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未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原因分析??

如题所述

二、阶段特征

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这一过程既有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半殖民地化,也有自然经济加快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初步发展。②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居于主要地位。③在抗争和探索史上,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运动,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先后失败,使历史的重担落在资产阶级革命派身上。

三、重点难点

重点: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剖析:(1)洋务运动的概念: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清政府中的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 的旗号,通过采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创建近代海军和新式学堂,企图摆脱内忧外患的困境,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2)洋务运动兴起和发展:①总理衙门是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但势力握在有地方实力的总督和巡抚方面。他们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 的洋务运动。②从19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为洋务运动的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主要有:曾国藩创设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成立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开办的福州船政局和崇厚经营的天津机器制造局等计24个。③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打出了“求富”旗号,兴办民用企业,主要有: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上海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等。④80年代中期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⑤创办20余所新式学校;选送留学生出国资造,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

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剖析:(1)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仿制出铁甲舰、毛瑟枪、新式火炮,提高了清军战斗力。(2)用机器采煤织布轧铁轨,挽回了一些经济利益,如开平煤矿的煤,在天津市场取代了洋煤;卢汉铁路的铁轨是汉阳铁厂生产的。(3)培养了一批近代军事、科技、教育人才,如詹天佑、邝荣光、唐国安等。(4)洋务派开办的近代企业,尤其是民用企业,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洋务派并未能实现“自强”、“求富” 的目的。

重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剖析:(1)兴起的社会条件。内因: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外因: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一方面摧残了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另一方面分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扩大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某些客观条件和可能。(2)民族工业的出现。19世纪六七十年代,受外商企业的刺激,中国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开始引进外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机器,投资于近代企业,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兴起了,如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等,都是早期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3)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因此,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的要求。但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由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有一定依赖关系。因此,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又有同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相妥协的一面。

重点: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

剖析:(1)中国无产阶级身受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三重剥削、压迫,改变自己悲惨境遇的要求最迫切,所以革命性最强。表现在:①工资低,生活极端贫困;②劳动时间长;③劳动条件十分恶劣。由于身受三种压迫剥削,因此他们在革命斗争中坚决、彻底,特别能战斗。(2)他们大多数出身于破产的农民,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联盟。(3)集中程度高,便于宣传、组织进行斗争。

重点: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剖析:(1)中日战争爆发背景:①日本明治维新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但因封建残余势力浓厚,国内市场狭小,阶级矛盾尖锐,日本统治集团为并吞朝鲜,侵略中国,实现其“大陆政策”蓄意发动侵略战争。②西方列强对日本的侵略采取默许或纵容的态度,成为日本实施其侵略计划的有利条件。③朝鲜东学党起义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提供了契机。④清政府寄希望于各国的“调停”,不认真备战的结果,使清军处于被动不利的地位。(2)《马关条约》的影响:《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①日本据此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是继沙俄之后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不但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而且助长了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引发了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的狂潮。②巨额赔款及利息,不但进一步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而且迫使清政府大量举借附有苛刻条件的外债,使列强得以进一步从政治上和财政上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日本利用从中国掠夺的这一巨额赔款,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及军事工业,迅速发展成帝国主义强国,成为侵略我国的最主要国家。③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增开新的通商口岸,适应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迫切需要,西方列强援引利益均沾条款,获得同样利益。它们的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进一步掠夺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从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重点:戊戌变法的背景。

剖析:(1)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严重,深重的外患促使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唤起以爱国救亡为目的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2)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形成了具有一定群众性的,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3)19世纪60年代产生的早期维新思想为康、梁的维新思想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

重点:康梁维新思想及理论著作。

剖析: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主义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其代表人物是康有为、梁启超。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的代表作,奠定了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新学伪经考》一书,斥责古文经学是伪经,是假货,从而动摇了封建统治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在《孔子改制考》中,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其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历史根据。梁启超是杰出的维新思想宣传家,他在上海担任《时务报》主笔期间,发表《变法通议》等论文,猛烈抨击封建顽固派的因循守旧,阐述变法图存的道理。强调非“变”不可,指出只有变法才是救亡图存的惟一出路。康、梁的维新思想影响了许多读书人,使一批传统士人转化为或多或少具有近代意识的知识分子。

