比荷卢经济联盟。此外,卢森堡还先后参加了比、卢、法、意多边偿付协定,欧洲支付同盟,欧洲煤钢联营,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经济合作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扩大,使卢森堡在政治上获得了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在经济上则与整个欧洲溶为一体,因此大大促进了该国的经济发展。

卢森堡的钢铁工业一直是该国的主要支柱产业。因此有人说,卢森堡经济上能够生存,可以说应该归功于这个国家南部的贫瘠褐铁矿的开发。19世纪中期卢森堡南部铁矿石的发现和开发,不仅对比利时的进出口贸易平衡起到重要作用,而且也极大地促进了卢森堡钢铁工业的发展。19世纪70年代,卢森堡依靠本国出产的铁矿石和来自鲁尔地区的煤,引进了吉尔克莱特和托马斯发明的碱性底吹转炉炼钢法,即托马斯炼钢法,钢铁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卢森堡的生铁产量1855年为60吨,1873年达25万吨,其中半数炼成了钢。到1927年,卢森堡的钢产量达到270万吨,成为世界重要产钢国之一。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比利时的工业化是在煤田实现的;而卢森堡的工业化是在铁矿区。

20世纪70年代以来,卢森堡钢铁工业陷入停滞状态,面临严重的开工不足。1974年卢森堡的原钢和生铁产量达到破纪录的644.8万吨和564.8万吨。1975年至1980年,卢森堡的粗钢铁产量均不超过560万吨,1983年仅为328.8万吨。过份依赖钢铁工业的卢森堡经济受到了这一工业领域结构性危机的困扰,整个国民经济呈现萎缩之势。1983年的工业生产比1994年低20.7%,每年平均下降2.54%,这在欧共体国家中是绝无仅有的。

卢森堡早在60年代就已经意识到单一经济的弊端,并且着手大力推动国民经济向多样化发展。从1970年到1981年的十余年间,卢森堡制造业中冶金工业所占比重从66.1%下降到46.5%,而橡胶与塑料工业、电气产品、运输设备、机器制造,食品和饮料工业等都有了较大发展。经济多样化政策吸引了美国固特异轮胎与橡胶公司等一大批著名的外国公司到卢森堡投资办厂,而大量外资的到来又反过来推动了卢森堡经济的多样化。

当卢森堡的钢铁工业日益收缩的同时,金融业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卢森堡的经济、社会、政治、环境都非常稳定,从60年代起政府又采取了一系列促进金融业发展的方针政策,例如制定了严格的银行保密制度,对控股公司实行十分优惠的税收制度,外汇与资本流动完全自由等等。这些稳定的环境和优惠的政策不但促进了本国金融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吸引了大批外国金融企业到卢森堡开创事业。到1981年底,卢森堡共有115家银行,其中大部分是外国银行,欧共体所属的欧洲投资银行和欧洲货币合作基金组织也在卢森堡设立了办事处。卢森堡成了一个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金融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由1960年的1.5%以上升到1982年的13%,成为仅次于钢铁工业的第二大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进入8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经济一起处于不太景气的状态,再加上出现了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国际金融业受到很大打击。这一国际大气候也对卢森堡产生了影响,个别外国银行撤出了卢森堡。为此卢森堡政府采用了降低税率一系列措施,继续保持了卢森堡作为主要金融中心的国际地位。1990年国内总产值的11.9%来自金融服务业,到1993年底,卢森堡共有银行221家。1992年在银行和保险业就业的劳动力达17700人。

经济发展状况

经济结构

自二战结束以来,卢森堡的经济取得巨大发展,其经济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第一、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大幅度下降,第三产业则迅速上升。

农业在卢森堡经济中一直不占重要地位,农业产值在国内总产值中的比重自二战结束至今的50年里一直呈下降趋势:1950年时为12%,1970年的5.2%,1980年进一步下降到2%,1990年略有回升,为2.3%,而1992年时又下降到1.4%。与此同时,农业蔻力在就业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也呈现下降趋势。1990年全国共有3803户农户,只相当于1958年年32.85。1990年农业人口为14593人,比1970年减少43.7%,占人口总数的3.9%。

