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粮长制度 名词解释

如题所述

粮长制,是中国明代在各州县设置的由粮长负责征解税粮的制度。始创于洪武四年(1371)。其法,每州县按征收粮额分为若干粮区,区设粮长。最初粮长先在粮区内纳粮最多之大户中公推。后为政府指派。行粮长制的目的,在于杜绝官吏之侵渔,便于民户就地交纳,以保证税收。明初,还具有基层政治首领的职能,职权为率同里长丈量土地、编造鱼鳞图册及黄册制度、劝导农民耕种生产、检举逃避税粮人户、呈报灾荒和蠲免事宜、揭发不法官吏和地方顽民等。有的还兼掌听讼理狱之权。后粮长职权仅限于税粮的征解。   粮长制度是由明代朱元璋建立的一种赋税制度,起初是指定一些大户人家负责征收粮食,并押送进京。后来由于成本大,大户人家纷纷退出,强迫一些贫穷人家负责。
明初,朱元璋别出心裁地建立了粮长制度,设计了一套“以良民治良民”的民收民解办法:把缴纳田赋一万石左右的地方划为一区,政府指派该地区土地最多、纳粮最多、且具有威望的大地主担任粮长,替政府负责催收和解运田赋。

  朱元璋为了笼络这些粮长,规定了许多优待的办法,如粮长可以参加乡村诉讼案件的会审和裁判;粮长如犯法,甚至死罪都可以用纳钱赎罪,并可以继续当粮长。粮长把粮食运到京城时不仅能受到皇帝的接见和嘉奖,一些优秀的粮长还能封官晋爵,最高可担任省一级的布政司(相当于今财政厅兼民政厅厅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5-11
粮长制,是中国明代在各州县设置的由粮长负责征解税粮的制度。始创于洪武四年(1371)。其法,每州县按征收粮额分为若干粮区,区设粮长。最初粮长先在粮区内纳粮最多之大户中公推。后为政府指派。行粮长制的目的,在于杜绝官吏之侵渔,便于民户就地交纳,以保证税收。明初,还具有基层政治首领的职能,职权为率同里长丈量土地、编造鱼鳞图册及黄册制度、劝导农民耕种生产、检举逃避税粮人户、呈报灾荒和蠲免事宜、揭发不法官吏和地方顽民等。有的还兼掌听讼理狱之权。后粮长职权仅限于税粮的征解。   粮长制度是由明代朱元璋建立的一种赋税制度,起初是指定一些大户人家负责征收粮食,并押送进京。后来由于成本大,大户人家纷纷退出,强迫一些贫穷人家负责。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6-28
粮长制,重要的田赋制度,是中国明代在各州县设置的由粮长负责征解税粮的制度,明代田赋制度中一个重要而突出的部分。 始创于洪武四年。(1371)。初行于江浙一带,每州县每纳粮一万石或数千石的地区划分为一区,每区设粮长一名,最初由政府指派区内田地多、纳粮多的大户担任。后为政府指派。粮长的主要任务是负责本区的田粮催征、经收、解运诸事宜。
第3个回答  2011-06-28
明初,朱元璋别出心裁地建立了粮长制度,设计了一套“以良民治良民”的民收民解办法:把缴纳田赋一万石左右的地方划为一区,政府指派该地区土地最多、纳粮最多、且具有威望的大地主担任粮长,替政府负责催收和解运田赋。

  朱元璋为了笼络这些粮长,规定了许多优待的办法,如粮长可以参加乡村诉讼案件的会审和裁判;粮长如犯法,甚至死罪都可以用纳钱赎罪,并可以继续当粮长。粮长把粮食运到京城时不仅能受到皇帝的接见和嘉奖,一些优秀的粮长还能封官晋爵,最高可担任省一级的布政司(相当于今财政厅兼民政厅厅长)。
第4个回答  2011-06-28
有这样的一本书,梁方仲写的,你可以去看看。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