重点:《应诏统筹全局折》。

剖析:1897年11月,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深感“亡国无日”,再次上书光绪帝,痛陈国难深重,应赶紧变法图强。光绪阅后令康有为提出变法的具体办法。1898年1月,康有为呈递了《应诏统筹全局折》。这篇奏折表述了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改革的全部要求,也是戊戌变法的施政纲领。主要内容有三点:①大集群臣,革旧维新。宣布变法维新的决心;②设对策所,广征贤才。这是要求让资产阶级维新派参预新政;③开制度局,重定章程。建议设执行机构,要求改革旧的政权机构。

重点:历史意义和教训。

剖析:(1)历史意义:①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希望通过变法的道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政体,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进步意义;②戊戌变法运动又是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而奔走呼号,并指出变法首要目的是救亡图存,对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作用;③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西学,兴民权,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抨击,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打下了基础,起了思想启蒙作用。(2)教训:由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只采取改良的办法,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没有任何实权的皇帝身上;对封建反动势力和列强寄于幻想;远离了民众,又害怕民众,因而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归于失败。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难点:对戊戌变法的评价。

剖析:戊戌变法在政治上准许官民上书,裁汰闲散机构冗员等,有利于维新思想知识分子参预政治;经济上保护农工商业发展,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军事上练习新式陆海军等为挽救民族危机;文化教育上废八股、兴办学堂、报馆、学习西方科技等,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戊戌变法要求实行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专制制度,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是有进步意义的。但是,新政内容没有涉及维新派提出的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表明维新派的行动,比他们的宣言退步了。

重点:“扶清灭洋” 口号的提出。

剖析: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山东,外国传教士凭借不平等条约的庇护,肆意欺压百姓。在民教争讼中,官府“袒教抑民”,民冤难伸,德国强占胶州湾后进一步激化了矛盾,各地反洋教的斗争风起云涌。1898年秋,鲁西北义和团首领赵三多在冠县,竖起“扶清灭洋” 大旗,攻打教堂,揭开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序幕。“扶清灭洋” 的口号具有反帝爱国的性质,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的矛盾。但是,这个口号带有很大的局限性。“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军,却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能够动员广大群众反帝斗争,却带有笼统排外色彩。

重点: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

剖析:义和团是一场农民的反帝爱国运动,由于农民阶级的时代和阶级局限性,其封建迷信和盲目排外,特别是“扶清” 的口号使义和团丧失了对清政府的应有警惕,这是义和团运动失败的主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则是义和团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

重点:《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的严重危害。

剖析:巨额赔款,使中国和中国人民更加贫困;在北京设立“使馆界”,由各国派兵保护,清政府完全处于列强控制之下,成为“洋人朝廷”;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便于清政府按照外国侵略者的旨意推行卖国政策;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束缚住中国人民的手脚,便于列强任意宰割欺凌;修订商约扩大了帝国主义对我国的经济侵略。总之《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完全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从此,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最终确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了。