卢森堡农业以牧业为主,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83.7%,其次是种植业。卢森堡种植业中谷物种植面积不断下降,1990年各种农作物种植面积共计55891公顷,其中谷物种植面积32980公顷,比1958年减少了36.9%。1990年卢森堡俗物总产量38.9万公斤,根本无法满足国内需要。与谷物总种植面积和产量下降形成对比的是大麦、燕麦和玉米等饮料种植面积和产量都有所增加。1980-1990年的十年间,玉米产量增加了71.6%。卢森堡种植业中的经济作物以葡萄为主。葡萄产地主要集中在摩泽尔河河谷,所产葡萄用于酿酒。1990年卢森堡葡萄酒产量达15.1万能公斤。此外卢森堡还生产蔬菜和花卉等。

卢森堡工业以前曾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但是自60年代以来,在国内生产总值和劳动力就业总量中所占比重也呈现下降趋势。尽管如此,工业仍然是4月在迪德朗日寻址第一座炼钢炉算起,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1974年卢森堡原钢和生铁产量分别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之后,由于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新技术部门的兴起,使各国产业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钢材消耗量和需求量下降,因而导致世界苋铁工业的不景气。卢森堡钢铁工业也陷于开工不足的窘境,粗钢产量一直徘徊在300万吨左右。卢森堡是个资源短缺的国家,曾经对卢森堡钢铁工业发展起过重要推动作用的采矿业,特别是铁矿,由于资源枯竭而萧条。1981年起卢森堡境内的铁矿几乎全部关闭。现在卢森堡钢铁工业所需要的铁矿石主要来自法国的洛森和瑞、巴西等国,焦炭主要来自德国。阿尔贝德集团是卢森堡最大的钢铁企业,也是欧共体最大的钢铁企业之一。1990年在世界500家大公司中排在第221位,资产达837亿美元。卢森堡1990年的粗钢产量是356万吨,全国人幸免9.4吨,这个比例在全世界居第一位。当年全国制造业产值的1/3来自钢铁工业。

卢森堡除了有发达的钢铁工业以外,化学工业、机器制造业、造纸、印刷和食品工业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业部门。1992年全国工业产值占国内总产量(GDP)的33.7%,其中制造业产值就占了整个国内总产值的25.9%。1992年工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劳动力的29.1%,制造业一项就占了17.7%。

卢森堡的化学工业是新兴的工业部门,主要产品有橡胶、塑料、合成纤维、药品、化肥等等。

卢森堡的燃料动力工业也是卢森堡的重要经济部门。1990年全国发电量为13.78亿度,其中水力发电8.2亿度,占总发电量的59.9%。此外,卢森堡还用炼钢余热发电。1989年卢森堡人均消费人均消费电量13976度,在欧洲居第二位。目前卢森堡大部分能源依赖进口,1991年石油产品占当年进口总额的4%。

卢森堡由于其自然资源缺乏和国内市场狭小,因此对外贸的依赖性很强。1992年该国主要出口商品有粗钢及其制品(677.62亿卢森堡法郎)、塑料、橡胶制品(275.81亿卢森堡法郎)、机械设备(308.87亿卢森堡法郎),出口总额达2085.87亿卢森堡法郎。主要进口产品有矿物原料(包括燃料)、粗金属及其制品、机械设备、化工产品和运输设备等。进口总额达2659.03亿卢森堡法郎。

政局与社会稳定状况

卢森堡是欧洲政局与社会状况最为稳定的国家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基督教社会党、社会工人党和民主党交替组成联合政府。卢森堡虽然实行责任制内阁,议会可以对内阁投不信任票,使内阁辞职,或由首相提出提前改选议会,但实际上每届政府都任职到期满。

影响卢森堡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政党和团体主要有:基督教社会党、社会工人党、民主党、卢森堡共产党、社会民主党、独立社会党、绿党、卢森堡总工会、卢森堡独立工会联盟、卢森堡基督教工会联盟、私人企业职员总联合会、国家公务员总联合会、农民中心、卢森堡妇女总联合会、铁路和运输职工全国联合会等。

工商管理

卢森堡经济、政治稳定,是外国投资的理想场所。卢森堡对外国人在卢森堡投资办厂并无特殊限制规定,所有外国公司在卢森堡从事商业活动时必须同卢森堡本国公司一样遵守有关的法律规定。

外商开业条件

卢森堡的公司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股份有限公司(缩写为SA);另一种是私人有限公司(缩写为Sarl);还有一种是控投公司。控股公司也可以采用有限公司的形式,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卢森堡对成立这三类公司所应具备的条件有不同的法律规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6-17
卢森堡
国名:卢森堡大公国 (The Grand Duchy of Luxembourg)

国庆日:6月23日(1921年,大公让诞辰纪念日)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5∶3。旗面由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自上而下分别为红、白、浅蓝三色。红色象征着热烈和勇敢的国民性格,还象征在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中牺牲烈士的鲜血;白色象征人民的纯朴和对和平的追求;蓝色代表蓝天,意味着人民获得了光明和幸福。三色联在一起又象征平等、民主和自由。

国徽:为斗篷式。在顶部有一金色王冠的金、红、白三色斗篷内,有一枚盾徽。盾面由白、蓝相间的平行条纹组成,其上绘有一只头戴王冠的直立着的红狮,红、白、蓝三色为国旗颜色。盾徽上方有一顶公爵金冠,两侧各有一只金狮,周围饰有绶带,下端悬垂着一枚奥康勋章。国徽图案象征卢森堡是一个大公国。

国鸟:戴菊(戴菊莺)
国花:玫瑰
国家政要:大公亨利(Henri),2000年10月正式宣誓即位。

自然地理:面积为2586.3平方公里。位于欧洲西北部,东邻德国,南毗法国,西部和北部与比利时接壤。地势北高南低,北部阿登高原厄斯林区占全境1/3。最高点布尔格普拉兹峰海拔约550米。南部为古特兰平原。属海洋-大陆过渡性气候。

人口:44.13万(2001年)。其中卢森堡人约占64.4%,外籍人占35.6%(主要是葡、意、法、比、德、英、荷等国的侨民)。官方语言是法语、德语和卢森堡语。其中法语多用于行政、司法和外交;德语多用于报刊新闻;卢森堡语为民间口语,亦用于地方行政和司法。97%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首都:卢森堡(Luxembourg) ,有人口8. 18万(2001年)。

行政区划:全国划分为卢森堡、迪基希、格雷文马赫3个省,省下设12个专区和118个市镇。省长、市(镇)长由大公任命。

简史:公元前50年,这里是高卢人的居住地。公元400年后,日耳曼部族入侵,先后成为法兰克王国和查理曼帝国的一部分。公元963年形成由阿登伯爵西格弗里德治理的统一体。15—18世纪先后受西班牙、法国、奥地利统治。1815年欧洲维也纳会议决定卢森堡为大公国,由荷兰王兼任大公,同时又为德意志同盟成员。1839年伦敦协定承认卢为独立国家。1866年脱离德意志同盟。1867年成为中立国家。1868年实行君主立宪制。1890年前拿骚公爵阿道夫成为卢大公,彻底摆脱荷兰国王的统治。两次世界大战中均遭德国入侵。1948年放弃中立政策。

政治:大公为国家元首、武装部队统帅,拥有立法权和行政权。实际上,议会行使立法权;政府行使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议会为一院制,为最高立法机构,有议员60名,任期5年。2005年7月,卢森堡全民公决通过《欧盟宪法条约》。

经济:卢森堡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自然资源贫乏,市场狭小,经济对外依赖性大。钢铁工业、金融业和广播电视业是卢经济的三大支柱。卢资源贫乏。森林面积近9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1/3。卢以钢铁为主,化工、机械制造、橡胶、食品工业也有较大发展。工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0%,从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口的40%。卢素有“钢铁王国”之称,人均钢产量约5.8吨(2001年),居世界首位。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粮食不能自给。农牧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有耕地12.5万公顷。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4%。主要农产品有小麦、黑麦、大麦和玉米。