难点: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

剖析:(1)义和团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2)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加速了清政权的灭亡;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力量的发展;(3)义和团运动的历史经验表明:旧式的农民战争抵挡不住帝国主义的侵略,无法阻止中国在半殖民地的境况中沉沦下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6-12
资本主义经济萌芽一定有,但是那要上升到政治才具有意义,商帮林立的中国做国际贸易,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帮,但这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上的判断才是,票号的发达和结算方式就是处具资本主义色彩的金融业,而后兴旺到衰落无疑体现了封建保守的作风对它是一种扼杀,国家的军饷出自这些商号和票号中,所以,这么萌芽太小了,我是说方式上。而中国当时的经济规模世界第一,明清两朝的经济世界上没有能够真正匹敌的,而且还是自给自足的方式。所以还是说那个萌芽太小了,思想层面上更是缺乏萌芽,凡是一个国家脱胎换骨一定要各个领域都有所变化,明清显然还达不到这一地步。这就和今天的某些石油国一样,财富的获得并不是依靠一种经济体系和社会分工获得的,所以,文明的高度说实在的,我表示怀疑。中国自给自足的历史很久,文化很多元,但政治文明这一领域是滞后的,所以,虽然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明朝有1个多亿人口,清朝则发展出4亿多人口,而且,清朝的秩序较之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有序,在道光皇帝以前的皇帝执政时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于触动中国,沙皇俄国虽然觊觎中国很久了,也有相当强大的攻击,但是都失败了。而且,乾隆朝之前的中国社会和嘉庆晚期的中国社会显然有着两种不同的精神面貌,乾隆朝之前是积极向上的,乾隆朝之后保守极至,签了《南京条约》的道光皇帝居然认为自己会名留青史,原因是他这个皇帝极为勤俭,一朝之君粗茶淡饭,事无巨细,自己还亲自打过仗,即平定内乱,也就是说,道光换到任何没有外患的朝代里,他都是一代圣人君子,但好人不意味着就有能力。没有鸦片战争前,社会安定有序,修海运河运,也算得过且过。就算有了鸦片战争,中国依然可以打胜,那个时候,英国人来了不过4000人,定海的失手对于任何一个强有力的执政者而言,那算什么呢?还有人主动放弃,引你上岸呢,战争失败也没关系啊,也只是一个开放口岸,那民间的资本力量哪里去了呢?没有,没有太大的力量,有的只是继续的小农经济,破产的小农经济,那个时候,英国真如后来那么强大吗?没有,日不落帝国的殖民地并没有全世界开花呢,白人的主体生活区域还是欧美,(美洲只是一部分,还没有到了美国的西进运动,英法的殖民争夺时期)。我们在做什么呢?我们一步步走向死亡,秩序上的死亡,手工业生产者的破产,国民经济的萎缩,白银的大量外流,怎么回事?不是存在资本主义的萌芽吗?资本主义应该在这个时候蓬勃起来啊,英国人为了把人从土地上赶跑,还出现了圈地运动,中国4.5亿人,不缺劳动力啊,加上手工业和农民的破产,那更是具备各方面的条件啊,中国是完全的败退。就这种条件下,英国人还是对华贸易逆差,奇怪,我们这么好的东西对你贸易居然还是失败,那就要扩大贸易区域,不同意,那打仗呗,于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再次失败。

更多的农民、手工业者破产,随后,太平天国运动就爆发了,太平天国多少还有一点资本主义民本思想的外衣,男女平等啊,破产的农民将迎回自己的土地,多么的鼓舞人心,所以,迅速地出现了升级的民众与政府的对抗行为。也就是这个时期,中国才出现了资本主义真正的萌芽,思想上出现了魏源,他著作的《海国图志》没有引起中国人的重视,而日本人则奉为国家的希望,再后来又如何呢?大家都很清楚,卖国之路开始了。

为什么呢?没有思想的启蒙永远叫不得资本主义的启蒙,生产方式的变化是催生这种思想的推动力,因为生产方式直接导致人与人的社会结构,所以,在明清不过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微弱的萌芽,这种暗弱之火是害怕风的,真正的萌芽则是见风就涨的。

参考资料:

第2个回答  2007-06-17
1.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封锁与外国的贸易,中国与西方联系隔断.
2.中国未推翻封建主义统治,而当时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再加上资本主义起步晚,发展缓慢.
2.1840年后外国列强打开中国大门,并把大量商品输入中国,掠夺原材料.甲午战后中国允许外国列强在中国设立工厂,严重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而由此中国无产阶级开始茁壮生长.
3.中国资本主义受清政府与外国列强的双重压迫.
4.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虽成功推翻清朝,但并无推翻殖民化的中国,充分体现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力量微弱,不够成熟.
而在袁世凯统治时期,他没有采取措施赶走外国列强和巩固发展资本主义,而是勾结外国列强,向他们妥协,并自称为帝实行独裁统治.

在此种社会条件和人为因素下,中国资本主义不能得以迅速发展和成为中国的中坚力量!
第3个回答  2007-06-12
你的提问有逻辑问题啊,而且不符合历史事实."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未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原因分析??"实际上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形成了,但没有发展壮大而已.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