新闻出版:有6家日报:5家德文报,1家法文报,日发行量共约13万份。其中,《卢森堡言论报》(德文)日发行7.5万余份;《日报》(德文)日发行2.5万余份;《新闻》(德文)日发行2万余份;《洛林共和报》(法文)日发行2万余份。卢森堡电视台用法、德、荷、卢语播送,星期日还有意大利语节目。卢森堡广播电台用法、德、英、卢、荷等多种语言广播。

外交: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应遵循的准则是:平等、不使用武力和武力威胁、反对军备竞赛、遵守国际法、尊重人权、尊重小国利益。

与中国关系:1972年11月16日,卢中两国建交。2004年11月,容克首相对中国进行工作访问。

简要历史:
古代卢森堡属高卢地区,居民属比利时部族,公元前1世纪为罗马凯撒军团征服。
公元5世纪法兰克人侵入,成为法兰克王国一部分。法兰克王国分裂后,卢森堡地区在 963年成为阿登伯爵西格弗里德的领地。1060年其后裔康拉德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卢森堡伯爵,卢森堡领地基本形成。
1308年卢森堡伯爵亨利四世被选为神圣罗马皇帝,称亨利七世,开创了帝国的卢森堡王朝 (1308~1437) 。卢森堡于1364年升为公爵领地。
15世纪卢森堡为勃艮第公爵所控制,16世纪初转归哈布斯堡王朝的查理一世统治。1556年又转归西班牙国王统治。
16世纪末起,卢森堡的冶铁业开始发展起来。
17世纪卢森堡卷入三十年战争。
1659年签订《比利牛斯和约》,卢森堡南部一些地区划归法国。
1684~1697年法国曾占领卢森堡全境。
1714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结束后,卢森堡随西属尼德兰一起转归奥地利。
1795~1814年法国占领卢森堡。
1815年维也纳会议决定,卢森堡升为大公国,以尼德兰国王为大公,同时又加入德意志邦联,由普鲁士军队驻防,卢森堡东部一些地区划归普鲁士。
1830年尼德兰分裂为荷兰与比利时两个王国后,1839年伦敦条约规定,卢森堡地区西半部划归比利时,东半部成为以荷兰国王为大公的有独立地位的国家。
1848年欧洲革命波及卢森堡,开始制定君主立宪性质的宪法。
1866年卢森堡脱离德意志邦联。
1867年《伦敦条约》确定卢森堡为独立的中立国。
1868年制定君主立宪制宪法。
1890年彻底摆脱荷兰王的统治,由拿骚-瓦尔堡家族专领,卢森堡大公国独立。
19世纪末20世纪初卢森堡经济迅速发展,尤其是冶铁炼钢业成为国家主要工业,成为发达的工业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军队占领卢森堡,大公及政府为德国控制。1921年卢森堡与比利时订立关税经济同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法西斯军队于1940~1944年占领卢森堡,将卢森堡兼并为德国行政区管辖地。大公与政府流亡英国。卢森堡人民进行了反法西斯斗争。战后卢森堡于1945年加入联合国。
1948年与比利时、荷兰建立关税经济同盟。
1949年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放弃中立国地位。
1958年加入欧洲共同体。
1972年卢森堡第 4次修订宪法。现卢森堡有一院制议会,内阁对议会负责。主要政党有基督教社会党、社会主义工人党、民主党。大公让亲王于1964年11月12日即位。
1974年以来,为适应国际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改变国内经济结构单一局面,卢森堡政府推行工业多样化政策,取得了一些成绩,经济进一步发展,80年代钢产量人均达16吨,远居世界之冠,并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
卢森堡于1972年11月16日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杰出女活动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的左派领袖之一,德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1871年3月5日,卢森堡出生在波兰东部卢布林省萨莫希城的一个犹太商人家庭,她的家庭经济收入不稳定,有时甚至靠典当度日,她两岁时随家迁往华沙。

波兰自十八世纪末以来。遭受沙皇俄国、普鲁士、奥地利的多次瓜分,十分之九的土地被沙皇统治着,卢森堡对沙皇的民族压迫深恶痛绝。1887年,她中学毕业,加入了青年革命组织波兰"无产阶级党",开始阅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无产阶级党"很快遭到沙皇政府的残酷迫害,年青的卢森堡也被列入沙皇军警追捕的黑名单。1889年,卢森堡流亡到瑞士苏黎世,第二年进入苏黎世大学。在大学的七年生活中,她非常关心波兰、德国和俄国的各种问题,深入研究工人运动的有关问题。经常出席国际社会主义者的集会,给各国代表当翻译和担任联络工作。1893年3月,卢森堡同她的战友马赫列夫斯基、约吉歇斯一起创建了革命的社会主义政党"波兰社会民主党",她主编的《工人事业》杂志就成为党的机关刊物。1896年7月卢森堡作为波兰社会民主党的代表出席第二国际伦敦代表大会。

1897年5月,卢森堡以优异成绩从大学毕业了,并且得到法学博士学位。大学毕业后,她迁移到德国,目的是为了在波恩和上西里西亚的工人中进行革命工作。她积极参加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活动,还参加了德累斯顿和莱比锡党的机关报工作,后来,她定居柏林。从此,卢森堡的革命活动开始了一个新阶段。当时,德国社会民主党内马克思主义者正在同伯恩施坦机会主义者进行论战,卢森堡积极参加了反对伯恩施坦主义的斗争。1898年,在德国党的斯图加特代表大会上,以卢森堡和蔡特金为代表的左派,同伯恩施坦为代表的机会主义派展开了激烈斗争,卢森堡批判了伯恩施坦提出"最终目的算不了什么,运动就是一切"的谬论,她指出:"如果运动不和最终目的联系起来,运动作为目的本身是算不得什么的,对我们说来,最终目的才是一切"。1899年,卢森堡针对伯恩施坦写的《社会主义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这一叛卖变节的作品,写了《社会改良还是社会革命》这一优秀著作,批判了伯恩施坦的"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谬论,阐述了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的观点。卢森堡还揭露了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目的",指出:"根本上说,修正主义不以实现社会主义制度为目的,只以改良资本主义制度为目的,不是要消灭雇佣劳动制度,而是争剥削的多些或者少些,总之,它是为了清除资本主义的赘疣,而不是为了消除资本主义本身"。卢森堡在以后德国党的历次代表大会上,都不断地批判了伯恩施坦修正主义,在1899年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汉诺威代表大会上,她同蔡特金一起,提出要把伯恩施坦开除出党,由于当时德国党内机会主义已经泛滥,这个要求未能实现。在1903年德国党的德累斯顿代表大会和1904年第二国际阿姆斯特丹代表大会上,卢森堡团结革命左派,坚持斗争,终于使这次大会通过了谴责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决议。卢森堡还发表了许多反对修正主义的卓越演说,她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革命左派中的杰出革命活动家。

1904年2-5月间,列宁写了《进一步,退两步》一书,全面系统地阐明了关于党的组织原则。卢森堡看到列宁的这篇著作之后,写了《俄国社会民主党的组织问题》一文,于1904年先后刊登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火星报》和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新时代》杂志上,对列宁的建党思想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她认为,列宁所主张的是"极端的集中主义",有布朗基主义的倾向。卢森堡离开俄国党的具体情况,大谈反对"官僚主义"、"极端集体主义"等等,显然是错误的,因为她不了解列宁主张按照严格的集中制建党,是为了克服当时俄国各地党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的小组习气。因为俄国是反动的沙皇专制制度,革命斗争需要有一个集中统一的党。卢森堡的批评有些文不对题,所以列宁说,卢森堡"向读者介绍的不是我这本书,而是别的什么东西"。俄共(布)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1906年即载人俄共(布)党章中。列宁很重视发扬党内民主,在1922年通过的、经过列宁校订的党章中规定:"党生活中的一切争论问题,在决议末通过之前,党内可以充分自由地进行讨论"。俄共(布)党的重大政治决议都是通过民主讨论后作出的。

在二十世纪初的国际斗争中,卢森堡在反对修正主义、反对军国主义和帝国主义战争问题上,都和列宁站在一起,成为第二国际著名的左派。卢森堡热烈欢迎和拥护1905年俄国革命,积极向德国人民介绍俄国革命的经验,号召德国工人支持俄国工人的斗争。1907年5月,卢森堡代表德国社会民主党参加了在伦敦举行的俄国社会民主党第五次代表大会。在这次大会上,她第一次见到了敬慕已久的列宁。她坚决支持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的立场。卢森堡和列宁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1907年8月,卢森堡以波兰社会民主党的代表资格出席第二国际斯图加特代表大会,会上,她同列宁站在一起反对国际修正主义。这次大会的中心议题之一是战争与革命问题。德国党的领袖倍倍尔起草了一个决议案。这个决议案虽然正确地指出,战争是资本主义的产物,只有消灭资本主义,战争才会消灭。但是他错误地用"防御"或"进攻"的概念来区分战争的性质,只提出通过议会斗争来反对军国主义和战争,这就给修正主义以可乘之机。列宁同卢森堡一起,对倍倍尔的提案作了原则性的修改和补充,明确地指出了当时战争的帝国主义性质,必须用一切革命手段反对掠夺性的帝国主义战争,一旦战争爆发,要利用战争引起的政治经济危机,进行推翻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革命。大会通过了列宁和卢森堡的修正案。以后在第二国际的哥本哈根代表大会和巴塞尔代表大会上都重申了列宁和卢森堡修正案的精神。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06-17
国名:卢森堡大公国(The Grand Duchy of Luxembourg)

国庆日:6月23日(1921年,大公让诞辰纪念日)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5∶3。旗面由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自上而下分别为红、白、浅蓝三色。红色象征着热烈和勇敢的国民性格,还象征在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中牺牲烈士的鲜血;白色象征人民的纯朴和对和平的追求;蓝色代表蓝天,意味着人民获得了光明和幸福。三色联在一起又象征平等、民主和自由。

国徽:为斗篷式。在顶部有一金色王冠的金、红、白三色斗篷内,有一枚盾徽。盾面由白、蓝相间的平行条纹组成,其上绘有一只头戴王冠的直立着的红狮,红、白、蓝三色为国旗颜色。盾徽上方有一顶公爵金冠,两侧各有一只金狮,周围饰有绶带,下端悬垂着一枚奥康勋章。国徽图案象征卢森堡是一个大公国。

国鸟:戴菊(戴菊莺)

国家政要:大公亨利(Henri),2000年10月正式宣誓即位。

自然地理:面积为2586.36平方公里。是位于欧洲西北部的内陆国。西北与比利时接壤,南部与法国为邻,东部与联邦德国相连。地势北高南低,北部阿登高原厄斯林区占全境1/3。最高点布尔格普拉兹峰海拔约550米。南部为古特兰平原。属海洋-大陆过渡性气候。

人口:40.13万(2001年)。其中卢森堡人占大多数,外籍人主要是葡、意、法、德、比等国侨民。官方语言是法语,通用德语,卢森堡语为民间口语。96%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首都:卢森堡(Luxembourg) 有人口8. 18万(2001年)。

简史:公元前50年有高卢人部族居住。公元400年后,日耳曼部族入侵,先后成为法兰克王国和查理曼帝国的一部分。公元963年形成由阿登伯爵西格弗里德治理的统一体。15—18世纪先后受西班牙、法国、奥地利统治。1815年欧洲维也纳会议决定卢森堡为大公国,由荷兰王兼领,同时又为德意志同盟成员。1866年脱离德意志同盟。1867年成为中立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卢森堡被德国占领,大公流亡英国。1948年,卢林堡放弃中立。

政治:大公为国家元首,拥有立法权和行政权。实际上,议会行使立法权;政府行使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

外交:卢森堡主张国际关系的准则应是:平等、不使用武力和武力威胁,反对军备竞赛、遵守国际法。

与中国关系:1972年11月16日,卢中两国建交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